配备了Amlogic S905X4处理器,谷歌正在为Android电视开发ADT-4盒子

IT之家 12 月 7 日消息,援引国外科技媒体 9to5Google 报道,谷歌确认正在为 Android TV 开发 ADT-4 盒子。ADT-3 于 2019 年推出,目前已经确认停产,而该机又是目前唯一可以运行 Android TV 13 的盒子。

报道中指出谷歌正为 Android TV 开发准备一款 ADT-4 设备,该机采用机顶盒外观设计而非电视棒造型。在流出的文档中,谷歌将这款流媒体盒称为“ADT-4”,带有电视调谐器硬件的“混合谷歌开发者套件”,支持 ATSC 3.0 和 DVB-S2 等标准。

ADT-4 设备搭载晶晨(Amlogic) S905X4 处理器,比 ADT-3 中的 S905Y2 强悍很多。该设备似乎基于 DroidLogic.tv 目前销售的开发者盒子改造而来。

上图为 DroidLogic.tv 销售的盒子

IT之家了解到,目前清单上没有提及 ADT-4,但硬件看起来与我们查看的文档相同。如果是这样,那将指向 ADT-4,包括 2GB RAM、16GB 存储空间,以及比任何其它 Android TV 开发人员设备更多的输入 / 输出。

这包括电视调谐器硬件、HDMI 输出、多个 USB 端口(包括 USB-C、3.5 毫米音频和光纤音频输出),以及 microSD 卡插槽和内置麦克风以及用于 Google Assistant 的扬声器。

谷歌通过Play Store正式提供应用程序归档功能:可以部分卸载应用程序

IT之家 11 月 27 日消息,今年 3 月谷歌在最新的一篇官方博文中表示,正在为安卓系统开发一种工具,可以让用户“归档(archive)”某些应用,以帮助释放设备上的空间。谷歌解释说,使用应用归档功能可释放多达 60% 的存储空间,但该功能并不会卸载应用、也不会删除用户的个人数据,而是通过删减应用的某些功能组件、并将这些功能组件存档,以此来达到给手机“瘦身”的目的。

谷歌近日为 Google Play Store 带来了 v33.4 更新,正式提供了应用归档(app archiving)功能。被归档的应用图标不会在桌面消失,而是在图标中有一个云下载的标志。

IT之家了解到,谷歌通过创建一种新的 APK 格式,来实现这一功能,官方将其称之为 ArchivedAPKs。据谷歌方面透露,相比于传统的 APK,ArchivedAPKs 要小得多,并会保存用户的所有数据、直到用户恢复它。

AR眼镜新秀雷鸟能飞多远?

时隔近十年之后,消费级AR眼镜又重新高调回归大众视野。

自去年10月开始,以OPPO、小米为代表的国内大厂纷纷推出试验性AR眼镜,谷歌第二代AR眼镜更是作为压轴在I/O大会上重新回归,苹果多年来不断提及但始终“难产”的AR产品,也已经呼之欲出……

在AR赛道日益拥挤的趋势下,国内一家创办仅1年的新秀——雷鸟创新,格外引人关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雷鸟AR眼镜实现天猫、京东AR大品类总销量、总销售额双第一。

这样的成绩无疑让大厂们艳羡,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国内创业企业发力AR领域的可能性。然而,在愈演愈烈的AR大浪潮中,以雷鸟创新为代表的创业企业,究竟能飞多远呢?

凭借过硬品质,雷鸟AR眼镜不断攻城拔寨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雷鸟创新在双十一狂欢节实现开门红。双11第一波预售于10月31日晚8点正式开卖,在天猫平台,雷鸟AR眼镜仅用3秒,销售总额便超过618当天,京东平台用时则为17秒。而天猫+京东双平台合计销售额,更是在5分钟之内超过了6月整月销售额。凭此傲人成绩,雷鸟创新顺利拿下今年双十一天猫+京东双平台合计AR品类总销量、总销售额双第一。

作为AR眼镜领域的新秀,雷鸟创新在时隔不到两个月内,再次刷新销售记录。第三方调研机构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消费级AR眼镜雷鸟Air在京东、天猫两大平台销量均获AR品类TOP 2,市场份额高达28.6%,排名第二,为发展最快的消费级AR眼镜品牌。在与第一名的差距日益缩窄的同时,也与其他AR厂商拉开了差距。

而仅仅1个多月后,雷鸟再次打破记录成功登顶,可见其强劲的产品竞争力。10月20日,雷鸟发布了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雷鸟Air 1S,这是成立1年以来,雷鸟发布的第二款消费级产品。新品刚一上市,便被专注于创新科技产品的创业社区“极客公园”,给予强烈推荐。

极客公园的专业体验测评表示,雷鸟的这款新品,让人想起了第一次体验 Google Glass 后曾做过的一个梦 ——AR 眼镜不但能够随时随地体验最具沉浸感的电影、游戏、音乐内容,还能通过眼镜轻松学习、工作,与亲人朋友聊天。而在多年后的今天,Google Glass 渐渐被人遗忘之际,雷鸟 Air 1S让人惊讶地发现,关于AR眼镜,很多功能都已梦想成真。

具体而言,雷鸟 Air 1S 首先在外观上另辟蹊径,从外形来看更像是一款普通墨镜而非 AR 眼镜,这样可以更好地让使用者融入环境,可以在户外随意使用而不必在意旁人的目光,而且上手很轻便,整体重量只有82克(不带前挡镜片),不仅方便日常携带,佩戴起来也不觉得沉重。

在功能方面,两片小小的镜片,却非常惊人地实现了高清大屏的观感,实际感觉相当于隔着4米的距离观看130英寸的高清巨屏,外加镜腿中内置的两颗超线性单元 0.5mm 冲程的扬声器所带来的环绕立体声,无论是观影还是游戏,都沉浸感十足,而且真正实现了电视屏、投影仪没法做到的“躺平”观影,而且因为获得了德国莱茵 TÜV 护眼三认证(低蓝光、无频闪和眼舒适),持续使用也不会有不适感。

此外,再加上类似于苹果 MacBook 上经典的磁吸式数据线接口,针对近视用户的磁吸式近视镜片,内置的包括腾讯、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等主流平台的海量影视资源,广泛支持连接包括手机、电脑、Switch、Xbox、PS5 等游戏机……等等诸多精心设计,让雷鸟 Air 1S 无论是在家中、出差或长途旅行中,无论是办公还是娱乐,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其不到2500元的售价,也真正做到了让大众消费群体可触达。

过硬的产品素质,或许是雷鸟AR眼镜异军突起,能够不断占领市场的关键原因。

AR眼镜仍处跃变前夕,呼唤革命性产品

可以肯定,至少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中,雷鸟创新这家新秀,已经成功跻身中国消费级AR眼镜市场的主流品牌行列,而且进攻势头颇为凌厉,有望进一步攻城略地。

但迎接雷鸟创新的绝非是一片坦途,随着AR眼镜的热度重新点燃,各路人马已经涌入赛道。OPPO、小米等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试验性整机,Nreal、Rokid等与雷鸟创新同类的创企也几乎同步发布新品,更有苹果、谷歌等巨头虎视眈眈,甚至连罗永浩也将他的“最后一次创业”交给了AR产业。

可以想见,这个市场未来竞争将非常激烈。那么,各路强敌环伺之下,雷鸟作为一只早鸟,能够飞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吗?

这要从AR眼镜产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未来的演变路径谈起。

AR眼镜始于2012年Google发布的第一代单目AR眼镜Google Glass,这个一款曾经惊艳了世界的标志性产品。但由于AR相关技术不成熟、应用配套缺乏等原因,Google Glass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尝试,AR眼镜一度沉寂,退出C端仅在B端保留零星应用。

得益于近两年元宇宙概念爆火,同时又加上智能手机市场创新乏力所带来的审美疲劳,AR眼镜又重新回归聚光灯下。经过十年发展,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AR眼镜终将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甚至成为更为遥远的元宇宙的入口——种种畅想也随之而来。

但业界公认,目前市面上的AR眼镜,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品上来看,均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华映资本根据上游技术栈的发展速度和应用场景落地的时间顺序,将AR设备从今天到终局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个产品形态,每个产品形态对应一类应用场景。

1.0阶段是静态大屏,包括雷鸟创新在内,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产品均处于该阶段。在这一阶段,AR眼镜主要承担显示功能,因为眼镜形态对体积要求过于严苛,以目前的技术,无法实现对于电池和具备较大计算能力芯片的集成,所以需要用有线方式连接手机等终端,借助于它们来实现显示之外的功能。

雷鸟 Air 1S

2.0阶段是可穿戴设备,如前所述,如果要拿掉目前AR眼镜普遍拖着的那条“小辫子”,变成真正的独立的可穿戴设备,就要解决芯片及电池问题。但与手表等功能简单、低功耗、长续航的智能设备不同,AR眼镜在渲染、SLAM等方面,天然要求大算力的芯片,大容量的电池,但同时又要满足体积小。

这是目前AR眼镜进阶所面对的最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能推出功能强悍的AR眼镜Hololens2,而苹果从2015年即布局AR眼镜,尽管在各种场合频繁提及但至今难产,因为微软使用了高通专门为XR设备开发的XR2芯片,具备运行高通自研空间算法的DSP和强大的渲染能力,但随之而来的是,这款设备最终呈现出现的是类似头盔的200克以上的形态,这显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未来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AR眼镜。

而3.0及4.0阶段,则是在解决2.0阶段难题的道路上,不断增加AR眼镜的交互功能,最终真正实现替代手机。

可见,AR眼镜从1.0阶段到2.0阶段,不啻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因此,从现状来说,市场上在盼望一款革命性产品横空出世,就像当年乔布斯推出iPhone那样,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结语

而当巨头企业推出革命性产品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将由此边缘化。

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苹果是智能手机的绝对引领者,但随着智能手机不断发展成熟,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国产手机成功实现逆袭,在中后场大放异彩。

何况目前,在市场层面,雷鸟创新这样的国产品牌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从苹果这种重量级巨头或许不在意的1.0阶段入手,展现着一种宝贵的务实精神。苹果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用户群体,但作为像雷鸟创新这样的初创品牌,无疑是需要的,而且抢先在巨头推出划时代产品之前,利用宝贵的窗口期去获得用户及品牌积累,这样的策略是非常聪明的,一旦巨头出击,那么再去做这样的事情肯定就相当困难了。

除了这种务实态度之外,雷鸟创新作为一个创立刚满一年的品牌,能够迅速推出产品并占领市场,也说明了其团队的研发及运营能力。据相关报道,雷鸟创新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创业团队,目前拥有100余人的规模,平均年龄约为32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其研发人员占比颇高,达到60%左右,整体来看,明显是一家以研发为导向的创新型AR公司,截至目前,雷鸟创新已获得超过50件AR相关的专利。

而且,深入来看,雷鸟创新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亦有“贵人相助”。公开信息显示,雷鸟创新其实是由国内电视巨头TCL电子孵化。其创新研发团队可以说脱胎于TCL,这从目前雷鸟的员工构成就可见一斑。包括手机业务部以及创新实验室,这些部门在VR和AR技术方面,曾为TCL积累了不少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此外,雷鸟创新的关键人员均来源于知名消费电子科技公司。

因此,尽管AR眼镜尚处于爆发前夜,未来的行业格局还很难看清,但雷鸟创新凭借品牌先发优势和TCL在渠道、资源、资金、技术方面的一些沉淀,可以说已经拿到了AR产业这条大船的半张船票,未来行业千呼万唤的革命性产品一旦出世,凭借这些优势和积淀,雷鸟创新有望快速更新迭代产品,像国产手机当年那样,在巨头已经搭建好的框架下,推出更符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有望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成为主流品牌。

作者:坚白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公众号: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谷歌谷歌电视和安卓电视将于明年5月从APK过渡到AAB

IT之家 11 月 22 日消息,自 2023 年 5 月开始,Google TV 和 Android TV 要求安卓安装包从目前的 APK 格式过渡到 AAB(Android App Bundle)格式。目前这一要求已经在安卓智能手机中实施。

IT之家了解到,Android App Bundle 是一种发布格式,其中包含您应用的所有经过编译的代码和资源,它会将 APK 生成及签名交由 Google Play 来完成。谷歌表示,切换到 AAB 格式有很多方面的好处,包括 AAB 平均空间占用减少 20%,存储使用减少 60% 等等。此外,谷歌强调,AAB 格式对各种设备形态运行安卓应用是有帮助的,可以通过谷歌 Play Store 让应用更新等操作变得更顺畅。

虽然只有 6 个月的过渡期限,听起来比较紧张。不过谷歌表示一个工程师只需要花三天左右的时间将他们的 APK 应用重新包装成 AAB。谷歌已经警告开发者,在明年 5 月之后如果尚未进行改造,他们的应用程序可能会被隐藏在电视设备中。

谷歌最终成为最讨厌的人

机哥要说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

不知道机友们还记不记得,谷歌在前段时间发布的全新Pixel 7系列?

买了还没收到的机友,机哥劝你在阅读本文时做好心理准备。

没买Pixel 7的机友呢,也先别吃瓜。

因为这桩子破事,很可能在明年,就发生在咱们的身上。

说回Pixel 7。

话说,正当大家开开心心收到新机,好不容易把资料App都迁移过去,准备开始享受新机所带来的快乐之时。

结果突然发现。

很多之前在旧机上还能用的App,在来到Pixel 7后…

竟然,就没法用了?!

就比如,曾经拿下世界第一下载量的经典小游戏——「Flappy Bird」。

这游戏,在Pixel 7上就没法玩了。

瞬间Flappy Bird变Angry Bird…

又或者是一些比较小众的独立游戏、软件,它们在Pixel 7上皆无法运行。

一时间,Pixel 7用户全都炸了。

对此,谷歌也是很快啊。

就站出来表示,之所以那些App没法用,则是因为,Pixel 7是纯64位的手机。

说白了,就是Pixel 7里,只保留了64位应用程序的指令集。

而之前那些,兼容32位应用程序的指令集,如今全都砍掉了。

所以说,像「Flappy Bird」这种古早32位的游戏。

运行不了,才算是“正常”现象。

这会儿,有的机友可能就要问了:

“好端端的,为啥谷歌突然就要砍掉32位的App呢?”

那当然是因为…

64比32的大啊!

数字比大小嘛,这小学生都知道的事儿。

开个玩笑,没这么简单。

机哥这也就不卖关子了,直接亮答案:

因为64位的「寻址空间」更大

辣么新的问题来了——什么叫「寻址空间」捏?

别急,咱们把它“拆开”慢慢说~

众所周知~

App只要运行,就一定会占用内存。

此时App的数据呢,都是按规律储存在内存里边的。

就和咱们小区居民区里,每间屋子住的人都是相对固定的一样。

数据,也是有“登记住处”滴~

而手机的每一次操作和运算,都需要CPU去内存里边,挨家挨户找对应的数据,然后提取出来。

大家如果理解不了,那就把这行为,想象成小区物业扫楼找人吧。

反正这一套操作,就叫作「寻址」。

至于「空间」,就很好理解啦~

就是指这个小区(内存)有多大,可以塞多少人(数据)了。

当然,内存和数据肯定是越大越好

So,32位的「寻址空间」有多少呢?

2的32次方,也就是4294967296个字节。

把字节单位换算过来,正正好好就是4个GB。

这也就顺带解释了,为什么咱以前的电脑手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内存顶天也就是4G的问题。

因为当时大家采用的,主要都是32位的处理器+系统+App。

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那如果实际搭载的内存,比4GB大呢——

是不是就可以让它突破自身极限,走上人生巅峰了呢~~

No,这是没用的。

这就像你问一个,只认识个位数的小朋友“10+1等于多少”一样,人家根本就无法理解两位数啊…

所以别说装个4G了,就算装400G,「寻址空间」顶天也还是4个G。

再说64位。

别看它只比32多一倍而已,它的「寻址内存」可不得了。

2的64次方——18446744073709551616个字节。

换算过来,相当于16777216个TB。

注意,单位是TB,不是GB吼!(1TB=1024GB)

所以,64位和32位,从「寻址空间」的数量级来看,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好吧。

具体到实际使用。

有了64位的加持,设备就可以非常轻松地让每款App,都能分配到4G、甚至是更高的运行内存。

从而让软件运算得更快性能释放得更好

So,这在一定程度也解释了,为啥咱现在的内存越来越不够用的问题。

因为打一开始,它们就没想过要节省内存

另外,根据谷歌开发者公布的数据来看。

由于64位,还可以运行32位没有的寄存器和全新指令,所以在最终性能方面,可以有25%的提升。

同时,当砍掉32位代码以及一些老久的指令集后,还能节省150MB的RAM内存占用。

总之,我们的手机升级至纯64位架构后。

不仅是性能释放还是软件速度,都要比32位的手机要快,甚至比之前兼容32位的64位手机还要好。

按理说,又提速又省内存,这么好的事,大家应该喜闻乐见,早早更新升级架构才是。

但结果呢,却恰恰相反。

截至2022年的今年,仍有非常多的开发者和App还“坚挺”在32位,甚至连64位的单包都没有提交过。

这,就把谷歌搞得很尴尬了…

这又是啥原因呢?

机哥经过一番了解发现。

虽然开发者们确实有点不赏脸、不配合。

但是最应该反思的,其实是谷歌自己。

虽然。

谷歌在2014年的Android 5.0当中,就已经开始了向64位的过渡。

虽然。

谷歌在2019年,就已经要求开发者必须支持64位,不然就不给予在Google Play上架的资格。

但是!

直到现在,其实除了Pixel 7独享纯64位的安卓13。

其它家手机搭载的公版安卓13,全都还是兼容32位的。

同时,即便是Google Play内,也还是可以下载32位App的。

说白了就是,谷歌虽然天天喊着要上64位,实则哪哪都在给32位“留后门”

你这64位了个寂…

说实话,如果机哥我也是开发者的话。

谷歌的这个小后门,我肯定也要钻的。

毕竟,谁喜欢没事找事做呢…

谷歌对此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谷歌今天的这么一波“壮士断腕”、自砍亲儿子的32位代码的初衷,也就说得过去了——

既然,你们开发者们都不搭理我,都不上我的64位。

那我就把小后门一关,再不上64位,那就全™在屋外面吹冷风去吧~

这也就和5年前,苹果彻底抛弃32位时的做法一样一样的。

笑死,谷歌最终还是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形状模样…

只是这会儿,机哥突然瞅到了一个小道消息。

看完后我瞬间就笑不出来了。

据说明年的安卓14,也将会像今天Pixel 7这样,采用纯64位,砍掉所有32位的老久指令集…

这也就意味着,明年咱们国内也用不了32位的App了。

哎呀,吃瓜吃到咱自己头上。

这下,网友可就不答应了。

这也就勾起了机哥的好奇心,咱们真有那么多32位的App吗?

于是,机哥我很快啊,就下了个第三方App,扫描了一下我的手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这么多常用App,都还处于32位。

放到整部手机里,直接就占了五分之一。

这些App的开发者们,求求你们上点心吧…

图片来自网络

DxO公布Google Pixel 7音频和电池的总得分:高端计算机的平均水平

【手机中国新闻】11月17日晚,DXOMAKR官方公布了谷歌Pixel 7的音频和电池分数。DXOMAKR表示,Pixel 7的音频和电池分数都处于高端机型中的平均水平。

Pixel 7系列手机

具体来看,Pixel 7音频总分123分,在高端市场中处于平均水平。DXOMAKR认为这款手机总体上音损控制得非常好,但音色整体欠佳,缺乏温暖感,动态表现较差,音量步进存在不一致性。录制效果表现优于播放效果,Pixel 7提供了良好的音调平衡和动态。三个内置麦克风有助于捕捉广阔的声音场景,音频变焦功能在降低背景噪音方面做得很好。但是,Pixel 7在使用备忘录应用程序进行录音时的信噪比较差,仍有一些改进空间。

Pixel 7音频和电池分数发布

电池方面,Pixel 7获得了98分的成绩。DXOMAKR认为,Pixel 7虽然电池容量较小,但由于效率的优化,Pixel 7的得分较前代产品有了一些的提高。与高端市场的其他设备相比,它的续航低于平均水平,无论在家中还是在旅途中功耗都很高,但在游戏场景中表现不错。Pixel 7的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都较差,充电5分钟仅可提供不到3小时的额外续航时间。

总体来看,这款在10月份发布的新机在影像表现上更为亮眼,整体性能方面在高端机型中处于平均水平,属于无功无过的存在。当然,这款手机相较前代机型确实出现了明显的优化,有需要的消费者可以入手体验一波。

国内外,新机器相继发布,VR现在又迈出了什么步伐?

从2014年 Google Carboaed 诞生,科技行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VR元年”,但由于软件生态内容不足、技术发展缓慢以及网络环境等原因。VR行业到了近两年才慢慢的走上正轨。

早在1984年,VPL公司就推出了一款虚拟现实眼镜,也让虚拟显示这个概念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之后的十年间,VR技术促进了多项商品推出。但由于开发成本和技术问题,虚拟现实工具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开来。虽然不少公司都在VR 产业开始布局,但真正落地的消费产品寥寥无几。

一直到2014年,谷歌的Google Cardboard 纸箱VR眼镜顺利走向消费者的眼中,才引起了一波 VR 行业的浪潮。也是这一年,VR 这一概念开始爆发,引起了人们热议。

图源:谷歌

然而 VR 这股邪风只吹了2年多,到2016年下半年,VR的热度开始逐步冷却,缺乏相应软件和使用场景导致VR 硬件设备的销量造成了影响。失去了的用户关注的 XR 生意逐渐淡出了用户和投资商的视线。

而同年推出的高通 VR 芯片,也没有帮助VR产品获得爆发。

领头羊的出现

一直到2019年,5G商用化的开始,VR行业才算汇集了天时地利人和,迎来又一次的爆发。Oculus 也趁着此次机会,在VR 行业站稳脚跟。 成为了同期中为数不多获得较为不错的发展的VR企业之一。

2010年,Oculus 推出了Oculus Rift 的原型机,并于2012年在 kickstarter 上开始众筹,最终筹得250万美元的资金。之后到2012年,Oculus 正式成立,全力投入 VR 设备的研发工作中,一直到2014 年Oculus 被 Facebook 收购。

在被收购之后,Oculus 获得了 Facebook的全力支持,并在2016年发布了 Oculus Rift 的首个消费者版本。出色的硬件配置让用户们见识到了 VR 世界的魅力。作为Oculus 的第一台商业化产品,Oculus Rift 还存在很多缺点,比如分辨率不高,运动追踪方面不完善等问题,让这款设备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这终归代表 Oculus 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

在这之后,Oculus 也在2018年和小米合作,推出了VR一体机 Oculus Go。这款VR一体机已经可以脱离复杂的连线,独立运行软件并为用户提供多款软件。在2019年,Oculus 推出了两款产品 Oculus Quest与Oculus Rift S,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选择。Oculus Rift S 是 Oculus Rift的升级版,对屏幕、音频和控制器等硬件都进行了相应的升级,但用户仍然受到连线的限制。

而Oculus Quest 的出现,让 Oculus 真正的成为了 VR 市场的领头羊。作为主打消费级产品的 VR 一体机,Oculus Quest 带给了用户更舒适的佩戴体验。而其 6Dof 操控体验,也带个游戏玩家更强的沉浸感。配合逐渐丰富的VR软件产品,让人们的目光重新看向 VR市场。

如果说Oculus Quest重新开辟了一次VR市场,那2020年9月 Oculus Quest 2 的发售则是掀起了新一轮的VR盛况,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款VR一体机的销量就突破了一百万。在Oculus Quest 2的带动下,短短两年的时间里,VR 硬件设备的出货量大幅增长。据 Counterpoin 计算,2021年,XR终端的出货量达到了1110万,其中约90%的产品是 VR 设备。

Oculus Quest 2 为VR 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让不少软件开发商开到了VR 行业的可能性。近两年,各种 VR视频播放器、VR游戏,甚至艺术创作工具不断涌现,丰富着 VR 行业的软件生态。

元宇宙让 VR 再次起飞

对于Facebook来说,收购 Oculus 不仅改变了Oculus的命运,也改变了其自身发展的方向。2014年的 Facebook 营收增长开始放缓,其第四季度营收增速下滑至49%。

此时的 Facebook 定位于熟人社交平台,将自己作为用户社交圈子的线上延伸。这让更注重新闻推送的推特迎头直上,抢夺 Facebook的用户市场。与此同时,Tiktok等新的短视频平台也逐步发展起来,让Facebook 不得不开发新的发展方向。

而到了2018年,剑桥分析事件又让 Facebook陷入用户隐私数据泄露的风波之中,在全球各地遭到多起诉讼。自身品牌形象陷入危机。扎克伯格不得寻找一个新的概念来壮大 Facebook 的版图。这个时候,Oculus 和元宇宙出现在他眼前。扎克伯格可能是预见了 VR 行业和元宇宙的未来,在2021年将公司改名为Meta,布局VR 行业,目标将VR设备打造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平台。

图源:源于网络

仅靠硬件设备和数量较少的软件难以达成这个目标,想要让 VR设备像电脑一样普及,势必要打造一个和电脑一样丰富的软件内容生态。这也是 Meta 大量布局元宇宙这一概念的原因。

元宇宙,这个概念来自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指代由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一个完整的元宇宙空间可以供人们在其中娱乐、工作、学习、购物,甚至是让人们通过数字化身进行社交。Meta 花费了大量的尽力在元宇宙领域,不过目前成效尚不明显。

从2021年开始,元宇宙这一概念开始在全球爆发,不仅仅是 Meta,许多公司也意识到了VR行业未来的可能性,开始在相关行业布局。而这其中不乏国内厂商,像小米、爱奇艺等科技企业,纷纷公布自己的 VR 头显产品,开拓相关市场。

国内有一家企业,与Oculus几乎有着相同的发展路径,那就是PICO。

受到2014年的 Google Carboaed 影响,不少人都投入 VR 创业大军中,其中就包括 PICO。这家初创公司成立于2015年,并在当年12月推出其第一款 VR盒子产品 PICO 1。PICO 1成功的让 PICO 在 VR行业站稳脚跟,也帮助他们收获了数千万元的投资,平稳渡过了VR行业火爆过后的寒冬。

到了2017年,PICO 推出了 VR 一体机 PICO Gobin,让用户在进行游戏的同时,也脱离了连线的束缚。同年,PICO Tracking 诞生,实现了 6DoF 操控技术。在VR行业积累了不少经验的 PICO 又在2017年12月推出了第一台实现量产的 6DoF VR 一体机 PICO Neo,在 VR 行业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这之后,PICO 保持每年一台的速度推出新的 VR 设备,一直到2021年。

2021年8月,字节跳动宣布以5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 VR 企业 PICO。而经过一年的调整和发展,字节跳动VR一体机PICO 4 终于在今年9月发布。而在不久之后的10月12日,Meta发布全新 VR 头显Quest Pro。一时之间,很难不让人将两款 VR 头显设备进行比较。

图源:字节跳动

PICO 4 VS Meta Quest Pro

不管是 PICO 4 还是 Meta Quest Pro,两者均采用Pancake光学元件,让头衔的厚度大幅减少,重量也大幅降低。这点 PICO 4的表现更为亮眼,整机重量只有586克,而Meta Quest Pro的重量则达到了722克。接口方面两者没有不同,均采用USB-C接口。

而屏幕方面,PICO 4采用两块LCD屏幕,其分辨率为2160X2160,最高支持90Hz刷新率。视场为105度,支持自动调节瞳孔,IPD调整范围在62-72mm。Meta Quest Pro同样采用两块LCD屏幕,其分辨率为1800X1920,同样最高支持90Hz刷新率。其视场水平为106度,而垂直为96度。支持连续适眼距阶梯式IPD,而IPD调整范围达到55-75mm。

配置方面,Meta Quest Pro运行高通公司专门定制的高通骁龙XR2 Plus 芯片,内存达到12GB,最高存储容量为256GB。Meta Quest Pro 配有5000mAH电池,但续航时间只有1-2小时。

而PICO 4 采用高通骁龙 XR2 处理器和Adreno 650 GPU,内存仅有8G,同样可选择 256GB 存储容量。而PICO4 拥有5300mAH电池,续航时间可以达到2.5个小时。此外,两款VR 头显设备都加入了彩色透视功能,让用户可以在使用VR功能的同时,观察周围的真实情况。

图源:高通

从头显配置来看,Meta Quest Pro和 PICO 4 没有太明显的区别。但Meta 在 Quest Pro 的手柄上下足了功夫,加入了许多实用的功能。Quest Pro 的手柄搭载骁龙662平台和3个摄像头,同时具备自跟踪功能,即使控制器不再头显实现范围内也能操控,这点超过 PICO 4 许多。

系统方面,PICO 4 搭载 PICO OS 5.0 操作系统,并加入了新的 Avatar 系统。Avatar是VR中的捏人程序的统称,借助它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专属形象,是建立元宇宙社会的基础功能之一。PICO 4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自己的专属形象,让用户利用这种形象和好友进行互动和娱乐。

而 Meta也为 Quest Pro 推出了特定系统,采用的是自研的Codec Avatar系统。借助Quest Pro 内部的传感器,Quest Pro可以让用户建立的虚拟形象产生和用户同样的表情, 比如微笑、皱眉和眨眼。

软件方面,PICO 4 支持大部分主流 VR 游戏,并和育碧合作,将在明年推出独占版《舞力全开》。另外还有《三体》和《Project PICO World》等非游戏内容。不过整体而言,PICO 4 的软件内容更偏向娱乐化,仍然以游戏为主。

而Meta为 Meta Quest Pro 准备的软件内容则更加专业一些。Meta 与微软达成一项新合作,它将把微软 Windows App、Teams 等产品与 Meta 元宇宙硬件整合。微软还会提供技术,让 Windows App 以流形式对接 Meta 头盔,并加入Xbox Cloud Gaming 流游戏服务。而 Meta 自己开发的 Horizon Workrooms 也将会与 Teams 连接,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Workrooms 参与 Teams 会议。

图源:源于网络

售价方面,Quest Pro的定价为1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900元,而PICO 4的起售价只有2499元。当然,售价和两者的定位不同有很大关系。

Meta Quest Pro 是 Meta 对于元宇宙领域的一次尝试,Meta 希望可以借助这台机器,向用户展示他们“下一代计算机平台”具体是如何运行的,让人们明白,他们在虚拟世界也可以完成工作、学习、社交等日常的生活行为。Meta Quest Pro 不仅仅是一款娱乐设备,Meta 更打算将其打造成电脑、手机一样的工具。

而 PICO 4,则是为人们提供娱乐方式的另一种选择,他真正对标的是Meta 的Quest 2。

PICO 4可以用丰富用户的游戏、观影甚至是运动体验,但它只是一项娱乐产品,距离真正的元宇宙设备还有一定距离。不过,PICO 4的发售是字节跳动布局 VR 领域的第一步棋,标志着他们对于该领域的第一次全面探索。

图源:源于网络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以及5G时代的到来,VR产业真正发展起来的条件已经具备。不同于2016年VR爆发引起的躁动,在冷静下来之后,科技企业也开始脚踏实地的慢慢探索在VR领域的应用。

而相信在他们的发展下,以VR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计算机平台,将在不久之后真正的到来。

谷歌Gmail将不再允许用户返回他们的旧界面

Google今天宣布,它正在将新的Gmail界面作为用户的标准体验。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首次发布了新界面,但允许用户恢复到原来的视图。现在看来公司已经对新的界面有了足够的新新,从这个月开始,用户将不再有回到旧界面的选择。

“该公司在一篇博文中说:”窗口左侧的Gmail、聊天、空间和见面的综合视图也将成为开启聊天功能的用户的标准。通过快速设置,你可以定制这个新界面,以包括对你最重要的应用程序,无论是Gmail本身还是Gmail、聊天、空间和会议的组合。”

Google指出,定制新界面的能力使其更容易保持在重要的位置上,并减少在各种应用程序、窗口或标签之间切换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一新变化,用户将不再有在Gmail右侧配置聊天的选项。

该公司决定将其新的用户界面作为标准体验并不令人惊讶,但对于喜欢旧设计的用户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变化。

谷歌展示人工智能生成超分辨率长视频,结合了图像视频Phenaki的两种模型

如同最近一年 DALL-E 2、Stable Diffusion 等文本生成图像模型发展一样,用文本来生成视频的 AI 工具也正变得越来越多。

继 Meta 的 Make-A-Video 之后,谷歌也接连发布了两款视频模型 Imagen Video 和 Phenaki。两者分别强调视频的质量和长度等不同功能。

Meta日前,在人工智能活动上,谷歌首次发布了由 Imagen Video 和 Phenaki 一同生成的视频。该视频结合了 Phenaki 生成长视频能力和 Imagen 的高分辨率细节。

“我认为使用一系列提示,创造这样的超分辨率长视频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种讲故事的新方式,”谷歌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兼谷歌大脑团队研究总监道格拉斯·埃克(Douglas Eck)在活动中分享说,“很期待电影人或视频故事讲述者如何利用我们的技术。”

谷歌在官方博客中表示,Imagen Video 和 Phenaki 的结合是一项重要突破,它正在努力打造领先行业、能生成高质量影响的工具。AI 驱动的生成模型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可帮助人们借助视频、图像工具,以他们之前无法做到的方式充分表达自身想法。

再分别简单介绍下 Imagen Video 和 Phenaki。

据了解,Imagen Video 基于级联视频扩散模型来生成高清视频。如输入文本提示后,基本视频扩散模型和多个时间超分辨率(Temporal Super-Resolution,TSR)及空间超分辨率(Spatial Super-Resolution,SSR)模型,分别以 40×24 像素和 3 帧/秒速度生成 16 帧视频、以 1280×768 像素和 24 帧/秒的速度采样,最终得到 5.3 秒的高质量视频。

(来源:谷歌)

该模型还用到了 Video U-Net 架构,能够使其对长时间动态进行建模。时间自注意用于基本视频扩散模型,而时间卷积用于 TSR 和 SSR。

另外,它训练所用数据来自 LAION-400M 图像文本数据集和 1400 万个视频(包括对应的文本)、6000 万个图像(包括对应的文本)。

值得一提的是,Imagen Video 中的扩散模型都可单独训练。然后,该系统不仅能够生成高保真视频,而且还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对世界知识的理解力,从而能够使得生成的视频和文本动画具备各种艺术风格。

而 Phenaki 是一个能够在给定一系列文本提示的情况下,进行逼真视频合成的模型。谷歌对此用到了一种新的因果模型,其可将视频表征为小型离散令牌,这允许它处理可变长度的视频。用户还可以在其中叙述和动态更改场景。

为了从文本生成视频令牌,谷歌还使用双向屏蔽转换器。而为了解决训练数据较少问题,谷歌还通过在大型图像-文本对语料库和较少的视频-文本示例上进行联合训练,从而拓展视频数据集的可用范围。

相较其他视频生成模型,Phenaki 可通过一系列提示,在开放域中生成所有时间段的视频。谷歌在官网提到,这是首次以时间变量提示生成视频。此外,研究所提出的视频编码器-解码器在多方面都优于文献中目前使用的所有每帧基线。

Phenaki 可以将详细的文本提示转换为两分钟以上的视频,但缺点是视频质量较低。

图 | Phenaki 根据文本生成视频示例(来源:谷歌)

另外,在本次 AI 活动日上,谷歌还介绍了自家其他模型的一些进展,比如通过 LaMDA 对话模型来写实验小说(谷歌即将发表一篇该方面的论文),并提到了使用 AI 来生成代码,用 AudioLM 生成音频、将 Imagen 与 NeRF(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s)的 3D 功能结合等等。

“生成领域在短时间内能有如此多进展,我是没有想到的。”埃克对外谈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生成式 AI 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比如,Imagen Video 和 Phenaki 有被滥用的风险,生成虚假、仇恨、露骨等不良内容。谷歌目前也采取了输入文本提示过滤和输出视频内容过滤等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问题。但对于一些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仍难进行检测和过滤,因此谷歌还未正式发布相关模型及源代码。

最后,谷歌在活动中还表示,其从一开始就对负责任的人工智能高度关注,将持续进行对抗性测试,并设定了一套定量基准,可以在AI的所有维度上进行测量和验证。

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与会视频中说:“我们致力于确保技术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他还指出了AI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并表示,谷歌将优先考虑人们的安全和隐私,而不是其他任何事情。

参考资料:https://blog.google/technology/ai/ways-ai-is-scaling-helpful/https://imagen.research.google/video/https://phenaki.video/https://venturebeat.com/ai/google-announces-ai-advances-in-text-to-video-language-translation-more/https://venturebeat.com/ai/google-ai-generator-takes-on-meta-as-text-to-video-trend-ramps-up/

由 DeepTech 携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重磅推出的《科技之巅: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20 周年珍藏版)》已开启预售!点击下方海报可购买图书!

美股“核心资产”:市值蒸发近3万亿美元,且越来越贵

恰逢“双11”预售开启,本周美股科技股惨遭“购物劫”。

除去业绩超预期,股价“一枝独秀”的苹果外,美国五家大型科技公司(Alphabet、微软、Meta、苹果、亚马逊)中其余四家三季报堪称“惨烈”,财报公布后股价也是“一地鸡毛”,单周市值合计蒸发超3500亿美元。

盛宝银行股票策略主管Peter Garnry表示,总体而言,在众多科技公司令人失望的财报中,苹果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过去一年,在生活成本危机、供应链限制和生产成本飙升的情况下,苹果的表现非常出色,昨晚的结果证实,苹果是一座可以抵御动荡环境的堡垒。”

今年以来,随着各国央行暴力加息对经济活动的抑制,叠加政策利率快速上行对科技企业分母端估值的压制等,曾经意气风发的美股科技股笼罩在愁云惨淡之中,成为2022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差的权益资产之一。

道琼斯数据显示,谷歌、亚马逊、苹果、Meta和微软五大巨头今年市值蒸发约3万亿美元。其中,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市值分别下滑33%、38%、71%和29%,即便是昨日大涨7.56%苹果公司,今年以来市值也下滑了近12%。

科技股似乎仍然“过于昂贵”,看跌期权持仓量大涨

随着科技板块被投资者持续抛售,美股科技板块企业估值水平已大幅下降,例如美股软件板块EV/S/G约为0.28倍,低于过去5年平均的0.55倍,费城半导体指数的PE(NTM)亦基本在15倍附近,接近2018-2019年周期底部水平。

微软、Meta、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估值水平亦然,例如Meta的PE已降至9.12倍,远低于其5年均值26.22;谷歌PE值已降至17,处于近十年前20%低位。

即便如此,市场似乎仍然没有改变美股科技股“过于昂贵”的观点,没有一家大牌华尔街投行声称科技股“很便宜”,投资者担心经济衰退将加剧科技企业业绩下修风险,导致其估值反弹。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Mark Haefele表示,部分问题在于分析师现在需要下调对这些公司的盈利预期,以反映第三季度报告中强调的经济基本面疲软。Haefele认为,随着盈利预期的下降,科技公司股票的估值将立即反弹:

“鉴于美国通胀上升、企业信心下降和金融状况收紧,科技股的盈利预期看起来太高了。”

高盛团队汇编的客户数据显示,本周初,FAAMG五大科技股票持仓量约占其客户单个股票净敞口的11%,为2019年初以来最低,远低于2020年18%的峰值。

与此同时,不少投资者甚至押注科技公司股票还有更大的下跌空间,因此大肆购进看跌期权。彭博数据显示,本周FAANMG六大科技巨头的总看跌期权头寸持仓量已从低位飙升至400万手上方,较上周翻番,回到5月份的水平。

这一背景下,不少投资者将资金从科技股撤出,投向其他资产类别。例如,由小型股构成的罗素2000指数连续六天上涨,创下自2021年3月以来最长的连胜纪录;以蓝筹股为主的道琼斯指数周五也连续6日上涨。

摩根大通公司的销售交易团队表示, 随着市场对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不断发酵,客户的一大担忧是错过下一次大反弹:

“对他们来说,鸽派的美联储和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将足以抵消任何盈利疲软。 ”

“眼下很难看到任何好消息。”——英特尔CEO基尔辛格

疫情红利退去,在大流行初期享受强劲增长的科技公司正在感受到高通胀、利率上升、货币逆风和其他问题对其利润的“暴击”,频频因削减开支、冻结招聘、裁员而登上媒体头条。

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谷歌CEO Sundar Pichai 周四在公司全体会议上对员工表示,公司发展过快,需要对支出更加负责。

英特尔周四表示,它计划在2023年削减30亿美元成本,从2025年起每年削减80亿至100亿美元成本。公司CEO盖尔辛格表示,英特尔正在着手裁员并考虑进行一些资产剥离以应对未来经济状况。

与此同时,媒体报道称,亚马逊已经开始转租数百万平方英尺的仓库空间,并暂停了部分团队的招聘。在周四的电话会上,亚马逊CFO Olsavsky表示:

“我们在招聘时会非常谨慎,我们当然在关注我们的成本结构,并寻找可以节省资金的领域。”

基本面上看,今年早些时候出现的PC和数字广告放缓似乎正在蔓延到云计算等被认为能够抵御经济疲软的领域,科技巨头们的痛苦似乎仍将持续。例如:

  • Alphabet本周报告 YouTube广告销售额同比首次下降;
  • 英特尔三季度销售额大幅下滑,下调了对今年PC出货量的预期,并表示明年可能更糟;
  • 三星三季度净利润下降23.6%,并预测智能手机市场可能会在明年继续承压;
  • 亚马逊三季度销售逊于预期、四季度指引比华尔街的预期低了150亿美元;
  • 微软预期其云计算业务Azure下个季度同比下滑5%,引发市场担忧;
  • 工业领域初露疲态的德州仪器表示,汽车行业是本季度唯一表现强劲的领域。该公司预计,Q4除了汽车业务以外,其他业务疲软会进一步扩大。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