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再支持GMS框架的自安装,将来会预装更多的型号

2 月 4 日消息,近期有部分小米手机用户发现自己的手机无法自行安装谷歌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服务框架后在社区进行了反馈,而小米社区解答组人员回复称“MIUI 国内版出于合规原因,未预置 Google 服务框架的机型,不再支持自行安装 GMS 服务”,同时还有部分传言称 MIUI 今后将不再支持 GMS 服务。

今天下午小米公司发言人的官方微博账号发表了一则声明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澄清和回应。

小米官方表示:

  • 小米社区解答组是热心米粉组成的互助团体,不代表小米官方的正式发声;

  • 一些报道中提及小米手机不支持 GMS 服务纯属谣言;

  • 部分国内机型系统已经预装 GMS 服务框架,这部分机型不受影响。对于系统没有预装 GMS 服务框架的机型,今后不再特殊支持用户自行安装 GMS 框架,未来会增加更多机型的 GMS 系统预装满足用户的需求;

  • 国际版机型不受影响。

同一时间小米手机系统软件部总监张国全也在微博发文作了进一步解释,博文中主要提及:

  • 非谷歌类应用完全不受 GMS 影响;

  • 由于存在安全隐患,谷歌要求所有厂商关掉用户自行安装 GMS 的入口,未来也会从服务端禁止使用;

  • 由于 GMS 需要占据一定存储空间以及常驻内存并可能引发异常发热耗电,国内部分产品不预装 GMS 是综合考虑内存、存储占用、功耗、性能等方面做的权衡;

  • 目前没有预装 GMS 的机型未来可以考虑升级预装,如 K30 Ultra;

  • 在保证体验的前提下,未来可以考虑增加预装 GMS 的机型数量。

总结小米官方的这些回应,看起来没有预装 GMS 框架的机型未来自行安装这条路确实是被堵了,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要么是期盼系统更新会升级预装,要么是刷国际版固件,或者购买确认已经预装了的机型(通常是中高端机型)。

谷歌和阿里之间有隔阂吗?我选择:这个神圣的框架

2021年了还没用过微服务 吗?如日中天的K8S还只是听说过?云原生架构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020年的双十一,天猫订单处理峰值达到54.3万笔/秒,2020年的双十二,数据量高达1200万+。2021年的12306网站单日浏览峰值5000亿次

让你架构一个能支撑淘宝天猫双11双12千亿级流量的电商平台你知道如何着手吗?为什么现在的一线互联网公司都会拥抱微服务,拥抱云原生?

面试的时候对于分布式高并发高可用架构问题的回答总是不能让面试官满意?微服务架构很多,到底用Spring Cloud 还是 Dubbo ?Spring Cloud Alibaba 与 Spring Cloud Netflix 如何选择?互联网微服务中台项目究竟有多少细节?微服务架构如何与云原生架构融合?

看看下面这十几道题是我当时阿里三面时被问到的,基本都是深入到阿里巴巴微服务架构 Spring Cloud Alibaba源码级别,看来P7百万年薪真不是那么好拿的,见识了!

阿里P7面试题

1、微服务注册中心的注册表如何更好地防止读写并发冲突?

2、Nacos如何支撑阿里巴巴内部上百万服务实例的访问?

3、Nacos高并发异步注册架构知道如何设计的吗?

4、Eureka注册表多级缓存架构有了解过吗?

5、Sentinel底层滑动时间窗限流算法怎么实现的?

6、Sentinel底层是如何计算线上系统实时QPS的?

7、Seata分布式事务协调管理器是如何实现的?

8、Seata分布式事务一致性锁机制如何设计的?

9、Seata分布式事务回滚机制如何实现的?

10、Nacos集群CP架构底层类Raft协议怎么实现的?

11、Nacos&Eureka&Zookeeper集群架构都有脑裂问题吗?

12、如何设计能支撑全世界公司使用的微服务云架构?

13、RocketMQ架构如何设计能支撑每天万亿级消息处理?

14、RocketMQ在交易支付场景如何做到消息零丢失?

看完你能回答上几道?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一半,就算是勉强及格了。如果能全部回答出来,那你应该是妥妥的技术大牛了!

但如果你没办法完全答出这些问题,我建议你来听听课,提升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课程是我的技术大牛朋友特别打造:《Google K8S与阿里Spring Cloud Alibaba从入门到源码剖析》,从微服务架构实战到源码级别深度讲解!让你在简历上可以增加高并发高可用系统微服务架构经验,从此横扫一切关于微服务Spring Cloud底层架构的面试问题,成为一个行走的offer收割机!

学完本课程你将收获

1、快速掌握Spring Cloud Alibaba的基本使用和原理

2、通过微服务Spring Cloud组件的底层源码的剖析,领略阿里内部是如何设计能够支撑高并发高可用亿级流量系统的中间件

3、通过剖析源码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运用到自己公司项目的架构设计上

4、带大家了解下大型互联网公司是如何用K8S来部署微服务架构,并且会带大家压测与优化最新的微服务架构

本课程适合人群

有一定Java项目开发经验,但是对互联网公司微服务架构不太了解,想深入学习微服务架构Spring Cloud技术与原理以及最新的K8S微服务集群架构的同学。

超级福利一:

2021年一线大厂面试真题

超级福利二:

软件更新grpc 1.16 1 pre1发行版,谷歌的开源高性能RPC框架

点击右上方,关注开源中国OSC头条号,获取最新技术资讯

gRPC 1.16.1 pre1 发布了,gRPC 是 Google 开源的高性能、通用 RPC 框架,面向移动和 HTTP/2 设计,是由谷歌发布的首款基于 Protocol Buffers 的 RPC 框架。gRPC 基于 HTTP/2 标准设计,带来诸如双向流、流控、头部压缩、单 TCP 连接上的多复用请求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其在移动设备上表现更好,更省电且节省空间占用。

此版本主要包含一些优化、改进和 bug 修复:

  • Python: 修复了在各种模块中对 logging.basicConfig() 的调用向根 logger 添加了 handler 的问题,这也修复了在某些情况下“No handlers could be found”的问题。(#17064)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获取软件下载地址。

密切注意收集。这四个网站可以直接进入谷歌商店APK。不需要安装服务框架

哈喽大家好,我是野路子科技

疫情继续肆虐着,不能出门,所以今天也是继续宅在家里的一天。无聊之余给大家寻找些比较好玩的野路子玩法。大家没事的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避免没必要的外出。

好了,让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小编今天整理了5个可以直接下载谷歌应用的方法,主要分享给需要的用户,对于资深玩家可能都是小儿科了,不喜勿喷。

  • 第一:apkdl

好消息、好消息,这个网站呢直接在百度搜索关键词“apkdl”就可以进入到这个网站,并且不需要其他的工具,和安装其他的服务框架,谁用谁知道。小编也截图了部分应用列表。是不是有点动心了呢?先不要着急。后面介绍方法也绝对不不会差。

  • 第二:apkpure

关于这个网站,这里就不给大家过多介绍了,想必大家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去玩了,如果想对这个网站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去小编的另一篇文章中查看,《嘘~这是一款可以随意下载谷歌商店应用的工具,不要和别人说》

  • 第三:apkturbo

  • 第四:谷歌黑商店

这是个应用而不是网站,功能这里就不进行过多的解释了。

我是野路子科技,关注我,每天分享科技互联网的热点内容观点、分享各种好玩有趣的应用黑科技。喜欢我的作品请记得点赞、评论、收藏、转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感恩♡

Google开源adanet:基于tensorflow的automl框架

选自arXiv,作者:Mikel Artetxe,机器之心编译,参与:路雪、李亚洲。

谷歌开源了基于 TensorFlow 的轻量级框架 AdaNet,该框架可以使用少量专家干预来自动学习高质量模型。据介绍,AdaNet 在谷歌近期的强化学习和基于进化的 AutoML 的基础上构建,快速灵活同时能够提供学习保证(learning guarantee)。重要的是,AdaNet 提供通用框架,不仅能用于学习神经网络架构,还能学习集成架构以获取更好的模型。

  • 相关论文: AdaNet: Adaptive Structural Learning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论文地址:https://proceedings.mlr.press/v70/cortes17a/cortes17a.pdf
  • Github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tensorflow/adanet
  • 教程 notebook:https://github.com/tensorflow/adanet/tree/v0.1.0/adanet/examples/tutorials

结合不同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的集成学习在神经网络中得到广泛使用以获得最优性能,它从其悠久历史和理论保证中受益良多,从而在 Netflix Prize 和多项 Kaggle 竞赛等挑战赛中取得胜利。但是,因其训练时间长、机器学习模型的选择要求领域专业知识,它们在实践中并不那么常用。而随着算力、深度学习专用硬件(如 TPU)的发展,机器学习模型将越来越大,集成技术也将越发重要。现在,想象一个工具,它能够自动搜索神经架构,学习将最好的神经架构集成起来构建高质量模型。

刚刚,谷歌发布博客,开源了基于 TensorFlow 的轻量级框架 AdaNet,该框架可以使用少量专家干预来自动学习高质量模型。AdaNet 在谷歌近期的强化学习和基于进化的 AutoML 的基础上构建,快速灵活同时能够提供学习保证(learning guarantee)。重要的是,AdaNet 提供通用框架,不仅能用于学习神经网络架构,还能学习集成架构以获取更好的模型。

AdaNet 易于使用,能够创建高质量模型,节省 ML 从业者在选择最优神经网络架构上所花费的时间,实现学习神经架构作为集成子网络的自适应算法。AdaNet 能够添加不同深度、宽度的子网络,从而创建不同的集成,并在性能改进和参数数量之间进行权衡。

AdaNet 适应性地增长集成中神经网络的数量。在每次迭代中,AdaNet 衡量每个候选神经网络的集成损失,然后选择最好的神经架构进入下一次迭代。

快速易用

AdaNet 实现了 TensorFlow Estimator 接口,通过压缩训练、评估、预测和导出极大地简化了机器学习编程。它整合如 TensorFlow Hub modules、TensorFlow Model Analysis、Google Cloud』s Hyperparameter Tuner 这样的开源工具。它支持分布式训练,极大减少了训练时间,使用可用 CPU 和加速器(例如 GPU)实现线性扩展。

AdaNet 在 CIFAR-100 上每个训练步(x 轴)对应的准确率(y 轴)。蓝线是训练集上的准确率,红线是测试集上的性能。每一百万个训练步开始一个新的子网络,最终提高整个集成网络的性能。灰色和绿色线是添加新的子网络之前的集成准确率。

TensorBoard 是 TensorFlow 最好的功能之一,能够可视化训练过程中的模型指标。AdaNet 将 TensorBoard 无缝集成,以监控子网络的训练、集成组合和性能。AdaNet 完成训练后将导出一个 SavedModel,可使用 TensorFlow Serving 进行部署。

学习保证

构建神经网络集成存在多个挑战:最佳子网络架构是什么?重复使用同样的架构好还是鼓励差异化好?虽然具备更多参数的复杂子网络在训练集上表现更好,但也因其极大的复杂性它们难以泛化到未见过的数据上。这些挑战源自对模型性能的评估。我们可以在训练集分留出的数据集上评估模型表现,但是这么做会降低训练神经网络的样本数量。

不同的是,AdaNet 的方法是优化一个目标函数,在神经网络集成在训练集上的表现与泛化能力之间进行权衡。直观上,即仅在候选子网络改进网络集成训练损失的程度超过其对泛化能力的影响时,选择该候选子网络。这保证了:

  1. 集成网络的泛化误差受训练误差和复杂度的约束。
  2. 通过优化这一目标函数,能够直接最小化这一约束。

优化这一目标函数的实际收益是它能减少选择哪个候选子网络加入集成时对留出数据集的需求。另一个益处是允许使用更多训练数据来训练子网络。

AdaNet 目标函数教程:https://github.com/tensorflow/adanet/blob/v0.1.0/adanet/examples/tutorials/adanet_objective.ipynb

可扩展

谷歌认为,创建有用的 AutoML 框架的关键是:研究和产品使用方面不仅能够提供合理的默认设置,还要让用户尝试自己的子网络/模型定义。这样,机器学习研究者、从业者、喜爱者都能够使用 tf.layers 这样的 API 定义自己的 AdaNet adanet.subnetwork.Builder。

已在自己系统中融合 TensorFlow 模型的用户可以轻松将 TensorFlow 代码转换到 AdaNet 子网络中,并使用 adanet.Estimator 来提升模型表现同时获取学习保证。AdaNet 将探索他们定义的候选子网络搜索空间,并学习集成这些子网络。例如,采用 NASNet-A CIFAR 架构的开源实现,把它迁移到一个子网络,经过 8 次 AdaNet 迭代后提高其在 CIFAR-10 上的当前最优结果。此外,获得的模型在更少参数的情况下获得了以下结果:

在 CIFAR-10 数据集上,NASNet-A 模型的表现 vs 结合多个小型 NASNet-A 子网络的 AdaNet 的表现。

通过固定或自定义 tf.contrib.estimator.Heads,用户可以使用自己定义的损失函数作为 AdaNet 目标函数的一部分来训练回归、分类和多任务学习问题。

用户也可以通过拓展 adanet.subnetwork.Generator 类别,完全定义要探索的候选子网络搜索空间。这使得用户能够基于硬件扩大或缩小搜索空间范围。子网络的搜索空间可以简单到复制具备不同随机种子的同一子网络配置,从而训练数十种具备不同超参数组合的子网络,并让 AdaNet 选择其中一个进入最终的集成模型。

9个用于前端web开发的开源CSS框架| Linux中国

探索开源 CSS 框架,找到适合你的项目的框架。

  • 来源:https://linux.cn/article-12227-1.html
  • 作者:Bryant Son
  • 译者:Xingyu.Wang

当大多数人想到 Web 开发时,通常会想到 HTML 或 JavaScript。他们通常会忘记对网站的欣赏能力有更大影响的技术: 级联样式表 (cascading style sheets)(简称 CSS)。据维基百科的说法,CSS 既是网页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常被遗忘的部分,尽管它是万维网的三大基石技术之一。

本文将探讨九种流行的、强大的、开源的框架,是这些框架让构建漂亮的网站前端的 CSS 开发变得简单明了。

Bootstrap

Bootstrap 无疑是最流行的 CSS 框架,它是所有前端 Web 设计的开端。Bootstrap 由 Twitter 开发,提供了可用性、功能性和可扩展性。

Bootstrap homepage

Bootstrap 还提供了大量的 例子 来帮助你入门。

Bootstrap examples

使用 Bootstrap,你可以将不同的组件和布局拼接在一起,创造出有趣的页面设计。它还提供了大量详细的文档。

Bootstrap documentation

Bootstrap 的 GitHub 仓库有超过 19000 个提交和 1100 个贡献者。它基于 MIT 许可证,所以(和这个列表中的所有框架一样)你也可以加入并贡献。

Bootstrap GitHub

PatternFly

PatternFly 是由 Red Hat 开发的一个开源的(MIT 许可证)CSS 框架。PatternFly 采取了与 Bootstrap 不同的方法:Bootstrap 是为任何对创建一个漂亮网站感兴趣的人而设计的,而 PatternFly 主要针对企业级应用开发者,它提供的组件,如条形图、图表和导航,对于创建强大的、指标驱动的仪表盘非常有吸引力。事实上,Red Hat 在其产品(如 OpenShift)的设计中也使用了这个 CSS 框架。

PatternFly homepage

除了静态 HTML 之外,PatternFly 还支持 ReactJS 框架,ReactJS 是 Facebook 开发的一个流行的 JavaScript 框架。

PatternFly ReactJS support

PatternFly 有许多高级组件,如条形图、图表、 模态窗口 和布局等,适用于企业级应用。

PatternFly chart component

PatternFly 的 GitHub 页面列出了超过 1050 个提交和 44 个贡献者。PatternFly 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欢迎大家踊跃贡献。

PatternFly GitHub

MDC Web

凭借其大获成功的安卓平台,谷歌以一个名为 Material Design 的概念制定了自己的标准设计准则。Material Design 标准旨在体现在所有谷歌的产品中,这些标准也可以面向大众,并且在 MIT 许可证下开源。

Material Design homepage

Material Design 有许多“用于创建用户界面的交互式构建块”的 组件 。这些按钮、卡片、背景等可用于创建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类型的用户界面。

Material Components webpage

维护人员为不同的平台提供了详尽的文档。

Material Design documentation

还有分步教程,其中包含用于实现不同目标的练习。

Material Design tutorial

Material 组件的 GitHub 页面承载了面向不同平台的存储库,包括用于网站开发的 Material Web 组件(MDC Web) 。MDC Web 有超过 5700 个提交和 349 个贡献者。

MDC Web GitHub

Pure

Bootstrap、Patternfly 和 MDC Web 都是非常强大的 CSS 框架,但是它们可能相当的笨重和复杂。如果你想要一个轻量级的 CSS 框架,它更接近于自己编写 CSS,但又能帮助你建立一个漂亮的网页,可以试试 Pure.css 。Pure 是一个轻量级的 CSS 框架,它的体积很小。它是由 Yahoo 开发的,在 BSD 许可证下开源。

Pure.css homepage

尽管体积小,但 Pure 提供了建立一个漂亮网页的很多必要的组件。

Pure.css components

Pure 的 GitHub 页面显示它有超过 565 个提交和 59 个贡献者。

Pure.css GitHub

Foundation

Foundation 号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响应式前端框架。它提供了先进的功能和教程,用于构建专业网站。

Foundation homepage

该框架被许多公司、组织甚至政客 使用 ,并且有大量的文档可用。

Foundation documentation

Foundation 的 GitHub 页面显示有近 17000 个提交和 1000 个贡献者。和这个列表中的大多数其他框架一样,它也是在 MIT 许可证下提供的。

Foundation GitHub

Bulma

Bulma 是一个基于 Flexbox 的开源框架,在 MIT 许可证下提供。Bulma 是一个相当轻量级的框架,因为它只需要一个 CSS 文件。

Bulma homepage

Bulma 有简洁明快的文档,让你可以很容易地选择你想要探索的主题。它也有很多网页组件,你可以直接拿起来在设计中使用。

Bulma documentation

Bulma 的 GitHub 页面列出了 1400 多个提交和 300 多个贡献者。

Bulma GitHub

Skeleton

如果连 Pure 都觉得太重了,那么还有一个叫 Skeleton 的更轻量级框架。Skeleton 库只有 400 行左右的长度,而且这个框架只提供了开始你的 CSS 框架之旅的基本组件。

Skeleton homepage

尽管它很简单,但 Skeleton 提供了详细的文档,可以帮助你马上上手。

Skeleton documentation

Skeleton 的 GitHub 列出了 167 个提交和 22 个贡献者。然而,它不是很活跃,它的最后一次更新是在 2014 年,所以在使用之前可能需要一些维护。由于它是在 MIT 许可证下发布的,你可以自行维护。

Skeleton GitHub

Materialize

Materialize 是一个基于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的响应式前端框架,带有由 Materialize 的贡献者开发的附加主题和组件。

Materialize homepage

Materialize 的文档页面非常全面,而且相当容易理解。它的组件页面包括按钮、卡片、导航等等。

Materialize documentation

Materialize 是 MIT 许可证下的开源项目,它的 GitHub 列出了超过 3800 个提交和 250 个贡献者。

Materialize GitHub

Bootflat

Bootflat 是由 Twitter 的 Bootstrap 衍生出来的一个开源 CSS 框架。与 Bootstrap 相比, Bootflat 更简单,框架组件更轻量级。

Bootflat homepage

Bootflat 的 文档 几乎像是受到了宜家的启发 —— 它显示的是每个组件的图片,没有太多的文字。

Bootflat docs

Bootflat 是在 MIT 许可证下提供的,其 GitHub 页面包括 159 个提交和 8 个贡献者。

Bootflat GitHub

你应该选择哪个 CSS 框架?

对于开源的 CSS 框架,你有很多选择,这取决于你想要的工具功能有多丰富或简单。就像所有的技术决定一样,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有在给定的时间和项目中才有正确的选择。

尝试一下其中的一些,看看要在下一个项目中使用哪个。另外,我有没有错过任何有趣的开源 CSS 框架?请在下面的评论中分享你的反馈和想法。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0/4/open-source-css-frameworks

作者: Bryant Son 选题: lujun9972 译者: wxy 校对: 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 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点击“了解更多”可访问文内链接

Glory将支持谷歌框架,并专注于开发国外市场

在8月12日的“致非凡”荣耀新品发布会后,荣耀终端CEO赵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对Magic3系列的成绩很有信心,同时也表达了荣耀想要发展国外市场的意愿:“今年海外的重点还是恢复渠道和运作能力。国内市场份额最低只有3%,现在反弹到14.6%,相信海外市场也会走出这个曲线。”

据悉,目前荣耀在全球50多个国家恢复运作,荣耀50系列可能会在其中30几个国家上市,并支持谷歌GMS服务。(即谷歌移动服务)

近日也有大神爆料,荣耀手机在更新了最新的鸿蒙系统后,竟然自带了谷歌GMS。据悉荣耀在与华为“分家”后重新与谷歌方面建立了合作,可以继续使用谷歌GMS服务。这对众多热衷于使用谷歌系列产品的用户肯定也是一件有利无弊的好消息。

来源:中关村在线

Google heart框架如何帮助设计成果评估?

笔者前段时间了解到谷歌早在几年前便针对用户体验建立了名为 HEART 的追踪验证框架,好奇其内容是否对建立验证方案的方法论有助益,遂抽时间搜索了原外语文章,并进行了翻译和拆解。

01 摘要

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被部署在 Web 上,这为大数据下评估用户体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Web 应用程序非常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的度量指标,它可以用来度量关键目标的进展,并驱动产品决策。

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 HEART 框架指标,以及将产品目标映射到度量指标的过程。

我们还提供了 HEART 指标如何在兼顾数据驱动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情况下帮助产品团队做出决策的实例。

框架和过程已经覆盖了足够多的我们公司产品,所以我们相信其他组织的团队也能使用或适应它们。 在大规模行为数据之下,我们也鼓励更多对度量指标的研究。

02 介绍

Web 技术的进步使更多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基于 Web 打造,并愈加具备交互性质。

现在,用户可以“在云端”执行各种常见任务,包括那些以前仅限于本地客户端应用程序的任务(例如文字处理、编辑照片)。

对于用户体验专业人士来说,这种转变的一个关键意义是能够使用 Web服务器日志数据来大规模跟踪产品的使用情况。

通过附加的仪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界面接口运行对照实验( A/B 测试)。 但是,从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来看,它们(不同界面)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呢? 我们应该如何扩展我们熟悉的用户体验度量指标,这里面存在哪些新的机会?

在 CHI 社区,已经存在一种既可以在小范围内(在实验室中)也可以在大范围内(通过调查)测量态度数据(例如满意度)的既定实践。

然而,就行为数据而言,已有的测量方法大多是小规模的,并且实验中有部分信息是通过秒表和检查表收集,如有效性(任务完成率、错误率)和效率(任务执行时间)[参考13]。

CHI 研究中缺失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基于大规模行为数据的用户体验指标。

Web 分析社区一直致力于将关注点从简单的页面点击数转移到关键的性能指标。 然而,该社区的主要动机仍然以业务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

Web 分析包(此处大意应是指性能分析类包体)提供现成的度量解决方案可能过于通用化,而无法考量用户体验如何,或者过于特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应用,而难以对 Web 上的其他大量应用程序和交互起到帮助。

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框架和过程来定义大数据下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度量指标,包括态度上的和行为上的。

我们从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经验中总结了这些,该公司的产品涵盖了广泛的类别(面向消费者和面向业务),而且产品几乎都是基于 Web 的,每个都有数百万用户。 我们发现这个框架和过程已经适用于我们公司足够多的产品,并且非常有效,所以我们相信其他组织的团队将能够成功地使用和适应它们。 我们也非常鼓励更多基于大规模行为数据背景下对度量指标的研究。

03 相关工作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工具来帮助跟踪和分析web站点和应用程序的指标——

  • 商业和免费的分析软件包[参考 5,11 ]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
  • 现代的分布式系统 [参考 4,8 ] 和专门的编程语言 [例如参考 12 ] 使得大规模日志数据的自定义分析变得更加容易,Web 应用挖掘技术可根据网页访问者的行为 [参考 3 ] 对其进行细分。
  • 多个供应商支持用户调研的快速部署和分析,有些还提供用于大规模远程可用性测试或基准测试的软件 [例如参考 14 ]。
  • 在合理设计 A/B 测试实验和此类实验分析上,存在着大量的工作。在 AB 测试中,两个相似的用户群体被给予不同的用户界面,他们的反应可以被严谨的测量和比较 [例如参考 10 ]。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仍然具有挑战性——

标准的 Web 分析指标可能过于通用,不适用于特定的产品目标或研究问题。可用数据的绝对数量可能是巨大的,因此有必要确定究竟要查找什么,以及什么行为该被作为结果来看待。

一些专家建议,最好的做法是关注少量的关键业务或用户目标,并使用指标来帮助跟踪实现这些目标的进展[参考2,9,10]。

我们也认同这一理念,但却发现这个理念很难应用。 因为产品团队并非可以一直在他们的目标上达成一致或清晰地阐述他们的目标,这使得定义相关的度量指标变得困难。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度量不应该是独立的。 它们应该结合其他来源的研究结果(如可用性研究和现场研究[参考6,9])去分析,从而得到更好的决策[参考15]。

此外,它们主要用于已发布产品的评估,而不能替代早期或形成性用户研究。 我们试图创建一个结合大规模的态度和行为数据的框架来补充现有在我们公司使用的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补充而非替代)。

04 PULSE 指标

最常用的大数据下的度量指标专注于产品的业务或技术方面,许多组织广泛使用它们(或类似的变体)来跟踪产品的总体运行状况。

我们将这些指标称为 PULSE 指标:页面浏览量(Page Views),正常运行时间(Uptime),延迟(Latency),七天活跃用户(Seven-day active users)(即上周至少使用一次该产品的独立用户数)和收入(Earnings)。

这些指标都非常重要,并且与用户体验有关。

例如,奔溃很多(正常运行时间短)或速度很慢(高延迟)的产品不太可能吸引用户。 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其购买流程太多,可能会减少收入。 具有出色用户体验的产品更有可能看到页面浏览量和独立用户增加。

但是,这些是非常底层的或间接的用户体验指标,因此在用于评估用户界面更改的影响时,它们是存在问题的。它们的解释也可能不准确。

例如,特定功能的页面浏览量增加既有可能是因为该功能是真正受欢迎的功能,也可能是因为界面设计得令人困惑不知如何使用,用户胡乱点击时产生的数据。短期内带来更多收入的修改可能会导致较差的用户体验,从长远来看会流失用户。

给定时间段内的独立用户数量(例如7天活跃用户)通常用作衡量用户体验的指标。 它可以衡量用户群的总体数量,但无法深入了解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例如不知他们每个人在 7 天内的访问频率如何。 它也不能区分新用户和老用户。 从理论上讲,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用户群的周流失率达到 100% ,它的 7 天活跃用户数仍会增加。

05 HEART 指标

基于 PULSE 在度量用户体验质量和提供可操作的数据方面的缺陷,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 HEART 互补的度量框架: Happiness(幸福感)、Engagement(参与度)、Adoption(接受度)、Retention(留存率)和 Task success(任务完成率)。

这些是指标分类,团队可以从中定义特定的指标,用于跟踪目标实现的进度。

幸福感和任务成功的类别是从现有的用户体验度量中概括出来的:幸福包含满意度,任务成功包含有效性和效率。参与度、接受度和留存率是新的类别,大规模的行为数据让追踪这些新类别指标成为可能。

该框架源于我们与团队合作为他们的产品创建和跟踪以用户为中心的指标的经验。我们开始在我们所使用或建议的度量指标类型中看到通用性规律,并意识到将这些归纳到一个框架中会使这些原则更容易被其他团队记住和使用。

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使用所有类别去度量,但是引用框架有助于明确地决定是否包含或排除特定的类别。

例如,对于面向企业端的产品来说,用户如果将产品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参与度可能意义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可能会选择更关注愉悦感或任务完成率。但是,在功能级别而不是整个产品级别上考虑用户参与率可能仍然是有意义的。

06 幸福感

用“幸福感”来描述的度量指标,本质上是一种态度指标。这些都与用户体验的主观方面有关,比如满意度、视觉吸引力、推荐意愿和易用性。使用一个通用的、设计良好的调查,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相同的度量指标,以查看所做更改的带来的变化。

例如,我们的网站有一个个性化的主页——iGoogle。团队通过每周产品内调查来跟踪许多指标,以了解更改和新特性的影响。在进行了一次重大的重新设计之后,他们发现他们的用户满意度指标在最初出现了下降。

(以7分李克特量表去调研。这里7分李克特量表层级对应完全同意,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对应7、5、4、3、2、1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指标恢复了,这表明用户厌恶改变可能是导致下降的原因,而一旦用户习惯了新的设计,他们就会喜欢它。有了这些信息,团队能够做出更有信心的决定来保持新的设计。

07 参与度

参与度是指用户对产品的投入程度。在度量环境中,这个术语通常是行为代指,例如在一段时间内交互的频率、强度或深度。

例如,每个用户每周访问的次数,或者每个用户每天上传的照片的数量。一般来说,每个用户的数据平均值作为一个参与度指标去评估会比取总数去评估更有用,因为总数的增加可能是更多用户参与的结果,而不是更多行为使用量导致的结果。

例如,与7天活跃用户数的PULSE指标(仅计算上一周内至少有多少用户访问过该产品的数量)相比,Gmail团队希望更多地了解其用户的参与程度。

考虑到日常工作中,用户会应定期检查其电子邮件帐户,因此我们选择的指标是在过去一周内访问该产品不少于五天的活跃用户的比率。 我们还发现,该比率的人群更可能长期留存下来,因此可以用作参与度的具体度量指标。

08 接受度和留存率

接受度和留存率指标可用于更深入地了解给定时间段内(例如,为期7天的活跃用户)独立用户的数量,从而解决将新用户与现有用户区分开的问题。接受度指标跟踪给定时间段内有多少新用户开始使用产品(例如,最近7天创建的帐户数),留存率指标跟踪给定时间段内存在的用户在一些时间段后仍存在(例如,给定一周中7天活跃用户在 3 个月后仍处于7天活跃用户的比率)。

怎么才算是“使用”产品会随着产品的性质和目标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仅访问其网站可能就算是“使用”。在其他情况下,您可能会仅在访问者成功完成关键任务(例如创建帐户)时才算是使用了产品。像参与度一样,留存率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测量。对于某些产品,您可能希望查看周留存率,而对于其他产品,月留存率或 90 天可能更合适。

接受度和留存率对于新产品和功能或正在重设计的产品特别有用。对于较成熟的产品,除季节性变化或外部事件外,它们趋于稳定。例如,在 2008 年 9 月股市崩溃期间,Google 财经浏览量和7天活跃用户数均激增。

但是,这些指标并未表明激增是由对危机感兴趣的新用户驱动还是现有用户对投资进行了恐慌检查。 不知道谁在进行更多访问,就很难知道是否或如何更改站点。 我们研究了接受度和留存率指标,以区分这些用户类型,并研究了新用户选择继续使用该网站的比率。 该团队能够使用此信息更好地了解由事件驱动的流量高峰带来的机会。

09 任务成功率

最后,“任务成功”类别涵盖了用户体验的几种传统行为指标,例如效率(例如完成任务的时间),有效性(例如完成任务的百分比)和错误率。大规模测量这些数据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远程可用性或基准研究来为用户分配特定任务。基于网站的特性,使用 Web 服务器日志文件数据,可能很难知道用户试图完成哪个任务。如果存在用于特定任务的最佳路径(例如,多步骤注册过程),则可以衡量用户对其的跟踪程度[参考7]。

例如,Google Maps曾经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搜索框:一个是用于本地搜索的双盒,用户可以在其中分别输入“ what”和“ where”方面(例如[pizza] [nyc]),另一个是搜索框处理各种搜索(包括本地搜索,例如[pizza nyc]或[nyc pizza])。

团队认为单盒方法最简单,最有效,因此,在 A/B 测试中,他们尝试了仅提供单盒的版本。他们比较了两种版本的错误率,发现处于单框状态的用户能够成功地调整其搜索策略。这向团队证明,他们可以为所有用户移除双框。

10 目标–信号–指标

无论以用户为中心的度量指标如何,除非它与目标明确相关,否则在实践中不太可能有用,并且可用于跟踪实现该目标的进度。 我们开发了一个简单的过程,该过程使团队逐步阐明产品或功能的目标,然后识别表明成功的信号,最后构建要在仪表板上跟踪的特定指标。

目标

第一步是确定产品或功能的目标,尤其是在用户体验方面。 用户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重新设计试图实现什么? 使用 HEART 框架来提示目标(例如,吸引新用户还是鼓励现有用户更深入参与更重要?)。 以下是我们给的一些较为有益的建议:

  • 不同的团队成员可能会对项目目标有分歧。 这个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收集所有不同的想法并努力达成共识(并为选定的指标提供支持)。
  • 特定项目或功能成功的目标可能与整个产品的目标不同。
  • 在此阶段,不用为能否可以找到相关的信号或指标而担忧分心。

信号

接下来,考虑目标的成功或失败如何在用户行为或态度中体现出来。 哪些动作将表明目标已实现? 什么样的感觉或感知与成功或失败相关?

在此阶段,您应该考虑这些信号的数据表现是什么, 例如,对于基于日志的行为信号,当前是否记录了相关操作,或者是否可能记录? 你要如何收集态度反馈,可以定期部署调查吗? 日志和调查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两个信号源,但还有其他可能性(例如,使用评审团来进行评级)。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

  • 选择对目标敏感且特定服务于目标的信号——这个信号仅在用户体验更好或更差时会随着变化,而不因其他无关的原因而改变。
  • 有时候,失败比成功更容易识别(例如,放弃任务,“撤消”事件[参考1],沮丧)。

指标

最后,考虑如何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特定指标,以适合随时间推移在数据板上进行跟踪。 以下是一些建议:

  • 原始数据将随着用户群的增长而增加,需要进行规范化; 单用户的比率,百分比或平均值通常会更有用。
  • 在确保基于Web日志的度量指标的准确性方面存在许多挑战,例如从自动来源(例如,爬网程序,垃圾邮件发送者)中过滤流量,以及确保记录所有重要的用户操作(在默认情况下可能不会发生,特别是在AJAX或基于flash的应用程序中。)
  • 若能将您的产品与其他产品进行比较(竞品分析),则可能需要追踪那些产品建立的标准所使用的额外指标。

11 结语

我们已经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指标的问题。 这导致我们开发了 HEART 框架和目标-信号-指标流程,我们将其应用于 Google 各个领域的 20 多种不同的产品和项目。

我们在本文中描述了几个示例,这些示例说明了所得指标如何帮助产品团队做出以数据为驱动力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决策。

我们还发现框架和流程对团队讨论的聚焦更加有帮助。 它们已经推广到我们公司自己的产品中,足以使我们相信其他组织中的团队将能够成功地使用或适应它们。

我们已经对框架和流程进行了一年多的微调,但每个框架的核心都保持稳定,并且框架的类别足够全面,可便可以适应新的指标概念。

由于大规模行为指标相对较新,因此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有关此主题的 CHI 研究,例如,确定每个类别中的哪些指标能够最准确地反映用户体验质量。

12 快速总结

(1)本文旨在通过建立 HEART 框架,并成立目标—信号—指标的映射方式来解决设计决策迭代科学性的问题。这个框架的成立基础是大数据+自定义指标+周期性追踪。

(2)HEART 的框架主要分别是 Happyness(幸福感)、Adoption(接受度)、Engagement(参与度)、Retention(留存率)和 Task Sussess(任务成功率)。其中简易区别如下:

  • Happyness 和 Task sussess 是贯穿所有产品时期的数据指标;
  • Engagement 是成长期、成熟期更应该追踪的可以用于区分核心用户的指标;
  • Adoption 和 Retention 主要是探索期和成长期还有转型期/重设计时期主要追踪的指标(这两个指标在成熟期会倾向于维稳)。

(3)HEART 的数据指标的关键点是大数据周期性的迭代追踪,部分指标在目前市场情况下稍显理想化。

(4)框架应用关键点在于目标——信号——指标的映射,也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其中信号主要围绕什么样的用户态度或行为会表明目标成败的角度去构思,并且该态度或行为变化应仅受目标成败的影响。

致谢

感谢 Aaron Sedley,Geoff Davis 和 Melanie Kellar 为 HEART 做出的贡献,以及 Patrick Patrick 的支持。

参考资料

(此部分翻译有些链接失灵,请直接谷歌关键词)

  1. Akers,D.等人 (2009)撤消和擦除事件作为可用性问题的指示器。 CHI 2009年,ACM出版社,第659-668页。
  2. Burby,J.和Atchison,S.(2007). ActionableWebAnalytics. 印第安纳波利斯:威利出版公司
  3. Chi,E. 等人 (2002). LumberJack:Web用户流量组成的智能发现和分析。 WebKDD 2002 Proc,ACM Press,第1-15页。
  4. Dean,J.和Ghemawat,S.(2008). MapReduce:大型集群上的简化数据处理。 ACM的通讯,51(1),第107-113页。
  5. GoogleAnalytics:https://www.google.com/analytics
  6. Grimes,C.etal(2007). 仅查询日志还不够, WWW 07查询日志分析研讨会的程序:https://querylogs2007.webir.org
  7. Gwizdka,J. &Spence,I. (2007年)Web导航中损失和成功的隐式度量。 与计算机进行交互19(3),第357-369页。
  8. Hadoop:https://hadoop.apache.org/core
  9. Kaushik,A.(2007). WebAnalytics:AnHouraDay. 印第安纳波利斯:威利出版公司
  10. Kohavi,R.等 (2007). 网络上的受控实验实用指南。 KDD 07,ACM Press,第959-967页。
  11. Omniture:https://www.omniture.com
  12. Pike,R.等 (2005). 解释数据:使用Sawzall进行并行分析。 科学程序设计(13),第277-298页。
  13. Tullis,T.&Albert,W.(2008年). 衡量用户体验。 伯灵顿:摩根考夫曼。
  14. UserZoom:https://www.userzoom.com
  15. Weischedel,B.和Huizingh,E.(2006年). 使用Web指标进行网站优化:一个案例研究。 ICEC 06,ACM Press,第463-470页。

注:

(1)翻译目的是共享学习,有疑惑或翻译错误请联系 Dreamy 的邮箱 1163940428@qq.com 。键盘侠勿扰,和谐生活。

(2)局部翻译结合原文与中式术语修改表述,让其更易于理解。

(3)若侵权请联系译者删除文章。若想转发也请附上译者信息(便于甄误)。

原文作者:克里·罗登,希拉里·哈金森,辛孚(原Kerry Rodden, Hilary Hutchinson, and Xin Fu)

原文标题:《大数据下评估用户体验: Web 应用程序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指标》

原文地址: https://static.googleusercontent.com/media/research.google.com/zh-CN//pubs/archive/36299.pdf、

编译作者:水水;博客(搁置 1.5 年重新捡起,没啥几篇破文章):https://my.cgsdream.org/

本文由 @水水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安卓系统的碎片化问题会彻底解决吗?谷歌推出颤振框架

目前安卓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碎片化。与苹果的 iPhone 或 iPad 相比,运行安卓系统的设备拥有数不清的屏幕尺寸和功能配置,这也导致了应用开发者在开发应用程序时,会优先考虑为iOS制作,之后再推出安卓的。

在今年的MWC大会上,谷歌发布 Flutter 的第一个 beta 版本。Flutter 是 Google 用以帮助开发者在 iOS 和 Android 两个平台开发高质量的原生应用的全新移动 UI 框架。通过一组代码,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同时为两个操作系统创建和发布应用程序。

Flutter 的目标是解决移动开发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其一是实现原生应用的性能和与平台的集成,其二是提供一个多平台,可移植的 UI 工具包来支持高效的应用开发。

谷歌表示,开发人员可以自行使用Flutter,或者将其与已知的开发工具集成。Flutter还附带预置,如小部件和表单,可以流畅地在各种操作系统上工作,帮助开发人员将更多时间花在创意和用户体验上,而不是在基础代码上。

除了attgan,Google还推出了一个新的框架,用于生成文本到图像的Trec

【新智元导读】谷歌研究人员推出新框架 TRECS,生成的图像更逼真,更符合文字的描述。

近年来,基于生成对抗性网络(GAN)的深层神经网络已经大幅提高了端到端可训练的照片式文本到图像的生成结果。许多方法也使用中间场景图(intermediate scene graph)表示来改进图像合成的效果。

通过基于对话交互的方法允许用户提供指令来逐步改进和调整生成的场景:通过指定背景中对象的相对位置,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控制权。然而,这种方法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限制的,所产生的图像仅限于3D合成可视化或者卡通。

本月初,OpenAI官宣了一个基于Transformer的语言模型DALL-E,使用了GPT-3的120亿参数版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根据文字提示,DALL-E生成的图像可以像在现实世界中拍摄的一样。

DALL-E同时接收文本和图像作为单一数据流,包含多达1280个token,并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来进行训练,以一个接一个地生成所有的token。这个训练过程不仅允许DALL-E可以从头开始生成图像,而且还可以重新生成现有图像的任何矩形区域,与文本提示内容基本一致。

谷歌当然不甘落后。

最近,谷歌研究院的成员们发表了一篇新论文:以细粒度用户注意力为基础的文本到图像生成.

作者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Tag-Retrieve-Compose Synthesize system (TReCS)。该方法通过改进语言对图像元素的唤醒方式和痕迹对图像元素位置的告知方式,显著提高了图像生成过程。该系统使用了超过250亿个样本来进行训练,并有可能处理103种语言。

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1.第一次展示了在非常困难的文本到图像合成任务中的能力(与之前关于更短的文本任务相比)。

2.提出了TRECS,这是一种序列生成模型,它使用最先进的语言和视觉技术生成与语言和空间鼠标轨迹一致的高质量图像。

3.进行了自动和人工评估,以证明TRECS生成的图像质量比现有技术有所提高。通过广泛的研究,确定了TRECS管道的关键组成部分,这对于基于用户注意力的文本到图像生成任务至关重要。

具体效果如下:

或是这样:

TRECS的亮点在于可以同时利用文本和鼠标痕迹。相比对于其他策略,尤其是那些需要场景图的策略,说话时用鼠标指着是一种更自然的方式,供用户在图像合成过程中指示其意图。

大致流程如下:

1.新的框架利用可控的鼠标轨迹作为细粒度的视觉基础来生成给定用户叙述的高质量图像,标记器用于预测短语中每个单词的对象标记。

2. 文本到图像的双重编码器用语义相关的mask掩码来检索图像。对于每个跟踪序列,选择一个mask来最大化空间重叠,克服了真实文本到对象的信息和更好的描述。

3. 选定的mask按照跟踪顺序组合,并为背景和前景对象分别绘制画布。前景掩码被置于背景掩码之上,以创建一个完整的场景分割。

4. 最后,将整个分割过程输入到掩码到图像的转换模型中,合成出真实感图像。

在评价方面,无论是自动判断还是人工评估,该系统都优于目前 SOTA 的文本图像生成技术。从日常语言中翻译出来的杂乱的叙事文本中生成真实可控的照片,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同时TReCS 系统也解释了冗长而复杂的文本描述来进行文本-图像生成的复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生成真实感强的文本图像。

目前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即:缺乏合适的评价指标来定量测量生成的图像的质量。现有的度量方法不能合理地反映基本真实图像和机器生成的真实图像之间的语义相似性。

不过,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个想法或许可以用来支持各种应用程序,并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例如,可以帮助艺术家创建原型,从机器生成的照片中获得洞察力,并生成逼真的图像。此外,它可以用来设计 human-in-the-loop 的评价系统,以优化网络。

论文原文链接:

https://arxiv.org/pdf/2011.0377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