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巨大的制造商空间与微软和谷歌的基调不相上下

习惯了格子间的我们。看到微软、谷歌那些国际化大公司人性化的办公环境,总是羡慕嫉妒恨。如今,国内各种创客空间风声云涌,各种时尚设计公司的介入,创客们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人性。

这是深圳一家名为软硬蜂巢的创客空间。空间里最醒目的是巨大的书架。可以随便从书架中抽出一本书,然后凹个造型,把自己塞进书架中,一秒变身文艺青年。

工作之余,可以坐席地而坐看书,旁若无人地秀大长腿。

会议室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不必像坐军姿一般正襟危坐,可以随便找个角度,以最舒服的方式,甚至在葛优躺中,就把头脑风暴完成了。

工作起来得一丝不苟,但课间十分钟,就可以尽情的HIGH。

生活美学,也可以融入工作八小时之中,边泡茶聊天边沟通项目进展。改变不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却可以让自己在心安定下来。软硬蜂巢的设计者,朗图设计总监冯志锋说:“我们改变不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却可以通过空间设计,让自己在心安定下来。”
要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侣行记艺

谷歌chromecast,请小心,微软来了

IT之家(www.ithome.com):谷歌Chromecast请当心,微软来了

谷歌Chromecast自发布以来凭借其“低廉”的35美元售价,长期盘踞在亚马逊电子设备畅销榜的榜单中。通过Chromecast可以把电脑、手机等设备上的网页或Youtube视频信息无线推送到电视上。但是这个设备到了国内环境下就显的十分鸡肋,有这35美金干嘛不买盒子类产品呢?

这个号称兼容性十分强大的设备却唯独不支持微软的Windows Phone手机系统,可能也是基于保护自家Android系统的考量。如今,最新的FCC申请信息显示,微软公司也要推出自家的流媒体设备,具备与谷歌产品相类似的WIFI无线连接、HDMI接口以及USB接口。

很显然,微软绝不会使用谷歌的技术来进行信息的传输,而是转而使用Miracast技术来将Windows电脑、WP手机或者Surface平板电脑上的信息推送到电视大屏幕上。使用Miracast技术虽然不能像谷歌那样允许多个设备同时控制电视,但是其他的全高清视频以及屏幕镜像等功能都没问题。

低廉的价格是谷歌Chromecast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软公司会不会也把自家设备的价格也放到这个水平呢?另外Miracast技术本身是能够支持Android系统的,微软又会不会厚道的对安卓提供支持也是看点之一。微软又如何处理其与Xbox One之间的功能重合问题?

不论如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厂商将他们的服务集成到微软的生态系统中,并利用微软的生态系统来提高自家服务的影响力。微软自身也在逐渐的围绕Windows打造一个像苹果那样联系更加紧密的生态圈。日后微软公司或许会通过向用户免费提供最新的Win9系统等手段来保持自己庞大的用户基数,然后通过诸如Office365、SkyDrive、云服务等来获取利润,并引导用户购买Windows Phone手机、Surface平板电脑、Xbox游戏主机等其他微软公司的产品。毕竟这些微软自家设备之间的信息可以更方便的共享,互联也十分紧密便捷。

你用过谷歌的Chromecast吗?你又如何看待微软的这种应对方式?对于微软以Windows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构建又有何建议?欢迎与我们一起分享。(via:WinBeta)

苹果、谷歌和微软联合发布了第二份季度报告:收入规模为100亿美元,利润大幅增长

记者 | 林北辰

7月28日,美国三家科技巨头苹果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同日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三家公司的业绩均超出了分析师预期。

从本季度的营收规模来看,三者均处于百亿美元级别:苹果公司二季度净营收为814.3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96.85亿美元相比增长36%,创下历史纪录;谷歌母公司Aplhabet第二季度总营收为618.8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82.97亿美元相比增长62%;微软本季度营收为461.5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80.33亿美元相比增长2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

事实上,三者财报“竞艳”,很难评论哪一家在今年二季度取得了最好成绩——微软营收录得了自2008年以来最高的季度营收增长;谷歌不仅在营收增长率上达成62%的成就,也在成本支出上得到了有效控制;而苹果公司不仅营收增长36%,无论以地区或产品为划分标准,苹果这个季度在每一项细分业务上都获得了正向增长。

苹果:营收814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3%

苹果公司此次发布的是2021财年第三财季业绩,即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

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净营收为814.3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96.85亿美元相比增长36%,创下历史纪录;净利润为217.4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12.53亿美元相比增长93%。其中,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大中华区净营收为147.6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93.2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58%。

苹果公司第三财季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但其盘后股价仍旧小幅下跌。

苹果公司董事会宣布,将向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22美元的现金股息,这笔股息将于2021年8月12日向截至2021年8月9日营业时间结束的在册股东发放。

按照地区划分,苹果在各个地区的业务均实现增长:美洲部门的净营收为358.7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270.18亿美元;欧洲部门净营收为189.4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41.73亿美元;大中华区净营收为147.6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93.2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58%;日本、亚太地区的净营收分别为64.64亿美元、53.9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9.66亿美元、41.99亿美元。

谷歌:二季度总营收为618.80亿美元,同比增长62%

财报显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度总营收为618.8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82.97亿美元相比增长6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57%。

从业务来看,谷歌搜索及其他业务第二季度营收为358.45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13.19亿美元;YouTube广告业务营收为70.0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38.12亿美元,均实现了超过60%以上的增长。

谷歌第二季度的网络营收,也就是谷歌合作伙伴网站通过AdSense计划所产生的营收为75.97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7.36亿美元。广告营收总和为504.44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298.67亿美元,接近翻倍。

按照地区划分,Alphabet第二季度来自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营收为190.8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13.63亿美元相比增长68%,与上一季度的170.31亿美元相比增长12%。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Alphabet第二季度来自于EMEA地区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5%,与所以季度相比增长13%。

Alphabet第二季度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营收为112.3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69.45亿美元相比增长62%,与上一季度的104.55亿美元相比增长7%。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Alphabet第二季度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7%,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9%。

此外,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第二季度运营利润为193.61亿美元,在营收中所占比例(即运营利润率)为31%。相比之下,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Alphabet上年同期运营利润为63.83亿美元,在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7%。可以看出,谷歌本季度的运营利润率大幅提高。

微软:营收462亿美元 净利同比增长47%

微软此次发布的为2021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其季度报同样指代的是自然年2021年的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微软二季度营收为461.5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80.33亿美元相比增长2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净利润为164.5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12.02亿美元相比增长47%。

微软第四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与其他两家股价上涨的情况不同,微软盘后股价仍旧下跌逾2%。

从净利润来看,在截至6月30日的这一财季,微软的净利润为164.58亿美元,同比增长47%,每股摊薄收益为2.17美元,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相比之下,微软在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12.02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1.46美元。

本季度,微软营收为461.5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80.33亿美元相比增长2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7%。

微软的两大盈利业务分别为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智能云部门。财报显示,微软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在本季度的营收为146.9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17.52亿美元,同比增幅为25%;智能云部门在本季度的营收为173.75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33.71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0%。

从全年业绩来看,整个2021财年,微软的营收为1680.88亿美元,与2020财年的1430.15亿美元相比增长18%,超出分析师预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微软2021财年营收同样为1430.15亿美元,与2020财年的1430.15亿美元相比增长18%,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5%。

2021财年,微软净利润达到612.71亿美元,与2020财年的442.81亿美元相比增长38%;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微软2021财年的调整后净利润为606.51亿美元,与2020财年相比增长37%。

微软执行副总裁兼CFO艾米·胡德(Amy Hood)指出,微软在这个财年的销售团队和合作伙伴实现了强劲的季度业绩,营收和盈利的增幅均超过20%,其中的亮点是商用药物的预订量同比增长30%。此外,其商业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6%,达到195亿美元,也为本财年微软的企业服务业务贡献增长。

微软hololens会步谷歌眼镜的后尘吗?

回首Google
Glass的匆匆三年,它被主观地打上了太多“被认为”的标签:被认为能够改变世界,被认为代表着高端与高能,被认为将完成继PC、智能手机后的第三次终端革命……然而当掌声褪去,Google
Glass跌落神坛时,微软Hololens正享受着同样的“被认为”。
如果此时的Hololens已让我们难以辨别虚拟与现实,你是否已经选择了沉溺于“虚拟”而忽略现实?究竟微软Hololens是否会步谷歌眼镜后尘?继续往下看。

质疑:微软究竟是要变革还是在炫耀?

2015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注定将是充满革命与挑战的一年。CES余温未过,却未曾想Google
Glass停售的消息才是真正的首磅头条。打入冷宫也好,等待涅槃也罢,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宠儿其实早已与我们渐行渐远。

无法否认的是,Google
Glass的出现不仅将可穿戴设备由概念转变为一种趋势,更让增强现实技术从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走出,一步步接近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此,才有了风头胜过Win10的Hololens。

在Hololens发布刚满一周的时间里,赋予它的是业界的一致赞誉、消费者的疯狂崇拜。然而,当我们再次回望2012年Google
Glass发布之初,这一切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增强现实领域,已有谷歌跌倒在先。而Hololens究竟是为拯救行业而生,亦或仅仅是微软用来炫耀技术实力的一场演出?我们不妨冷静下来,一分为二地看Hololens能否顺利接棒增强现实。

变革:真正意义上的增强现实设备

很多人认为微软近10年来一直位于创新的对立面,但这次绝非如此:全息镜片的登场得以让虚拟图像完全呈现在用户眼前;难以计数的传感器为我们带来了无需介质的手势操控、眼球追踪等极具未来感的交互方式。无法否认的是,Hololens近乎完美地还原了科幻电影中的增强现实。

相信很多朋友对增强现实设备(AR)的概念还很模糊:简单而言,它源于虚拟现实(VR),却又完全不同于虚拟现实,AR的意义在于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形或信息融入真实环境中,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让我们沉浸在一个并非完全虚拟,也绝非完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交互。

我们暂且不考虑Hololens的兼容性,举例来说,当你正佩戴Hololens在客厅玩着Xbox的TPS游戏——《战争机器》时,你将通过Hololens的全息镜片看到兽族敌人正位于客厅的各个角落,而客厅中的茶几、立柜在此情境下都将成为你的射击掩体。然而当你酣战正欢时,仍可以看见突然跑到客厅“捣乱”的家人和孩子,这就是增强现实。

反观Google
Glass,尽管3年来它一直在标榜并探索着“增强现实”的产品概念,却从未真正接近过增强现实,它无法通过镜片呈像,用户需要斜眼观察镜片右上方的微型显示器来获取信息。显然,Google
Glass仅仅做到了虚拟与现实的相互补充,却从未让二者真正重叠。

从实用角度来看,很多人将Google
Glass比作手机的“第二屏幕”,而搭载了CPU、GPU与HPU(全息处理单元)的Hololens则是一款完全独立的设备。我们固然不能妄称Hololens有能力取代一切终端,但自其问世起就已经注定了它是目前唯一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增强现实设备。

优势:第一方应用与场景化体验

Google苦心孤诣地为Google
Glass营造出了一系列的应用生态环境,却依然让其输在了软件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第三方开发者不愿涉足这一小众领域,但最重要的是Google
Glass缺乏强大的第一方应用支持,导致刚需不足、功能鸡肋。

在Hololens的宣传片中,Xbox
Live、Skype、Minecraft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软件频频亮相,从社区、社交到游戏,当这些早已扎根于美国百姓生活中的应用融入未来科技时,Hololens所收获的共鸣与赞声已成必然。

这还远远不够。相比于Google
Glass,Hololens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是场景化体验。得益于全息镜片与前置摄像头,我们可以将Skype的视频通话UI完整地投射在家居上。当家中的灯泡、水龙头出现故障时,视频的另一端可以通过Hololens的呈像来帮我们找寻可能需要的工具并进行远程指导。而这一切都要比PC、手机便捷得多。

此外,通过Hololens内置的NASA火星Demo我们不难看出,微软正有野心将其应用于航空、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身处客厅之中,却能借助Hololens探索外太空;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宇宙,各个星系的地表纹理就在你脚下清晰可见……

在VR领域,虚拟现实旅游的开发创意由来已久,却因其无法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而发展迟缓。相信由Hololens带来的场景化服务将解决这一问题,让虚拟现实旅游真正成为可能。

隐患:第三方软件开发困难

然而,纵使Hololens为增强现实领域带来了再多变革,但也仅仅维持在优于Google
Glass,却未曾超然于行业的境遇中。一番思考过后,很多Google
Glass在退市前未曾解决的问题,Hololens也同样无法给出答案。

Hololens固然不会缺乏微软的第一方应用的支持。但鉴于Hololens是一款融合度极高的全新硬件,其第三方应用的开发难度简直可以用“前无古人”来形容。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从两个层面去谈。

其一,Hololens是一款能够脱离PC、手机,完全独立运行的设备,因此对于开发者而言这将是一个前人未曾涉足的全新领域。随着各种动态捕捉传感器的加入,开发者所考虑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软件质量,还要融入足以保障用户体验的操控、交互等元素。

其二,Hololens是一款增强现实设备,脱胎于虚拟现实的它面临着与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同样的难题:”idea”。想要开发一款虚拟现实软件并不难,但对于缺乏经验的开发者而言,如何为用户营造出一个能与“虚拟”、“现实”的氛围相匹配、并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应用或游戏却十分不易。

如果说Google
Glass在软件方面的匮乏可以完全归咎于用户基数,那么就现状来看,Hololens在这一方面的前途将更具不确定性。鉴于Hololens由Alex
Kipman领衔研发,我们不妨参考已经问世多年的Kinect:无论是出于开发者的理性基础还是用户的感性诉求,除了微软的第一方工作室,鲜有哪家游戏厂商能够真正将Kinect晦涩的编程运用自如。

应用软件的开发困难必将导致Hololens的普及迟缓。而反观Hololens在硬件上所暴露的问题,则更加令人担忧。

担忧:硬件疑点过多
普及谈何容易

外媒记者称,发布会当日微软邀请他们体验的Hololens与宣传片中的“滑雪镜”完全不同:开发者版的HoloLens分为处理核心和眼罩两个部分,十分笨重。虽然我们无法判断这能否是微软对未成熟产品的有意保留,但HoloLens的便携性显然已成为疑点。

不过即便Hololens的便携性得以解决,它依然面将临着与Google Glass同样的质疑:外观设计不够时尚,该如何取悦众多消费者?一个无法戴出门的可穿戴设备,是否还具有‘可穿戴’的价值?

除此之外,有关Hololens的续航能力能否迎合近视用户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微软并没有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如果”The
Next Chapter”的真正意义仅仅是为了奉上一场华丽而又神秘的演出,那么这不免让人怀疑:Hololens能否会同Google
Glass一样在小范围开售后曝出更多的硬件缺陷?

最后我们不得不说的,依然是价格与普及。Google
Glass之所以悲剧收场,高昂的售价与高姿态的推广模式永远是难以回避的主要因素。无论是谷歌眼镜、AR还是VR,人们往往将它们定义为高端消费电子发烧友的奢侈玩物。

我们虽然一再盼望着Hololens最终能够被普通消费者所享有,但无可否认的是,Hololens所投入的硬件及研发成本要远远高于Google
Glass。因此,Hololens至少无法在首次迭代前的生命周期里完成普及。微软此时真正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让Hololens更具实用性,以此说服更多的高端消费者或潜在用户心甘情愿地掏出腰包。

趋势:价值在于“引领”
AR与VR或将融合

全息呈像、全新的交互方式,Hololens堪称近10年来移动终端产品的变革者。从技术层面来看,它不仅成功接替了Google
Glass探索未来的重任,并重新定义了增强现实。但从市场角度来看,Hololens或许并未能逆转Google Glass遗留的颓势。

然而能让我们聊以自慰的是,无论是微软、谷歌还是Oculus
Rift,这些伟大的开发团队从未放弃过对次世代人机交互方式的追寻。即便有一天这些曾为我们带来无数惊喜与感动的产品或将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但他们仍有一份不可磨灭的价值——“引领”。

Hololens的最终归宿究竟会在哪里?也许是AR与VR的融合。虽然从表面看来增强现实设备的功能似乎已经超越了虚拟现实,但它最致命的缺陷是无法为我们带来完全沉浸式的交互体验,难以满足游戏玩家的苛刻需求。就现有的技术水平而言,将VR的已有功能添加至AR中并非难事,因此我们也十分期待Hololens能够再次成为这一趋势的先行者。

从PC到智能手机,我们见证了移动终端时代的来临。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我们再次看到了终端革命的新生机。前方等待Hololens断然不会是一片坦途,但我们依然希望看到刚刚在硬件领域站稳脚跟的微软能够一往无前。

腾讯的市值为7万亿,超过了国内六大银行的总和,与谷歌和微软不相上下。他活该吗?

就在周一,腾讯的股价大涨10%,一举超过国内六大银行的总值,市值达到了7万亿。

自从2004年香港敲钟上市之后,17年以来,腾讯上涨超过千倍,万亿市值近在咫尺。

目前,世界上只有4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万亿美元,分别是苹果(2.3万亿美元)、微软(1.7万亿美元)、亚马逊(1.65万亿美元)、谷歌(1.3万亿美元)。

而腾讯,极有可能成为中国首个市值超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与这4位企业比肩。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是否合理?是什么原因造就腾讯的暴涨?

我从南下资金和世界资金抱团、微信8.0和视频号、腾讯的能力圈战略,这三个方面跟大家讲一讲。

第一、我们来看下资金抱团。

在2020年股市盈利效应推动下,最近有多家公募基金超额发行,单日认购金额破千亿,创下了历史纪录。

基金拿了大家的钱,要去干什么呢?

当然是买买买了。

作为基金的投资配置两大投资主题【科技+消费】,香港股市有着众多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上市公司,大量资金开始南下。

1月25日,南下资金规模达到200亿港元。

数据显示,2021年初截止到上周五,南下港股通资金已累计净买入2312亿港元。

如果再加上这200亿,港股通累计买入达到2500亿港元。

作为【科技+消费】两大投资主题的龙头之一,腾讯控股,自然也是南下资金抱团必买的标的。

wind数据显示,2020年,南下资金净买入腾讯1814亿港元,排名居首,1月22日,腾讯获得37亿港元的净流入,1月25日,腾讯又获得39亿港元的净流入。

过去一周,南下资金净买入腾讯达到了332亿港元,排名第一。

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国内基金重仓前三名分别为腾讯控股、美团、港交所。

再加上上周公布的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成为2020年疫情之下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球资金也扎堆抱团中国。

其中,主要是进入了没有外汇管制的香港股市。

第二、微信8.0和视频号

在1月19日,视频号上线一周年的微信公开课上。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公开表示:“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

视频号将会实现微信“去中心化分发+社区重构+直播互动”三位一体的底层架构,帮助微信从图文信息向视频化转移,实现微信生态的又一次升级。

接着腾讯率先在苹果手机推出微信8.0版本,我拿起放在抽屉的苹果备用手机,更新了微信8.0。

除了几个炸弹、烟花的表情外,我看到了更多QQ的影子,类似像状态、超大文件传输等等,还有“超级大红包”,打破了原来200元的上限。

此外,腾讯将在3月24日公布2020财度和4季度业绩报告,多家头行都上调了对腾讯的目标价。

法国里昂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微信今年将会重点发展视频和直播,小程序的业务规模发展迅速,品牌也能够建立个人专用的流量。

他们预期,微信的总交易额(GMV)按年算会翻倍,会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当中品牌的GMV增长会达到3倍。

美国花旗银行就把腾讯从734港元的目标价,上升到了876港元。

其实,还有在1月14日,短视频巨头快手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在2月初上市。

快手的上市,将带给腾讯双重利好。

一方面是腾讯对自己的业务、生态的提升。

另一方面是快手上市后,腾讯持股快手市值就会上升,也会反过来影响腾讯公司市值的上升。

目前市场对快手的估值已经超过5000亿人民币。

我查阅了快手招股书,腾讯是快手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21.57%,就是说快手上市,就增加近千亿投资收益。

而短视频第一大巨头,抖音也计划上半年在港股上市,相比快手5000亿人民币估值,抖音市值应该只高不低。

就像蚂蚁金福上市前夕,阿里巴巴大涨一样,短视频两大龙头的火热,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了腾讯视频号的价值。

与抖音和快手相比,微信视频号的微信平台拥有超过10亿的每日活跃用户,远胜短视频双雄抖音的6亿,和快手的3亿。

可以说,视频号无论在短视频、直播还是电商领域,都拥有天然优势。

同样,视频号也将补齐微信在视频领域的最后一块短板,这也是人们看好腾讯继续上涨的关键。

第三、腾讯的能力圈

南下资金是外力的推动,微信8.0、视频号属于内在的升级,但是我看到的腾讯发展壮大的内核,也就是对自己能力圈的一个判断。

什么是能力圈?

能力圈理论是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习惯之一,在1996年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信中,他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选择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有一些想法需要记住。

理智投资并不复杂,尽管这远非说起来那么容易。

投资者需要的,是正确评估被选中企业的能力。

注意“被选中”这个词:你不必对每一家公司都了如指掌,甚至不必对很多公司都了解深厚。

你只需要在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就可以了。

这个圆圈的大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

信中所说的圆圈,就是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论。

对于能力圈,我给大家进一步分析,就是三个圆圈:

喜欢做

擅长做

该做的(未来趋势)

这三个圆圈的交集点,就是你的目标。

高中时期的马化腾非常喜欢天文,但是天文并没有成为马化腾擅长的专业。

在深圳大学计算机毕业后,马化腾把握了互联网趋势+自己擅长的计算机,以及不善言辞的个性,成就了文字及时通讯的QQ,然后将QQ能力迁移成为今天第一大流量的微信。

其实呢,在腾讯多次战略选择的时候,都面临者非常痛苦的选择和放弃。

大家工作一年想换工作,或者公司新业务只有一小块,选择和放弃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腾讯这样一家大公司来说,就不好决定了。

在2008年,我与腾讯合办投资论坛,适逢5.12汶川地震,活动当晚,腾讯公益基金举行慈善拍卖活动,就是由腾讯旗下拍拍网所承办的。

但是承载着腾讯“电商梦”的拍拍网并没有成功。

2005年刚刚成立的高瓴资本张磊,将耶鲁大学募集的第一笔投资基金2000万美元,全部砸给了上市才一年的腾讯。

在2014年,张磊为了给腾讯创造价值,力推腾讯和高瓴资本砸了三个亿美元的京东结盟,一起做电商。

这是个非常难的抉择,一度因为腾讯内部得激烈反对,谈判陷入了僵局。

腾讯内部很多人认为,我们有QQ、微信海量的用户,完全能靠自己把电商做起来,对抗阿里巴巴的天猫和淘宝,不需要跟京东合作。

京东董事长刘强东也非常头疼,给张磊打电话求助,他对张磊说:“你赶快回来吧,要不就谈崩了”。

曾拜访过巴菲特的张磊,深刻理解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论”。

张磊回来后和马化腾、刘强东及主要成员一共8人洽谈,帮助分析利害:

“马总的重点不是做电商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减少不必要的人、财、物投入,做自己擅长能力圈内的事情”。

张磊的话点醒了马化腾,让他想到腾讯不擅长做电商,毕竟腾讯曾经做过QQ网购、拍拍网等都没有起色。 腾讯的优势在于流量大,京东的优势是物流和供应链强,跟京东强强联合,不但能减少盲目投资,还能聚焦各自的核心业务。

在张磊牵线搭桥之下,腾讯与京东最终达成合作,腾讯占京东15%股份,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同时把拍拍网也置换给京东,并为京东带来巨大的流量入口。

京东在2015年第一季度,移动订单同比增长高达329%,同时腾讯通过京东入主永辉超市、百佳超市和接手沃尔玛的中国业务,成功在电商和新零售分了一碗羹。

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论,不只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发展,大家可以参考我的三个圈,画出你自己的能力圈,将有限的精力聚焦自己的能力圈里面。

多年前我也做过自己的一个能力圈分析,根据我音乐、桥牌方面的特长,有“埋头苦练、逻辑思维、数字统计”能力,找到了适合我的投资行业和巴菲特投资模式。

希望大家借助巴菲特能力圈,在企业和个人方面对一个一个抉择的时候,逐步形成能力圈的思维习惯,从今天开始,活出开心和精彩的人生!

正如巴菲特所说:

“如果你知道了你的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在哪里的人,富有的多”。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据说谷歌明年将发布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应用商店,最初用于分发游戏

在今年第四季度Windows 11系统的预热阶段,微软一直在高调宣传一项重要的新功能,那就是表示Windows 11将可以原生运行安卓程序,从而可以淘汰各种笨重、卡顿的安卓模拟器。

该消息一经公布,便吊足了公众胃口,赚足了眼球,但是遗憾的是,微软方面表示该项新功能并不会随着Windows 11正式版同时发布,而是会在后期以功能更新的方式提供。

之后,有关于该功能的消息开始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在前两个月,它又开始重新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原因是亚马逊发布了一款可以运行于Windows 11系统中的安卓版APP,令人眼前一亮。

据称,这款具有历史性意义的APP是微软和亚马逊双方紧密合作的产物,但是该功能仅限于美国地区的用户,其它地区的用户无法体验。当时还有传言称微软最快会于年内有进一步动作,推出经过开发完善之后的最新测试版,但至今杳无音信。

不过最近几天,有关该功能的消息有了最新的进展,但不是指微软推出了最新测试版,而是坊间又有了一些最新的相关传闻。

据传,明年安卓应用程序不仅会通过亚马逊的App Store 分发到Windows 11,谷歌方面现在也在积极考虑推出自己的面向Windows平台的安卓程序分发平台。

具体来说,谷歌将会推出一个类似微软应用商店(Microsoft Store)的程序,名字为“Google Play Games”,相当于是Windows版的 Google Play应用商店,初期将仅用来分发游戏。

现在有消息称,谷歌已经在开始开发这款程序,并支持跨平台互动,也就是说,玩家在基于搭载安卓的手机、平板电脑或 Chromebook等设备上玩某款游戏,在切换到PC台式机后,仍可继续接着玩这款游戏,实现无缝切换。

目前关于谷歌的这款程序已知的细节非常少,现在小编最感兴趣的是,谷歌到底是采 用什么技术方案实现在 Windows平台上运行安卓程序的,但据传闻来看,应该是在本地运行,而不是从云端传输加载的。

目前,谷歌方面尚未明确表示该程序会在什么时候发布,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将在明年某个时候”发布,一旦有最新的进展,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分享,敬请关注。

注:本内容未经严格证实,仅为“传闻”,仅供参考。

场外促销:谷歌广告和微软广告的三大区别

营销人员可以轻易地将广告系列从Google Ads直接导入到Microsoft Ads中,但是他们很容易犯的错误在于使用Google Ads帐户完全相同的方式优化Microsoft Ads。为了更好地优化广告系列,营销人员需要记住两个广告平台之间的一些差异。

本文将分享你需要了解的Google和Microsoft之间的三个主要差异。

1、广告排期

用户可以使用广告投放时间设置来定位广告,甚至只是进行某些出价调整。广告商可以选择他们希望展示广告的时间和具体日期。他们还可以安排时间以进行某些出价调整。但需要注意的是,默认情况下,在Google Ads和Microsoft Ads中进行相同的广告投放时间调整。请务必记住,这些是不同的渠道,因此你需要了解广告投放时间安排在每个渠道上的工作方式,并检查数据以了解哪种方式最适合你的帐户。

在Google Ads中,当你编辑广告排期表(如上所示)时,Google会提醒你你帐户所在的时区。这是因为你在Google中的广告时间表是根据你创建Google时所选择的时区确定的广告帐户。在上图中,该帐户是太平洋时间,并且定位在所有时间的所有天。如果此帐户定位到美国,但需要将时间从上午8:00更改为下午5:00,那么使用美国东部时间的用户会在上午11:00到下午8:00之间看到广告,如果要想将每个时区都设置为相同的时段,就必须制作单独的广告系列。

而Microsoft Ads的广告日程安排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如上图所示,你可以看到Microsoft的广告投放时间基于观看广告的人的位置。因此,同一广告客户仍可以定位到整个美国,将时间保持在上午8:00到下午5:00之间,而不必执行多个广告系列来执行此操作。

2、搜索合作伙伴定位选项

Google Ads和Microsoft Ads都有搜索合作伙伴网络。这些网站是允许广告客户将搜索网络广告的覆盖范围扩展到Google和Bing之外的其他网站。Google和Microsoft之间的搜索合作伙伴网络不同,定位每个网络的方式也不同。此外,Google的搜索合作伙伴是在广告系列一级设置的。在Microsoft中,你可以在广告组一级调整广告网络的分布。

Google的搜索合作伙伴网络包括数百个网站以及其他Google网站(例如YouTube)。默认情况下,Google会自动将你的广告系列包含在“搜索合作伙伴”设置中。如果你在细分广告系列数据时看到搜索伙伴的结果低于标准,则只需单击两次鼠标即可删除伙伴并保存设置。然而,在Google中定位搜索合作伙伴只能够全选或全不选,你不能仅定位Google中的搜索合作伙伴。

在Microsoft Ads中调整广告分发设置时,你将看到除Bing之外,你的广告还可以在AOL和Yahoo网络上展示。与Google不同,现在无法选择仅在Bing.com上定位搜索网络广告。即使你只想定位Bing,也仍然必须将Bing、AOL和Yahoo合并在一起。

Microsoft Ads中的广告分发可以选择按“owned and operated”合作伙伴和“syndicated search partners”将其合作伙伴分开。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如果你发现其中一个合作伙伴选项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选项,则可以为广告组使用“target only”定位方法。在如何优化广告系列以在这些渠道上尝试并尽可能提高效果方面,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3、有购买意向的受众群体

如果你想针对更有可能积极研究或准备购买特定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用户群进行不同的出价,则Google Ads和Microsoft Ads都允许广告客户将这些有购买意向的受众群体添加到定制广告系列中。你还可以选择通过设置中的定位或观察(仅针对Microsoft出价)功能使用这些受众群体。在这两个渠道中,你还可以将针对这些受众的出价最多提高900%,或者将针对这些受众的出价最多降低90%。

这两个渠道对这些受众的主要区别是你必须在每个渠道的广告系列中添加的实际选项。例如,Microsoft的“Social”类别带有子类别选项,例如“Romance & Relationships”或“Takeout & Delivery”,而Google没有这些选项。每个渠道还有其他几个类别或子类别。

(来源:Google引流哥)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本文经原作者独家授权供稿,转载需经雨果网授权同意。

上雨果网搜索“跨境资料库”,领取欧美/东南亚各国市场商机、各大平台热销品报告、跨境电商营销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