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亚马逊和其他科技巨头的增长缓慢。分拆能否最大限度地释放价值?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13日晚间消息,据报道,由于大型科技公司正面临增长乏力的局面,以及不利的经济前景可能阻碍他们重新获得市场主导地位,加强反垄断审查似乎是他们最不需要的。但一些投资者却不同意这一观点。

当前,虽然分拆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并不是一个空洞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反垄断审查,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共同目标。上周,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呼吁立法打击大型科技公司。这也意味着,自1979年以来,“反垄断”一词首次出现在总统的国情咨文演讲中。

分拆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释放亚马逊或Alphabet等公司的价值,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强大的业务,但潜力却被其庞大的公司结构所掩盖。支持者认为,如果将其拆分成不同的独立业务,新公司的股票价值加起来,可能比当前母公司的价值更高。

投资公司Accuvest Global Advisors的投资组合经理埃里克·克拉克(Eric Clark)表示:“亚马逊和Alphabet一直表现不佳,拆分业务将带来最大的价值释放。”

克拉克预计,如果被拆分,亚马逊股价将上涨50%,而Alphabet股价最高也能上涨30%。自去年年初以来,这两只股票的表现都逊于纳斯达克100指数。近日,由于担心微软的人工智能举措可能削弱谷歌在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Alphabet股价出现暴跌。

本月早些时候有报道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准备对亚马逊提起反垄断诉讼。上个月,美国司法部联合八个州起诉谷歌,要求拆分其广告技术业务。

克拉克对此表示:“我欢迎监管机构在反垄断方面采取更多行动,因为这可能让这些公司摆脱落后,为投资者提供一系列更好的选择。我宁愿选择分拆后的个别新业务。”

分析师劳拉·马丁(Laura Martin)认为,Alphabet拆分后,要比当前更具价值,因此欢迎监管机构拆分谷歌。马丁预计,拆分Alphabet可能会推动股价上涨10%至20%。如果YouTube单独交易,其市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几乎是Netflix市值的两倍。

亚马逊拥有三项业务,分别为电子商务、亚马逊AWS云服务和广告服务。每一项业务的规模,都令大多数其他公司相形见绌。例如,AWS去年创造了800亿美元的营收,相当于宝洁公司的总销售额。

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预计,AWS的价值可能在1.5万亿至2万亿美元之间,而其他一些机构的预测高达3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亚马逊当前的整体市值仅约为1万亿美元。

另外,即使这些公司的价值已经被低估,旷日持久的诉讼或反科技立法的前景,也可能会拖累人们对这些股票的情绪。而且,反垄断行动也可能打击到这些公司的核心利润源或增长领域。

当前,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正在调查苹果公司在移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同时,美国司法部的律师也在起草针对苹果的反垄断诉讼。分析师认为,苹果应用商店确实存在被诉讼的风险。

此外,多国监管机构还以竞争为由,对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交易提出了质疑。资产管理公司高管丹尼·菲什(Denny Fish)称,对于这些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很难缠的问题。

华尔街分析人士认为,大型科技公司的股价将进一步上涨

文/Sergei Klebnikov

事件概要

尽管今年以来美股的科技板块遭遇了严重的抛售,但面对本周即将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华尔街分析师仍对大型科技股持谨慎乐观态度。大多数专家预计,从长远来看,苹果、微软和Alphabet等公司将继续公布强劲的利润,并维持对它们的买入评级。

关键事实

共有三家机构在周一重申了对上述几家大公司的买入评级:德意志银行预计苹果业绩稳健,美国银行预计Facebook母公司Meta的广告收入受到的冲击将小于预期,奥本海默则预计亚马逊的AWS云服务业务将“强劲”增长。

分析师们指出,虽然科技行业的增长已经在放缓,但在经历了今年早些时候的大跌之后,科技公司目前的估值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奈飞和特斯拉在公布了“好于预期”的业绩后,股价上周出现上涨,而Snap则交出了“又一个惨不忍睹的季度财报,突显了数字广告增长放缓、苹果iOS隐私问题面临阻力,以及TikTok的竞争进一步升温等问题。”

Ally首席市场和货币策略师 Lindsey Bell表示,尽管科技行业出现了一些“好消息和坏消息”,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投资者现在可以在更有吸引力的切入点买入一些大公司的股票。

本周将有五家大型科技公司——苹果、Alphabet、Meta、微软和亚马逊——公布财报,而在研究这五家公司的250多名分析师中,只有不到5人给出了卖出评级,这表明华尔街对美国一些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仍然看好。

注意事项

Alphabet和微软将于周二公布财报,从而拉开大型科技公司财报季的序幕,Meta则将于周三公布财报,苹果和亚马逊将于周四公布。

关键言论

New construct的首席执行官 David Trainer表示,“投资者在买入科技板块股票时应该有选择性。最强劲的股票类型是那些现金流强劲、且估值低估了公司未来产生现金流能力的股票。”他尤其看好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认为该公司的估值比同行“便宜得多”,而且由于其不断创新的能力,应该会继续跑赢大盘。

然而,David Trainer对Meta就“不那么有信心”,因为他质疑该公司“维持利润的能力”,尤其是在来自TikTok的竞争加剧之际,该公司可能难以留住用户。他补充说,自己所在的机构仍然看好苹果,是苹果的“忠实粉丝”,但苹果的股价仍然昂贵。

关键背景

今年以来,所有大型科技股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不过最近几个月有所回升。由于Facebook的广告业务继续挣扎,Meta遭受的损失最大,市值下降了大约一半。亚马逊和Alphabet股价都下跌了约25%,微软下跌了20%以上,苹果下跌了15%。

美国科技巨头的生活很艰难

本周,包括苹果、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在内的美国大型科技巨头将公布最新财报。

“好日子已经结束。”这是谷歌首席执行官发出的最新警告。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阴霾下,大型科技巨头停止招聘、预测悲观,与他们过去十年来一贯的优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引发经济学家和华尔街投资者的担忧。

宏观经济影响业绩

上周率先公布业绩的科技巨头,表现都不及市场预期。

推特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宏观经济环境和马斯克收购交易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不佳让数字广告业整体面临挑战,出于对通胀、利率上升、持续的供应链问题以及俄乌冲突等因素的担忧,一些广告商和品牌收缩了广告支出”。

社交网站Snap收入增长也不及预期,其表示由于广告用户削减支出,形势非常具有挑战性,拖累股价上周五大跌近40%。

奈飞的客户持续流失,公司重申正面临“经济增长缓慢”等因素的挑战。

经济衰退的阴影也笼罩在优步、DoorDash和Lyft等叫车和送餐应用上。随着消费者预算紧张,这些应用服务可能会成为一种“奢侈品”。今年以来,优步和Lyft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Lyft市值缩水超过三分之二。

大型科技巨头依然有吸引力

近期已经有多家科技企业宣布会暂缓招聘甚至裁员,最新一家是苹果公司。苹果表示,已决定减少招聘及支出。微软也证实公司正通过逐项业务的审查来决定如何更集中地进行投资。谷歌也警告,公司将在未来几个月更谨慎地确定其招聘目标,并暂停新职位招聘。谷歌CEO表示,我们需要更有创业精神,拿出比以前好日子时期更紧迫、更专注和更渴望的工作表现。

在硅谷,裁员和招聘放缓的消息已司空见惯;初创企业表示,资本正在枯竭中;员工则被告知,公司业务正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十年里,科技公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雇佣了数万名工人,并通过不断增加的利润积累了大量现金,亚马逊、微软、苹果和谷歌等一些公司的股价也持续上涨,推动美国股市上涨,并使许多投资者变得富有。

“而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公司都裁员、业绩不佳,没那么强的公司怎么办?”研究机构Sevens Report Research首席执行员伊萨耶说。

《华盛顿邮报》指出,部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它们对经济的看法有重大影响,原因之一在于它们的业务性质依赖于消费者的点击和支出。因此,对亚马逊卫生纸、特斯拉汽车或iPhone手机的需求下降,以及在Instagram或谷歌上购买的广告减少,肯定会在其他领域造成紧张。

苹果素来是衡量消费者花钱意愿的指标,然而苹果预计将公布自新冠疫情初期以来最缓慢的季度销售额增长。该公司已警告,供应链问题将导致当季销售额减少高达约80亿美元,如今投资者还担心消费者需求下降。

不过,联博资深市场策略师黄森玮依然认为,美科技股还是有吸引力的。因为美国的科技公司目前还是美国整体上市企业盈利增长推动的主要推手。“我们看好的是一些比较大型、盈利持续向好、商业模式被证明可行的科技公司”。

黄森玮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科技股不可以一视同仁。从2020年新冠疫情过后,就出现一群没有盈利或是盈利质量非常差的公司,整体没有盈利的科技企业占整个大盘的比例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有点类似。一旦互联网泡沫破裂,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退市。“所以我们看好一些比较大型、盈利持续向好、商业模式被证明可行的公司。没有盈利或相对中小型的科技公司,我们会比较谨慎地看待”。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下一个目标是中国?为了配合霸权,谷歌对俄罗斯毫不留情,我们必须警惕它

据环球网报道,4月18日,美国谷歌公司下属“谷歌地球”服务器开始以最大分辨率提供俄罗斯所有军事和战略设施的高清卫星图像,俄罗斯境内包括各种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军用机场、武器试验基地等设施均被以高清图像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分辨率高达每像素约0.5米,俄军军用机场上的战机情报在图片中清晰可见。对此,航天君认为:无数“公知”、“耗材”们曾强词夺理宣扬所谓“科技无国界”,宣称无所谓国家数据泄露外国,如今终遭打脸了!

事实证明:科技有国界,一切美国资源都是美国政府用来对付别国的工具。

谷歌是美国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今天市面上热销的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Google网络搜索引擎、人工智能AI、以及这次对俄罗斯下手的谷歌地球都是谷歌的业务内容,但是,作为一家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其服务范围并不仅限于民用行业,其大批专利技术和业务对接都与美国军方、美国政府职能部门有深度勾连。谷歌前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宣布退休后很快就进入美国政府,担任所谓“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等类似的军方技术顾问。

此次公开俄罗斯战略设施信息的“谷歌地图”名义上是属于“民用”领域,它能够良好地契合卫星定位系统,并配合卫星拍摄的地面图片为使用者提供较为直观的地图信息。但实际上,由于包括军用机场、大型武器试验基地等战略设施往往是露天修建,这些设施也成为了谷歌地图所拍摄的内容之一,于是,谷歌的这一服务很早就被“有心之人”用于军事用途,中东一些非法武装在攻击某些固定目标时,就是利用的这些卫星图片。

谷歌地图虽然不是实时跟踪拍摄地面信息,但其也依旧起到了间谍卫星的部分功能,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能力,谷歌曾遭到多国抵制,有军事专家当时也提出,通过谷歌地图,非法武装可以很清晰地判断出隐蔽设施或军事目标。随后,美国军方要求“谷歌地球”公布的美国图片必须经过军方筛选,敏感地区要进行模糊化,关键的军事基地必须进行隐藏,一些其他国家也对其提出了相应要求。

然而,此次谷歌公开将俄罗斯的高清军事信息说明,是否隐藏重要信息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和谷歌公司自己的态度,相关国家的情报数据已经暴露在美国手中。谷歌给出的卫星图片虽然是处在民用范围内,但实际上已经较为清晰,对俄军设施的侦查水平已经足够“有心人”分析出大量军事情报,例如相关机场驻防的飞机型号、机场跑道长短、燃料库位置、塔台位置等等,根据公布的设施不同,俄罗斯大量的军事情报信息都很可能随之暴露。

当然,谷歌的商业卫星都能拍到如此清晰的内容,是美国军方的专用“拍照工具”,以及可以进行轨道同步的先进间谍卫星能办到的事就更多了。此次谷歌披露俄方军事设施图片,实际上体现的是谷歌公司拥护美国政府的决定,响应美国政府制裁俄罗斯号召的态度,将俄军设施高清卫星图片公之于众,目的就是恶心一下俄罗斯,增加俄罗斯军事设施被外人乱闯、窥探的可能性。这也变相证明:只要美国政府需要,美国企业所谓的“商业道德”一文不值,它们的一切资源都是美国政府用来对付别国的工具。

关键数据为何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美国挑起的本轮对俄“制裁战争”中,大大小小的美国企业承担起了“美国大兵”的职责,它们为美国在制裁俄罗斯的制裁行动中“攻城略地”,除了这次对俄罗斯出手的“谷歌地图”,苹果、高通、英特尔、AMD等美国科技公司均对俄罗斯展开了制裁封锁,甚至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美国快餐企业都加入了对俄制裁的行列中,它们配合美国政府破坏俄罗斯经济结构,恶意影响俄罗斯民众的生活,为的就是对俄罗斯政府达到施压目的。

通过经济、科技手段制裁封锁别国,进而迫使别国在政治立场上投降屈服,这是美国这几十年来惯用的手段,而倒在美国这一手操作下的国家不计其数,除了对俄罗斯,美国对中国也同样在采取这样的花招,包括特朗普时期的恶意关税、恶意制裁。美国对中国打压程度虽然没有达到今天的对俄制裁的高度,但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美国对中国撕破脸皮,美国“恶心”中国的方式必然比今天的对俄制裁更加令人气愤。

曾几何时,在中国宣布自行研发“北斗”卫星导航时,网络上就不断有公知以“国产导航不如外国GPS精确”、“国外已经有了中国没必要自己再投入一遍”等说辞唱衰国产,中国在积极开始保护国家数据安全时,又有公知批评中国是封闭自身,保护国家数据安全的做法“不能与国际接轨”,但从此次美国对俄制裁的情况上看,核心科技、关键技术还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西方企业归根到底是人家手里的枪,关键时刻连个快餐店都能对你倒戈相向。

在航天君看来,所谓“科技无国界”准确翻译出来只有两个字:“胡扯!”在今天美国再次挑起全球对抗的格局下,中国更应该做好被美国“全面制裁”的准备,没了“洋快餐”,美国也饿不死中国人!

谷歌、Facebook、adobe,科技公司怎么能“喜欢”这幅插图呢?

2013 年,苹果推出 iOS 7 系统,从拟物化走向扁平化设计,争议如同潮水一般袭来,一波未停一波又起,但即便如此拟物化设计也走向了普及,和各大科技公司一起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时至今日,对于扁平化的讨伐仍未停歇,这不最近 Reddit 论坛又兴起了新的一轮,确切的说是对 Facebook、Google、Slack 等科技公司们制作的扁平人物插画。

▲ Adobe、Tik Tok、Google 网页中的人物插画. 图片来自:Fastcompany

简单的线条、比例失调的巨大身体、艳丽的颜色,在科技公司的大量使用下,这种扁平人物插画越来越流行,普及度甚至到了让人烦闷的地步。

大科技公司爱上扁平人物插画

早在 2010 年这种抽象、扁平化的人物插画就出现了,Facebook 是最早使用这类插画的大公司公司之一,也是它为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分类。

Facebook 称其为 Alegria 风格,并建立了核心原则:该设计风格建立在扁平的几何形状基础之上,超大的四肢和非代表性的肤色,让人物插画具备「普遍感」。

▲Alegria 风格插画实例. 图片来自:Facebook

夸张的四肢比例,简化眼睛等人物特征,丰富的颜色,是 Alegria 风格重要的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插画往往被用在各种包含人机交互的界面当中,网页、应用、海报,无所不在,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人物,配合上运动动画,栩栩如生。

现在你打开 Adobe、Google、Tik Tok 等知名科技公司的网页,就能发现这种插画有多普遍,甚至于它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互联网当中,线下大型宣传板、水杯上的插图,都有着 Alegria 人物插画的身影。

▲带有 Alegria 风格插画的包装盒 . 图片来自:Reddit

大型科技公司对 Alegria 风人物插画的喜爱,促成它的大量应用,而中小型公司在大公司的影响下也开始跟风,从网络中到网络外莫不如是。

在某种程度上 Alegria 风人物插画定义了科技公司的平面外观,人们一旦看到类似的插画,很快就能将其与科技公司联系在一起,这也催生了对 Alegria 风的各种调侃称呼——全球同质化(globohomo)、企业技术风。

▲ 图片来自:Reddit

当一种事物频繁出现,达到泛滥的地步,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Alegria 风人物插画也不例外,显眼的大色块原本是用来凸显人物的活泼感,但频繁出现会让视觉效果过于艳丽,看久也容易腻烦。

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公司、插画师都能掌控好设计的尺度,在 Reddit 的论坛上就有不少用户吐槽 Alegria 风人物插画太丑了,频繁出现的它像是「视觉垃圾」。

比如这个食物插画,或许是基于夸张人物四肢的考虑,人物的手臂被拉长了不少,看起来就和碗中的粉一样,看起来非常奇怪,并没有展现 Alegria 风的活泼感。

随着吐槽人不断增加,吐槽 Alegria 甚至成为了一个 meme,如果人物插画出现在真实世界中会是怎样?

这位 Reddit 用户身体力行地展示了答案:

▲当 Alegria 插画来到真实世界 . 图片来自:Reddit

即便是在专业设计领域,也有人吐槽 Alegria 风人物插画,其中最常见的观点是过于流行的 Alegria 风抑制了其他创作,当大家都追求同一种风格,作品的作者性和独立性就难以展现,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片相似的海洋,宏大却也冷寂。

为什么能流行?

说到这,你可能也会好奇,为什么 Alegria 风能成为科技公司们的心头好,流行全球?

实际上,基于几何形状的平面插画,最早是在各种艺术绘画中出现的,比如壁画中各种简单的人物,线条简单却足以让人感受到人物的灵动。

▲《阿维尼翁的少女》. 图片来自:wiki

Alegria 风中夸张的四肢,很难说没有向各种抽象艺术绘画学习,比如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阿维尼翁的少女》,尽可能的少的笔画,再加上夸张化的四肢和鲜艳动人的色彩,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这可能也是 Facebook 给这种风格赋予 Alegria 名称的原因,这一词汇在西班牙语中的含义正是「快乐」。

更重要的是, Alegria 适应于近些年来变换迅速的传播环境,手机、平面、电脑,屏幕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平面阅读成了主要场景,简单明艳的人物插画容易让人记住,适应于各种比例乃至尺寸的屏幕,便于快速传播。

在全球化风潮下,科技公司跨越山海,进入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如何应对不同文化非常重要,Alegria 风人物插画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简单的线条和大色块模糊了人物特征,没有明确的脸型只勾勒轮廓是常态。

当人物抹去特征后,要融入当地文化就变得简单多了,在 Alegria 设计风格介绍中,Facebook 也特地强调了人物的「普遍感」。

▲Spotify 的人物插图

身体力行地制作扁平风格的插画师会怎么看待 Alegria 设计风格的流行呢,我询问了公司的插画师同事,她说:

  • 从内容展现上看,色彩活泼丰富,再加上大量运用夸张化的线条,兼具艺术感和趣味性,是上佳的插画展现方式之一
  • 从制作上看,由于线条简单和大色块的运用,相对来说制作出图会更快一些,适应科技公司快节奏的发展趋势

▲图片来自:Facebook

优秀视觉展现的潜力、适应大科技科技公司发展趋势、在平面世界中传播的便捷性,促成了 Alegria 风人物插画的流行,而科技公司对于日常生活越来越强的渗透,也让它从互联网来到了生活当中。

从流行中寻找深度

流行是 Alegria 风插画被厌恶的一个重要原因,快捷易复制的特性让其迅速占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鲜感过后不再被钟意是很正常的,而且确实有不少滥用的情况。

正如前文所述,虽然线条简单,但夸张的身体结构也并非能适应所有情况,这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看的 Alegria 人物插画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风格的厌恶。

▲ 过于艳丽的插画可能会引发视觉疲劳. 图片来自:Reddit

这并非意味着 Alegria 风的流行毫无价值,也有不少专业插画家试图为其证明,插画师罗森塔尔(Michele Rosenthal)从 2007 年就开始从事插画工作,起初她制作人物插画大多被用于儿童绘本当中,即使这些插画带有明显的 Alegria 风特征——巨大的人体部位。

孩子天真的特性,让他们能快速理解夸张化的插画人物,在各种启蒙绘本中,夸张化的插画能吸引孩子好好的看下去。

在 2012 年左右,罗森塔尔开始收到科技公司们的订单,最终产出作品的风格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科技公司们也希望能提供一种亲近的熟悉感。

它让插画作为一种职业,具备了可行性。

▲罗森塔尔绘制的 《2021 年度回顾》插画

罗森塔尔如此说到, Alegria 风的流行以及技术的发展,使用电脑制作基于矢量、几何化的人物插画更方便,科技公司们持续的需求也催生了相应的职业出现,而不是少数艺术家的艺术表达。

更重要的是,仍然有一部分插画作者在流行的汪洋中,追求深度和自我表达,不仅仅是面向科技公司这样的客户设计,也在面向自己制作作品。

罗森塔尔和众多插画师一样,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作品集网站,其中有着面向公司的作品,也有个人作品,比如这幅《早起的人》,同样是简单的线条辅以大色块,以非常有趣的方式精确地描述了起床的困难。

▲ 图片来自:罗森塔尔

流行品总是在不断更新,人们一直在追求「更新鲜」,这也是作者们每天起床总要问的一个问题:如何不重复昨天,创作出新鲜。

正是这份追求,催生了那些跨越时间的经典。

题图来自:Facebook

全球100强科技公司市值排名:苹果第一、谷歌/微软第二、第三

中商情报网讯: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全球市值最高的100家科技巨头总市值达69.14万亿元,其中超半数集中在前十科技股。数据显示,全球十大科技巨头总市值达35.47万亿元,占比达51%。市值超万亿的科技股有15家,中国公司有3家,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台积电。

全球十大市值科技巨头分别为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腾讯控股、FACEBOOK、阿里巴巴、三星、SAPSE以及VISA。

以下为全球科技公司市值百强榜:

数据来源:21世纪新闻实验室、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AI“基础设施”领导者螺旋桨框架2.0即将推出

日前,美媒《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羡慕中国的基础设施,并希望加强基建以夯实美国经济增长。事实上,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短期内可拉动增长刺激就业外,更重要的意义是“有力地支持全领域共同繁荣”。“十四五”规划中,“科技创新”成为焦点,加强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高效、高质量的实现全领域共同进步。中国科技新基建再次当先。

宜早不宜迟的“科技新基建”

人工智能是科技新基建的核心之一,而深度学习又是人工智能的先锋。自 2012年深度学习取得突破性进展,众多深度学习框架应运而生,成为研究者和业界工作者的新宠。不管深度学习研发进行的多么火热,都要转化为生产力和商业价值,最终落地到产业中,而且宜早不宜迟。

实践鉴差距。“做不做得出来”跟“用不用得起来”差的完全是“从0到1”的决定性距离。从早期的学术框架 Caffe、Theano,到如今有业界背景的大规模框架Pytorch,TensorFlow以及国内最早开源的飞桨PaddlePaddle来看,AI新基建绝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和产业实践打磨,方可有所沉淀。

2016年,百度PaddlePaddle就打响了国产深度学习框架开源的第一枪,成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2019年4月,在 Wave Summit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PaddlePaddle发布中文名“飞桨”,开始强调自己更适合中国开发者,以及更加专注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产业实践。2020年5月,飞桨作为百度大脑“AI大生产平台”的基础底座,构建“飞桨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和“飞桨企业版”,更精准地服务各类AI模型开发训练与部署。

其中,飞桨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已涵盖核心框架、基础模型库、端到端开发套件与工具组件,为产业、学术、科研创新提供基础底座。飞桨企业版包括零门槛AI开发平台EasyDL和全功能AI开发平台BML,满足企业快速智能化需求。飞桨全平台功能与开发流程成熟完善,完全站在使用者角度定义技术迭代。今年3月,飞桨核心框架已正式升级为2.0版本。飞桨生态凝聚了超过265万开发者,服务 10万多家企业,创建超过 34万个模型。

权威数据调研机构IDC公布了2020年下半年深度学习框架平台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Google、百度、Facebook稳居前三,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百度占比提升3.38%增速第一,综合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高性能+高效率=万物皆智能、一切可编程

人类使用工具这事儿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工具的意义在于辅助劳动,省时省力,这也是飞桨作为工具存在的意义。能被广泛开发者用起来的工具也才是好工具。要知道,这个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讲,抢时间就是抢市场、抢优势、抢夺竞争力。以飞桨最新发布的框架2.0正式版为例,更便利高效且通用的AI开发与训练部署,正方便着各个领域中的企业用AI技术建立自己的智能化领先优势。

具体来看,首先此次升级后,飞桨框架2.0可支持用户使用动态图完成深度学习相关领域全类别的模型算法开发,这标志着飞桨的动态图功能已经成熟完备。不仅方便开发者随时查看变量输入、输出的动态情况,更有助于调试程序便捷化,减少了凭手感与玄学的“盲调”。同时,飞桨框架2.0还做到了模型存储和加载的接口统一,保证“动转静”之后保存的模型文件能够被纯动态图加载和使用。就像静态图像与动态视频一样,可以一键“高画质”互相转换,实际上是方便了使用端的操作。此外,官方支持的动态图算法数量达到了270+,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推荐等多个领域,并且在动态图的训练效率和部署效率方面都有所提升。

人工智能的价值,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虚拟化、灵活、多样和定制化功能,并最终向各个行业和人群提供专用的智能化、定制化服务。软件与硬件在深度融合时的核心就是API。AI时代里,API之上一切皆可编程,而API之下,则要求“如无必要不增实体”,所以API绝对是技术对外输出、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可用的关键点。飞桨框架2.0也对自身 API体系进行了全新升级,包括体系化梳理和简洁化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AI技术对外的输出“路径”变得更加好用,更加兼容,方便技术的“一键输出”。

在训练层面上,飞桨框架2.0在支持万亿规模稀疏参数基础上,也已实现支持千亿规模稠密参数模型训练。作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技术,AI的可用性与高效性,必然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分布式训练源自于百度自身的场景需求,可谓是飞桨与生俱来的特性。此外,在飞桨框架2.0版本中,还新增支持了混合并行模式,即数据并行、模型并行、流水线并行这三种并行模式可以相互组合使用,可更高效地将模型的各网络层甚至某一层的参数切分到多张 GPU卡上进行训练,从而真正支持不同场景下的千亿规模稠密参数模型训练。

“领先性”直接转化为“降本”

飞桨框架2.0推出业内首个“通用异构参数服务器”技术,可使训练任务对硬件型号不敏感,即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硬件混合异构训练。通过异构参数服务器模式,用户可以在异构硬件集群中部署分布式训练任务,目的是对不同算力的芯片高效利用,获得更高吞吐,更低资源消耗的训练能力。异构参数服务器拥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如下图所示,仅用两个CPU机器加两个GPU机器就可以达到与4个GPU机器相仿的训练速度,而成本至少可以节约35%。

飞桨还着力建起业界最为完备的硬件合作生态。作为一块“智能革命”的砖,AI必须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所以如何“搬过去”就很关键了。飞桨全面深度适配各种人工智能硬件,除了英特尔、英伟达、ARM等诸多芯片厂商,还有飞腾、海光、鲲鹏、龙芯、申威等 CPU,并结合麒麟、统信、普华操作系统,以及百度昆仑、海光 DCU、寒武纪、比特大陆、瑞芯微、高通、英伟达等 AI芯片深度融合。此外,还和浪潮、中科曙光等服务器厂商合作形成软硬一体的全栈AI基础设施。当前飞桨已经适配和正在适配的芯片或 IP达到 29款。

现如今,AI的大规模落地已经步入快车道,深度学习技术不断发展,以飞桨为首的国产框架迎来时代机遇。2021年,基于飞桨的企业级开发工具库数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加入飞桨生态社区的用户越来越多,它正在成为加速这个时代走向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力。可以说,飞桨“技术赋能万物”的磅礴力量正在显现。(陈蕊)

来源: 中国网

谷歌眼镜只能位于底部。《时代》杂志评论了50种影响世界的科技产品

智东西 文|翰阳 海中天

要事先交代的是,这份榜单并不单纯以市场的销量为依据。它们当中,有后世成为畅销产品的早期原型,有推动小众产品进入主流市场的尝鲜者,有未经证实的新概念,也有那些在商业上并不成功但仍然对于产业意义深远的失败者。这一切,都不会影响它们的价值。

那么,我们倒序来看:

50. Google Glass

这也许是谷歌最具野心的硬件产品了,从开发者版本以1500美元开卖到去年计划陷入搁置,始终也没能在消费级市场上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意义。实际上,Google Glass的出现为未来具备强大计算能力的头戴式可穿戴设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对工程技术和AR的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当然,不能回避的是,其超隐蔽的图像录制能力也指出了将来同类设备所面临的潜在隐患。

49. Makerbot Replicator

对于工业领域,3D打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这玩意儿还是神秘兮兮的——直到Makerbot消费级3D打印机的出现——显然,它并不是最好的,但2000美元的价格却极大的推动这一技术的普及,在美国的不少学校其已然成为了标配。

48. Segway

在美国,由Segway开创的平衡车已然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文化象征,尴尬的是这也使其远远超越了其在商业上的成功。

实际上,平衡车的出现解决了困扰全人类几千年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和运输问题,也是人类变得更懒了的一个最新例证。2015年,Ninebot全资收购了不温不火的Segway,而前者又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所以说,如今的Segway是一家Chinese Company?

47. Yamaha Clavinova Digital Piano

打造一个“高品位”的生活,家里没一台钢琴怎么行。尽管Minimoog们才是钢琴界的王者(就是那种“三角形”的),但Yamaha Clavinova们才是符合现代气质的产品,这种数码钢琴有着更小型的拨弦,从而带来了更紧凑的外观设计,大大节省了家中的空间。

46. DJI Phantom

即便是在新兴的互联网科技领域,中国公司仍然难有太多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则是个例外。

这种小型的无人机产品让航拍不再是空军和专业飞行机构的专利,对于老美来说较低的价格也让其成为了业余爱好者和摄像师们的大玩具。而随着人工智能、障碍识别等技术的升级,其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即便你是菜鸟一个,也能很轻松的圆了自己的半个飞行员梦。

当然,其的出现也给监管部门出了一个新难题,光是机场附近“黑飞”的无人机就足以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45. Raspberry Pi

下一个扎克伯格可能就是从打小捣腾这玩意儿开始的,对于想在电子领域大展身手的小发明家们而言,Raspberry Pi——树莓派用最廉价的方式提供了一切——没有显示器,没有键盘或鼠标,35美元,在过去一年中卖出了800万个——其远不能取代电脑,却用更快的方式教会了孩子编程。

44. Nest Thermostat

对于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来说,这一由iPod之父Tony Fadell打造的家居温度控制器算是一个鼻祖了。而其真正“火”起来则是在2014年,当时,谷歌以3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Nest,以作为前者智能家居战略的中心互联设备。

43. Osborne 1

说起便携式计算机,你会想到什么?笔记本?亦或是Surface?其实,这个11公斤的大块头才是移动计算机设备的老大哥。

不过,诞生于1981年的Osborne 1生不逢时。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其来的太早了,当时也没有人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当然,现在没人那么认为了。甚至在经济学界还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奥斯本效应”,说的就是要“避免”推出这种过于超前的产品。

42. Fitbit

计步器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了,但从未有人像Fitbit一样将其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相结合起来,并引入了可量化的数值和激励机制,即便是在其推出的2009年。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Fitbit的销量超过2000万个。

41. Roku Netflix Player

当Roku遇上了Netflix,你就是知道真正的电视机顶盒该是什么样子的了。相比于在2010年还为封闭的内容所困的Apple TV,Roku的这一招可谓是对传统有线电视商真正的致命一击。

不过说实在的,在电视机顶盒领域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做的可要比Roku强多了,最终为外力所阉割也着实有些可惜。

40. Sony Discman D-50

对于80后来说,获得一台这玩意儿就是个梦想!1984年,当索尼推出第一款便携式CD播放器时,终结了自己的使命的不仅是磁带,还有整个音乐产业的旧制式。到了90年代初期,CD已经完全在美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当时以及此前的革新速度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

39. Oculus Rift

Oculus的鼎鼎大名便不用多数了吧,如今其已是科技圈提及最高的名词了,至今人们都津津乐道于Facebook这笔20亿美元的巨额收购案。

然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其真正的意义并非是一两款产品,而是在于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娱乐和社交的新未来。其前瞻性,也让几乎所有巨头都成为了VR的跟进者。

38. Apple iBook

今日看来,你会觉得这种塑料质感超级严重的东西更像是一个玩具,但其却是当年第一台提供无线网络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苹果于1999年的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这款产品,乔布斯亲自登台向观众演示了其具体的操作。后来的故事你一定都知道了,在全球笔记本市场陷入停滞和下滑的时候,MacBook们仍然在保持增长。

37. Motorola Dynatac 8000x

说它的学名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但提起“大哥大”大概大家就都明白了。

这不是第一款移动电话,却是第一款真正走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在其推出的1984年,摩托罗拉由此奠定了自己的通信领域的地位,尽管其重量高达将近1公斤,售价高达4000美元。

36. Palm Pilot

也许和当今的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比起来,这玩意儿弱爆了。但在1996年,其却催生了一个名为“个人数字助理”或PDA设备的庞大市场——支持手写输入(甚至包括中文),能够同步联系人和日历条目,这些事儿在当时的手机上都干不了,想想触控屏都是10年后iPhone推出时的事儿了。

35. HP DeskJet

惠普没能制造出世界第一台喷墨打印机,但其的产品却第一次让普通消费者能够买的起。1988年,HP DeskJet正式亮相,其打印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两页,售价995美元。在之后的20多年中,惠普DeskJet产品线总共销售了2.4台打印机,至今其仍然是世界最大的打印机制造商。

34. Nokia 3210

1999年正式发布,累计销量超过1.6亿部,从此这家芬兰公司的宏图霸业展开大幕。而诺基亚这款产品的意义远不止此,其被认为是第一款采用内置天线设计的消费级手机产品,并率先配备了游戏,比如贪吃蛇。

33. Jerrold Cable Box

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玩意儿有些陌生。实际上,其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遥控器,诞生于70年代。当然,这玩意儿是纯机械型的,用户通过在木制的操作面板上滑动三路滑块来调整不同的濒道。

32. Nintendo Wii

对于很多人来说,岩田聪的名字就是神一样的存在。2015年7月,当这位任天堂的掌门人与世长辞时,神也获得了永生。

Wii是任天堂于2006年发布的产品,其首次引入了体感功能。从此,你再也不用只是坐在沙发上打游戏了,你的爷爷奶奶也能参与其中打场高尔夫球或跳支舞,只是要小心家里的花瓶。

31. Sony PlayStation

说起游戏机,谁会排在任天堂前头呢?自然,是大法了。当索尼推出其PlayStation时,其变彻底改变并统治了整个家庭游戏市场,或者说占领了你的客厅。尽管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如今的游戏主机市场风光不再,但其仍然对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30. Toshiba DVD Player

尽管在90年代初已经有人尝试将电影刻录到DVD光盘中,但东芝是第一家将其打造成为一台DVD播放机并推向市场的。要知道在1996年,这个世界还是VCD的时代,看一部电影是要分上下集中间换光盘的。而DVD的崛起,也第一次掀起了高清画质的革命。

29. TiVo

如果说电视机顶盒改变了整个有限电视产业的格局,那么TiVo就是一个铺路者。1999年,TiVo推出了这款被称为“个人录像机”的产品,用户可以根据数字化的菜单选择、记录和定时电视节目,还能过滤掉广告。

28. Amazon Kindle

如果你认为亚马逊只是堵死了传统书店的生路,那么就太小看贝索斯了。其实,对于这家公司来说,其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比如用Kindle。毫无疑问,亚马逊是一家成功的硬件公司,不论是接管了电子书市场的Kindle还是Fire平板电脑和Echo智能音箱,其都相当畅销。

27. Polaroid Camera

在相机领域,即时成像的拍立得一直是特立独行的一支——全机械、无任何数码卖点、没画质可言,但,能立马把照片打印出来——有这一项在,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自1977年,宝丽来推出第一款拍立得相机后,其已然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数码相机之一,一卖就是40年。至今,即便是90后和00后对此仍然乐此不疲,Instagram上最受欢迎的滤镜就是复刻了拍立得。

26. Commodore 64

别看这款设备相貌平平,但这款8位、棕褐色的产品却是历史上最畅销的单款计算机,吉尼斯认证过的。当时,其“My Friends Are Knockin Down My Door,To Get Into My Commodore 64”的广告词家喻户晓,而其也将计算机首次带入了家庭。

25. Apple iPad

2010年,苹果正式推出了iPad,它不是第一款平板,但是却与之前的平板明显不同。之前的设备,比如GriDPad和Palm Pilot触摸屏很小,用户需要用手写笔操作。微软于2002年发布了Windows XP平板,问题在于它的界面不太适合于触摸,而且比iPad笨重。第一天上市,iPad就在店铺内销售了30万台,和iPhone首日上市成绩差不多。

24. BlackBerry 6210

尽管如今的黑莓不行了,但当年的BlackBerry 6210可是第一款将网络浏览与邮件体验整合在一起的手机产品。用户可以用其接收邮件、打电话、发短信、管理日历等操作,对于移动设备的发展这可是关键的一步。

23. PhoneMate 400 Answering Machine

1971年,PhoneMate推出了半公斤重的Model 400,第一款专门针对家庭的答录机。当时,答录机一般用在办公场所,Model 400可以接收20条信息,它允许用户通过耳机收听语音邮件。

22. TomTom GPS

和早期互联网一样,GPS最开始也是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项目。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完全开放GPS网络,由此其才开始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成功案例。

很快,TomTom和Garmin推出了个人汽车导航GPS设备(比如Start 45)及其它产品。不久之后,将GPS技术和智能手机移动宽带结合导致基于位置的服务崛起,比如Uber。

21. IBM Thinkpad 700C

这是90年初,IBM最终赢得与苹果、康柏的竞争的标志性产品,一款ThinkPad笔记本电脑。当然,这是一款早期的笔记本电脑产品,配备10.4英寸彩色显示屏、TrackPoint和强大的处理器芯片。

20. Motorola Droid

尽管此前便有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产品面世,但摩托罗拉的Droid是第一款推向普罗大众的产品。当时,它是iPhone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据传没拿下iPhone销售权的Verizon花了1亿美元为这款设备做宣传,当然结局你是知道的。

19. JVC VideoMovie Camcorder

同样,这款产品也并非是世界上第一款便携式录像机,但它却是第一款将磁带机整合到录像机的产品。这在1984年,意义深远。最终,视频录像机被闪存Flip Video摄像机替代,后来又被智能手机替代。

18. Motorola Bravo Pager

早期的寻呼机只能彼此发送代码,比如411、911等紧急信号,信息接收者需要通过手机对寄件人做出回应。Bravo Flex于1986年推出,它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寻呼机,许多人正是通过它第一次尝试移动通信。Bravo Flex可以存储最多5条信息,每条长度最多24个字符。到了20世纪90年代,拥有一台寻呼机成为身份的象征。

17. IBM Selectric Typewriter

打字机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1961年,IBM推出了Selectric打字机,因为打字机安装了经典的、可更换的、高尔夫球大小的打印头,故其可以允许用户变换字体。

到了1964年,磁带使得打印机可以存储数据,它又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文字处理器。1965年,IBM推出了System/360中间件,Selectric成为了计算机的主要输入设备——后来,我们更多的称其为键盘。

16. Nintendo Game Boy

1989年推出的安装了2.6英寸橄榄绿屏幕的Game Boy让移动游戏成为了可能,并直接推动现代移动游戏的诞生。如果将增强版本Game Boy Advance加在一起,Game Boy累计销量超过2亿台。

15.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对于视频游戏产业而言,任天堂娱乐系统(NES)的重要性好比披头士乐队在摇滚中的重要性。其在1983年推出之后,独力支撑市场走向复苏,也预示着日本统治游戏产业的时代到来。

14. US Robotics Sportster 56K Modem

在宽带之前,互联网世界被拨号调制解调器统治,比如Robotics Sportster,它是许多家庭进入网络的门户。2001年,Robotics Sportster的使用达到最高峰,此后便迎来了宽带的时代。

13. Atari 2600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家庭游戏机,产品配备了数字操纵杆、电脑控制的敌对方,于1977年9月上市,当时产品售价199美元,相当于现在的800美元。

不过,这款产品开始几个月的销量并不好,几年后《太空入侵者》和《吃豆人》游戏上市,游戏机的销量迅速增至几百万台,这使得Atari成为早期视频游戏革命的前锋。

12. Philips N1500 VCR

这款由飞利浦在1972年推出的产品标志着磁带录像机开始迈向成功之路。N1500内置了调谐器和定时器,它成为第一款电视用户可以拿来录制节目、稍后观看的设备。N1500上市时在英国卖440英磅,相当于今天的6500美元。

11. Canon Pocketronic Calculator

你会花345美元去买一台计算器吗?在1970年,如果你需要的话,这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而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今日的2165美元。

这款佳能的计算器由逻辑电路组成,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计算器内安装了13节可充电电池,结果显示在热敏纸上。不过,这款产品在推出之后,电路迅速变小,价格直线下跌。5年之后,相似的设备只要20美元。

10. Magic Wand

是的,你想对了,这正是一款(或者说是第一款这个样子的)情趣用品,由日本的日立开发,1968年4月25日正式上市。记住这个日子吧,别的就什么也不说了。

9. Apple iPod

和iPad后来的情况类似,在iPod之前市场上已经有MP3播放器,但是iPod导致许多音乐迷抛弃了CD播放器,转用MP3播放器。iPod的重要性不单体现在音乐上,它还引领一代人拥抱苹果简单易用的产品。

8. Kodak Brownie Camera

别抱怨它的颜值和大块头了,这玩意儿可诞生于1900年!而定价只要1美元!由此,柯达让相机离开了三脚架,开始进入日常生活。对于柯达而言,相机虽然价格很低,但是它可以通过销售胶卷赚钱。

7. Regency TR-1 Transistor Radio

又是一个老古董!

Regency TR-1口袋收音机是第一款安装晶体管的消费设备。二战之后,德仪和产业开发工程协会(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Associates,IDEA)开发了收音机,它的定价49.95美元,用电池驱动,收音机的技术源自贝尔实验室。1954年11月Regency TR-1上市,它成为了当时的假日必买产品。

6. Victrola Record Player

虽然留声机早在1877年就发明了,但是让音频播放器走进千家万户的却是Victor Talking Machine公司的Victrola。我们要感谢它的理由很简单,在当时,它创造了一种延续至今的需求。

5. IBM Model 5150

进入前五名的范畴的都是最NB的东西——但只有三家公司,这是第一家,IBM。

1981年,IBM Model 5150推出,在此之前已经有个人电脑出现,但是IBM凭借精妙的推销手法让Model 5150成为一款成功的产品。比Model 5150本身更重要的是IBM决定将PC操作系统DOS授权给其它制造商,直接推动了“IBM兼容机”的诞生,今天的非苹果PC全都来源于此。

4. Sony Walkman

信教的可以就此膜拜了。

索尼Walkman是第一款集便携性、简洁性、低价性于一体的音乐播放器。当时黑胶唱片仍然是最流行的音乐格式,Walkman播放更小的盒式磁带、尺寸足够小,可以放在手提袋或者口袋里。

Walkman用AA电池就可以驱动,没有插座也无妨。最终索尼销售了2亿多台Walkman,为CD播放器、iPod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3. Apple Macintosh

“Big Blue会统治整个计算机产业吗?会统治整个信息时代吗?乔治·奥威尔在小说《1984》中的描述正确吗?”乔布斯用这句话预示着Macintosh的到来。

Macintosh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安装简单易用的鼠标、外观友好,苹果曾希望它可以与IBM对抗。可惜由于成本太高和微软Windows的成功,Mac多年来只能屈居亚军,尽管如此,它却为人与电脑互动设定了标准。

2. Sony Trinitron

1968年,索尼推出了Trinitron特丽珑,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彩色电视,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视觉感官。同时,Trinitron也是第一款赢得艾美奖的电视接收器,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Trinitron在全球销售了1亿台。

1. Apple iPhone

第一名算得上是实至名归吧,苹果也因此成为第一家成功将强大计算能力装入无数用户口袋的企业。

实际上,在iPhone推出之前,智能手机已经存在多年,但是没有一款产品像iPhone一样将性能和美观融合得如此完美。iPhone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但它的意义远不止如此,iPhone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与计算、信息的关系,这种改变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十年。

50款深具影响的科技产品,告一段落,大家可以站队和吐槽了。

不过,如果让你评选出前5名,你会怎么排列呢?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吧。

每日一头条

趋势·深度·犀利·干货,最专业的行业解读

深喉爆料、投稿:guoren@zhidx.com

新起点新机遇,智东西2016招新

欢迎应聘以下职位

记者编辑岗:

#新媒体运营/编辑

#VR/AR行业记者

#智能汽车行业报道记者

#机器人/无人机行业记者

#智能家居/物联网行业记者

运营岗:

#活动/社群运营主管

欢迎自荐/推荐,简历至guoren@me.com

隔夜对外交易:欧洲和美国股市集体下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超过1%,大型科技股和汽车股领跌

美股市场: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截止收盘,道指跌106.77点,跌幅0.30%,报35544.18点;纳指跌175.64点,跌幅1.14%,报15237.64点;标普500指数跌34.88点,跌幅0.75%,报4634.09点。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和汽车股领跌大市,微软跌超3%,蔚来、小牛电动跌超4%,福特汽车、小鹏汽车跌近2%,谷歌-A、奈飞、通用汽车跌超1%,理想汽车跌近1%;银行股逆市上涨,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高盛均涨超1%。

欧股市场:欧洲时间周二,欧股主要指数集体下跌,截止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报收于7218.64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2.80点,跌幅为0.18%;法国CAC40指数报收于6895.31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7.60点,跌幅为0.69%;德国DAX30指数报收于15453.56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68.16点,跌幅为1.08%。

商品市场:美东时间周二,国际油价下跌,截止收盘,纽约1月原油期货收跌0.56美元,跌幅0.79%,报70.73美元/桶;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收跌0.69美元,跌幅0.93%,报73.70美元/桶。国际金价下跌,截止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022年2月黄金期价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6美元,收于每盎司1772.3美元,跌幅为0.89%。

以下为全球市场重要资讯汇总:

隔夜要闻

美参议院通过联邦债务上限提高2.5万亿美元的法案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将债务上限提高2.5万亿美元的法案,现在移交给众议院表决。如再获得众议院通过,美国联邦债务上限将从目前的28.9万亿美元提高到31.4万亿美元。

PPI同比增速续创历史新高 预示美联储“通胀暂时论”已破产

美国劳工部周二(12月14日)公布的报告显示,11月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续创有记录以来最快的增速,是高通胀可能持续更久的最新迹象。具体数据显示,11月PPI环比上涨0.8%,为7月来新高,高于分析师预期的0.5%;PPI同比上涨9.6%,续创历史最快增速,高于分析师预期的9.2%。不包括食品、能源和贸易的PPI环比上涨0.7%,同比涨幅达到6.9%,也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涨幅。

市场对美联储担忧过度?摩根大通依旧看好高成长股和中概股

摩根大通认为,市场对美联储鹰派政策担忧过头了,投资者应该重新考虑他们对科技巨头安全性的偏好,开始寻找那些遭受重创的高成长股和中国股票等风险资产。摩根大通全球股票研究主管Dubravko Lakos-Bujas表示,市场正在定价一个激进的美联储,但他的同事们预计美联储将采取更平衡的方法来应对激增的通胀,以免扼杀增长。Lakos-Bujas建议投资者做好准备,中国长期增长故事还没有结束,认为市盈率和人气从极低水平回升的机会很大。

英国监管机构:苹果和谷歌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

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当地时间周二发布初步报告称,谷歌和苹果公司对用户如何使用手机进行强控制,剥夺了系统中任何有意义的选择,并可能导致用户成本上升。此前,CMA针对苹果、谷歌对操作系统、应用商店,以及网络浏览器的过多控制展开调查。该机构表示,这两家公司能够利用它们的市场力量,构成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大型科技企业在一个日益网络化的世界中行使权力的审查,上述声明是针对这些企业发出的最新警告。

辉瑞新冠口服药预防住院率达89% 但无法缓解温和症状

辉瑞公司周二表示,最终分析仍显示其新冠口服药Paxlovid在防止高危病人住院和死亡方面有89%的效果,但对缓解温和症状效果较差,且该口服药对快速传播的奥密克戎变体也仍然有效。

欧洲最大出租车平台暂停特斯拉Model 3服务 等待重大事故调查结果

综合法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欧洲最大出租车平台G7周二表示,继周末公司车队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巴黎第十三区引发重大事故后,将暂时停运车队中其余Model 3出租车。G7在官方声明中表示,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措施,公司决定暂停37名配备同款车型的司机提供服务,后续等待警方的调查结论。不过在G7车队中其余特斯拉车主并没有受到影响。

外盘纵览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纳指跌超1% 大型科技股全线走低

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截止收盘,道指跌106.77点,跌幅0.30%,报35544.18点;纳指跌175.64点,跌幅1.14%,报15237.64点;标普500指数跌34.88点,跌幅0.75%,报4634.09点。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和汽车股领跌大市,微软跌超3%,蔚来、小牛电动跌超4%,福特汽车、小鹏汽车跌近2%,谷歌-A、奈飞、通用汽车跌超1%,理想汽车跌近1%;银行股逆市上涨,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高盛均涨超1%。

欧股主要指数集体下跌 德国DAX30指数跌超1%

欧洲时间周二,欧股主要指数集体下跌,截止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报收于7218.64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2.80点,跌幅为0.18%;法国CAC40指数报收于6895.31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7.60点,跌幅为0.69%;德国DAX30指数报收于15453.56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68.16点,跌幅为1.08%。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 教育股、新能源汽车股多数下跌

美东时间周二,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教育股、新能源汽车股多数下跌,网易有道跌近8%,好未来跌超5%,哔哩哔哩跌超4%,掌门教育跌超3%,高途则涨逾7%;蔚来跌超4%,小鹏汽车跌近2%,理想汽车跌近1%。

美股大型科技股普跌 微软跌超3%

美东时间周二,美股大型科技股普跌,微软跌超3%,谷歌、奈飞跌超1%,苹果跌0.80%,亚马逊、Meta微跌。芯片股涨跌互现,AMD涨超1%,联华电子、安森美半导体、英伟达、应用材料录得上涨,格芯、德州仪器、阿斯麦、美光科技、博通跌超1%。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关注东方财富网微信公众号【 eastmoneynews 】,每天为您推送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

亚马逊-谷歌-Facebook面临诉讼风暴,但其市场价值正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近日据媒体报道,2020年的两组数据显示,在这一年中大型科技企业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他们面临着来自监管机构的层层调查;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市值却在持续飙升。

对科技企业发起的调查(进行中以及已完成的):

以往针对科技企业进行的审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严格过。但截止到目前为止,更严格的审查并未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吓跑投资者。

上个月,来自全美各地的监管机构,对世界上一些知名的科技巨头发起了5项新的调查:

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和几乎每个州的检察长都对谷歌、Facebook、苹果和亚马逊的商业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曾经一度难以捕捉,也不愿前往国会山的科技企业CEO们,在2020年中曾多次露面,或是亲自前往国会,或是通过远程会议方式,为各自所代表的企业辩护,并将自己描述为美国成功故事的代表。

与此同时,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的股价逼近了历史新高:自去年1月以来,谷歌和 Facebook 的股价各自上涨了大约30%左右。亚马逊的股价涨幅更是超过70%。

这三家公司在疫情期间都在电子商务和游戏等领域获得了高增长,而这些增长也赢得了投资者的奖励。美国七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亚马逊、Alphabet、Facebook、特斯拉及英伟达,总市值在这一年大增近22万亿人民币。

这也证明虽然科技企业成为了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但他们并未因此受到影响,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股票依然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