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谷歌Gmail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你写电子邮件

在前几天举行的谷歌2018 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宣布了Gmail的最新一次更新,Smart Compose功能将利用人工智能来自动提示你输入的句子的其余部分。这类似于自动更正,只不过针对的是完整的句子。

Smart Compose类似于Smart Reply,它是一项长期运行的Gmail功能,会在电子邮件窗口的底部显示回复建议。相比来说,Smart Compose更容易上手,并且就在电子邮件的撰写窗口中。

正如谷歌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所言,Smart Compose可以帮助Gmail“快速且自信地编辑邮件”,在你写邮件的时候,对接下来要输入的句子提供建议内容。它看起来和听起来都很像句子的自动补全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至少在目前,它只能够在网页版Gmail上使用,而不能用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中。

当用户开始输入句子的时候,键入的文字后面会出现灰色的建议文本,用户可以按Tab键来采取这一建议,当然也可以不采取建议,输入其他文字。谷歌表示,这将有助于节省用户的时间——它可以根据语境推荐短语,比如在星期五时它会为你推荐“祝你周末愉快!(Have a great weekend!)”它还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拼写和语法错误。

这里是一个动图展示:

谷歌指出,Smart Compose将在未来几周内向使用者开放,并且也将提供给G Suite的企业用户,让他们在工作场所中使用。如果你是Gmail的用户,那么你可以在设置中点击“试试新的Gmail(Try the new Gmail)”。然后在“通用(General)”页面找到“Experimental Access”功能并启用,就可以试用Smart Compose功能了。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谷歌给Gmail带来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回复服务。在最近的重新设计中,谷歌向所有Gmail用户开放了Smart Reply功能,这一功能已经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上使用了一段时间。这一功能基于用户之前发送的邮件,在撰写窗口的底部提供一些简短的回复建议。这一次谷歌似乎又将这一功能向前推进了一小步。

谷歌和Facebook仍然主导着美国移动应用市场

过去几年,尽管从TikTok到Zoom等数十款新移动应用的下载量都创下了新纪录,有些还全年霸榜,但谷歌和Facebook在美国按覆盖率计算的前15款移动应用中的份额却依然在增加。我们与数字内容接触的大部分时间都发生在移动应用中。

谷歌和Facebook继续主导应用经济,并通过它主导注意力经济。根据Comscore的数据,近80%的线上时间都花在了移动端,而其中约88%是在移动应用中度过的。

倾向于只使用移动设备的属性往往与谷歌和Facebook通过应用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有关,如社交媒体、消息、新闻和信息。谷歌和Facebook不占主导地位的市场,如高等教育和培训,往往更注重桌面使用。

细节方面。在过去六年中,谷歌和Facebook共同拥有美国十大智能手机应用中的八款,以及前十五名中的一大半。

截至本月,美国排名前15位的应用是:

YouTube

Facebook

Gmail

Google Maps

Google Search

Facebook Messenger

Amazon

Weather Channel

Google Play

Instagram

Apple News

Google Drive

Google Photos

Pandora

Spotify

谷歌像素6,6专业评估

过去几年 Google 做出来的手机相对都比较。。。平凡,这一点在不久前新发的Pixel 6 系列上总算有了改变。

新机用回了旗舰机该有的设计,配色组合吸睛,而且还有最高 120Hz 更新率的屏幕。

更厉害的地方在于,Google 此番还启用了首款自研移动处理器Tensor。

在它的加持下,设备的 AI 表现又较过去有了加强。

另外 Pixel 系列最大的卖点 — 相机,这回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还有首发的Android 12系统。 从账面上看的确是非常吸引了,那实际用起来如何?

和较近的几代 Pixel 手机相比,Pixel 6 和 6 Pro 的造型真的是极有新意了。 拼色的设计很漂亮,尤其是色彩组合。同时这款小号机还拥有平面屏幕和雾面的侧边,相比之下采用了微弧正面且尺寸更大一些、屏幕占比更高的 Pro 款会更容易让人想起三星 Note 20 Ultra。

后置相机使用粗条设计,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隐藏更大的相机模组,对对称的设计非常符合处女座的审美,贯穿的设计再手机屏放也会非常稳妥,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手机壳的设计会是什么样子呢?

Pixel 6 的重量为207g,比Galaxy S21和iPhone 13都更重,不过6.4 寸的屏也是要更大一点。 而 Pixel 6 Pro 则是会轻过Galaxy S21 Ultra和iPhone 13 Pro Max,放眼整个旗舰市场,应该算是控制得还行吧。

屏幕

两款新Pixel均配备了OLED屏幕,较小的Pixel 6用的是一片90Hz的6.4寸1080p屏幕,而Pro使用了6.7寸,10Hz到120Hz的动态刷新。 流畅度都不错

相机

在过去好几代 Pixel 手机上,Google 都是选择以精进算法的方式来「压榨」旧款感光器(主要就是 Sony IMX363)的潜能。 到了 Pixel 6 ,主摄终于换成了更「现代」的 50MP 组件,同时还有超广角辅助,Pro 更是会多加一颗能 4x 光学变焦的 相机。

在几乎所有场景中,Pixel 6 Pro 拍出来的照片基本都能跟iPhone 13 Pro打平。两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能保持成像清晰、色彩漂亮。

Pixel 6 还是 6 Pro?

在这两台机器间要如何选择? 主要还是取决于你的预算。 过去 Google 在出 Pixel 和 XL 产品的时候,尺寸大多会有明显的区隔。 但这次的 Pixel 6 虽比 6 Pro 要小,但小的程度老实讲很有限。 一些核心的卖点、特性,两边其实差得也不多。 所以能接受价格的话,就直接冲多 120Hz 屏幕、4x 远摄和超宽频芯片的 Pro,相对手紧的话 Pixel 6 也是不错的选择。

结语

不管你选择的是哪一款,Pixel 6 系列在其价位上的确可以算是物超所值的产品。 拍摄和软件仍旧是它们的强项。 Pixel 这代重回旗舰市场之作接下来的销售表现,应该是可以乐观期待一下的。

华为温柔怪物联合智能眼镜体验:新一代“视觉”智能眼镜

在北京时间4月11日的华为P30系列发布会上,除了新品手机,华为还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可穿戴智能眼镜:GENTLE MONSTER×HUAWEI Eyewear(以下简称华为Eyewear),它是华为与潮流墨镜品牌GENTLE MONSTER共同打造,并于8月21日开启预售,9月13日正式开卖。从它进入到人们视线后直至今日,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无一例外都是缺货的状态,华为官方商城也是标注“稀缺货源每天10:08限量销售”的字样。IT之家也有幸拿到了这款智能眼镜,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月生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感受。

▲GENTLE MONSTER×HUAWEI Eyewear

说到智能眼镜,我想很多朋友首先会联想到谷歌的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在2012年的4月5日,它来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作为一款创新产品,谷歌眼镜的问世让众多数码爱好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很多其他厂商想参与到类似产品的生产当中。但由于当时技术有限,外加成本过高、易分散注意力等问题,导致这款充满极客风格的产品迟迟没有普及到大众当中,这未免有点小遗憾。好在谷歌并没有完全砍掉这一项目,希望他们会在不久的将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谷歌眼镜(图源网络)

而华为Eyewear则没有走极客风的路子,与GENTLE MONSTER品牌下其他款式的眼镜相同,这是一系列充满时尚风的智能眼镜。华为Eyewear一共有5款型号,分别是SMART JACKBYE-01,SMART EASTMOON-01,SMART ALIO-01,SMART ALIO-C1和SMART SOUTHSIDE-01,乍一看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_@,大体上分为太阳镜和光学镜两种。

▲GENTLE MONSTER×HUAWEI Eyewear系列

老实说,当月生第一眼看到光学镜的款式,可以说是非常心动了,然而在公布售价后,顿时心凉了一大截,相信有一些朋友看到售价后,也会说“打扰了”。但稍微了解一点GENTLE MONSTER这个品牌,再看看该品牌下的其他眼镜产品后,似乎也能接受(我接受但我买不起),因为它本身就是奢侈品的定位嘛。著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的东西也很贵,但咱们也不能说它的定价不合理。在市场消费定位上,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作为奢侈品牌必须制造望洋兴叹的感觉。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是奢侈品牌营销的使命。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有“一个智能眼镜居然这么贵”的想法,而把它看成“一款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奢侈品牌太阳镜”似乎会更合适一些。

作为华为首款布局智能领域的产品,华为Eyewear的设计原则很简单,它是一款佩戴方便的时尚眼镜,而智能特性仅作为眼镜的加分项,让信息获取或交互更加简单。在功能侧,华为利用自己的技术积累,将众功能集成在小小的眼镜腿当中。如果单单看外观,华为Eyewear也许并不会使人联想到它智能眼镜的定位。这样的设计没有突兀感,保证了眼镜整体外观的美观与和谐。

任何产品都有相对应的目标人群,对于华为Eyewear,我认为它的目标人群特点为:时尚个性,关注自身形象,希望通过服饰使自己更加独特;追求品质生活,不向低劣产品妥协;同时又热爱创新科技,敢于尝试前卫设计等等。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这款产品如何。

先来看看包装,IT之家拿到的华为Eyewear为SMART EASTMOON-01,它的包装盒为抽屉式设计。打开包装盒,就能看到里面的眼镜盒了,眼镜直接装在眼镜盒当中,说明书及充电线位于眼镜盒下方的小盒子里。

▲包装盒

然后来看看眼镜盒部分。眼镜盒通体为白色皮质设计,通体只有一个隐藏式的按键可供交互操作,底部为Type-C的充电接口。

▲眼镜盒

打开眼镜盒,终于可以看到眼镜本尊了。华为Eyewear的镜架部分为黑色板材设计,镜框和镜腿的连接部分则是金属,镜腿侧面为“GENTLE MONSTER”标志,内侧有英文拼写的“HUAWEI”字样,与GENTLE MONSTER的其他款式眼镜相同,华为Eyewear仍然有着经典的设计风格。眼镜的整体重量只有40克左右,非常轻巧。此外官方宣称支持IP67级别防尘防水,以满足基本的日常使用需求。眼镜通体没有任何按键及接口,只有镜腿上有两个麦克风开孔,可以说是非常简洁的设计了。

▲眼镜

阅读完使用手册后,使用手机下载对应App进行连接。华为Eyewear支持蓝牙5.0技术,并在EMUI 9.1以上版本支持开盒自动连接,月生尝试用它连接到自己的P30 Pro上时,手机上弹出了提示框,它与苹果AirPods连接iPhone以及vivo TWS Earphone连接vivo手机时弹出的提示框很相似,其中包含眼镜以及眼镜盒的电量信息,一目了然。

▲眼镜连接手机提示框

眼镜对应的手机App也十分简洁,通过App可以了解到电量信息,进行产品设置,并可以通过它升级眼镜固件等。不过连接完成、设置完毕后,除了升级固件,后续基本用不到App了,这点有些可惜,如果App的功能更加丰富一些就更好了。

▲App截图

一切准备就绪后,月生戴上了这副眼镜。在手机与眼镜配对成功后,每个时段首次佩戴时会听到眼镜右腿的语音播报问候语,包含三个时段:早上5:00-11:59,下午12:00-17:59,晚上18:00-23:00(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交互操作全部通过触摸眼镜腿实现,通过双击镜腿,可以完成接听/挂断通话,播放/暂停以及唤醒语音助手等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功能默认为关闭状态,需要时可在App中手动开启。

若用户在App中开启了唤醒语音助手功能,在听音乐或者待机时,通过双击用户所设置的镜腿,便可唤醒手机的语音助手功能。虽然这款眼镜是华为与GENTLE MONSTER共同打造,但在其他品牌的手机中同样可以唤醒其自带的语音助手,兼容性上还不错。同样的,在听音乐时,通过双击用户所设置的镜腿,可以进行音乐播放/暂停操作。同时,在用户开启“唤醒语音助手”或音乐“播放/暂停”功能时,会默认开启接听/挂断通话功能。来点时双击任意一侧镜腿即可接听,通话中双击即可挂断电话。(所以打电话时不要瞎摸镜腿,免得误操作)

此外,华为Eyewear的镜腿中包含了多种精密传感器,支持佩戴检测,摘下眼镜时就自动暂停音乐,15秒内重新佩戴即可恢复播放。

华为Eyewear采用双扬声器设计,其独特设计的音腔可以让声音形成指向性的音腔,从而减少声音的外泄。实测在IT之家相对安静的视频室中,在能够正常听歌的音量下,旁边的正正说他听不到我在听什么,而只有音量开到很大,有点承受不住的时候,正正才听见了华为Eyewear播放的音乐声。双扬声器的加持下,立体声效果明显,音质肯定和专门用来听歌的耳机比不了,但休息时刻听听小曲儿也足够了。至于看视频,嗯?总觉得带个墨镜看视频蠢蠢的,还是不要尝试了吧。

▲双扬声器设计

除了双扬声器,华为Eyewear还在镜腿上采用了双麦克风降噪,降噪原理和现在的大多数手机相同,通过对所采集噪声的声相反相处理与采集到的通话声音相耦合,从而达到减小通话噪音的效果。实测在充满车流的马路边进行通话,接听方能够清晰听到通话内容。这项功能非常适合开车的朋友在驾驶途中接打电话,不用靠边停车拿起手机,也不用担心使用车载音响而泄露隐私等问题。

▲双麦克风降噪

既然是一款智能眼镜,它肯定是要用电的。而有趣的是,华为Eyewear眼镜本体无任何接口,所有的充电、配对等操作都是通过眼镜盒完成。在充电方面,眼镜盒采用的技术不同于现有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而是NFC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只需将眼镜放在盒中,即可开始充电。NFC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有效拓宽充电区域,从而不需要特别准确地对应充电位置即可完成充电操作。这种更加灵活的设计也使得两个镜腿在充电盒中同时充电成为可能。(难怪我手机一靠近眼镜盒就触发刷卡功能,原来是NFC啊)

▲充电方式

华为Eyewear的电池容量为85mAh,官方宣称单次充电可持续通话/播放音乐2.5小时以上,再配合电池容量高达2200mAh的眼镜盒使用,可以实现通话/播放音乐8小时。

在镜片上,华为Eyewear均采用了蔡司镜片。蔡司的镜片以精细研磨,误差低等优质特性深入人心。索尼的小蓝标镜头有多香,用过的朋友都知道。

镜框部分,华为Eyewear使用了高端板材:醋酸纤维,这也是高端眼镜品牌中常见的材质,其优点是深色板材不管经过多少次抛光,都能够确保每一个部位颜色的相同。

其他数据方面,月生汇总了一张表格,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配置参数

总结来看,作为华为首款智能眼镜,GENTLE MONSTER×HUAWEI Eyewear它并不是那种充满黑科技的极客风产品,而更像是普通眼镜与蓝牙耳机的结合。外观上,它很时尚,很适合年轻人使用;功能上,它的智能特性仅仅作为眼镜的特性加持;售价上,GENTLE MONSTER×HUAWEI Eyewear系列的光学镜版1999元起,太阳镜版2499元。从售价来讲,也许很多人会望而兴叹,我自己也是,而抛开售价单独看产品,月生还是很喜欢这款时尚又个性的眼镜的,真要指出不足之处的话,我个人认为如果能有更丰富的功能,那就再好不过了。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那么对于这款GENTLE MONSTER×HUAWEI Eyewear,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

更多图赏:

谷歌眼镜上瘾?可穿戴设备的死穴

日前,有新闻报道称美国出现了首例谷歌眼镜致瘾病例。患者是一名军人,他在戒除酒瘾的时候被医护人员发现总是会时不时的用右手食指敲打太阳穴,据他本人说,会经常梦见自己透过一扇灰色的小窗户看世界的情景,这正与其佩戴谷歌眼镜时候的感受类似。而当被禁止使用谷歌眼镜后,发现他更易动怒和与爱人争执。

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智能设备的尖端科技,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近些年迅速走红。科技巨头更是纷纷投入研发自己的产品,希望在产业朝阳向好的时候分一杯羹,但谁曾想过,当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功能逐渐出神入化的时候,会否变成一把双刃剑。将使用者与设备合二为一的顶尖技能,难不成最终竟成了一击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可穿戴智能设备从概念到应用,无一不像是光芒万丈的天之骄子,从2011年摩托罗拉的MotoActv发布至今,三年时间里,三星的Galaxy Gear、苹果的Apple Watch和索尼的SmartWatch 2,各类智能手表接踵而至。接下来,旨在记录用户的日常生活、锻炼、饮食的智能手环引领潮流。Fitbit公司推出了Fitbit Flex可穿戴健康腕带,Nike公司推出Fuelband SE智能手环。老牌的Jawbone公司不甘示弱,推出了Jawbone UP2智能手环。连百度公司也赶潮流,推出了百度咕咚手环。

而这次事件所提及的谷歌眼镜,更是超越以上设备,一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款号称“拓展现实”的智能设备,谷歌眼镜集眼镜、智能手机、摄像机的功能于一身,且支持语音控制,真正做到了解放用户的双手。

除此之外,鼓点T恤,智能头盔,社交牛仔裤……各种各样的智能穿着也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悄然改变着你我的生活。

昨天才听说智能手表,明天它已经更新换代。当整个行业带领整个世界去迎接新的浪潮的时候,不知为何让人感到些许的唐突和惊恐。业内流传着一种说法,正如智能手机毁灭了翻盖手机,平板电脑让传统PC走向式微。可穿戴科技或许会引导下一场的科技革命。人们似乎渐渐被推着走向了电影中描绘的科幻世界,像《黑客帝国》《人工智能》描绘的那样,当我们自以为控制了无所不能的智能设备,是不是事实上也走向了被电脑操纵的万劫不复呢?

当然人工智能尚未强大到去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但是新闻也好,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罢,你我都会发现,成瘾性,是智能设备不可避免的弊端。因为太方便好用,所以反而因无法离开而困扰。人们过度的迷恋高科技,就忽略了真实世界的存在,我们在地铁上看到还未上学的孩子一脸认真地玩着平板电脑,而旁边的家长满是宠溺的笑容,究竟是该觉得欣慰,还是觉得悲哀?

好吧好吧,在iDoNews这样的平台,也许笔者以上的抒发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显得矫情和妇人之仁,正如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即便我们怎么不情愿,也无法去拒绝这个时代的来临。那么反其道来看,当媒体开始爆出智能穿戴的弊端的时候,恰恰说明了行业潮流的来势汹汹,已经达到了无法被忽略需要被警惕的程度。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抓住机遇去开发可穿戴设备是必由之路,在相关产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也必然迎来行业内的重新洗牌。而作为一个立足于长远的企业来说,关注产品的提高,同时也尽量去做到对于用户的健康、社交、隐私的保护与尊重,便是对品牌的负责和对社会的负责了。

忘记是谁所言,新的技术往往会走在法律与礼节之前。高科技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却束缚了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想要的便捷,却触犯了我们的隐私;今天给与了可观的收益,明天或许就要抓紧时间去止损。正如阿喀琉斯是蛮荒时代的英雄,科技是当代的先驱。我们无法创造完美,漏洞与不足,恰恰是进步之源。

谷歌以接近大众的价格推出了daydream虚拟现实眼镜!

【PConline 资讯】近日,据报道,谷歌Daydream View将于11月10日正式发布,这将迈出向大众市场推广高端移动虚拟现实眼罩的第一步。谷歌称,这款可穿戴设备支持Daydream标准的手机使用,可以将Pixel手机和未来的其他手机变成一款头戴式显示器。

谷歌将采用舒适透气的面料制作Daydream View,搭配一个动作控制杆,可以在虚拟现实场景中模拟一只手。

Daydream和三星Gear VR一样,没有屏幕。但与Gear VR不同的是,这款产品省去了所有的内置传感器。

值得注意的是,与Daydream兼容的手机必须按照谷歌的要求配备所有硬件,这也是这款配备手柄的眼镜低价亲民的原因。谷歌还将在Play Market中推出Daydream专区,里面的游戏将会支持Daydream的所有标准。

该设备将通过美国的Verizon营业厅和百思买门店销售,售价为7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73元。

英特尔芯片新一代谷歌眼镜或在15年内发布

【手机中国 新闻】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将在2015年推出新一代的Google Glass,新版本将内置英特尔芯片,同时眼镜的续航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

新一代谷歌眼镜或15年发布

报道称,英特尔作为新一代谷歌眼镜的芯片提供商,也代表其向智能可穿戴领域进军的决心,而对于谷歌来说,搭载英特尔芯片将使得Google Glass在性能上有更大的提升,但目前尚未透露新款芯片的细节。第一代Google Glass采用的是德仪芯片(Texas Instruments)。

新一代谷歌眼镜或15年发布

谷歌第一代Google Glass在大众市场中的推广并不顺利,一方面受到用户信息泄露的质疑,另一方面Google Glass在现实使用中仍会受到部分场所或规定的制约。目前可穿戴领域开始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兴起,谷歌表示其仍在推进Google Glass的研发工作,未来将通过进军医疗等多个领域来寻求市场突破。

谷歌眼镜还没有死!但普通消费者可能买不到

谷歌眼镜给我们的感觉是销声匿迹,已经很久没听过它的动态。但是是什么引发现在可穿戴设备的风潮?毫无疑问,Google Glass肯定是其中之一,尤其是2年前,Google为它准备了堪称华丽的开幕式——担当Google I/O的压轴,进入时尚走秀,发动一批开发者,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中心。从2015年1月19日谷歌公司对外宣布起停止销售谷歌眼镜,并同时关闭眼镜开发项目。那么,问题来了:谷歌眼镜,将何去何从?不过谷歌来看,谷歌眼镜并没有消失,要重新上路了。

无独与偶,苹果似乎也要着手打造苹果眼镜。据外媒报道,苹果下一代旗舰产品Apple Glasses将在2020年发布。苹果眼镜将是一款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够让用户在真实世界观看数字内容(包括目前在iPhone上获取的部分内容)的可穿戴设备。苹果已经打开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入口,推出了Apple Watch,而随后将推出一款智能眼镜Apple Glasses。

面对苹果压力,谷歌眼镜要重新出发了。消息称谷歌X部门接手了该项目,今天谷歌X部门推出了Glass Enterprise Edition,相当于谷歌眼镜项目重新启动。正如新的名字描述的那样,谷歌将不会再向消费者出售谷歌眼镜,相反,它将集中精力在企业部门,并与合作伙伴合作,使其成为各个公司的得力助手。

新的Google Glass带来了一系列的改进,与之前的老版本相比,新版的包括了一个800万像素的摄像头(老版本的为500万),它还有着更快更稳定的WiFi连接、更大的显示棱镜和更快的Intel Atom处理器,另外,它有了更大的电池,续航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遗憾的是,这款设备只面向企业,谷歌表示,已经有包括波音、大众、DHL等50家企业正在使用Google Glass。

谷歌眼镜,在消费市场频频受挫的智能穿戴设备,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将转向企业市场。今年1月份,谷歌眼镜停掉探索者项目之后,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整,出现向企业市场发力的迹象,而引爆企业市场或将成为未来谷歌眼镜在消费市场致胜的关键一招。其实无论是计算机、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在市场开拓前期,企业向来具有“身先士卒”的精神。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谷歌眼镜或类似设备的企业将会在三到五年时间里为公司节省10亿美元;其中主要在技术修理、医疗保健和制造行业,无需双手操作访问互联网、摄像头和视频通话这些功能将会派上大用场。

而于谷歌眼镜言,企业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无论其中的风险有多大,也比谷歌眼镜继续冒险挺进个人消费者市场来得更保险些。毕竟,围绕谷歌眼镜的负面舆论已形成螺旋效应,占据压倒性胜利。谷歌重启眼镜项目,足以表明其在一切行动上抱以“尝试、探索”的心态。既然是“探索”,那就可以有机会重新调整战略,再来一次

您爱看的科技都在这里!关注微信公众号:techwindow,精彩继续

谷歌股东信:从长远来看,未来是可以预期的

文章来源 | 谷歌2011年股东信

引言

从私人持股的初创公司到大型的上市公司,在谷歌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用长远的目光来管理公司——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自从我们2004年首次公开募股以来。谢尔盖和我本来也希望谷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不过我们没有预料真的可以做到,这样的成果让我们更加急切低想要做对世界有重要意义事情。我们对谷歌的热爱,来自于创造技术产品的强烈愿望,这些产品以深刻而有意义的方式丰富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些梦想,我们需要确保谷歌仍然是一家成功的、不断增长的企业,能够为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带来可观的回报。

公司股权结构

谷歌上市时,使用的是双层投票结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确保管理团队,特别是埃里克、谢尔盖和我,保持对谷歌命运的控制权,从而保持“专注于长期”的自由。正如我们在第一封创始人致股东信中解释的那样:

“我们正在创建一种具备长期稳定性的公司股权结构。投资谷歌,就是在长期押注于团队,特别是谢尔盖和我,长期押注于我们的创新方法……我们希望谷歌成为一家重要而有意义的公司。这需要时间、稳定性和独立性……

“在走向上市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公司股权结构,让外部机构更难接管或影响谷歌。这种结构还将让我们的管理团队更容易遵循前面所说的,专注于长期的创新方法。

“随着谷歌股票的不断易手,这种结构的主要作用可能会让我们的团队,特别是谢尔盖和我,对公司的决策和命运拥有越来越大的控制权……

“新的投资者将充分分享谷歌的长期经济前景,但通过他们的投票权来影响谷歌战略决策的能力则微乎其微。谷歌专注于稳定和长期,谷歌人可以相信,他们自己会得到公司的良好照顾,他们的勤奋、热情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公司的赞赏。

“作为一名投资者,你在这个团队押下了一个具有潜在风险的长期赌注,特别是在谢尔盖和我身上……谢尔盖和我致力于谷歌的长远未来。”

我引用这些段落,因为这是我们在2004年为投资者明确指出的预期,它得到了广泛报道。虽然这一决定在当时是有争议的,但我们事后认为这绝对是正确的。八年过去了,这些说法仍然非常准确,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因此意识到了巨大的好处。考虑到谷歌的成功,这种类型的双层治理结构现在在新兴科技公司中已经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标准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你着眼于长远,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科技产品往往需要多年的巨额投资才能发挥出潜力。例如,仅仅我们的第一部安卓手机出货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又过了三年,安卓操作系统才真正达到临界值。这类投资不适合胆小鬼。我们要保护谷歌不被外部压力左右,不受满足短期需求而牺牲未来机会的诱惑。像Chrome和YouTube这样的长期产品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独立进行的,现在的它们的使用率非常高。

这样的股权结构可以防止外部机构接管或不适当地影响我们的管理决策。然而,员工股权薪酬的日常稀释,以及其他可能的稀释,比如基于股票的收购,很可能会破坏这种双层股权结构以及我们对谷歌的长期愿景。我们在谷歌的发展上非常用心,也希望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仍然如此。因此,我们希望公司股权结构能够为这些努力以及我们改善世界的愿景提供保障。

股票拆分:一种新的股票类型

今天,我们宣布推出一种新的无投票权的股份的计划,这种股票将在纳斯达克上市。它将通过配股方式分配给所有的老股东:每一股现有股票的持有者,将获得一股新的无投票权股票,也就是投资者的股票数量会是之前的两倍。这实际上是一种一股换二股的股票拆分——是我们的许多投资者长期以来一直要求我们做的。这些无投票权的股份将可用在员工股权薪酬等方面,以免稀释谷歌的公司治理结构。

我们知道一些人不支持这种改变,特别是有些人一开始就在反对这种结构——我们也明白,其他公司在更传统的治理模式下已经非常成功。但在与我们的董事会仔细考虑后,我们认为,保持这种创始人主导的方式符合谷歌、股东和用户的最佳利益。在不稀释公司股权结构的情况下灵活使用股份将有助于确保我们为未来几十年的成功做好准备。

2009年11月,谢尔盖和我公布了出售我们总持有股份的一小部分的计划,到2015年完成。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这个计划的一半,而且预计接下来不会有任何变化,本次股票新类型的推出也不会对这个计划有影响。我们都对谷歌非常用心投入,有长远打算。

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个提案必定会对公司治理产生非常长期的影响。事实上,现在没有特别迫切的需要做出这个改变——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大的收购计划。只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要怎么做,就没有拖延的理由。还要注意的是,投票权不会立即改变,每个人的票数还是原来那样。此外,埃里克、谢尔盖和我都同意“stapling”的安排,这样一来,在设定的门槛以上,如果我们在谷歌的经济利益减少,我们的投票权也会相应减少。我们也有条文确保所有股东从经济角度获得公平对待。

有关这一切的更多细节,请参阅我们的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的附言,以及我们下周将提交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初步委托书。

总结

我们管理谷歌时一直着眼于长远,在我们希望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赌注上投入巨资。其中一些赌注非常巨大,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资金,并为我们的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其他一些就没那么成功了。但承担这些风险的能力对谷歌的整体成功至关重要,我们的目标是继续保持这种开拓性的文化。

我们今天宣布的提案与我们在公司上市时阐述的治理理念是一致的,也符合新兴科技公司采用强大的双层结构的趋势。我们相信,这将提供强大的竞争实力——使谷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免受短期压力侵扰,无论这种压力来自何方,同时也让我们在授予股权上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

投资者和其他人在我们创始人身上押下了很大的赌注,由于这些变化,这种押注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我们感到荣幸的是,有这么多人信任我们,我们也知道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用户依赖谷歌推出和运营令人惊叹的技术产品,并安全、负责任地存储他们的数据。这是我们的真正热爱的工作。

谢尔盖和我都深信科技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对未来的前景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在2004年写的总结用在这里也非常贴合——“我们对世界各地的用户、他们的社区、我们网络中的网站、我们的广告商、我们的投资者,当然还有我们的员工有着坚定的承诺。谢尔盖和我以及整个团队,都将尽最大努力让谷歌取得长期成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拉里·佩奇

谢尔盖·布林

2012年4月

以下是谷歌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的附言:

这不是通常的那种客气话。所以请继续往下读。

虽然我们很快就会发表一份完全的委托书,但我想分享关于新的股票类别的特点,以及董事会批准它的过程的一些细节。

正如拉里和谢尔盖上面提到的那样,我们今天宣布的配股将产生一股换二股的股票拆分效果。A类或B类普通股的每位持有者将获得一股新的无投票权的C类股本。因此,在配股后,目前拥有一股带投票权的A类股的股东,将会拥有原来的一股A类股,以及一股没有投票权的C类股。

A类股票将继续以“GOOG”股票代码交易,而C类股票将以不同的股票代码交易,因此股东是可以交易这些股票的,就像他们今天可以交易A类股票一样。除投票权外,C类股将拥有与现有A类和B类股相同的权利。就像股票拆分的典型情况一样,C类股票配股将是免税的。

需要记住的一件事是,在C类配股之后,所有股东,包括拉里、谢尔盖和埃里克,都将保留他们在配股之前持有的相同投票权。此外,拉里、谢尔盖和埃里克已经同意将他们的股票置于转让限制协议的约束之下。这项协议将确保他们的投票权和经济利益之间目前存在的相同联系,即使他们未来出售一些没有投票权的C类股票。

如果两位创始人或埃里克希望出售或转让其无投票权的C类股票,协议中的一项“stapling”条款要求他们要么出售同等数量的B类股票,要么将同等数量的B类股票转换为A类股票。其他股东在转让或出售其股份时则不受这些限制。对于两位创始人,当他们的所有权加总低于某个门槛时,“stapling”要求将终止;对于埃里克,当他的所有权低于某个门槛时,“stapling”要求将终止。转让限制协议的更多细节请看我们的委托书,但重要的是,要注意,“stapling”条款的设计是为了在门槛的限制下,两位创始人和埃里克持有的投票权将随着他们在公司的经济利益下降而按比例减少。

在作出决定之前,公司董事会仔细考虑了设立新的股票类别的提案。2011年1月,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由独立的非管理董事会成员组成,旨在考虑一种新的股票类别或其他替代方案。该委员会聘请了自己的财务和法律顾问协助审议,并在特别委员会与董事会分开审议这项建议的15个月内举行了多次会议。委员会起草了提案,董事会一致通过了提案。

这项提按还需在2012年6月21日的年度会议上获得谷歌普通股的多数投票权的批准。鉴于拉里、谢尔盖和埃里克控制着多数投票权,他们支持这项提案,我们预计它会获得通过。董事会尚未确定发行C类配股的股权登记日,目前预计将在年会之后再确定这个日期。

下周,我们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一份初步的委托书,其中将包含有关今天提案的更多细节。

大卫·德拉蒙德

谷歌首席法务官

2012年4月

微软以2.49万亿美元的市值超越苹果,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股

(图片来源:CNBC/Reuters)

由于周四(28日)苹果公司发布的2021财年四季度营收不及预期,缺芯等造成60亿美元损失,致使苹果股价 (NASDAQ:APPL) 狂跌不止。而微软公司 (NASDAQ:MSFT) 却因业绩良好,周五时股价涨逾2%,市值超过了苹果,微软成为了如今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科技公司。

截至今早美股收盘,微软公司市值高达2.49万亿美元,苹果市值则约为2.4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苹果的市值被微软反超,失去了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桂冠。

受全球芯片短缺,以及东南亚新冠疫情反弹致使供应限制影响,10月28日周四美股盘后,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发布的截止9月30日财报显示,苹果2021财年四季度营收达8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但市场预期为846.9亿美元。苹果CEO蒂姆·库克(TimCook)表示,收入损失约为60亿美元,并对iPhone、iPad和Mac系列的产品造成了影响,但他预计下一财季的供应链问题会更严重。

其中,尽管今年9月iPhone 13正式发售,苹果该季来自iPhone的营收388.68亿美元,销量同比增长47%,但也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15.1亿美元,让华尔街市场大失所望,随即出现了抛售迹象。

与此同时,前一天微软发布的财季报告显示,该公司继续从全球向远程办公方式的转型中受益,其云业务提振微软第一财季收入同比增长22%,至453亿美元,净利润增长48%,超出华尔街市场预期。据悉这是自2018年以来微软收入的最快增长。

微软上一次市值超过苹果还是在2020年,当时披露了对Windows 11系统的首次重大更新后,它于6月首次收于2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值。截止今早美股收盘,自2021年初至今,微软股价已上涨逾48%,而苹果股价则上涨近13%。

苹果股价和微软股价涨幅对比(来源:Bloomberg)

当微软市值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股,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苹果闹“芯”荒,因供应问题而损失60亿美元

财报显示,苹果2021财年四季度总净营收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205.51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大中华区营收为145.63亿美元,同比增长83%,甚至凸显了国内用户对于苹果新产品的强烈购买需求。

业务方面,iPhone的营收为388.68亿美元,同比增长47%;Mac的营收为9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iPad的营收为82.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可穿戴设备、家用产品及配件的营收为87.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服务的营收为182.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6%。

不过,苹果这份业绩表面上来看十分“健康”,但苹果四季度营收、iPhone收入都出现放缓迹象,远远低于华尔街市场Refinitiv分析数据,收入低了13.3亿美元,iPhone销售额则低了33.5亿美元,创四年(2017年)以来的首次。

财报会上库克表示,收入增长放缓背后主要是由于供应链方面的问题,使公司损失了60亿美元,并对iPhone、iPad和Mac系列的产品造成了影响。他解释称,原因在于产业链上的多家公司正在经历芯片短缺,同时东南亚国家新冠疫情反弹,影响到iPhone制造生产。同时他也预计,供应链带来的问题在本季度末将会更加严重。

这是库克接班乔布斯十年之后,面临着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危机,即便是全球供应链话语权最强的苹果,也不可幸免地被卷入其中。要知道,库克 (Tim Cook)曾被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誉为“供应链达人”(Supply Chain Guru),如今在芯片短缺面前,库克这位“供应链大师”也无能为力。

在iPhone 13系列新机发布后,一度出现严重缺货的情况,发货时间普遍在一个月左右,目前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两款产品仍一机难求,双十一iPhone系列手机售价居高不下。

库克在财报会上强调,一旦供应和需求达成平衡,关于iPhone系列设备交付时间的情况才有望出现好转。

微软市值超过苹果的三大原因

实际上,苹果是第一家达到1万亿美元和2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去年当它的市值超过国有石油巨头沙特阿美时,成为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

然而仅过了一年多却出现了苹果市值被微软反超的时刻,这不禁让人深思,原因到底是什么?

钛媒体App此前曾专访过美国经济学家、马萨诸塞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经济学名誉教授威廉·拉佐尼克(William Lazonick) 等人,本文简单梳理了微软市值超过苹果的三个原因。(详见钛媒体App前文:《苹果是如何把市值“做”上2万亿美元的? | 钛媒体深度》)

首先是后疫情时代下,苹果更容易受到供应链平静的掣肘,让微软云业务比iPhone这类硬件更能有长期收入价值。

“缺芯风暴”持续蔓延,芯片短缺影响了苹果iPhone生产。来自高盛证券的报告指出,全球有169个行业受到了缺芯的影响,甚至连肥皂的生产都受到了影响。而芯片是制造手机的核心零部件,没有了芯片,手机、平板、手表等硬件设备也无法完成组装,那么严重依赖硬件和供应链的苹果产品销售就无从谈起了。

供应链方面的问题也对iPhone系列的库存造成了影响,库存相比以往会更低一些。据彭博此前报道,苹果将因为芯片不足而将下季度iPhone设备订单削减了1000万台。JP Morgen和Needham两大投行均发出报告,担心苹果iPhone 13系列手机的销量与业绩,会受到“芯片荒”的拖累。

反观微软,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向居家办公和远程教学方式的持续转型使科技公司受益,微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接受云端数字服务的公司和消费者一直是微软增长的核心动力。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个人电脑需求激增,其中许多使用该公司的Windows软件,对微软最新电子游戏机Xbox的需求也飙升。该公司的整体游戏业务增长了16%,受去年年底推出的最新游戏机需求旺盛推动。游戏机销售较上年同期大增166%。

根据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云计算是科技领域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7,066亿美元扩大到2025年的1.3万亿美元。根据Gartner的数据,微软是该行业的第二大公司,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上占有近20%的份额,仅次于亚马逊(Amazon)的AWS,后者以超过40%的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微软周二表示,Azure和其他云计算服务第一财季增长了50%。作为微软云产品的一个更广泛代表,Microsoft Cloud实现了207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首次突破了200亿美元的季度销售大关。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微软计划把Azure云打造成全球的计算机,拥有比其他任何供应商都多的数据中心区域,提供对云服务的快速访问,同时满足关键的数据驻留要求。

第二个原因是苹果和微软在资本市场的操作不同,导致投资者看法不同。苹果更像是“做”高股价、高市值,而微软股价一直属于平稳上涨,即便是疫情导致经济萎靡,微软股价一直浮动很低。

威廉·拉佐尼克(William Lazonick)教授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指出,库克属于资本市场的“操纵大师”,除了整个美股市场大环境、稳定的销售增长因素外,相比乔布斯,库克非常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化,多次在财报会议中“提振士气”,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市场中,通过分红、回购、拆股三方向操作,给予投资者以信心与回报,最终让苹果股价一涨再涨,这是苹果能够迅速冲到2万亿美元市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4月,苹果已经把超过3610亿美元的现金送给了投资人,其中,苹果共回购了25亿股股票,价值为3270亿美元,平均每股回购价格为131美元。在已累计向股东返还的现金当中,近78%以上都用于股票回购,剩下用于派息,而非研发收入。

威廉·拉佐尼克教授认为,过去十年来,在市场上流通的公司股票数量急剧下降,苹果流通股数量也大幅减少,标普500指数下的苹果公司为了操纵性地提升自身股价,通过股票回购向股东分配了5.3万亿美元,即利润的54%。随着更多的散户追逐更少的流通股,股票价格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强调,这种方式和财务业绩无关,更多的是资本市场上的回涨手段,以及与个股投资者的心理博弈。

相比而言,微软对资本注入的精力略显单薄。历时两年后的今年9月,微软才宣布回购计划,规模最高达600亿美元,并将其季度股息从每股56美分提高至62美分。但微软自身的资金储备充足,回购更像是微软对长期投资人的利好。截至6月底,微软拥有1303亿美元现金储备。

市场分析机构US Global Investors首席交易员迈克尔·马图塞克 (Michael Matousek) 昨晚在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表示,如果美股市场在寻找安全的科技公司,他认为微软似乎比苹果更安全。“如果经济不景气,我预计微软会更好地站起来,因为它的产品在更多业务中多元化”。

第三个原因则更为直接,苹果股票会因市场消息短期波动,而微软的投资者属于长期关注,本次业绩公布前投资者就完成了利好的心理准备。

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微软股价在过去12个月累计攀升了45%以上。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大家对微软盈利超预期的反应平淡,很可能是由于股价“在业绩公布前就已消化了利好”。

相对而言,苹果公司持续发出业绩强劲的表态,突然在本财季面临收入放缓,给市场带来了刺激性波动。当然,iPhone仍然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因此,苹果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夺回“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的称号并非不可能。

昔日FAAMG不再:Facebook改名,特斯拉市值晋升前五

最近两天,美国科技股成为关注的重点。昨日凌晨,Facebook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周三举行的Facebook Connect开发者大会中正式宣布,公司名称将更名为“Meta”,该公司的股票代码将从12月1日起从“FB”更改为“MVRS”,以反映该公司超越社交媒体的日益增长的野心。新名称“Meta”来自于科幻词语元宇宙(Metaverse),来描述新公司在虚拟世界中工作和娱乐的愿景。

就此,财经金融博客Zerohedge点评称,在过去忙碌的24小时里,一个新的缩写GAMMA诞生了,它取代了昔日标准普尔5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5只股票——FAAMG(也就是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五个公司股票名称的缩写)。原因是,Facebook正在改名为Meta,“F”变为“M”。

Zerohedge还不忘嘲讽道,这个五巨头GAMMA,和那个逼空的Gamma Squeeze里的Gamma是同一个词。(注:Gamma Squeeze是指用期权配合形成期权挤仓,在散户逼空机构的GME大战中,Gamma Squeeze对GME股价登天起着重要作用。)

不过,这是在基于Meta的市值仍然稳居前五名的假设上。然而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特斯拉(NASDAQ: TSLA)的市值刚刚超越了Meta(Facebook)。据悉,受到美国最大租车公司赫兹订购Model系列车型消息的推动影响,特斯拉股价飙升,市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跃居美国科技股前五。

但特斯拉是否可以持续位于前五,依然是需要长期观察的。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股价今年迄今已飙升47.4%,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上涨了21%。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