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谷歌眼镜》作者:眼镜需要成为AR的载体吗?

近10年前,谷歌推出了首款AR眼镜Google Glass,尽管这款产品并没有如预期般取得成功,但它为后续AR硬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从微软HoloLens开始,AR头显/眼镜产品更侧重于B端应用,面向C端发售的很少,再近两年才出现了串流手机、电脑屏幕的分体式AR观影眼镜。那么在2013年Google Glass就走进大众视野,这勇敢的举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主流市场对于早期AR眼镜的看法,而这些经验,也是当前AR厂商们值得借鉴的。

近期,科技媒体记者Quinn Myers出版了一本与谷歌AR眼镜项目相关的新书:《Google Glass》,其内容主要基于对开发者、粉丝、评论者的采访。在该书中,Myers将首款Google Glass描述为“一场失败的狂欢”,意思是尽管谷歌开发者和粉丝大肆宣传,但Google Glass从未被主流市场广泛采用。当年这款AR眼镜曾一度火出圈,不仅受到广泛关注,也遭到普通民众的质疑。实际上,Google Glass对当时来讲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技术,虽然看起来很酷,但缺少有价值的用途,即使是其开发人员也不常使用。

Google Glass后续停产,但它让更多人认识了AR技术,并对公众认知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甚至还为后续的AR技术、隐私和企业责任发展奠定了基础。

Myers认为,谷歌企图使用Glass来改变人们生活的行为,它并没有解决当下的难题,而是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Google Glass本身存在缺陷,这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糟糕的营销上。过度的营销,反而让普通民众对AR产生距离感。

回顾Google Glass诞生

谷歌在2012年4月4日宣布了Google Glass项目,并希望通过这款AR眼镜为用户提供可视化消息,实时同步短信、互联网信息等内容,号称可让你与世界保持联系,只需要用手势和语音就能操控。

早期版本的Google Glass很大,需要放在背包中携带,而且还有散热不好、续航短等问题。体验感方面,经过后续迭代,Google Glass依然会让用户产生头痛、头晕、视觉疲劳,因此不适合长时间佩戴。另外,Myers指出,技术限制了Glass的外观设计,即使简化了规格,看起来还是比较笨重,而且对不同头型的兼容性、眼动范围、光学等问题在当时难以改善。同时,Glass的实用性也有限,只能执行基本的搜索、显示导航方向、收发信息、拍照和录短视频。

在接受Myers采访时,曾领导Glass团队的Google X总监Babak Parviz表示:起初,我对AR这项技术感到兴奋,对它很多种愿景。但很快我们发现,AR技术在当时还不够成熟,不适合开发成AR眼镜。实际上,谷歌内部已经意识到Glass的舒适性问题,但他们的应对方案是期望通过长时间使用,人们能够适应这种不适。

另外,Myers认为Glass本来拥有一众狂热粉丝,这些粉丝本可以推动这款产品的迭代和采用,而阻止它成功的最大问题,还是过度营销,以及公众的反感。

比如谷歌曾在一段名为“One Day”的视频中,演示了Glass的潜在用途:帮助人们处理日常任务,包括回复消息、导航等等。这段视频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观众,使得消费者也为之兴奋。后来,谷歌又在I/O大会上直播了跳伞者在天空中用Glass看到的画面,还在纽约时装周的秀场上植入这款产品。甚至,《时代》杂志还将Glass评为2012年度发明。

Google Glass的教训在现阶段对AR/VR行业也同样受用,不管是Magic Leap、Meta或是任何其他公司,通过理想化的视频、概念去营销不存在的技术是有风险的,可能会引发民众反感和抗拒,这将不利于未来的技术发展和推广。

备受期待的技术

从首次发布开始,Google Glass便备受期待,这种超前的人机界面交互方式,曾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代可穿戴技术的重大进步。然而,Glass当时并没能推动AR眼镜普及,反而是后来的Apple Watch等智能手表,引领了智能化穿戴设备的进步。

实际上,大家对Glass的关注也来自于谷歌的营销,谷歌为我们创造了对未来技术的期待。而且,当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买Google Glass,你可能需要上Twitter上参加活动,才有机会获得以1500美元购买Glass的权利。此外,你还得本人亲自线下取货、接受培训,意味着额外的差旅费和时间。

Google Glass早期的受众主要是技术开发人员、名人,因此在大众看来,它不再只是一种技术创新,而更像是触不可及的特权。Thrun表示:在当时,Glass成为了财富、差异的参考点,就拿我自己来讲,我每天戴着Google Glass去开会、跳舞、参加派对,别人会把我当摇滚明星一样欢迎。这很有趣,AR眼镜竟然可以让没那么受欢迎的Geek受到人们尊敬,Thrun本人就体验到了这种效果。

后来随着Google Glass热度增加,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包括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等等,其中不乏很多白人男性。而没有使用Google Glass的人则认为,这些戴AR眼睛的人有点脱离现实,甚至还给他们取了外号,这进一步损害了Glass的声誉。

种种迹象表明,Glass在人们眼中的形象越来越不“酷”,它所配备的摄像头,甚至还被质疑违反了隐私安全。

Myers认为,Glass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谷歌的营销,导致产品形象出现问题。他还认为,Glass本可以定位为比Go-Pro更小的穿戴式摄像头,但开发人员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晚了。

实际上,谷歌将Glass作为时装去营销,其目的是通过与时尚结合,吸引更多人去穿戴Glass。然而,将Glass与模特、名人结合,再加上昂贵的价格,却脱离普通消费者人群。更重要的是,人们开始意识到Glass并不能完全做到宣传片中描述的功能。

在2013年6月,Google Glasss的公众形象因为PRISM棱镜项目的曝光而再次受到打击。这时候,即使是产品降价、拉低门槛,也为时已晚,消费者对科技公司的隐私安全已经产生质疑,同时也担心Glass会变成某种监控工具,不管是摄像头还是麦克风,都可能泄密。

随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抗拒在公共场合佩戴Google Glass,因为担心它的摄像头很显眼,容易引起周围人反感。

实际上,Google Glass并不算是完整的产品,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早期用户不仅需要支付1500美元,还需要免费为谷歌测试该AR眼镜,并提供反馈。

最终,由于技术和产品形象问题,Google Glass于2015年停止向公众发售,而从2020年开始,其软件更新也停止了。尽管如此,它让我们看到了早期可穿戴AR的雏形,并推动了后续语音助手的发展。后来,Snapchat推出了拍照眼镜,微软、Magic Leap也陆续推出了AR头显。

Myers认为,如果谷歌没有推动AR眼镜技术突破,可能也没有现在AR行业的发展。Google Glass为传感器、计算单元的小型化铺平了道路,相比于几年前,现在的AR眼镜方案已经得到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回顾、分析Google Glass的失败对于未来AR眼镜发展也很关键,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公众曾经对AR技术反感。Myers表示:谷歌最初希望通过AR眼镜来改变传统的社交方式,但没有想到,头戴式相机会打破现有的社会规范,进而影响人和人之间的自然互动。尽管在短视频平台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摄像头记录生活,但大多数人在镜头下还是比较容易紧张,不能很好的做自己。

而如果配上人脸识别技术,别人扫描一下就能得到你的信息,那就更可怕了。Myers还指出,也许未来人们会无时无刻不使用相机,但这种新常态将需要一定时间去发展。不过,目前还是有少数的忠实用户依然在使用Google Glass,比如用它来录制会议、给孩子拍照,足够方便。

眼镜是AR的必要载体吗?

技术发展使得AR/VR头显普及成为可能,现在正在开发AR头显的厂商应该吸取Google Glass的教训,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创造新的问题。

Myers认为,Google Glass的过去与Meta的现在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连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对AR/VR愿景的描述,都与Google Glass相似。Myers表示:尽管大众对于AR/VR的看法充满不确定性,但Meta依然坚持认为这是未来,就像是当年的谷歌一样。

与Glass时代不同的是,现在科技公司在营销新品上吸取了教训,比以往更加接地气,更注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未来。Myers表示:如果谷歌可以再次营销Google Glass,产品定位可能更接近GoPro,比如在运动时佩戴,不运动时就可以取下。

Meta与微软合作也是这样的策略,即寻找AR/VR在生产力、办公这样垂直领域的应用,而不是将AR/VR作为全能商品来营销。

而对于当前谷歌AR的策略,Myers认为,谷歌在AR眼镜的营销上比之前更低调,此外谷歌在AR技术上可能比其他公司更领先。企业版Google Glass已经做到比初代Glass性能更好,因此相信谷歌可以在此基础上,将AR眼镜做的更时尚。

当我们思考AR眼镜的必要性,也许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可以带来足够多的价值,证明眼镜是AR的必然载体?如果说AR导航是一个明显的应用场景,那么AR的响应速度必须很快,才能比直接看手机、听语音导航更方便。另外,即使不在AR眼镜中导航,移动AR、车载AR HUD也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参考:Insider

谷歌支付给大型应用程序开发者:让他们不要与Play商店竞争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8日早间消息,据报道,最新披露的法庭文件显示,Alphabet旗下谷歌公司曾与大型App开发者至少签署24份协议,让它们不要推出应用商店与谷歌Play Store竞争。

这些信息出自一份修订后的诉讼文件,来自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在2020年首次对谷歌提起的应用商店反竞争诉讼。Epic Games在诉讼文件中指责谷歌Android、Play Store存在反竞争行为。

文件显示,2020年1月,动视暴雪与谷歌签署协议,谷歌三年内要向该公司支付3.6亿美元。在此之前,动视暴雪曾告诉谷歌,它准备自己开设程序店。Epic称谷歌深知与动视签署协议可以有效保证它放弃构设自有程序店的计划,协议抬高了服务价格,降低了服务质量。

不只如此,文件还显示,2020年,谷歌还同意向腾讯旗下公司拳头游戏支付费用,一年约为3000万美元。

而谷歌之所以与拳头游戏合作,主要是想阻止拳头游戏架设自有程序店。当时谷歌认为,如果开发者纷纷跳转到替代程序店,Play Store的收入将损失几十亿美元。

谷歌曾表示,这起诉讼没有根据且概念完全错误,它还说这些让开发者满意的协议说明市场竞争是健康的。

据悉,谷歌内部有一个名为“Project Hug”的项目,与开发者签署协议正是项目的一部分,之前的诉讼曾提及“Project Hug”项目但没有谈到具体条款。

还有一些大企业与谷歌签署相似协议,比如任天堂、育碧、Calm、教育应用Age of Learning。

谷歌通过Play Store正式提供应用程序归档功能:可以部分卸载应用程序

IT之家 11 月 27 日消息,今年 3 月谷歌在最新的一篇官方博文中表示,正在为安卓系统开发一种工具,可以让用户“归档(archive)”某些应用,以帮助释放设备上的空间。谷歌解释说,使用应用归档功能可释放多达 60% 的存储空间,但该功能并不会卸载应用、也不会删除用户的个人数据,而是通过删减应用的某些功能组件、并将这些功能组件存档,以此来达到给手机“瘦身”的目的。

谷歌近日为 Google Play Store 带来了 v33.4 更新,正式提供了应用归档(app archiving)功能。被归档的应用图标不会在桌面消失,而是在图标中有一个云下载的标志。

IT之家了解到,谷歌通过创建一种新的 APK 格式,来实现这一功能,官方将其称之为 ArchivedAPKs。据谷歌方面透露,相比于传统的 APK,ArchivedAPKs 要小得多,并会保存用户的所有数据、直到用户恢复它。

谷歌宣布对Gmail进行新的改进,以提供更好的搜索和建议选项

Google宣布了一套新的Workspace套件改进方案,这一次,Gmail是得到进一步打磨的产品之一。Google没有提供太多关于如何改进Gmail搜索体验的具体细节,但该公司表示,基于网络的改进后版本将根据用户最近的搜索活动为其提供更多相关结果。

换句话说,现在网络上的Gmail搜索未来会更加精细,不过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个变化并不是针对移动版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

“7月,我们宣布了Gmail中更好的搜索和建议选项。现在,在网络上使用Gmail时,这也包括基于你最近在Gmail中的搜索活动的更好搜索结果。”Google在公告中解释说:”对Gmail搜索的这一改进使搜索结果更有针对性和关联性。”

此外,这家搜索巨头表示,它正在带来在Google Meet聊天中以更直接的方式分享Google Docs、Sheet和Slides文件的功能。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宣布了从Google Docs、Sheet或Slides加入Google Meet电话或向其介绍情况的能力。现在,如果你从文件中进行演示或加入会议,你可以通过会内聊天轻松地与会议平台分享该文件。”Google说:”通过这一更新,你能够向所有或选定的会议平台授予对文件、电子表格或演示文稿的访问权,使会议中的每个人都能在进行对话的同时进行协作。”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Sheet电子表格用户将获得一个新的选项,可以调整枢纽表格(也叫透视表格,是用来汇总其它表的数据。首先把源表分组,然后对各组内数据做汇总操作如排序、平均、累加、计数或字符串连接)的大小,因此将该应用变成一个更强大的Excel替代品。

这些变化在本周早些时候推出,因此从理论上讲,它们现在应该对Workspace用户生效,而整个升级工作预计会在两周内完成。

专业测试Ovi交互式地图、免费谷歌地图和其他地图源方法“两年稳定免费运营”

奥维互动地图集成Google地图、卫星图、地形图、Bing卫星图、等高线地图、三维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全球地图离线下载、全球语音导航、好友位置分享、记录轨迹、实时路况、指南针等功能与一体的奥维互动地图,是驴友穿越、出国旅游的必备工具。奥维互动地图浏览器是由北京元生华网公司开发的基于Google API、Baidu API、Sogou API的跨平台地图浏览器 。

主要功能如下: 1、同时支持多种知名地图,目前已集成了Google地图与卫星图、Bing卫星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等多种知名地图,用户可在这些地图间自由切换,了解更详尽的信息。可离线下载这几种地图以节约3G流量。 2、详细的信息查询。 3、全球语音导航。 4、位置分享,告诉好友您的地图上的位置; 5、轨迹记录与分享。 6、地图规划,在地图上画点、画线、画多边形、画圆、画标记等等,奥维地图为您提供规划设计常用的元素,让您直接在地图上做各种规划设计。 7、高程数据服务,让您在看卫星图时直观了解海拔信息。 8、真正的三维地图,与谷歌地球类似,结合卫星图与高程数据,再现全球真实地形。

2年长测体会:

虽然每天有1000次使用次数限制,但一般人够用了,我已经使用了2年了!

通过分析参数,图源提供多种选项

“`c

{$x}&y={$y}&z={$z}&flag=noname

默认为不添加&flag=noname,其中

&flag=noname 表示去掉地名

&flag=noroad 表示去掉道路网络

&flag=noall 表示只保留卫星地图

以下是手机扫码添加,直接打开奥维最上方扫一扫,就会提示添加,

添加好,自定义里就有谷歌卫星图了

导入文件 将下面代码保存为任意名字XML文件,导入即可。就会提示添加,添加好,自定义里就有谷歌卫星图了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ustomMapSource>

<mapID>365</mapID>

<name>零坎户外谷歌地图-wxdt365.com-10534</name>

<version>0</version>

<maxZoom>20</maxZoom>

<coordType>Mercator(china)</coordType>

<tileType>Satellite</tileType>

<tileFormat>PNG</tileFormat>

<tileSize>256</tileSize>

<protocol>http</protocol>

<host>www.wxdt365.com</host>

<port>80</port>

<url>/Vip?key=857e9a5fdb8896c0b734cb704b1b2ee4&code=1980749702534&x={$x}&y={$y}&z={$z}</url>

</customMapSource>

还有历史地图图源,用来路亚找标点,水下结构,家乡老照片等

将下面代码保存为任意名字XML文件,导入即可。就会提示添加,添加好,自定义里就有历史卫星图了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ustomMapSource>

<mapID>368</mapID>

<name>零坎户外09年历史图-wxdt365.com-10535</name>

<version>0</version>

<maxZoom>17</maxZoom>

<coordType>Mercator(china)</coordType>

<tileType>Satellite</tileType>

<tileFormat>PNG</tileFormat>

<tileSize>256</tileSize>

<protocol>http</protocol>

<host>www.wxdt365.com</host>

<port>80</port>

<url>/WayBack?key=1c4112f022599f84f08dbc73e8e5fd94&code=1980749795535&x={$x}&y={$y}&z={$z}</url>

</customMapSource>

更牛的是有GIS的WMTS服务,直接通过arcgis 新建wmts服务,输入下面链接即可。

“`c

https://www.wxdt365.com/WMTS?key=48d4184e51fbbacd0524fc348bb872c5&code=1980666259533

“`

抖音建了应用商店,想和华米OV分一杯羹?

大伙平时都会用什么方式来下载安装手机App?

小雷自己本来就喜欢折腾各类软件,所以获取App的渠道也比较丰富。

首先是机圈比较有名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玩机社区酷安。

酷安做App收录已有多年,虽然这几年逐步转型,商业化突突加速,被很多老哥诟病为“小绿书”。

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为很多独立开发者,提供了免费且流量不错的App上架渠道,App榜单利益相关性也没那么强。

像是浏览器界的简洁代表“Via”和广受好评的跳广告工具“李跳跳”,都是从酷安开始发家的。

如果大伙有耐心,确实能从里面蹲到不少好软件。

其次呢,小雷还会去开源应用商店F-Droid那逛逛,里面全是免费开源的App,简直是宝藏圣地。

App开源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代码完全公开,安全性有所保证;

没有商业利益掺杂,目的纯粹,只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生。

图源:F-Droid

当然,这只是小雷自己挖掘App的渠道。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下载App最常用的,还是手机自带应用商店

像是目前国内主流的华米OV,海外的苹果三星,皆有自建的应用商店。

左:华为应用商店丨右:小米应用商店

不过,要是让小雷来总结手机自带应用商店有啥共性。

那大概是,他们的商业属性都很浓厚,也很赚钱。

如果做得好,还能筑起一条牢固的流量护城,让用户想起下载App,就会自觉来某个商店下载。

既然能赚钱,喜欢搞全家桶的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条路子。

今天小雷就看到@Tech星球的消息,说是抖音App内上线了一个名为“应用中心”的功能。

图源:微博@Tech星球

在【应用中心】分区里面,可以下载产品和游戏。

像是拼多多、美团和淘宝等主流App都能找到,不过整体收录数还是比较少,作为刚推出的功能也属正常。

而且只有安卓端能够使用,iOS依然一家独大,App Store以外寸草不生。

图源:新浪科技

可能大伙还不了解啊,在此之前,抖音已经把电商、团购、电影和音乐都塞进自家生态里了。

这次又把脖子一扭,看向了远处的应用市场,步伐是一次比一次激进。

要是这事儿做成了,抖音真就成了啥都能干的超级App…

图源:抖音

不过问题来了,移动应用市场发展那么多年,话语权基本被手机厂商给拿捏住了。

厂商们对第三方应用市场的打压,也是拳拳到肉。

除了酷安早早转型活了下来,像是91手机助手和手机乐园等第三方应用市场,坟头草都有三米高啦…

图源:微信@百度手机助手开发者

那抖音作为一个短视频起家的App,在里面塞个“应用中心”真能成吗?

而且如今各家应用商店都筑起高墙,流量只进不出,无疑让抖音做成这件事儿的难度变得更高了。

既然困难重重,抖音为啥还要头铁做应用市场?

小雷认为,有一个很客观的原因是,把应用商店做成了真的很赚钱。

就拿做得最好的App Store来说,它在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就达到了415亿美元,赚麻了。

软件服务的投入成本,本就没有硬件高,真就毛利率高,事情又少。

图源:sensortower

而应用商店的收入构成也不复杂。

主要是App付费订阅抽成、App排名竞价费用、App曝光广告收费和游戏抽成。

以果子哥的App Store来说,订阅费和游戏抽成这两部分是最赚钱的。

图源:Apple

咱们再看看果子哥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

里面有一张图,能非常直观地看出苹果各个业务的收入构成。

其中软件服务这一块,在苹果总营收里占比20.4%,比iPad和Mac两个硬件产品收入加起来都高。

虽然软件服务不只有App Store,还有云服务和音乐订阅付费啥的。

但App Store绝对是软件服务里,收入贡献最大的那一个。

图源:苹果2022Q1财报

至于国内的华米OV和腾讯等应用商店,小雷没查到详细的收入数据。

但据我所知,在抽成比例方面,国内的应用商店比苹果还要高上一截。

苹果App Store抽成30%,已经让开发者们接连叫苦了,反对高额抽成的声音也没断过。

连游戏巨头兼游戏慈善家Epic,去年都因为抽成的事儿,和苹果打得头破血流。

图源:Google

既然苹果抽三成,都让开发者和公司们意见这么大。

那国内的应用商店,是不是就不敢抽成太高了呢?

和咱们想象的不一样,国内安卓应用商店的抽成反而更高,平均抽成有个50%左右了。

小雷也去网上整理了一下,在这列一些数据给大家参考。

App Store:正常30%,中小型开发者15%

Google Play商店抽成:全员15%

华为:30 – 50%

小米:30 – 50%

作为应用商店标杆的苹果和谷歌商店,抽成还没国内那几家贵,看着就很离谱。

连网易CEO丁磊都在去年吐槽过:中国的安卓抽成全世界最贵。

图源:环球网

人家公开吐槽也不无道理,毕竟网易也是做游戏的。

游戏商发行游戏的时候为了便于分发,往往会和国内各家手机厂商合作,并把游戏上架到他们的应用商店上。

但想要上架成功,就必须同意手机厂商们的“五五分成”条件。

你游戏赚10块钱,就得上交5块钱到我这儿,一边交钱,一边给渠道流量支持。

对了,手机厂商几年前联合成立的硬核联盟,就是奔着高额游戏抽成去的。

硬核联盟也控制了主流的应用上架渠道,你不舍得交50%分成,就会失去大量市场。

So,很多游戏发行商再三考虑后,都会同意和安卓分发渠道五五分成。

图源:硬核联盟

以上说了那么多,大伙都了解到应用商店的盈利模式了。

假如抖音的【应用中心】真能做出一定体量,甚至做成一个游戏分发渠道,那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再往深一点说,抖音也许是想牢牢地抓住用户,提高App的用户量和使用时长。

现在抖音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很多网友会在抖音追剧、搜索热点和网购。

但在几大主流应用渠道近乎垄断的包夹下,抖音真能盘活这块地儿吗?

难度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手机厂商都用上了各种招数来打击第三方应用商店。

就比如,你不可能在手机的应用商店上,搜到腾讯家的应用宝。

要是头铁去搜,手机还会提醒你:“用咱家自带的应用商店安装App,会更加安全稳定哦”。

图源:手机截图

即使再退一步,我们自己从网上下载App来安装,也没办法躲过手机安装器的围追拦堵。

第一步,先是默认禁止“第三方来源”的安装请求,实在想安装,还得再点“本次安装”。

图源:手机截图

第二步,来到安装界面,排在最顶部的按钮,仍会把你导流到手机自带应用商店。

总之厂商搞这么多幺蛾子,就是想告诉用户,想下载App就请认准自家商店。

图源:手机截图

理论上来说,抖音真下了决心去做应用分发渠道,手机厂商也有很多种方式去阻止。

但咱们也不能否认,抖音作为短视频App的流量也很大,人家日活量都超过六亿了。

手机厂商也不可能,为了阻止抖音发展应用渠道,强行把抖音从自家应用商店下架。

毕竟下架第三方应用商店,对用户可能是不痛不痒,但要是下架抖音,指定会被网友们集体冲烂。

而且抖音还能以低抽成,甚至前期无抽成作为卖点,吸引开发者们前来入驻。

省流总结一波,抖音想做把【应用中心】做起来,难度确实很高,但自家的流量优势依然很大。

如果前期能给予开发者优惠或免费的流量扶持,我相信开发者们是愿意来这玩的。

不过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是看着又一个超级App要养成,心里不是滋味啊。

咱们本就不宽裕的手机存储空间,又得迎来雪上加霜。

什么工具可以取代谷歌翻译退出中国大陆?

最近几天,很多人发现,自己平时使用好好的谷歌翻译突然就“404”了,对于广大用户特别是跨境卖家而言,那可是难受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结果:谷歌翻译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了!

根据 Reddit 上的用户反馈和网站档案,Google 已经将 translate.google.cn 的 Google 翻译界面换成了一个普通的 Google 搜索页面。

我们尝试用国内网络登入 translate.google.cn 的时候发现,页面已经发生变化,且根据页面提示,新的网址为 translate.google.com.hk,但当我们登入此链接时却发现,国内网络用户无法访问。

对此,Google 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告诉媒体称,该公司已经停止了 Google 翻译在中国大陆的服务,原因是“因为使用率低”。

这一说法有一定的真实性–在中国,Google 服务的使用率只是百度和阿里巴巴等本土科技巨头的一小部分。

那么,对于一直以来使用其翻译功能或 Chrome 内置翻译功能的中国用户来说,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科学上网或者寻找替代品!

我们已经测试,通过科学上网登入 translate.google.com 就可使用,将后缀名改为其他国家也行,至于如何科学上网,在这里只能说“懂得都懂”。

至于替代品,那也是非常多啦….

除了我们常见的百度翻译和有道之外,还有微软翻译、阿里翻译和 DeepL 翻译

特别是最后一个,据称是一款来自德国的在线翻译软件,在 2017 年上线,很多跨境卖家表示它的水平甚至比谷歌还要高,因此,推荐的跨境卖家挺多的,特意放上页面,有需要的不妨了解一下….

你还有哪些可以推荐的吗?欢迎分享~

比微软编程神器更无情!谷歌神秘项目曝光:教AI独立编写代码和纠正Bug

作者 | 凌敏

人类在 AI 编程方向上的探索从未止步,但,AI 编程是否靠谱,能走多远?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消息称谷歌正在研究神秘项目 Pitchfork

据外媒 Business Insider 11 月 23 日报道,谷歌正在开展一个秘密项目,该项目在谷歌内部的开发代号为“Pitchfork”。内部文件显示,Pitchfork 能够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训练智能体编写代码、修复 Bug,以及代码更新。首先要让 Pitchfork 学习编程风格,然后让它根据所学知识,编写新代码。

据悉,Pitchfork 项目是谷歌更广泛地推动生成式 AI 计划的一部分。除了编写代码,目前,谷歌已能够使用算法创建图像、视频等。这些生成式 AI 相关研究将对谷歌的未来发展,以及编写代码的开发人员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知情人士透露,Pitchfork 项目最初成立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 X 研究部门,今年夏天正式进入谷歌实验室(Google Labs),隶属于实验室旗下的人工智能开发者支持团队(AI Developer Assistance),并由谷歌实验室主任 Olivia Hatalsky 领导。据了解,Olivia Hatalsky 此前曾在 Alphabet 的 X 研究部门负责登月项目的产品、运营和战略工作,包括平视显示器、葡萄糖感应隐形眼镜、计算摄影、地热加热和冷却,以及热气球网络计划等等。

谷歌的一位发言人表示:“Pitchfork 团队正与公司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不同的应用案例,以帮助开发人员。”

谷歌发言人还称,Pitchfork 的最初目标是构建一款工具,可以将谷歌的 Python 编程语言代码库更新到较新的版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项目的目标转向了一个通用系统:可以减少人类开发者编写和更新代码的需要,同时又能保持代码质量。

AI 编程能走多远?

自去年 GitHub 推出 AI 结对编程工具 Copilot 以来,AI 编程话题热度只增不减,并且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争议。

比如,Copilot 的口碑就两极分化严重——拥护者认为它确实可以提高生产力,提升编程幸福感;反对者认为它写的代码错误率高,开发者还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做代码审查。

与 Copilot 相比,Pitchfork 的难度更高:前者的主要定位是提供代码补全与建议功能,可根据当前文件的内容和光标位置自动生成代码;后者则是完全由 AI 来编写代码。因此也有声音认为,Pitchfork 比 Copilot 更有实力抢走程序员的饭碗。

不过,在技术社区里,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普遍对 Pitchfork 的未来表示担忧。

有程序员对 Pitchfork 送上了祝福:希望你能理解产品经理的需求,祝你好运!产品经理 penguinoid 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人类能误解最清晰的产品需求,那么我不相信人工智能能理解任何事情。”

此外,一些 AI 编程工具还有侵权的嫌疑,比如 Copilot 就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前阵子,一名开源软件作者联合多名优秀律师,对 Copilot 发起了集体诉讼,理由是 Copilot 违反了对开源作者和用户的法律责任。据了解,被集体诉讼、按每条违法行为的最低法定赔偿额计算,Copilot 可能需要赔偿 90 亿美元。

Copilot 摊上官司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它宣称的基于公开代码训练,是在未遵循开源许可证的情况下,肆意“抄袭”开源代码。目前尚不得知谷歌的 Pitchfork 训练数据来源,也许到正式发布的时候才会揭开谜底。

在编程、理解能力以及是否涉及侵权之外,AI 编程项目能否盈利也是个未知数。

本月稍早前,AI 辅助编程初创公司 Kite 宣布将停止开发 Kite,且不再支持 Kite 软件。据悉,Kite 上线于 2014 年,一度拥有 50 万的活跃用户。但据其透露,很少有用户真正愿意为软件付费,团队成员一直拿着低于市场水平的薪水。Kite 创始人 Adam Smith 在对失败进行总结时表示,Kite 没有建立商业化业务,个人开发者不为工具付费。经理人可能会这样做,但他们只想为离散的新功能买单。即便 Kite 让他们的开发人员编写代码速度提高 18%,也不能引起他们足够强烈的共鸣。

也许是否盈利对于财大气粗的谷歌来说不是考量因素,但对于 AI 编程初创企业,则是“生死大事”。未来,在直接为 AI 编程软件付费之外,探索出一条新的商业化道路,也许才是 AI 编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Google Pixel 7a渲染图像的曝光:带有中心打孔的直屏幕

IT之家 11 月 30 日消息,随着 Pixel 7 和 7 Pro 推出,用户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谷歌的下一次发布。OnLeaks 与 Smartprix 今日合作,曝光了谷歌 Pixel 7a 的渲染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手机的设计。

▲ 图自 Smartprix,下同

渲染图显示,Pixel 7a 与 Pixel 6a 设计相近,拥有 152.4×72.9×9.0mm 机身尺寸,包括摄像头的厚度为 10.1mm。作为对比,Pixel 6a 机身尺寸为 152.2×71.8×8.9mm。

IT之家了解到,谷歌 Pixel 7a 正面拥有窄边框和略宽的下巴,搭配居中打孔屏幕。电源按钮和音量键位于手机右侧,SIM 卡槽则在机身左侧。

从手机背面来看,Pixel 7a 将提供深灰、白两款配色,谷歌 Logo 位于手机背板中间,两颗传感器放置在一个椭圆形的区域中,闪光灯则在稍远的位置。

配置方面,消息称谷歌 Pixel 7a 将采用三星 90Hz FHD+ 屏幕,后置 IMX787 和 IMX712 传感器,预计将于 2023 年初亮相

谷歌Chrome 108的新功能:可以在隐身模式下打开外部链接

IT之家 11 月 30 日消息,iOS 版谷歌 Chrome 浏览器在升级到最新的 108 版本之后引入了一项有趣的新特性,允许用户在隐身(Incognito)模式下快速打开来自于其它应用的外部链接。这项新特性在共享设备上非常实用。

此前用户点击来自其它应用的外部链接,在默认情况下都会使用谷歌 Chrome 浏览器的常规模式进行访问,意味着在加载过程中你的 Cookies 和账户登录就会和网站共享。而新特性允许用户以隐身模式下访问这些外部链接。

IT之家了解到,想要实现这个特性,用户需要在 Chrome 设置隐私和安全中启用“要求在隐身状态下打开其它应用程序的链接”,之后用户点击外部应用链接就会发出提醒。

用户启用该特性之后再点击外部链接,就会跳出“Open in Incognito?”(在隐身模式下打开该链接?)的提醒。页面还详细介绍了浏览会话如何保护你的隐私等等信息,从而更好的为你提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