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市值蒸发2000亿后的“内讧”:员工批准CEO草率笨拙地对抗ChatGPT

在ChatGPT竞品机器人Bard出师不利回答出错后,谷歌的管理层现在好像“里外不是人”:外有投资者大举抛售,让股价创2008年来最大两日跌幅、市值由此蒸发约2000亿美元,内有员工抨击。

当地时间2月10日周五,媒体发现,谷歌的员工最近通过内部论坛Memegen批评公司管理层最近推出Bard,称行动“仓促”、“拙劣”、“毫无谷歌风范”(un-Googley)。

媒体指出,谷歌员工向来通过Memegen取笑公司的怪癖和失误做法,可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在发布Bard后,他们指责的口气更为严肃,甚至将矛头直接对准谷歌的CEO Sundar Pichai。

比如有个论坛的帖子写道:

“亲爱的Sundar,发布Bard和裁员是仓促、拙劣、而且目光短浅的,请重新把眼光放长远考虑。”这个帖子得到很多员工点赞。

另一个员工点赞高的帖子写道:

“Sundar和管理层该得到(绩效评级系统里最低的评级)Perf NI。在追求‘更聚焦重点’的过程中,他们变得鼠目寸光,简直可笑,而且毫无谷歌风范。”

还有一个帖子称:

“在恐慌中急匆匆让Bard面世,正好证实了市场对我们的恐惧。”这个帖子还附上一张图片,显示了一只鸟遮住自己的脸。

事实上,本周谷歌的一系列行动看起来的确有仓促应战之嫌。本周一,谷歌宣布Bard开始初步开放测试,恰好第二天,微软就发布了利用ChatGPT同源AI技术的升级版Bing搜索和Edge浏览器。

微软官宣升级产品后第二天,周三谷歌在巴黎举行活动,公开了更多Bard的详情。也就是在那天的展示中,外界发现,谷歌介绍Bard功能时,Bard对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提问回答出现事实性的错误。

有媒体指出,甚至一些谷歌自己的员工都不知道本周三要做Bard的演示,一名做演示的员工还忘记带演示需要的电话。

周三爆出Bard出错当天,谷歌股价盘中跌超8%,收跌逾7%,创去年10月26日以来最大日跌幅。此后华尔街见闻文章指出,Bard的失误暴露了类ChatGPT应用的常见缺陷,语言模型固然可以生成连贯且语法正确的文本,但也会表达虚假信息。而离奇的是,这种错误竟然得到谷歌各个工程、法律、公关和营销部门通过,出现在了Bard最重要的演示中。

Bard的失误体现了谷歌的紧张不安。微软挟ChatGPT声势,发力争抢谷歌发家的搜索市场,要大幅挤压谷歌倚重的搜索领域利润,谷歌坐不住了。

随着ChatGPT去年起越来越受追捧,外界和谷歌内部此前就对谷歌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问题感到担忧。去年12月的一次全体会议上,谷歌的员工曾提问,公司在AI方面有什么竞争优势,当时高管回答,公司的AI聊天技术还很不完善,如果在这方面动作太快,可能损害公司的声誉。

周五媒体提到,本周谷歌内部论坛Memegen有个阅读量很高的帖子发了一张图,显示一个带着谷歌G字标志的垃圾桶着火,配图的文字是,去年以来感觉都是这样。

还有个帖子指向上月谷歌宣布的大裁员计划,发布者附上一张好莱坞影星尼古拉斯•凯奇的微笑照片,这样讽刺道:

“裁了1.2万人,股价涨了3%,一次冒进的AI演示,股价就跌了8%。”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御宅财经|巴德开局不好!谷歌的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7000多亿

ChatGPT概念持续火爆,而谷歌推出的竞品“Bard”却出师不利。

据媒体报道,在谷歌官方账号发布的宣传文章中,Bard出现了一条错误回答。有用户向Bard提问,“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有哪些新发现,可以讲给我9岁的孩子?”Bard在其中一条回复中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了太阳系外行星的第一张照片。”然而这个回答却并不准确,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显示,该行星是在2004年由甚大望远镜阵列(Very Large Telescope array)拍摄。Bard的这一错误引发市场对其准确性的质疑,谷歌股价大跌7.68%,市值蒸发超7000亿元。

自从ChatGPT问世以来,不少人开始焦虑自己是否会被机器取代。其实,无论此类聊天机器人多么“博学多才”,也是背后无数工程师辛苦“喂养”的结果,它们在识别和计算方面确实很有优势,但是归纳、推理、想象等人类独有的特质,机器并不具备。正因如此,面对功能强大的AI,我们并不需要过度紧张,反而是各大科技公司将更有危机感。

“宅男财经”(抖音搜索 195395027)为中新经纬旗下抖音账号,主打个人IP,聚焦财经领域,结合时事热点,讲述用户喜闻乐见的财经故事或财经知识。

微软和谷歌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搜索市场

2月8日凌晨,微软宣布推出新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必应(Bing)和Edge浏览器。

微软董事长兼CEO萨蒂亚·纳德拉宣布:“Bing和Edge+AI:一种全新搜索方式从今天开始。”

新版的必应正是基于最近大热的OpenAI语言模型来运行,用户可以轻松地从传统搜索,切换到跟人工智能进行聊天的搜索模式。

而在此之前,谷歌和百度这两家全球和中文搜索引擎巨头,已经针对ChatGPT的爆火,宣布将对旗下业务做出调整,加速推出AIGC相关产品。

无论是谷歌跟微软之间关于搜索引擎争锋相对的故事,还是百度积极研发“AIGC+搜索”的新闻,都让搜索引擎这个大家几乎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成为这两天的新闻头条。

互联网几十年,搜索引擎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虽然最近几年江湖略显平静,但ChatGPT的加入,显然让平静的海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

全新的信息引擎强在哪?

传统搜索引擎+ChatGPT的结合,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在微软的发布会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必应的核心功能包括:

1. 跨Web搜索,提供搜索结果的合并展示,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筛选过后的答案;

2. 在筛选过后的答案中,可以根据和用户展开的对话,进一步优化答案,缩短范围,提供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答案。

新版必应搜索界面

简单说,就是个性化。

什么叫个性化?

个性化,就是当你想要制定一份以减脂和增肌为主题的饮食计划时,可以通过在聊天框输入自己的喜好,比如不喜欢芹菜、不想要坚果、热量保持在800大卡以内,诸如此类的要求输入后,得到一份符合自己需求的饮食清单。

这不过是个性化的一个日常案例,但在传统的搜索引擎中,这样的定制功能并不能够实现。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今天,我们将推出由人工智能copilot 和聊天工具驱动的搜索引擎必应和浏览器Edge,以帮助人们从搜索和网络中获得更多信息。”

笔者以为,新的搜索模式,不只在于帮助用户获得信息,更在于帮助用户更加高效且精准地获得信息。

“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所有软件类别,就从最大的软件类别——搜索开始”。

这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形态。

从根本上来看,搜索引擎之争主要就包括AI和CPU等软硬件之间的竞争。在过去十几年,谷歌和百度都保持着国际和国内搜索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

根据Statcounter数据,今年1月,谷歌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高达92.9%,必应只有3.03%。在美国市场,谷歌份额也高达88.11%,必应只有6.67%。

过去十年,谷歌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81%增长到88%,原先排第二和第三位必应与雅虎则日益萎缩。而后两者的衰退,在ChatGPT大火之前来看,似乎是难以遏制。

然而,这难道意味着微软没有更强大的处理器和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新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应用和能力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在,局面已然改写。

必应和ChatGPT的结合,将谷歌推到风口浪尖。面对一场全新的搜索革命,越晚应对,就意味着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流向微软,流向必应,流向更加个性化的定制答案。

传统搜索引擎的核心是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检索和集合,而非信息创造。但必应+ChatGPT的组合并非如此,这种“AI生成内容”的全新产品形态,才是对行业的一种革新。

搜索引擎之争,也是数据之争

ChatGPT+搜索的组合,无疑让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和公司感到恐慌,当然也可能是惊喜。

北京时间2月8日晚,谷歌于巴黎举行AI(人工智能)发布会,展示该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进展。

就在当天,外媒报道称,Bard在展示工作原理的官方宣传文章中,出现了一条错误回答,并在报道中评论称:Bard的错误将进一步引发人们去质疑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生成答案的准确性。

截至8日美股收盘,谷歌股价大跌7.68%,报收99.37美元/股,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

Bard作为谷歌内部早已立项的AI项目,谷歌曾称,不够完善的产品和技术会影响用户体验。Bard正式版何时会推出仍未可知,但从这则新闻来看,仓促的推出新产品以应对必应发起的“挑战”,并不利于谷歌稳定已有的“江山”。

在可以预见的短暂未来中,现在的搜索巨头们将朝着“搜索+问答”(也即定制化答案)的方式,来对自家产品进行迭代。

但这样的竞争只是为了争夺搜索引擎市场吗?

不尽然。

根据外媒消息,前不久微软宣布向OpenAI继续投资数十亿美元(有报道称微软的投资规模至多会达到百亿美元级别)。高额的投资不只是为了更加高额的回报,还包括在搜索市场弯道超车谷歌的难得机遇,拯救必应微小的市场份额。

不只是搜索市场的份额,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数据是生命,就如同做硬件的厂商都想在手机这个领域分一杯羹一样,而搜索引擎无疑就是那个连接每一个用户、能够生成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源头活水。

这不是简单的搜索引擎之争,笔者以为,更是一场庞大的数据和信息之争。

随着全球云市场集中度的提高,阿里云可能会落后

撰文 |李里里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2022年8月4日晚,随着阿里巴巴公布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目前在全球排名前四的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阿里巴巴都相继发了最近一季度的财报。

全球云计算市场依旧处于快速的增长中,据调查机构 Synergy Research Group 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达到547亿美元,同比增长29%。调查机构 Canalys 的最新数据则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云支出比上季度增加了近60多亿美元,达到623亿美元,同比去年则增加了150亿美元,并指出:“增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全球企业对‘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的需求增长,以及‘数据中心整合’、‘应用程序迁移’,及‘云原生开发’等需求的不断涌现。”

至于具体的排名和份额, Synergy Research Group 表示市场份额占比前三的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三者合计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5%,仅AWS就占到近34%,紧随其后的则是阿里云和IBM。Canalys 给出了同样的排名,不过认为前三家云厂商合计的份额占比为63%,分别为31%、24%和8%。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Group 提供的数据,一年前,AWS、Azure和谷歌云合计的市场占比还是61%,足足提高了4个百分点,可以说,云计算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强者愈强。

具体来说,AWS、Azure和谷歌云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上升。而在前三名之后,即使是阿里云和IBM,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份额占比也在逐渐下降中。在前五家之外,被归入其他的云计算厂商,虽然自2018年初以来收入增长了150%以上,但因为增长率仍远低于市场领导者们,市场份额已经从49%降至35%。

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

二八定律,似乎将在云计算领域重现。

01.

AWS、Azure、谷歌云仍在扩张,阿里云增速下降明显

我们从财报来看下各家云大厂的新进展。

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亚马逊AWS的收入为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微软Azure的收入为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0%,谷歌云的收入仅为62.8亿美元,不过其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36%。

与三家相比,阿里云的收入增速则有所下降。据阿里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阿里云营收为177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换算,折合26.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0%。

其实,从阿里云历季度的营收来看,早就出现了下跌的趋势。在2021年第二季度,阿里云收入为160.51亿元,当时就环比下跌了4.24%;而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阿里云的收入就开始环比下跌,并延续了3个季度,同比增速也不断放缓。

关于增速放缓的原因,阿里云的管理层表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在疫情下,受经济因素影响,互联网行业的增速整体放缓了;二是由于失去了一个顶级互联网客户,及相关的在线教育等垂直行业的需求疲软所致。而这两方面的问题短期来看似乎都难以解决,阿里云的表现低迷很可能还将持续。

从好的方面来看,在目前国内云厂商普遍存在亏损的情况下,阿里云已连续实现7个季度的盈利。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阿里云的净利润率达到1.4%,实现盈利2.47亿元,但从增长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将目光回到全球市场上,首先,多年稳坐云计算行业老大宝座的AWS,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想法,近6个季度其营收的同比增长一直维持在30%以上。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AWS的净利润为57.3亿美元,现金资本支出达到141亿美元,截至2022年的六个月为278亿美元。在财报中AWS表示,其云业务的“成本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但被企业大幅的资本开支所抵消,并表示预计2022年全年,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将会大幅提升,2023年还将会推出24个可用区。技术和内容研发也是AWS业务的重心,未来将通过快速的技术开发来增强客户体验并提高业务效率,以此扩大业务规模。

增长最快的则是谷歌云,在2022年第二季度,其亏损了8.58亿美元,同比扩大了45%;上一个季度,谷歌亏损了9.31亿美元。但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表示,尽管第二季度谷歌云业务亏损扩大,但公司业务增长仍呈现出积极势头,并指出整个公司正在从人工智能的长期投资中获得回报。

在电话会议上,谷歌高管们表示,未来,投资者应该为“持续大量的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做好准备,这些不断增加的基础设施支出,将主要用于购置新服务器等设施上。近6个月,谷歌云的资本开支高达166亿美元,财产和设备的折旧和减值费就达到了73亿美元。这意味着,谷歌云有“烧钱换增长”的计划,也有相应的底气。其近8个季度的营收也维持了极高的同比增长,一度达到53.91%,即使在最近一季度表现不佳,也有35.61%。

除技术基础设施外,谷歌也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大研发。谷歌首席执行官PichAI表示:“谷歌认为,人工智能的持续投入对增长会大有帮助,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能助力开发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同时也表示,为实现技术突破,未来将会继续雇用“一流的工程和技术人才”,并购置相应的科研工具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相对AWS和谷歌云“增速放缓”(但同比增速依旧在20%以上)的微软则表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会在“高性能”和“可持续”的云计算能力上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关于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网络方面的需求。

微软也注意到,客户对“边缘计算”及“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也在增长。为适应该趋势,未来将在物联网传感器、网关设备,及边缘硬件等智能边缘设备上加大创新,构建出能够管理和保护“边缘计算”工作负载的体系,并将Azure扩展到数据中心上,“打通”公共云与边缘云的链接,降低计算时间、成本,及提高敏捷性等。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强调,未来将会把基础设施扩展到地球之外去。届时AzureOrbital会成为一个完全托管的地面站,作为数据快速下行传输的服务中心。至于相关的落实动作,暂时还没有看到。Canalys副总裁AlexSmith表示,微软明年会推出10个新的可用区,并继续在国外地区增加投资,确保能够提供低延迟和具有数据主权的解决方案。

02.

掉队的阿里云还有希望吗?

从最新一季度的数据不难看出,阿里云与AWS、Azure和谷歌云的差距正在拉大,熟悉云计算的人都知道“全球五朵云”的说法,目前的排名是AWS、Azure、谷歌云、阿里云和IBM,不过,除了前三外,其他的云厂商都在加速掉队中。

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可能与云厂商自身无关。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回答云业务增长放缓时表示,整体云业务的增长,其实离不开整个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以后,作为经济的微观细胞,每个企业才会在数字化的进程当中更愿意投入,减少后顾之忧,所以跟大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前景有很高关联度。

而云计算厂商受限于各国政策,显然也不可能真正进行自由的竞争。这种情况下,阿里云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在阿里的投资者会议上,张勇强调:“云计算下个增长点是‘产业数字化’,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字化转型,所以云的机会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未来阿里云将会针对不同垂直领域,推出更多应用来捕捉相应的机会。”

本季度,阿里云来自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和电信行业等垂直行业的营收有所增长,而来失去顶级互联网客户以及在线教育等垂直行业需求的疲软,使得非互联网客户的收入贡献上升了5个百分点至53%。对未来的发展,阿里云表示,未来会在云解决方案上多花心思,并加大对前沿科技、如数字人、大规模AI,及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以此来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钉钉在“云钉一体”战略中的重要性也继续提升:“通过钉钉和阿里云充分融合的战略举措,让企业客户能够通过钉钉开放平台以及在云端产生积累的数据,高效地实现其从组织数字化、办公数字化到业务协作的数字化。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钉钉核心应用的用户基础,并加强其行业解决方案的开放平台生态,进一步实现组织内部和跨组织的数字化。”

不过阿里云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下降为1.4%,去年同期为2.1%,原因是技术投资以及DingTalk使用量增加导致主机托管和带宽成本增加。显然,云计算行业不存在不烧钱的增长。

从实际行动上看,阿里云在拓展业务模式上没少下功夫,相关业务也已经拓展到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近期,阿里云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建成了中国最大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算力规模可达600PFLOPS。此外,也与毫末智行、赢彻科技、路特斯、上汽智己等车企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的自动驾驶训练模型等提供算力支持。

在硬件和操作系统等技术上,阿里云也在不断升级。今年6月,阿里云推出了新一代的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结合飞天云操作系统,据报道其数据吞吐量已实现比自建的物理集群模式高30%,在业务高峰期的延迟率也下降了近90%。

自谷歌CEO在2006年“搜索引擎”大会上提出的“云计算”的概念后,至今已有16个年头。2009年,阿里巴巴率先推出云计算的相关业务,掀起了云计算在国内发展的序幕。据IDC数据显示,在短短的16年内,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已经从0增长到2021年的705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起步”,未来到2025年,全球整体云计算市场将超过1.3万亿美元,国内也将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云计算行业仍大有可为,但曾踏足“山巅”的 ,是否又会陷入低谷?

国内一众云计算厂商中,阿里云在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积累上仍保持着超然的地位,虽然和全球三大云巨头相比最近的表现有些疲软,不过,随着国内其他云厂商陆续发布财报,也许我们可以以一个更客观的标准来衡量阿里云。届时,对阿里云的增长放缓是暂时的还是会长期存在的这个问题,也将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文源自iDoNews

谷歌推广优化公司(如何做谷歌SEO)

外贸网站推广中,谷歌SEO虽然不需要向谷歌付费,但是对于SEO优化师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如果企业不了解谷歌SEO知识,盲目去做优化,就会出现排名迟迟上不去,网站没有流量,没有转化等问题出现。下面云程网络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企业做谷歌SEO需要了解的知识有哪些。

一、谷歌搜索引擎原理

  在做谷歌SEO之前,必须先了解谷歌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这样才能够让后续的优化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谷歌作为搜索引擎,是根据用户需求与一定算法,运用特定策略从互联网检索出指定信息反馈给用户的一门检索技术。而谷歌的算法也是在不断更新的,企业应当时刻关注谷歌算法更新,遵循谷歌算法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容易获得谷歌排名。

  二、网站结构合理化

  外贸网站优化对于网站结构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网站结构不清晰,层级过深,就会导致谷歌无法全部爬取网站的各个页面,影响网站的排名,并且这样的网站也会影响到用户体验,进而影响网站的转化。建议选择扁平化的网站结构,网站层级不要超过3层,利用清晰的网站导航,让用户对网站访问更加便捷。

  一、如何撰写优质内容

  在外贸网站SEO中,企业需要对网站持续的内容更新,这样不但能够吸引蜘蛛增加对网站的抓取频率,并且优质的内容能够为网站带来更好的排名。在撰写内容时需要与关键词主题息息相关,并且能够为用户解决他们的问题,或者为他们提供他们所关心的相关问题,这样的文章还有机会被他们分享到自己的社媒平台中,为网站实现引流。注意文章更新时文章需具有一定的篇幅,不要太短,否则容易被用户和谷歌判断为没有什么内容,注意内容的排版,图文结合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二、关键词库建立

  谷歌SEO的核心是关键词,关键词库的搭建非常重要。企业首先要做好核心关键词的选择,关键词选择的标准为精准,有搜索量,二者缺一不可。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拓展更多的长尾关键词,这样可以让网站更快获得流量和询盘,获取关键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输入关键词后,在谷歌下拉和相关搜索中选取合适的关键词,借助谷歌竞价的关键词工具等等。

  以上就是云程网络为大家分享的企业在做外贸网站推广时应该掌握哪些谷歌SEO知识。现在企业普遍的现状是缺乏专业的优化师,从头培养耗时耗力,并且人才流动大,此时建议企业可以找专业的优化公司来合作,比如云程网络。

外贸推广_外贸建站_外贸网站优化_外贸营销_阿里国际站代运营_云程网络

如何做谷歌的seo(谷歌的推广技巧和实用方法)

大多B2B外贸公司现在做外贸建站大多会考虑到后期的谷歌推广工作,因此外贸网站符合SEO需要非常重要。如果做的外贸网站不能满足谷歌SEO要求,那么后期的网站自然排名就很难上去。那么企业在进行外贸网站建站时需要注意哪些SEO因素呢?下面云程网络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一、网站安全

早在2014年,Google就首次宣布HTTPS作为排名信号。时至今日,外贸网站的安全性已经成为重要的排名因素之一。谷歌认为使用了https 加密证明网站是安全的,作为搜索引擎希望给用户提供的是安全的网站。如果企业的外贸网站没有安装ssl证书。那么谷歌浏览器还会显示不安全的提示,这会让很多用户感觉网站不安全而关闭网站,进而影响网站的跳出率。

二、移动端自适应

网站的兼容性对于用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用户体验是谷歌进行网站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移动端的流量与日俱增,如果企业的外贸网站只是pc站,不能自适应移动端,那么移动用户打开网站时就会出现乱码,排版错乱等问题的出现。并且谷歌在去年已经明确指出,网站所有页面和内容必须支持适配移动端,包括文字、数据、图片、视频等。在推出移动端搜索优先排名之后,搜索流量再一次向移动端倾斜。因此企业需要搭建适应多端设备的响应式外贸网站。

三、网站加载速度

外贸网站的加载速度非常重要。如果网站加载速度过慢,不但会让用户没有耐心等待而关闭网站,而且,如果谷歌蜘蛛如果每次抓取网站时网站都半天打不开或者打开较慢,还会影响网站的收录,并且被谷歌判断为网站质量不佳,进而导致网站排名上不去。而即便企业不做SEO,而做谷歌竞价,如果网站半天打不开造成客户流失,也会浪费推广预算,影响推广效果,因此网站的打开速度一定要重视,这里企业可以从服务器的选择,精简代码,避免大量使用图片和视频,Flash动画等等,来提升网站打开速度。

四、高质量的内容

网站的内容也是谷歌等搜索引擎判断网站质量进行网站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谷歌希望能够尽可能的将最好的搜索结构提供给用户,因此对于内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这就需要网站的内容与整体网站主题,网站关键词是相匹配的的,这样才能够提升相关度。此外网站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篇幅,并且保持原创。这也是谷歌衡量内容质量的基础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外贸建站公司云程网络为大家分享的企业进行外贸网站建设时需要关注哪些SEO因素,希望有计划做谷歌海外推广的企业能够重视起来。

外贸推广_外贸建站_外贸网站优化_外贸营销_阿里国际站代运营_云程网络

谷歌首次披露,全球范围内的谷歌地球覆盖了全球98%的居民区

12月14日,CNET报告显示,谷歌首次披露了它拍摄的世界范围。其中包括1000万英里的街景图,600万平方英里的谷歌地球图像,覆盖了世界上98%的人口居住的地区图像。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隐私问题,谷歌地图也屡屡引发批评。

(来源:时间财经微博)

谷歌警报响起:人工智能创新25年来首次迎来裁员冲击波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钱玉娟 广州报道

当谷歌大规模裁员的风,率先在美国湾区总部刮起时,身在亚太地区总部的Googler(谷歌人)黄丹,心就悬了起来。

2023年1月的最后一天,经济观察报记者与黄丹取得联系时,她正在公司上班,“新加坡(总部)2月才出(裁员)通知。”与黄丹同一个base地的Googler有几千人,据她透露,目前每个人的情绪“都很复杂”,大家都在焦虑地等待着总部更为明确的裁员信息。

比裁员结果早些公布的,是2022年绩效考核结果。2月2日,黄丹拿到了加入谷歌6年以来“最好的一次评级”,她在当晚特地发朋友圈感慨,“这是老板与我一起努力配合的成果。”

职场虽有高光,黄丹仍不知道未来的路如何。公司的不确定性,让她心里不安,为了转移注意力,在跟家人商量后,她订好了几周之后回国探亲休假的行程机票。在黄丹看来,接下来的几天,无论有什么结果,“这都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段落”。

时间倒回月余之前,谷歌Level7员工马涛也曾与黄丹一样,心情波动,担心被裁。

加入谷歌近8年,在广告技术部门担任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的马涛,早先听到传闻称公司要裁超万人,为确认信息真伪,他专门在与上一级高管们开会时进行打问,“都否认了,大家口风保持一致”。

本以为是整个硅谷的动荡,带来的虚惊一场,令马涛感到意外的是,谷歌裁员的“大刀”在美国西海岸时间1月20日凌晨2点后,突然落下。

当大多数美国Googler处于睡梦中时,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发出一封全员邮件,表明在全球18.7万名谷歌雇员中,裁员比例超6%,约12000人。上述信息公布数日后,马涛再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形容起收到全员邮件时的心情,“Shocking(令人震惊的)”。

发展已有25年的谷歌,正在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瘦身”。

裁员:“摸不透”标准

CEO邮件发出时,正值农历腊月二十九晚,当时是新加坡地区Googler的休假时间,黄丹也正在朋友家参加新年聚会。

吃饭席间,朋友提及谷歌延迟发花红(即年终奖金)一事,在公司从事HR人事相关管理工作的黄丹,还特地予以解释,“这是大半年前公司安排好的调整,与裁员无关。”没多久,她就收到同事信息:公司要裁员了。

那之后的整晚,黄丹的心并不在饭桌上,因为没带电脑无法查看公司邮件,她只得拿着手机与同事们联系,了解情况。

回想那晚到家,查看完一封封邮件信息,再看同事及亲友群里的慰问,“绷不住了”,黄丹告诉记者,这是她从业以来第一次经历公司裁员,情绪里并非只有对未来的担忧,更多是可惜与不舍,那之后的几天,她甚至没有心思过年了。

在朋友眼里,谷歌被称之为“硅谷神话”,如此大比例规模的裁员,让他们表示惊讶,相反,身在这家全球科技大厂中的黄丹,对此予以理解,毕竟短短一周时间里,亚马逊、微软、谷歌相继宣布裁员,“加起来裁近4万人。”

在黄丹的眼中,谷歌与其他公司没什么不同,同样处在全球经济寒潮之下,公司再大,现金再多,都会受到影响。

长期深入AI产业进行洞察分析的量子位联合创始人李根,对谷歌一直保持着关注,谈及这一硅谷科技巨头,其最大的营收来源是广告,“这是它的现金奶牛。”

想到谷歌此前进行的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新探索和投入,李根觉得,核心都是靠广告这个巨大的印钞机来提供底气。

这不单单是外部人士的理解,在此次裁员信息公布前,马涛一度认为,广告是谷歌的基本盘,其重要性让该业务部门不会出现大量人员被裁。然而,1月20日上班时间后,他被告知,内部同事交流的聊天工具中,“谁的头像如果变成灰色,那个人就被裁了。”

看到自己所在的工作小组里,有两人的头像变灰,再经信息确认,马涛才意识到,谷歌美国的裁员动作真实且迅速,即刻生效。

在邮件公布的总体超6%的裁员比例之外,马涛透露,“不同部门像被定了指标似的”,单看他所在的部门,裁员比例为4%-5%,也有其他部门直接裁掉10%甚至更多的人。此外,他发现谷歌此次裁员存在一个“奇葩的点”:它不会按某一个标准来裁员。

既非末位淘汰制,也不是单纯针对女性员工或老员工,还有刚完成晋升的高管被裁⋯⋯“为了平衡,甚至规避法律风险,这次裁员没有规律可循。”马涛说。

黄丹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也在各种论坛中潜水,了解公司裁员的标准,摸了一圈,她得到的结果是,“几百个人决定剩下近20万人的去留”,当然在所谓的“无差别”裁员中,公司依然会按照重要的发展领域留人。

汰换:扩张“后遗症”

裁员“大刀”迟迟未落,走进公司食堂,黄丹能听到一些不相识的同事,在讨论着投递简历,预备新的工作机会;下班路上,黄丹碰到老同事,彼此脸上流露出的,都是略有深意的表情。

“无论什么部门或产品线,都觉得自己可能被裁,毫不夸张地说,凡是两个同事站在一起,聊的都是公司裁员的种种可能情况。”工作内容使然,黄丹试图打破这种消极氛围,她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不仅是Googler,任何处在裁员潮下的打工人,都应在各自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

或许是公司在人事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不确定性,让大多数Googler深处焦虑之中,一些人甚至担忧,即将到来的是“黑色星期五”,黄丹看到,会有一些没有被裁的同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表达的都是对谷歌管理层的不满,甚至愤怒。

记者就美国总部之外,包括亚太地区总部等不同区域base的裁员事宜,以及针对还在岗的Googler的情绪安抚工作等,向谷歌官方发送邮件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获得相关回复。

“没有标准的裁员,给大家带来的更多是不安。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受到了打击。”马涛说。

杨妍是从谷歌中国北京总部转岗至美国总部的一名“程序媛”,在记者2月1日与之取得联系时,她的自我介绍是“谷仓里的一只小羊”,紧接着她就讲起了CEO全员邮件之后,美国总部“谷仓”的变化。

“大家都开始卷起来了,来得早、走得晚。”杨妍看到,地下车库的self-parking(自主停车场)在早上8点半前就满了,对话记者时,正值美国时间晚上,她说,“今天傍晚6点半,食堂竟然没有空桌子。”换做以前,大多数Googler晚饭前早已下班回家。

马涛不否认,在谷歌有可以划水的业务线,甚至有人玩笑称谷歌是硅谷的“养老公司”,但包括他所在核心部门及关键技术创新产品线,一封裁员信只是带来短时的讨论,之后大家恢复如往常。

“在过去两年里,我们经历了急速增长的时期。为适应和推动这种增长,我们开启了大量招聘,但当时的经济状况与我们现在面临的完全不同,”桑达尔·皮查伊不只是在全员邮件中表达,“裁员将影响谷歌员工的生活,这一事实令我深感沉重,我对裁员决定负上全部责任。”这一表述也出现在他针对谷歌内部全员召开的网络会议中。

“都是官话,意义不大。”但马涛觉得,老板道破了谷歌当下的管理现实,新冠病毒“黑天鹅”影响下,公司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大举扩招带来了人员激增甚至大量冗余。

采访中,马涛发给记者一组数据,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员工人数,从2019年年底的11.9万人,增至2022年底约18.7万人。和合首创(香港)执行董事陈达,也注意到谷歌在人员招募上的策略转向,2020年初还是招聘放缓,岗位释放呈现“挤牙膏式”状态,但到了2020年末的春招,谷歌直接宣布要在2021年扩招1万全职岗位,创下谷歌史上最大增幅的员工招募。

“整个科技圈都觉得未来一定是远程办公、线上协作的发展机遇期。”陈达指出,2020年过半后,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再到云,各类科技公司都对“生意”产生一个高预期,由此也催生对雇员增加的需求。

谷歌也不例外,它将陈达所认为的那种“过猛”的招聘态势,一直延续到2022年下半年。直到当年8月,其母公司Alphabet才发起一项名为“简单冲刺”的计划,目的是提升内部工作效率,桑达尔·皮查伊则在同期举行的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谷歌眼下的生产效率已经与员工规模不相匹配。

那时的谷歌,不仅意识到扩招存在“后遗症”,甚至会阻碍公司的良性发展,于是,对内、对外都在释放“汰换”的需求信号。

实际上,公司为降本增效,开展“瘦身”,仅马涛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就曾数次见证:诸如关闭Google+这一社交网络,放弃了可穿戴硬件Google眼镜,关停在线旅游产品Google Trips等。他没想到,跨进2023年后,谷歌对效率的态度,不仅可以做到“利刃向内”,更能大刀阔斧式的进行减员、优化。

增长:商业化隐忧

谷歌最近的动作,也曾引发前Googler王怀南的关注。在创立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之前,王怀南曾在谷歌亚太区担任市场总监多年,他因赋予了Google中文名字,而被称之为“谷歌之父”。

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王怀南表达着自己对谷歌发展至今产生的一些思考。在他看来,无论硅谷大厂还是整个美国科技界,都在裁员,聚焦谷歌的举动,“这是个周期性的动作。”

不只是受新冠病毒在全世界席卷而过的影响,过去的若干个月里,王怀南充分感受到AI领域带来的震撼影响,如此基础上,谷歌在降本增效方面,面临着来自自身发展、资本市场甚至竞争对手多方面的压力,王怀南倒觉得,“瘦瘦身,其实是一件负责任管理公司的好办法。”

基于过去与谷歌共同成长的经验,以及后续深入互联网科技领域创业的经历,王怀南也指出了谷歌存在的问题,“它在数据的闭环程度上不够。”

纵使谷歌搜索引擎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之一,但仔细分析来看,当用户在搜索框里敲击自己所想搜索的东西,谷歌虽然可以获取用户当下时刻的链接数据,但“对用户后续做了什么事、买了什么东西、订了什么服务,甚至这些操作之后是否满意,并没有一个闭环。”王怀南将其概括为,谷歌在数据上存在逻辑性缺失,“算法是中间的逻辑”,尽管谷歌在AI、机器学习方面拥有不少创新演进,但他觉得,“谷歌没有形成实质性的,端到端的数据闭环”,这一落后也带来了很多商业化变现的难题,反观像今日头条、抖音等超越搜索的逻辑,采取算法推荐的逻辑,一定程度上都对谷歌有所超越。

其实,谷歌在搜索主业的稳定之下,李根看到,它敢于投入资源,也做过诸多改变世界的创新,一定程度上帮助其不断扩大商业版图,形成更深的护城河。“比如深度学习推动人工智能新浪潮,以及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无人驾驶的投资和研发进程。”

但是,AI作为基础性生产力技术,虽然能给谷歌的业务带来方方面面的降本增效,但在商业化问题上,还没办法作为强大且独立的营收来源。很多颠覆式项目,距离真正的规模变现,带来利润,还有不小的差距。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支撑谷歌基本盘的广告业务,也有不小的变化。2月3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了2022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谷歌的广告营收为590.42亿美元,相较上年同期缩减了20多亿美元。

尽管谷歌“广告赚钱的规模和效率无人能匹敌,基本就是躺着赚钱”,但李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业务反向给谷歌带来的压力,目前Facebook、抖音等崛起,正不断分食着谷歌的市场客户和蛋糕。

“我们怀念当年的理想主义。”王怀南不免回忆起自己加入谷歌时的状态,“它在美国刚成立了七八年,像一个生物一样,走过种子萌芽期。”那时的谷歌创始团队及高层,都在向外表达着要用商业的方式,解决诸多人类社会和现实问题的“梦想”。

即使再念旧,王怀南也清醒的认识到,今天25岁的谷歌,不仅破土生长,还经历多轮周期的考验,长成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未来:谷歌如何前进

对比其他科技大厂,马涛觉得,谷歌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创造力,“不断创新和试错,进而保证公司的生命力。”他特别提及谷歌从AlphaGo系统开发,到AlphaFold算法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在开源机器人领域推出了Transformer,“这些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恰如王怀南提到的“独门绝技”,在他看来,谷歌借此依然能够走很远。

另外,回看世界技术流的并购历史,多以失败告终,但“谷歌在并购的过程中做得完备,成功案例居多”。王怀南以Youtube、谷歌地图为例,并购后不但能融入谷歌文化,在独立存活发展的过程中,还会被这家巨头赋予一个更为健康的商业模式,“长期来讲,谷歌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技术企业。”

谷歌如何前进?王怀南面对记者的采访,提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他对于这家硅谷巨头的理解是,“它不仅拥有纯正的理想主义加上技术的崇拜,还不会轻易迷失。”

记者注意到,除了裁员消息在发酵,外界围绕谷歌的热议,还有微软正计划向推出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Open AI投注百亿美金,如此两大硅谷科技巨头,或在AI方面形成直接对抗,不少人甚至认为谷歌“弱”了,遭受冲击。

李根对此,不以为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年谷歌凭借创新搜索技术,直接危及雅虎,但谁也没想到,“搜索做好了的谷歌,顺便在浏览器和邮件市场,高歌猛进。”

回忆起谷歌在全球科技演进的浪潮里翻涌起的诸多故事,李根说,巨头微软曾被“神奇小子”谷歌一下子逼到了墙角。

当下ChatGPT是不是一项,可能颠覆谷歌搜索和广告业务基石的创新技术?李根自问自答,“是的。”对于ChatGPT这种边缘创新,他认为确实有形成冲击的苗头,趋势也令不少人担忧,“但对谷歌还没形成实际冲击。”

当下,微软的进攻态势以及与Open AI形成的组合效应,是短期还是长期,依然存疑。在AI领域深耕的深势科技创始人兼CEO孙伟杰,并不否认ChatGPT对行业的冲击之大,但他也对谷歌DeepMind的实力予以称赞,据悉后者很快就会发布相关成果,这也让AI在内的科技产业保持期待,他觉得,“再让子弹飞一会儿。”

王怀南透露,谷歌内部目前亮起了紧急灯,但他并不认同,“这个紧急的cold alert(译指:严寒警报)代表,大厦将倾,大船要沉。”

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王怀南身在外部看谷歌,确实看到了它当下面临的巨大风险,但也看到了这家公司在高科技潮头伫立25年不倒背后,眼下采取的裁员等举措,正是应该做的。

“技术领域危机四伏,是一个常态。”王怀南不希望外界用一种危机感十足的心态看待谷歌,应是怀着平常心看待这次的危机。李根则觉得,谷歌的挑战更多在内部,“不少优秀的工程师无法就事论事谈论AI等技术”,这让他不禁感慨,谷歌过去的好日子,无法继续安然无恙地过下去了。

作为谷歌的一名AI工程师,马涛也深切地感受到,大公司既有独特的路径依赖,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近来公司的动荡,让他寄予期待,谷歌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强者,“只要不固步自封,继续创新,当下这一轮AI技术变革,很可能是人类技术下一次深刻变革的开始。”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黄丹、马涛、杨妍为化名)

微软和谷歌开战了!Nadra:在不赚钱的情况下摧毁谷歌的搜索业务

【CNMO新闻】作为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强大的两家科技公司,微软和谷歌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竞争关系。不过,在搜索引擎这方面,微软的市场份额远远不及谷歌,前者大约为3%,后者大约为93%,差距非常明显。但是,随着目前微软投资过的OpenAI旗下的ChatGPT大火,微软似乎看到了在搜索引擎领域击败谷歌的可能。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

近日,CNMO注意到,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微软公司目前的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表示:“微软将利用ChatGPT背后人工智能将顛覆互联网搜索市场,并拆毁支撑谷歌核心业务的高利润率。从现在开始,搜索的毛利率将永远下降。使用人工智能来补充甚至取代互联网搜索会使搜索公司的成本急剧上升。”纳德拉表示,微软公司愿意接受搜索业务的“不盈利”,以便可以蚕食谷歌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

微软公司

纳德拉还补充道:“搜索业务的利润率还会存在,且会提高微软现有的利润。但对谷歌来说情况不一样,他们必须捍卫利润率。”

谷歌公司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信息,在微软公司宣布集成ChatGPT后,其必应应用程序的全球下载量在一夜之间猛增10倍。

前线|微软推出OpenAI支持的Bing搜索引擎,比ChatGPT更先进

36氪获悉,微软(MSFT.US)于美东时间2月7日(北京时间2月8日)宣布推出由OpenAI提供技术支持的最新版Bing(中文名“必应”)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

新版Bing运行在比ChatGPT更先进的OpenAI语言模型上,但并不是之前坊间相传的GPT4模型。这次,主要有两个功能上的升级。

一是Bing搜索上的“问答搜索”功能,它被直接嵌入搜索引擎中。新版Edge浏览器添加了该版本的Bing,可以聊天、编写文本、汇总网页并以对话方式响应查询,改变了以往的搜索模式——以往是关键词适配,现在是新版Bing将搜罗整个网络的结果,从中找出并总结正在寻找的答案。

二是用户在Bing上可以随时随地切换到人工智能聊天模式,直接让人工智能回答问题,几乎可以询问任何内容,而机器人会在几秒钟内发送回复。

新版Edge浏览器添加了该版本的Bing,一个简单的快捷方式可以访问两个新功能,以聊天、编写文本、汇总网页并以对话方式响应查询。

来源:微软Edge聊天界面

据悉,新版Bing搜索框最多可输入1000个字符。在演示中,微软副总裁Yusuf Mehdi向基于聊天的引擎询问了本周末超级碗期间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举行的活动,Bing回答了有关超级碗周派对、烹饪活动和其他相关事件的信息。

而恰巧在2月7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谷歌正在开放一项名为Bard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服务项目。据皮查伊所述,这一工具软件将于今日提供给一组“值得信赖的测试者”,并在未来几周内公开发布。他还表示,谷歌计划在其搜索引擎增加人工智能功能。

而谷歌刚刚预告完,第二天微软就抢先推出搜索引擎智能对话产品,似乎是在于谷歌针锋相对。

据悉,谷歌的搜索引擎几乎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垄断地位。微软和OpenAI此举,不仅仅是想要在商业层面获得搜索引擎份额这么简单,或许甚至将打破多年来搜索引擎的固定形态,将重塑软件形态。

而微软或许早早就在准备这一天到来,2019年,微软10亿美元注资OpenAI,2021年再度投资,2023年1月,再次投资数以亿美元,并且期间不断给OpenAI提供服务器等消耗很大的资源。

2月4日,ChatGPT版搜索引擎曾悄然上线,但几分钟又后迅速下线,但现在由以微软一份子的身份大张旗鼓、紧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