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声称实现“量子霸权”?被删除文件的曝光

9月20日,据多家外媒报道,根据科技巨头谷歌一份内部研究报告显示,其研发的一台 53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成功在3分20秒时间内完成相关计算,而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Summit完成同样运算要花费1万年的时间。

谷歌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霸权”,即能够完成以前不可能实现的计算。据悉,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上,但随后被删除。

通过论文摘要可以看到:实验使用了使用具有53个超导量子位的可编程处理器,占据2^53∼10^16的状态空间。重复性实验采用概率分布采样方式得到测量值,并利用经典模拟加以验证。

这台量子计算机以“悬铃木”为代号。“悬铃木”量子计算机所进行的运算,是要证明一个随机数字生成器符合“随机”的标准。按报告所指,即使是现存最先进的传统超级计算机“Summit”,对量子电路的一个实例取样100万次,亦需1万年处理,但“悬铃木”仅需200秒便完成运算。

撰写报告的谷歌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悬铃木”处理的运算无实际意义,但实验结果证明,有运算工作只能够在量子计算机上进行,实现“量子霸权”,若研究报告其后可获学界认可,将成为量子科学的分水岭。研究人员亦预测,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会呈现“双指数速率增长”,超越“摩尔定律”所指,传统计算机运算能力约两年翻一倍的增长速度。

这台量子计算机强大的原因在于,由于量子力学中物体的状态是在希尔伯特空间中演化,因此只需53个量子位就可以模拟10^16种状态,而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当今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量子计算机的出现会对现有的各个领域起到变革性的改变。量子时代的到来不仅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在工业、农业、等都会带来较大的革新,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潘建伟是量子力学领域著名学者,曾在2003年首次实现纠缠态纯化以及量子中继器的成功实验;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自由量子态隐形传输。2018年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抢占“量子霸权”制高点,纠缠态制备是关键

由于量子信息技术的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国家级的协同攻关。其中,欧盟在2016年宣布启动了量子技术旗舰项目;美国国会则于2018年6月27日正式通过了“国家量子行动计划”(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NQI),确保自己不会落后其他发展量子技术的国家。

她患有社交恐惧症,带着谷歌地图周游世界,拍摄美丽的风景照片

家住伦敦的雅基•肯尼(Jacqui Kenny),在八年前被诊断患有广场恐惧症:对一切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开放空间或人群聚集处都感到恐惧,他们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才能安心的工作或者接待人,当他们发病的时候,他们会躲在家里甚至不能离开自己的床,只有等自己的神经系统平静下来他们才能恢复正常。

尽管Kenny患有这种病,但她那颗旅行心的热情却没有因此消失。

她用自己的电脑通过谷歌街景功能在不同的地方闲逛,就像自己亲身旅游一样,这一路不断拍下沿途的风景。

Kenny无视掉所有的名胜古迹,开始探索各种鲜为人知的地点,每当发现出彩之处后,她就会截图保存在计算机上,然后编辑这些照片将其分享在自己社交网站上。

就这样,足不出户的她开始探索这个世界,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她觉得她与这个世界有了交集。这也是一种表达自我、展现自己的一个方式。

这些作品同样受到了很多患有广场恐惧症患者的关注,她们给Kenny写信表达她们的看法,这让Kenny知道她不是孤单的。

在她的作品中,城市、沙漠、海洋都是她倔强的最佳佐证,即使她们被很多局限所限制,但她们仍然能在密室中,找到缝隙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Kenny说:“她的作品是表达一种孤独的美,也许这同时就是恐惧症的美吧”!

如今,Jacqui已经接受了数月的治疗,她也参加了新西兰姐姐的婚礼,未来,她还会举办属于自己的摄影展,她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相对应的国家展出。

想了解更多摄影故事,尽在米拍。

有了蔡斯的三张照片和全面的屏幕,诺基亚7 plus怎么样?

去年我们为大家介绍过Nokia的两款安卓手机Nokia6和Nokia 7。在说Nokia6的时候,我说过这款机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品质和做工」;而Nokia 7则是凭借其「干净、本地化、完整的系统体验」吸引了我。那么,在加入了「失传已久」的蔡司摄像头和全面屏设计之后,Nokia 7 plus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拆开包装,Nokia 7 plus采用的「暗夜流金」设计风格就让人眼前一亮。在进入全面屏时代之后,似乎大家对手机设计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屏幕和指纹识别按键上。但对于手机的外观来说,有时候恰到好处的边框,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拿到的这台Nokia 7 plus整体采用了黑色的风格,其机身后背在铝合金的基础上采用了陶瓷感涂层,在保证整机坚硬品质的同时,又让手机摸起来非常舒服。

在机身中框、Logo、指纹识别模块和摄像头四周,Nokia 7 plus还采用了古铜色的勾边。这条宽度适中的勾边经过26道工艺、历时17小时打造,大大提升了整机视觉观感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Nokia一如既往对品质的追求。

作为Nokia第一款后置双摄手机,拍照自然是我最先关注的地方。Nokia 7 plus的后置摄像头采用了蔡司认证的「广角+长焦」双摄方案,支持两倍变焦。其中一颗为f/1.75、1/2.56英寸的12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单位像素面积1.4μm;另一颗为f/2.6、1/3.06英寸的13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单位像素面积1.0μm。

从上面这些样张可以看到,Nokia 7 plus在白天照片的色彩还原度很高,锐度也保持了不错的水平。在两倍变焦之后,照片的细节也依然锐利。

在夜间的时候,Nokia 7 plus的画面亮度和噪点控制都相当可以,纯净度很高。

相比Nokia 7,Nokia 7 plus新增的「虚化背景」功能是我对这款手机在拍照方面最大的期待之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觉得除了在拍摄对象的识别方面有改进空间之外,该功能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同样发现Nokia 7 plus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小问题。

一个是Nokia 7 plus的「虚化背景」功能支持虚化程度调节,但是这个操作只能在拍摄之前完成,在拍完之后无法重新调整对焦点或者虚化程度。如果后续加入这两个功能的话,整体的虚化效果应该会更好。

同时,Nokia 7 plus的虚化功能需要距离被摄物体有一定距离。因此该功能仅仅能用来拍摄人类这样比较大的物体,一些小的静物,就不适合用这个功能拍摄了。

此外,我们还发现Nokia 7 plus的两颗摄像头在部分场景下会出现白平衡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和之前提到的虚化一样,是和算法有一定关系。

还有一个是内置的水印(当然,如果你对水印没有需求,对下面这段可以无视)。这算是Nokia 7 plus在拍照方面很有趣的一个点。目前大多数手机的水印位置都是在左下角,但Nokia 7 plus的内置水印位置可以自定义,拍照时可以对水印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了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样子的用户。当然,如果能够自定义为固定在某个位置,会更方便我这样的懒人用户。此外,本机还能提供带地理位置的水印,或许是受到某些限制,我们在测试中没有实现这个功能。

当然,上面这些小问题并不会影响我们对Nokia 7 plus这款机器拍照水平的整体评价产生太大影响。对于一台2500元不到的中端机来说,Nokia 7 plus的画质表现已经令人相当满意了。我们只是想说,如果Nokia在上面这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的话,Nokia 7 plus的整体拍摄体验还能够进一步有所提升。

在系统方面,Nokia 7 plus采用的是基于Android 8.0的近乎原生的系统:除了内置的手机管家之外,Nokia 7 plus只预装了微博、微信和支付宝这三款几乎人手必备的app,连输入法都预装的谷歌拼音,可以说是非常的干净。

与此同时,Nokia 7 plus也延续了自Nokia 7以来的本地化特色,比如对骚扰电话的自动识别、对部分短信内容的卡片式显示等等,这些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已经提过,因此这边不再赘述。

相比之前的系统,Nokia 7 plus由于是采用了全面屏,因此自然也加入了全面屏手势。并且,这个手势可以直接在通知栏打开/关闭。对于初次接触的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此外,采用骁龙660+3800mAh电池的Nokia 7 plus在电池的续航表现上也可圈可点,重度使用基本可以坚持一天,完全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而9V2A的快充支持,也进一步消除了使用手机时的续航焦虑。

从Nokia6到Nokia 7再到这部Nokia 7 plus,我们可以明显看出Nokia在HMD带领下的快速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Nokia不仅明确保留了自己的优势、坚持了自己对品质的坚持,还在广泛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着快速的自我完善。相信只要假以时日,Nokia重新回到昔日的地位,也并非不可能。

小米小金在重庆开业,由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带领

5月29日,重庆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关于小米消费金融的开业批复。5月30日,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消金”)宣布正式挂牌开业。

小米消金是继平安消金后,今年第二家获批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至此,国内已经有26家消金公司正式开业,且还有多家消金公司在等待批复中。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消费金融牌照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

小米消金已获批开业

根据重庆银保监局官网公告显示,小米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15亿元,其股权结构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出资7.5亿元(持股50%),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港股03618)出资4.5亿元(持股30%),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持股10%),重庆大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47亿元(持股9.8%),重庆金冠捷莱五金机电市场有限公司出资0.03亿元(持股0.2%)。

重庆银保监局同时还核准了小米消费金融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包括董事长洪锋;董事王川、曹子玮、刘黎、张浩、曾昌逊;独立董事殷孟波、蒲勇健;总裁周斌;首席财务官周颖;首席风险官黄薇;董事会秘书袁颖薇;总裁助理季晨。

小米官网显示,洪锋为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现担任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专注于小米金融业务的发展推进。创立小米之前,洪锋在谷歌和Siebel担任一系列产品和工程主管工作,主导或参与了谷歌音乐、谷歌拼音输入法、谷歌日历、谷歌3D街景等项目。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小米消金将依托股东各方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新零售”的线上线下渠道和场景,发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优势,深耕各类消费场景。小米消金将在AIoT、5G等新型基础设施之上,以金融科技为核心,融合线上线下各类消费场景,致力于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重庆加快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小米是重庆第二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机构,第一家在重庆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机构为马上消金。马上消金披露的2019年营收数据显示,去年实现营收44.09亿元,位居消金公司前三。

还有8家消金公司在排队

对消费金融机构来说,2020年是重要的一年。自2010年起,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机构获当时的银监会批准筹建,分别是中银、北银、锦程;到今年小米消金的获批开业,已经有26家消金公司正式开业。从股东背景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公司的绝对主力,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的大股东就是银行,即便大股东不是银行的,其余股东中也基本会出现银行的身影。通过消费金融业务拓展银行服务内涵,已是目前银行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除了已经获批的,目前还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正在排队,申请的主力也是银行。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报告指出,目前各消费金融平台都在以自身资金、渠道、技术等优势为依托,不断向应用频率高的消费场景拓展,线上线下渠道与场景的争夺日趋白热化。线上渠道具有自动化、成本低、科技实力强的优势,但缺乏对足够场景的渗透;线下渠道根植场景,但运营成本高、科技实力弱。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各自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不断开启万亿元级市场空间。

壹零智库认为,消金行业的发展有五大趋势。一是消费金融公司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将不断加大;二是金融科技赋能将逐步渗透到消费金融诸多细分领域;三是消费金融公司不断重视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四是消费金融公司将打造开放平台,实现多方共赢;五是随着金融科技的运用,消费金融将在发展与安全上并重。壹零智库预计,在未来,随着消费金融的不断发展,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行业将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一加七专业评估:欢迎来到顶级旗舰俱乐部-模型评估

为什么一加能活下来?刘作虎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向我们给出了答案:

因为足够保守。

当然他所说的保守其实更多的是指公司决策方面。但纵观五年来一加所推出过的所有旗舰机器,给人的感觉其实也是四平八稳,总是缺点儿意思。

前有金立解散、美图兼并,后有锤子停售、魅族转型。逐渐走向寡头时代的手机市场,留给小厂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成功活下来的一加,是否会继续延续前五年的保守策略?我不这样觉得。

因为从一加 7 Pro 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试图提升产品力来冲击顶峰的决心。

用过就回不去的屏幕

当把一加 7 Pro 真正拿在手里的时候,其实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元素,比如正面看起来很像 OPPO Find X,这也是一加第一次使用完整的全面屏设计。而后背部分则保持了一加 6T 的基本设计语言,摄像头居中,表面采用了雾面处理,让人有点想起 OPPO R17 Pro。

但一加还是有点保守,保守体现在没有首发一款更大胆吸睛的配色,比如一加 6T 的「迈凯伦」版以及「电光紫」版其实都比目前的配色更出挑一些,现在也只能寄望之后再推出特别配色的版本了。

另外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稍显粗糙,比如背面摄像头凸起边缘部分,其实还是有一点割手的,包括这个框住摄像头的金属圈也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外观设计总体上还是颜值在线的,拿在手机不会有低端廉价的感觉,只是还稍微欠缺了一丢丢精致。

在前些天规格泄露出来的时候,很多人担心一加 7 Pro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板砖,毕竟 OPPO Reno 10 倍变焦版已经算是前车之鉴,厚度和重量在今年都算是名列前茅。

在实际上手之后,尽管这种疑虑仍然存在,机身如同所想那样很大,但由于双曲面屏幕分摊了一定的厚度,整个握持的手感反而比想象中更薄一些,这种手感也分散了一些重量感知。能感觉到一加 7 Pro 的分量不轻,但也还在预料之中。

海外发布会后参数公布,8.8mm 厚度和 206g 的重量基本也印证了我之前的感受,不过还是建议尽量选购轻薄的保护套。

屏幕是一加 7 Pro 花费力气最多的地方,除了投入一个亿的费用来研发之外,CEO 刘作虎和官方微博可是结结实实的吆喝了好几天,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依然充满了对国产手机是否能达到世界最高水准的疑问和不信任。

抛出硬参数,找三星显示和第三方机构 DisplayMate 背书,一加已经尽力去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从基本规格上来看,三星显示为一加 7 Pro 定制了一块 6.67(圆角计算 6.46)英寸,比例为 19.5:9 的 Fluid AMOLED 屏幕,3120×1440 分辨率,90Hz 刷新率,激发亮度 800nits。和三星自家 S10+ 的屏幕基本上是不相上下。S10+ 激发亮度更高,但手动拉到最高亮度两者两者基本持平。

比起尺寸和亮度,其实分辨率和刷新率是文章视频里最难以体现的两个维度,非常隐性,但却是「用惯了就难以回去」的两个典型。

我曾听过很多人表示手机用 1080p 的分辨率就足够了,60Hz 刷新率用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不好。但这只是没有对比就没伤害,只要你的眼睛适应了 2K 分辨率和 90Hz,回头再看 1080p 和 60Hz 就「味同嚼蜡」。

所以当一加放出消息向三星显示定制了一块 2K 级别的面板时,其实已经拉开别的国产旗舰一个身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曾经被诟病过屏幕的一加这次直接不和国产玩了,竞争对手转向了 iPhone XS Max 和三星 Galaxy 10+ 这样的国际旗舰。对于这些产品,一加还有着 90Hz 刷新率的优势。

90Hz 刷新率并非什么新鲜的技术,在 LCD 面板上早已有 90Hz 甚至 120Hz 的屏幕,离消费者们最近的其实就是 iPad Pro 上面那块 120Hz 刷新率的面板,远一点的还有 ROG Phone 的 90Hz 以及雷蛇 Razer Phone 2 这些游戏手机,但在三星 AMOLED 屏幕上确实第一次实现。

从主观感受上说,肉眼的观感能够很明显察觉到一股「三星味」,无论是祖传的侧面偏绿还是面板的观感表现,其实与三星 S9 到 S10 这一代的屏幕表现都极为相似,基本上可以认为在效果上和 S10 这一代是同级别的。

但加上 90Hz 之后就不一样了,它不像 iPad Pro 的 120Hz 有非常明显的一眼睛区别。但只要用上一个下午再用回三星,尽管显示效果还是近似,但滑动起来微博你就会觉得三星的滑动有种「抖动」和「卡顿」的感觉,这就是眼睛适应了高刷新率之后的「副作用」,尤其是画面运动较快时会感觉更明显。

至于这块屏幕在色准等方面的表现,一加这次和屏幕评测机构 DisplayMate 合作,并在 5 月 14 日放出了完整的测试报告。0.8 的 JCND 色彩偏移持平 iPhone XS Max,略弱于 S10+,整体素质则和两者不相上下,同样获得了 A+ 评级。

另外一加 7 Pro 也是继三星 S10 系列之后,又一台通过 HDR 10+ 认证的手机,也侧面印证了这块屏幕的素质。

至于你们要的 DC 调光,海外发布会虽然没有提,一加把这个功能藏在了实验室设置里。

一加 7 Pro 的屏幕指纹是我近期用过的产品里可以说是最快的,官方给出的数据是 0.21s,相比一加 6T 不仅识别速度更快,同时识别区域也更大了,不用再小心翼翼将拇指对好,我觉得除了依然不能盲解之外,现在的光电屏幕指纹已经达到了电容指纹水平(三星超声波指纹出来挨打)。

屏幕规格的突飞猛进,让一加 7 Pro 有了真正跟市面上最顶级旗舰掰手腕的资格,然而产品力上跑得飞快,一加品牌本身却还需要循序渐进,所以在声量上强调三星显示和 DisplayMate 并非没有原因。

适配了 25 款输入法的线性马达

作为一台非常出色的水桶机,有一些功能和体验是在文字和视频中无法展现出来的,比如这次上了 X 轴线性马达,也叫横向线性马达或者 XY 轴线性马达。

线性马达是一个比较主观但个人却比较在乎的体验,在某些手机上常年关闭振动并不是因为不喜欢振动,而是这些手机的振动马达效果实在太差,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系统级的振动反馈无法关闭,就像隐藏在房间角落的虫子,每次碰到都要恶心一下。

目前手机上线性马达效果最好的依旧还是 iPhone 没有之一,一加 7 Pro 当然也不能和 iPhone 的相比,但是从振动触感的反馈来说,它已经做到了目前 Android 阵营里第一梯队,和 Reno 10X、魅族 16s 等手机处于同一水平,面对大部分 Android 手机都是领先的。

但问题是,用户能在哪些地方体验到线性马达的好处?最让人用了回不去的,其实是使用输入法打字时的触感反馈。

然而振动手感这事并不是仅有硬件就可以的,从系统层面到第三方软件的支持上都会影响线性马达的表现。

举个例子,在坚果 Pro 2S 上的 Z 轴线性马达能提供不错的反馈,但是在系统输入法和第三方输入法的支持程度完全不一样,系统输入法甚至还特地有一个「开启特殊振动」的功能开关。

所以当一加的产品经理说对 25 款常见的输入法都进行了线性马达适配的时候,我觉得一加的团队是有在认真对待这个事情。另外因为一加的海外策略,喜欢谷歌拼音和 Gboard 等国外简洁输入法的用户这次也会有惊喜。

成就真全面屏的前置相机

一加 7 Pro 会采用前置升降式摄像头并非意料之外。在以往采用「真全面屏」设计的产品中,前置升降式摄像头除了保持屏幕的完整性以外,往往也会作为一大所谓的卖点成为宣传之重。

这次一加 7 Pro 的前置摄像头反倒是存在感很低,当然这也与它和自拍用户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产品定位有关。

相机自拍界面的「关」「①」「②」「③」4 个选项,我一开始甚至没搞懂这是指 3 种滤镜风格,还是 3 种自定义设置,后来才发现原来是 3 档美颜等级。

前置升降式摄像头在一加 7 Pro 上的意义,我认为更多是在成全它的顶级屏幕,没有让这块屏因为在任何一个地方挖孔而产生缺憾。

当然,如果是对于视频通话和人脸解锁有较高需求的用户,一加 7 Pro 和普通的智能手机无异,30 万次的升降寿命就算日均 10 次视频通话加上 90 次人脸解锁,都能顶 8 年,而 0.53s 的升起速度也保证了人脸解锁的效率,只是现在变成了需要亮屏后在解锁界面上划才能激活人脸解锁,在如此繁琐的操作下,相信我算出的 8 年寿命还能再往上续。

世界第一梯队的拍照究竟如何?

随着由多颗镜头组成的多焦段拍照成为主流,一加 7 Pro 上也十分顺应潮流地配备了「广角+超广角+长焦」的后置三摄搭配。

其中,主摄为目前在众多机型上都采用过的 IMX586,这枚传感器具备 4800 万像素、1/2 英寸大小,具备 OIS 光学防抖,并采用 Quad Bayer 阵列,日常会以像素四合一的方式将单像素面积提升至 1.6μm,输出 1200 万像素的超采样照片。

其他两枚副摄则分别为 1600 万像素的等效 17mm 超广角镜头,和 800 万像素的等效 78mm 长焦镜头。

在 DxOMark Mobile 的测试中,一加 7 Pro 取得 111 分的总成绩,仅以 1 分之差了落后于并列第一的华为 P30 Pro 和三星 Galaxy S10 5G,排在了 Mate 20 Pro、P20 Pro、Galaxy S10+ 等拍照强机之上。

大家的老朋友 IMX586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 7 Pro | 主摄)

▲(一加 7 Pro | 主摄)

在日间的样张中不难看出,一加 7 Pro 拍出的成片风格比较「素」,白平衡和色彩风格都以还原为主,即便是面对着蓝天白云,或颜色比较复杂的场景,都不会有过于抢眼的颜色跳出来。

▲(一加 7 Pro | 主摄)

▲(Galaxy S10+ | 主摄)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一加 7 Pro | 主摄)

▲(Galaxy S10+ | 主摄)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此次与一加 7 Pro 作为对比的是三星 Galaxy S10+,虽然 Galaxy S10+ 的 DxOMark Mobile 分数要略低于一加 7 Pro,但 Galaxy S10+ 在目前众多旗舰机型中依旧拥有相当优秀的拍照综合实力,尤其是在关乎观感的色彩表现方面,一加 7 Pro 与之对比最适合不过。

与色彩风格突出的 Galaxy S10+ 相比,一加 7 Pro 的「朴素感」更加明显。但同时,一加 7 Pro 由于规格较高的主摄,也为样张提供能更高的细节解析力和画面纯净度。

超广角不是最广,但依旧出色

▲(一加 7 Pro 超广角畸变开关对比)

超广角镜头作为风光摄影的「捷径」,一经在主流机型上搭载后,便迅速成为了旗舰机的标配。跟进了这一点的一加 7 Pro 相信会让更多人心动。

不过也能看到,一加 7 Pro 所配备的等效 17mm 镜头,所拍摄的样张边缘能看出有略微明显的桶形畸变,虽然在开启机内修正后会有所改善,但同时也会牺牲掉视野宽广度。

▲(一加 7 Pro | 超广角)

▲(Galaxy S10+ | 超广角)

▲(一加 7 Pro | 超广角)

▲(Galaxy S10+ | 超广角)

▲(一加 7 Pro | 超广角)

▲(Galaxy S10+ | 超广角)

在超广角的世界里,1mm 的差距就足以能引起视角上的变化,能看出三组样张均是等效 16mm 的 Galaxy S10+ 视角更为宽广,而两者在色彩风格上的区别也依旧明显,Galaxy S10+ 会选择更加浓艳的颜色或高对比度突出超广角的视觉冲击力,一加 7 Pro 依旧则以还原实际为主。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但有趣的是,同为 1600 万像素,一加 7 Pro 的细节表现依旧要比 Galaxy S10+ 丰富。从这一点看,我认为较小的视野也是可以接受的。

长焦画质棒,但太长不一定好

▲(一加 7 Pro | 长焦)

在长焦镜头的运用上,一加 7 Pro 与众多配备 50mm 标准定焦的机型不同,它所采用的是等效 78mm,具备相当不错的远摄能力,对此一加也将其定义为 3 倍光变。

▲(一加 7 Pro | 长焦)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在将双方的样张放大为相同大小后可以看出,即便 Galaxy S10+ 的像素量更高,但拥有更长物理焦距的一加 7 Pro 还是在远摄样张上占足了解析力的优势,具备 OIS 光学防抖也让其拥有极高的成片率,78mm 焦段在拍摄样张的过程中我都没有出现手抖拍糊的情况。

▲(一加 7 Pro | 长焦)

▲(Galaxy S10+ | 长焦)

但有时太远的视角也会有导致构图过于集中的情况,我认为一加可以在相机界面中加入 2 倍的数码变焦按钮,让有需求的人可以实时通过取景框获得等效 50mm 左右的构图。

▲(一加 7 Pro | 3 倍数码变焦)

▲(Galaxy S10+ | 2 倍光学变焦)

这组猫咪的样张拍摄于光线充足的日间,但一加 7 Pro 在准备拍摄与 Galaxy S10+ 一样带前景的类似构图时,突然切换成了由主摄数码裁切而成的视角,由于期间发生了明显的透视变化,因此被察觉。

我猜测这是由于前景的出现突然改变了一加 7 Pro 的测光,使其认为长焦镜头并不适合目前的拍摄。而在这组样张中,一加 7 Pro 也难得的展现出了比 Galaxy S10+ 更突出的观感。

▲(左:一加 7 Pro | 数码裁切 右:Galaxy S10+ | 长焦)

不过实际放大对比后能看出,由长焦镜头直接进行拍摄的 Galaxy S10+ 还是拥有更多的画面细节。

夜间拍摄

▲(一加 7 Pro | 主摄)

▲(Galaxy S10+ | 主摄)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一加 7 Pro | 主摄)

▲(Galaxy S10+ | 主摄)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在夜间光线复杂的环境下,一加 7 Pro 的色彩风格对比白天有了非常大的转变,整体与 Galaxy S10+ 相似。两者在高对比场景下均没有刻意提高暗部,保留了夜间该有的质感。但放大对比后可以发现,Galaxy S10+ 的高光溢出相比一加 7 Pro 更为明显。

▲(一加 7 Pro | 主摄)

▲(Galaxy S10+ | 主摄)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在光照均匀的普通夜间场景里,两者的表现与日间时一致,依旧是 Galaxy S10+ 的观感更为突出,而一加 7 Pro 则胜在更多的画面细节上,但在金鱼池的样张中也能看出一加 7 Pro 有些许的白平衡偏绿。

▲(一加 7 Pro | 主摄)

▲(Galaxy S10+ | 主摄)

▲(左:一加 7 Pro 右:Galaxy S10+)

整体来看,一加 7 Pro 的拍照表现确实称得上一线水准,三颗镜头的画质表现都可圈可点,最为考验算法的夜间场景也维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在样张的色彩调校方面,一加 7 Pro 所展现出的风格也与其系统的原生感很像,没有过多的「味精」在里面,但我依旧认为一加在拍照的观感上仍有提升空间,「真实」与「好看」这把天平,一加的砝码还可以再做些细微的调整。

硬件:规格怪兽之王

一加的宣传口号,从来都离不开「速度」、「快」等关键词。

而一加 7 Pro 上搭载的骁龙 855 移动平台、最高 12GB 的运存以及最高 256GB 的 UFS3.0 闪存则无疑让它成为目前市面上最快的手机之一。

在日常的使用中,无论是系统的流畅度,还是大型游戏的加载速度,一加 7 Pro 的表现都能令人放心,在操作的响应速度上,也没有拖 90Hz 屏幕的后腿。

说到日常使用,自然就离不开游戏。我们也拿着这台一加 7 Pro 玩了两把《和平精英》。

在画质开至高清 HDR 的情况下,画面持续稳定,没有出现严重的掉帧以及画面卡顿的现象,帧率基本能够维持在 55FPS 左右,最低也没有出现过低于 50FPS 的情况。

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也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热情况,总体发热还是控制得不错的,长时间游戏可能会有点发热,但是感觉并不会太明显。在室温环境下接近一小时的游戏后,我们通过温枪对手机背部发热量最高的摄像头下方进行测温,结果显示温度也仅为 43.5 摄氏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平精英》这款游戏还在前期优化中,版本不同发热状况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当然,对于这些性能怪兽来说,跑分依然是直观显示性能上限的最佳手段。

我们先后用一加 7 Pro 跑了一下 3DMark、Geekbench 4 以及安兔兔,成绩毫无疑问均属于优等之列。

另外,我们也通过 androbech 来测试了一下换成 UFS 3.0,对一加 7 PRo 读写速度的优化到底有多少。而结果显示,从 UFS 2.1 升级成 UFS 3.0 后,一加 7 Pro 无论是顺序读写还是随机读的速度都有不了少提升。

在实际体验中,在 UFS 3.0 的加持下,在手机传输、安装应用等方面,一加 7 Pro 明显比其他产品更快,至于有没有刘作虎所说的 75% 提升我不清楚,但在安装接近 2G 的《和平精英》时,我对比了一下,确实缩短了一半时间。

简单总结,无论你只是日常使用的普通用户,还是十分关心跑分的性能党,对于一加 7 Pro 的性能你都无需有任何顾忌。

在续航方面,一加 7 Pro 搭载的是一块 4000mAh 的电池,该电池容量在目前也算是第一梯队。但是相信用户还是会担心这电池能否支撑起 90Hz 屏幕一天的使用。

为此我们在默认 90Hz 刷新率的情况下把手机电量充至 100%,并且进行了一次简单的 3 小时的续航测试。当中包括 1 小时在线视频播放、1 小时的大型网络游戏、1 小时的音乐播放+网页浏览。

测试结果显示,在进行两小时 1080P、声音调至 50% 且外放的在线视频播放后,电量耗掉 13%。而再进行 1 小时《和平精英》的游玩后,手机电量进一步耗掉 18%,而 1 小时网页浏览+在线音乐播放后再耗电 6%。

另外,晚上 8 小时的待机也仅消耗了 3% 的电量。

由此可见,将屏幕设定为默认的 90Hz 刷新率,即便是重度使用,电池支撑一整天基本不成问题。不过在极限低电量的情况下,你依然可以在设置中选择成 60Hz 的刷新率,以达到更好的续航效果。

另外,一加 7 Pro 支持自家 30W Warp 快充。在完全没电的情况下,一加 7 Pro 5 分钟充电 12%,15 分钟充电 35%,30 分钟充电 61%,一个小时可达 93%,充满也只需要 76 分钟。要注意这依然是私有协议,并非我们常见的 PD 或 QC 快充。

这个成绩无论是短时间的应急充电,还是零到一百的总用时,都能令人相当满意了。只不过相对可惜的是,即便已经到了 2019 年,各大厂商都已经在开始研究无线快充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看到无线充电功能在一加新旗舰上出现。

至于软件部分,运行 Android 9.0 版本的氢 OS 依旧保持了速度和流畅度两个特点,一加在这方面没掉过链子,另外有趣的是还新增加了一个「禅定模式」,意在让你放下手机感受自然,启动之后的 20 分钟内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接电话或紧急呼叫。

另外 Google 最新的 Android Q 也将在发布会后提供测试版。

品牌力需要产品力带动

比起说一加为何这次花下大力气堆料,在五周年之际推出这款真旗舰,其实我更想谈谈一个对于消费者更实际的问题 —— 面对三星 S10+这样的顶级产品,有什么选择一加 7 Pro 的理由。

从摸过一加 7 Pro 又在用三星 S10 系列的几个同事来看,一方面他们觉得一加 7 Pro「很香」,另一方面又觉得选择三星是一项更为保险的选择。

经过几天使用,其实我倾向于两者在产品力上几乎已经不存在差距,只是在一些功能细节的取舍上有所不同。

真正的差距体现在品牌力上,尽管这几年一加的策略一直是「只做旗舰」,但同样无法否认的是一加以往都是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将硬件堆到最好,而在它头上还远远有更多产品,多年对品牌的塑造和消费者的信任,都是现在的一加难以望其项背的。

这才是一加面对这些产品的最大阻碍。

一加 7 Pro 是个好开始,它证明了一加不止会做性价比旗舰,也有能力和野心更进一步。

一加 7 Pro 也有风险,在最高端旗舰的世界,每一个品牌都比它耕耘更深更久,塑造高端并不是仅仅在产品层面,更是品牌价值、文化、地位的竞争。

高处并非不胜寒,欢迎来到最顶级旗舰俱乐部。

市值见顶后:特斯拉的股价能涨10倍吗?

“太好笑了(lol)。”美国当地时间6月11日,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体平台个人账户上发出这样一条状态。

一位粉丝留言询问马斯克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猛烈炮击(stonks)。”随后还配了一张图解释,图上是股价蹿升,站在一旁的卡通人物露出木然的神情。这个与股票的英文单词stock相似的词是一句流行的网络用语,用于形容股市的荒谬。

此前的6月10日,特斯拉迎来历史一刻:股价突破1000美元,并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尽管市值登顶的说法尚有一丝争议,但很显然,特斯拉代表着未来已经成为更大规模投资者的共识。

争议的细节来自于对丰田市值的认定。6月10日收盘当天,特斯拉市值达到1901亿美元,而丰田市值则一般被认为是1812亿美元。不过,包括彭博社在内的几家媒体则提及,丰田在流通股之外,还有一部分库存股,因此其当时的实际市值为2105亿美元。

另一方面,即便只统计流通股市值,特斯拉超越丰田似乎也只是昙花一现——6月10日的高光之后,很快特斯拉股价便出现了回调,而丰田的投资者也尽力把全球车企老大的面子长回去了一些,双方陷入胶着。截至发稿,丰田市值为1767.8亿美元,特斯拉则为1734.7亿美元。

不过这些并不能抹去特斯拉在资本市场上创造的成绩以及引起的反响。作为一家新创不到二十年的车企,特斯拉上市十年,最高股价较最初的发行价17美元已经上涨了60倍,市值也一路超过福特、通用、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传统车企,现在又无限逼近市值最高的车企丰田,尽管已经司空见惯,但这仍能引起传统汽车行业的警惕与反思。

这样的股价表现让马斯克也直呼疯狂。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对特斯拉的股价表现出惊讶,此前的5月1日,马斯克便在同样的平台上直白写道:“特斯拉的股价太高了。”彼时,特斯拉每股约800美元,市值约为1500亿美元。

但特斯拉的部分投资者却不这么认为。有公司的坚定看多者表示,特斯拉的股价和市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其中最“大嘴”的莫过于亿万富豪罗恩·巴伦(Ron Baron)。在特斯拉股价涨到1000美元时,他在接受采访时声称,对自己持有的特斯拉股票大肆看涨,预计未来十年内还有10倍增长空间。

支撑特斯拉上涨的到底是什么?

特斯拉何以登顶

特斯拉已经上市了十个年头,但股价暴涨是过去一年才开始的。

纵观特斯拉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10年6月(上市)至2013年4月,二是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三是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是2019年11月至今。

第一阶段的总体表现是“衰”。尽管作为美国资本市场许久不见的汽车股,特斯拉上市当天也受到了资本的热烈欢迎,但很快被打回原形。2012年6月,特斯拉才交付了首款量产车型Model S,但一方面Model S相对小众,另一方面华尔街又质疑特斯拉可能没有资金完成量产,因此特斯拉仍然危机重重。

彼时,马斯克不得不开启再融资,一边到银行处借款,一边与谷歌展开了收购谈判。与谷歌的收购没有谈成,但2013年特斯拉却意外迎来了转机——Model S忽然大卖,201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实现了首个季度盈利。

伴随着首次盈利的季度财报发布,特斯拉以股价显著上涨的态势进入第二阶段,2013年9月特斯拉股价从4月底的51美元翻了一倍涨到115美元。从那时到2016年底的三年多时间里,特斯拉一直处于多空博弈、震荡上涨的状态,股价一度涨到280美元的区间高点。

在此期间,特斯拉的业务一项接一项地落实,增加了投资人对这家新创车企的信任度:2014年,特斯拉宣布在内华达州建立Gigafactory(超级电池工厂),以提升电池产量降低电池成本;2015年,特斯拉发布第二款量产车型Model X;2016年3月特斯拉发布入门级车型Model 3……

Model 3的发布及上市预期催化了特斯拉股价一路走高。数据显示,在Model 3上市并酝酿量产的2017年上半年,特斯拉股价再次翻倍涨到了371美元的高点,也是在那个阶段,特斯拉市值先后超过了福特、通用,成为美股市场上闪耀汽车新星。

不过,在第三阶段特斯拉的股价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公司业务的层面看,Model 3的量产进度没有达到预期,财务报表也没有实现稳定盈利,特斯拉陷入更广泛的争议之中;从外部事件看,2018年8月马斯克疑似因股价压力过大,任性地在个人平台上放话将特斯拉私有化,后马斯克被指控,并丢掉了董事长的职位,特斯拉的股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业绩不达预期是这段时间特斯拉股价有起色却反复不定的原因,当时特斯拉每发一次季报,资本市场都会明显地调整一下股价。不过2019年11月起,特斯拉重新翻身了。当年10月底,特斯拉交出了一份盈利超过预期的三季报,加之后来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与表现,特斯拉开启了第一轮强势上涨。

特别是进入2020年,在Model 3产能上升、销量超预期、上海工厂飞快开工交付之后,特斯拉的股价如窜天猴一般,从2019年10月底的300多美元,上升到今年2月初的780美元——3个月左右飙涨了160%。在此期间,特斯拉市值轻松超过大众,在全球车企中跃升至第二。

2月19日,特斯拉股价一路飙升至历史高点917美元,随后尽管受美股大盘下跌的影响,特斯拉股价也一路下跌——下跌持续了整整一个月。3月18日,特斯拉股价回到361美元,大约是2019年12月中旬的水平。

不过那时特斯拉已经迎来了拐点,此后股价再次进入上升通道,直至突破1000美元——这次特斯拉股价增长180%,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

特斯拉此轮上涨与近日释放的利好消息有关。一方面,马斯克在一封内部邮件中透露,疫情导致了生产暂停,为扩大汽车产量,“是时候开始量产Semi半挂式电动卡车了”;另一方面,中国市场销量再有突破,有数据称,5月特斯拉在中国销售了11095辆,环比增长205%。

特斯拉还能涨吗?

资本市场上的特斯拉似乎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进入了“一呼百应”的新阶段。尽管近几个交易日特斯拉的股价有所回调,但好像并不影响广大资金对它的追捧。

一时间,国内外媒体都在讨论特斯拉如何走到了今天,以及它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汽车销量的表现和预期表现当然是一个方面,但不得不提的是,特斯拉在汽车制造领域之外的一些布局也逐渐清晰。

一位长期关注特斯拉的人士表示,特斯拉的股价为何能涨到现在的高点,人们没有完全达成一致的结论,但他个人认为,特斯拉的“百万英里”电池以及它与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的合作值得关注。

其一,特斯拉已经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与电池厂商的合作大幅降低了电池成本,近期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的中国产Model 3即将上市,而磷酸铁锂电池不含钴,是大幅降低电池成本的有效路径,而电池成本的降低将有利于特斯拉进一步提升销量。

其二,特斯拉近期公布的一些专利显示,“百万英里”电池存在可能性。“百万英里”电池是特斯拉被曝会在今年推出的产品,据称可以“充放电6000次以上,寿命超过100万英里”。这款电池的突破性不仅在于使用寿命(目前特斯拉电池的使用寿命在20万英里左右),更在于其产品用途:在一定情况下,特斯拉车辆将能成为一个储能设备,不仅可以从电网充电,而且可以反向供电。

“自成立以来,特斯拉一直在挑战电池使用的极限。”这让特斯拉具备了那些传统车企无法拥有的科技魅力。而仅仅是降低电池成本一项,特斯拉的拥簇们就能看到广阔的可能性,更何况还有诸多新业务的加成。

上述人士表示,随着电池成本的降低,特斯拉将在挑战了豪华汽车市场之后,继续进攻主流汽车市场,因此特斯拉作为市值最高的车企,不太可能只是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段“小插曲”,而有可能很快再度发生。

另一位长期看多特斯拉的人士——独立投资人王川则基于汽车销量给出了具体的估值。他预计到2015-2016年,如果四处工厂每处的年产能为100万辆,每辆车毛利率1万美元,毛利润达到400亿美元,乘20倍就是8000亿美元的估值。更长久一些,到2030年产能超过1000万辆,对应估值可以达到2万亿美元——这一估值与特斯拉的大股东巴伦接近,按照巴伦的说法,未来十年特斯拉股价再涨10倍,特斯拉市值约为1.99万亿美元。

在坚定看多特斯拉的投资者看来,特斯拉并不是汽车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除了电池技术,特斯拉还掌握着汽车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软件、虚拟电能厂、先进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汽车操作系统和自动驾驶软件是显然反映在特斯拉产品上的优势,虚拟电能厂即此前提到的电池储能,而制造工艺则体现在特斯拉逐次迭代的工厂建造……

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正在成为更广范围内的共识。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此轮上涨,背景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延续预期下,美股整体走高,而科技股尤为突出,普遍开花,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公司的股价及市值纷纷创新高。

王川在一次分享中指出,观察特斯拉的发展,主要是三个角度,一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二是电池成本和产能的进步,三是看它整车产能性的进步。“只要这几个指标保持良好的增长,季度的财务报告基本上都不重要。”

那么风险是什么呢?王川认为,是特斯拉对马斯克个人的依赖度。“这个公司带有马斯克个人深深的烙印,没有马斯克就没有这么疯狂的创新能力。”

不过,卖方分析师的估值则相对谨慎(尽管部分分析师此前被称过于激进),近期,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家投行的分析师将特斯拉股票下调至“减持”评级,其中前者将目标价从680美元下调至650美元,后者虽维持950美元的目标价不变,但显然特斯拉现在的股价已经超过了这个水平。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股价还有20%以上的涨幅吗?亚马逊正在开发电子商务和云芯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报道在发布令人失望的三季报后,亚马逊在众多科技巨头中,股价显得吸引力欠奉。不过,近期不少投行仍然陆续给该公司标出了超高的12个月目标股价,反映市场认为该股仍有至少20%的上升空间。

亚马逊的主营业务仍是电商,不过近年来,“云”的收入占比逐步上升,并逐渐成为该公司的“利润牛”。在投行看好该公司电商前景的同时,亚马逊不忘了在“云”业务上秀肌肉。

12月1日,亚马逊旗下主营云服务的子公司亚马逊云科技(以下简称AWS),推出了自研发云服务器定制处理器芯片的第三代产品,命名为Graviton3。自研芯片令亚马逊获得“云”业务上的自主权,防范来自传统芯片大厂的制约。市场分析认为,这款自研发芯片可以形成与英特尔和超威半导体(AMD)的有力竞争。

按照12月1日的收盘价,亚马逊当前每股报3443.72美元,总估值达到1.75万亿美元,是美股市场上仅次于苹果、微软、谷歌的第四大公司。近年来,亚马逊股价仅累涨5.7%,远远不及前三家公司的25%、49.7%、61.7%。这反映2021年,“云”的快速发展和困难重重的电商市况,形成了该公司复杂的估值基础。该公司的股价真的能如投行预期一般,涨至每股4000美元以上吗?

自研芯片与英特尔AMD竞争

时近年关岁末,最近有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在推出新品,为明年的销售作准备,其中包括联发科、高通等芯片公司,亚马逊旗下云公司也习惯将技术峰会安排在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12月1日,在AWS名为“re:Invent”的技术峰会上,该公司宣布推出新一代云服务器运算芯片Graviton3,这距离上一代自研芯片已耗时2年。

龙头“云”供应商若想处于不败之地,似乎必须要走向“自研发”芯片的道路,否则就会被其他竞争者制约。去年12月市场消息称,市占率排名第二的微软云Azure,也在布局服务器芯片自研发。这反映,传统上被英特尔、AMD占据的服务器芯片市场,正在发生格局变化。

早于微软云Azure,AWS自2015年起已投身于处理器芯片自研发。当时,该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芯片公司Annapurna Labs,随后于2018年6月推出初代处理器芯片Graviton,又于2019年12月推出二代芯片Graviton2。

根据AWS官网介绍,使用自研芯片,能令其弹性云服务EC2实现更高的“性价比”。这几年的实践反映,Graviton自研芯片似乎有助于AWS获得客户,事实上,AWS近年来对亚马逊的营收贡献占比越来越高,从2013年的31.1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453.7亿美元,占比从3.2%上升到11.8%。这些云服务目前主要是针对企业级别需求(to B市场)而非用户级别需求(to C市场)。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数据,2020年,亚马逊、微软、阿里、谷歌的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40.8%、19.7%、9.5%、6.1%。这反映,最早布局于“云”的亚马逊AWS和步伐稍迟的微软,目前的龙头地位比较稳固,但相继自研芯片的举动反映,它们二者的危机感也最强。

市场普遍认为,云服务商自研芯片,将冲击传统处理器芯片巨头的市场。传统上,英特尔、AMD原是两大龙头。英特尔长期占据95%左右的全球市场,旗下Xeon系列是市面上知名服务器处理器品牌。AMD致力于高端服务器,虽然是后来者,但旗下Zen系列销售强劲,在近年来增速快于英特尔同类产品。

由于芯片公司业务构成多元化,目前并不能说亚马逊形成对英特尔、AMD的业绩冲击。事实上,按照12月1日的股价,英特尔、AMD目前分别市值达到1976.56亿美元、1800.67亿美元,是实力强劲的龙头型芯片公司。其中,AMD在2021年前11个月股价更是大涨62.6%之多,反映市场对处理器芯片市场的强烈看好。而英特尔则因为和市场策略理念不合、先进制程研发缓慢等问题,暂时被资本市场“冷处理”,近两年来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12月1日,亚马逊推出的新款服务器处理芯片,也让市场看到这家公司对待芯片升级的认真态度。硬件升级的核心是数据处理(XPU)、存储 (DRAM 和 SSD)和传输(光通信-连接器和光模块),而亚马逊公布的多个芯片指标都反映,这款Graviton3或能助力AWS继续获得大型企业的订单。

AWS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称,Graviton3处理器较第二代运算速度加快25%,通用计算性能上提速40%,专用运算方面,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是二代的3倍,科研工作负载是二代的2倍。这款芯片同时也具有低碳足迹,符合当前大型企业减碳的指标要求。

除了处理器芯片以外,AWS也在本届的re:Invent上宣布了多项技术更新。峰会反映,该公司对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跟踪紧密,并将继续看好“云”的潜力市场。值得留意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云”的使用效果提升,AWS还宣布推出私有5G服务,这意味着企业、工业园区等需求方能在几天内建立和扩展私有移动网络。

12月1日,美股市场的整体行情欠佳。由于美联储偏于鹰派的表态,纳斯达克指数当天下跌1.83%,而亚马逊股价也下跌1.81%,暂时未能反映市场对其云芯片的态度。

股价仍有上升空间?

在2020年,亚马逊是一只表现傲人的“大牛股”,当年股价急升76%。电商、云业务双双受惠于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趋势改变,这至今仍然是各大投行对该股进行评估的基础。近期,有不少投行都对亚马逊给出了每股4000美元或以上的12个月目标价,而且绝大多数分析师都认为应该继续“买入”亚马逊的股票。

不过,亚马逊的股价表现,在今年迄今的前11个月里,显然是远远跑输同行的。由于美联储迟迟不肯紧缩货币政策,不少大型科技股的股价犹如坐上火箭一般急速上升,但亚马逊今年迄今股价仅累升不到6%。该公司的三季报揭示了电商业务对股价的拖累。

今年第三季度,亚马逊旗下的电商业务交出了一份比较“惨淡”的业绩。在7-9月期间,该公司在北美的电商业务收入按年增长10.4%至655.6亿美元,但运营利润却按年大跌61%至8.8亿美元;在其他地区的电商业务成绩更糟糕,收入按年增长15.8%至291.5亿美元,但去年同期运营利润获得4.1亿美元、今年同期却亏损9.1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业绩,亚马逊今年初新上任的CEO Andy Jassy称,总是需要在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之间进行权衡。尽管新冠疫情看似令电商的需求大增,但Andy Jassy表示,展望今年第四季度,会有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支出”,是由人工短缺、雇佣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畅、物流费用上扬等造成的。

尽管如此,市场上的股票分析师当前仍然大多数倾向乐观看待亚马逊的股价未来表现。相较于当前每股3400美元的水平,摩根士丹利、Bernstein、高盛、Tigress等投行分析师认为亚马逊的12个月目标股价有望达到每股4000美元或以上。

从事投行和经济业务的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其分析师Ivan Feinseth在11月10日给亚马逊定出了每股4460美元的目标价,目前也是市面上最乐观的看法之一。在报告中,他透露亚马逊正在加大仓储设施建设,仅9月在美国就将100栋建筑转用于电商,这其中就包括为了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的仓库和分货设施。Ivan Feinseth预计,在第四季度将能见到一个需求旺盛的“节日季”,而亚马逊具有市场地位优势,能从中获利。

除了电商、云,亚马逊其实也是一家“硬件”公司,尤其是在物联网方面布局的音响等智能家居设备,是财务报表上不可忽视的一块。Ivan Feinseth也认为,亚马逊不断扩张的产品线反映该公司的创新能力、持续在连接自家产品上所做的努力。

摩根大通分析师Doug Anmuth在10月29日给亚马逊的目标价为每股4350美元,也属于非常乐观的看法。该分析师称,亚马逊目前在全美电商市场上市占率达到40%,在2022年有可能会超过沃尔玛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该分析师还表示,面对上涨的电商成本,亚马逊可以通过提高会员价来冲淡部分损失。

从第四季度到2022年,亚马逊真的能如愿摆脱物流、用工成本的钳制吗?在明年1月底的四季度业绩公布中,该公司或将进一步披露解决问题的成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秘密测试!谷歌在17个地区测试6GHz网络的重大举措。WiFi 6会来吗?外国概念股的敞口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科技行业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打响。据外媒报道,谷歌正在17个州秘密测试6GHz WiFi网络。广和通、信维通信、中兴通讯等多只WiFi 6概念股8月以来获北上资金增持超亿元。

谷歌正秘密测试6GHz网络

据外媒报道,近日,根据提交给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一系列文件,谷歌正在17个州秘密测试6GHz网络。不过,谷歌到底在测试什么,仍是一个谜。

目前只知道谷歌想测试6GHz频谱,以生成和这些频率适用性有关的技术信息,从而提供可靠的宽带连接。预计测试将在未来24个月内陆续展开,并已经申请在17个州的26个城镇开展测试实验,包括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等。

除此之外,这些文件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谷歌对6GHz频谱的需求可能性有很多,“提供可靠的宽带连接” 这种措辞可能暗示谷歌希望测试某种家庭互联网服务——比如说GoogleFiber下的某个未来服务。

但是谷歌也可能将6GHz频谱用在其他地方。FCC最近才刚刚批准了一块无需授权的6GHz频谱,其他许多地方也可以利用这无需授权频谱。例如,WiFi 6E路由器可能会以6GHz运行,车对车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利用6GHz,以及最新的5G规范也暗示无需授权的6GHz频谱可以用于5G蜂窝网络。

6GHz网络是什么?

6GHz频段网络并不是6G网络,而是指代运行在6GHz频段的WiFi无线网络。目前我们使用的WiFi有两个常见的频段:2.4GHz和5GHz,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2.4GHz其频率范围仅为70MHz,流量小,但传播距离远;而5GHz凭借500MHz的带宽,其流量大,但传播距离却不如2.4GHz。

据统计,未来五年内,平均每个家庭将会有约30台智能设备。而目前的WiFi 由于支持设备有限,在如火车站、商场等移动设备密集区域,常常会出现网络拥挤。而6GHz WiFi能解决的,就是“网络拥挤”的问题。

通常频段越高带宽越高,但穿透能力越差,6GHz频段网络和主流5GHz相比,带宽会更高,但覆盖范围有限,适合家庭小范围应用。6GHz既可以解决流量小也可以解决传播距离短的问题,而且设备之间的无线干扰也会更少。也就是说,如果使用了6GHz的路由器,那么网络慢、有人抢网的感受将不复存在。

其实早在今年4月23日,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投票决定开放新的非授权6GHz频段,建立了更新一代的WiFi 6E标准并引入6GHz频段。

有分析称,智能手机可能是最早采用下一代WiFi的消费类设备。预测到2021年,将有3.16亿台支持WiFi 6E的设备出货。继智能手机之后,预计平板电脑也将紧随其后,并有望在2022年被电视采用。目前,科技行业似乎正在围绕6GHz Wi-Fi展开战斗。

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布局WiFi 6

目前,各大科技公司已经发布了最新的WiFi 6产品。2019年,三星GalaxyS10系列和iPhone11率先应用WiFi 6技术;今年年初,小米10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首款支出WiFi 6技术的小米路由器;2月24日,华为线上发布了支持WiFi 6的路由器。而引入6GHz频段的WiFi 6E 产品目前还处于试验研发中。

研究机构WifiForward(背后有谷歌、微软、博通、康卡斯特等支持)做了推算,认为6GHz WiFi的推广将在未来五年为美国增加1800亿美元的收入,包括贡献1060亿美元GDP。

机构称,WiFi5/6的普及使得美国路由的平均速度在2022年增至267Mbps,6GHz的引入将在2025年前帮助美国无线平均网速达到468Mbps。

此外,报告还乐见6GHz WiFi在低功耗室内定位、AR/VR、物联网通信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据悉,基于WiFi 6E芯片组的设备最快年内就会登场。

北上资金最新加仓概念股名单

证券时报·数据宝不完全统计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WiFi 6相关概念股有33家以上,A股市值合计超1.1万亿,3股市值超千亿,分别是工业富联、中兴通讯、三六零。工业富联与产业链相关产品有路由器,中兴通讯是设备商龙头,三六零属于整体解决方案商。芯片相关公司包括乐鑫科技、博通集成、海特高新等,模组和终端厂商有卓胜微、移远通信、共进股份等。

从机构预测上涨空间来看,上涨空间最大的是星网锐捷,合计28家机构评级,一致目标价近46元,上涨空间超45%。平治信息上涨空间位居次席,6家机构哦铭记,目标价近68元,较现价空间近44%。此外,乐鑫科技、中兴通讯、硕贝德等个股上涨空间均超过20%。

部分个股进入8月以来获得北上资金青睐。其中,广和通获北上资金增持超500万股,按照8月以来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北上资金增持近4亿元居首。信维通信位居次席,获北上资金增持逾3亿元。另外,中兴通讯、卓胜微、深信服等个股也获得北上资金增持过亿元。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宝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

美国和欧洲股市全线暴跌,道琼斯指数下跌600多点!耶伦警告过,还是有另一个谜团?

当地时间本周一(9月20日),亚太区部分市场因为中秋假期休市,然而正常交易的美欧多数股市却遭遇利空突袭,主要股指低开低走,最终大幅收跌。

截至当日收盘,道指跌逾600点,纳指跌2.19%,德国DAX指数重挫2.31%。在刚刚结束的周末,曾任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的耶伦警告,如果美国国会不迅速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联邦政府在今年10月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并会造成广泛的“经济灾难”。该表态引发市场广泛担忧。

那么美股是否将迎来持续性调整?业内顶级机构对此又如何预期?

恐慌情绪席卷欧美股市

当地时间本周一(9月20日),欧美股市低开低走。

美股方面,道指跌1.78%,报33970.47点;标普500指数跌1.70%,报4357.73点;纳指跌2.19%,报14713.90点。

行业板块中,除公共事业外的主要板块均收跌。大型科技股方面,苹果跌2.14%,亚马逊跌3.08%,奈飞跌2.36%,谷歌跌1.48%,Facebook跌2.47%,微软跌1.86%。

金融股方面,摩根大通跌2.96%,高盛集团跌3.36%,花旗集团跌3.76%,摩根士丹利跌2.98%,美国银行跌3.36%,富国银行跌1.53%。

部分在美上市的热门中概股同样表现不佳。拼多多跌6.50%,哔哩哔哩跌6.26%,阿里巴巴跌5.37%,百度跌4.75%,京东跌4.56%,微博跌3.50%,网易跌3.40%。

此外,欧股也全线下跌,德国DAX指数跌2.31%,报15132.06点,创4个月以来新低;法国CAC40指数跌1.74%,报6455.81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86%,报6903.91点;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2.57%,报25048.26点。

四大利空造成“抛售”

市场人士分析,四大原因导致欧美股市恐慌情绪突然升温,并酿成“黑色星期一”的抛售。

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曾任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的耶伦9月19日警告,如果美国国会不迅速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联邦政府在今年10月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并会造成广泛的“经济灾难”。

该表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根据美国国会2019年通过的跨党派预算法案,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在暂停两年后已于今年8月1日恢复生效。

耶伦警告称,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很可能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加剧疫情造成的经济损伤。债务违约也可能引发利率飙升、股价急剧下跌和其他金融动荡。

然而根据最新消息,美国共和党部分参议员仍表示不会投票赞成提高债务上限。

第二,市场担忧美联储释放紧缩信号,并且提早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底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向市场传递了年内可能“缩债”(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市场普遍关注“缩债”开启的具体时间以及开启后的节奏。

中金公司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预计美联储将在本周举行的会议上暗示,可能在接下来的会议上开启“缩债”。具体而言,预计美联储会在11月宣布、12月开启“缩债”。如果美联储的计划真是如此,那么就应该在9月议息会议上开始与市场沟通,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说过,在“缩债”之前会让市场提前知道。

第三,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美国累计报告的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已超过67.5万人,甚至超过了一个世纪前流感大流行的死亡人数。特别是变异毒株蔓延可能给美国疫情进展、经济复苏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前景均带来不确定性。

第四,当日港股市场表现疲软也使得欧美股市投资者出现一定的离场观望情绪。

美股市场正处于“岔路口”

不少华尔街机构以及相关专业人士认为,此前连续攀高的美股可能即将向下调整,一轮跌势可能“刚开始”。但是对于下跌空间,业内存在分歧。较为乐观的认为在5%-10%;相对悲观的则认为,在最坏可能性下,美股可能出现20%的向下调整。

德意志银行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该行近期对550位全球市场专家进行了调查,其中58%的人都预计美股市场在年底前将遭遇5%-10%的盘整。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师威尔逊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该机构将标普500指数的年终目标点位定为4000点,较上周五收盘点位低近10%。

他还强调,随着一些经济指标开始恶化,美国股市可能会大幅回调。当前美股市场正处于“岔路口”,并可能开始走“下坡路”。可能加速市场下跌的因素包括美国企业盈利下滑,消费者信心疲软以及PMI等经济数据不佳。此外,疫情救助计划的结束可能会使经济恢复正常化的过程比许多人预期的更加艰难。(本文数据以及图片均来源于Wind)

编辑:亚文辉

Dama报告:元宇宙可能成为一个8万亿美元的市场,而这些公司拥有最多的机会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译 | 程茜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11月18日消息,本周三,据福布斯报道,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在上周四发布给投资者的报告中预测,到2024年,元宇宙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美元,并可能成为下一代社交媒体、流媒体和游戏平台。

摩根士丹利负责互联网行业的股票分析师Brian Nowak在报告中表示,元宇宙目前主要是概念性的,但其想法是无限的。不同类型的虚拟世界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的互动方式。

虽然Meta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包括微软和迪斯尼在内的几家公司也开始投资元宇宙。并且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元宇宙,元宇宙也已经在推动Roblox等游戏股的股价。

10月28日,Facebook更名为Meta,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更名时表示:“我们相信元宇宙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继任者。”这之后,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元宇宙中人们可以通过头显或智能手机访问虚拟世界,并且在那里工作、娱乐和社交。

迪斯尼的元宇宙概念图(图片来源为推特)

摩根士丹利还表示,元宇宙概念将可能取代当今的互联网,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新机会。

一、元宇宙首选股票是Meta

Nowak表示,与当前的数字平台一样,他预计元宇宙最初的作用主要是成为一个广告平台以及推动线下产品消费的电商平台。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中推荐了几只可以从元宇宙概念中受益的股票,以及专注于AR的股票,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社交媒体平台Snap。

有望在元宇宙领域受益的股票,首先是Meta,该公司拥有强劲的现金流,其次它的核心业务增长具有持久性,可持续为元宇宙建设投入资金,目前Meta已经为构建元宇宙投资了数十亿美元。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世界构想

此外,摩根士丹利还推荐了游戏公司Roblox,该公司拥有强大的商业化算法,可以利用其4700万日活用户、“强大”的货币化算法来获取元宇宙的广告和电子商务机会。

以及为视频游戏和其他程序提供动力的引擎公司Unity Software,该引擎可能有助于为元宇宙创建内容。

二、游戏市场增速快,社交属性明显

多年来,游戏一直是娱乐行业的关键领域,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游戏市场的增长加快。根据摩根士丹利研究公司的数据,2020年美国游戏参与人数为5000万,同比增长31%,而前两年用户仅增长了7%。

Nowak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缓和,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花费的时间减少,预计游戏行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但许多长期趋势可能会保持不变。”

对于投资者来说,以下三个关键的发展趋势需要关注:一是游戏玩家的数量和花在游戏上的时间都在增加;二是玩家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一起玩、对战、共享,创造一个全球消费市场;三是微交易和其他形式的付费游戏的流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从中受益的方式。

游戏爱好者常常带有反社会的刻板印象,但游戏已日益成为一种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的方式。

摩根士丹利调查和数据部门AlphaWise的最新调查结果发现,游戏在所有年龄段和人口统计数据中都很受欢迎。事实上,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所有接受调查的美国居民中有一半参与了某种形式的视频游戏,无论是在PC、游戏机还是移动设备上。

元宇宙游戏AXIE

娱乐和社交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虽然大多数游戏玩家的主要动机是娱乐,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游戏玩家也表示,他们将游戏看作一种社交联系方式。

游戏的社交方面对年轻玩家尤其重要。超过四分之一的35岁以下受访者表示,与社交媒体本身相比,游戏提供了更好的社交途径。

“这些趋势表明社交媒体和游戏正在融合,这可能有助于加速使用AR和VR设备提供成熟数字环境平台的日益普及。”Nowak说。

三、付费游戏推动长期增长

游戏的社交特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微交易或付费游戏。

就像人们购买衣服、汽车和珠宝来展示现实世界中的地位一样,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内购买衣服、配件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并与虚拟世界中的其他人建立联系。

在手机游戏中,游戏内可以付费购买能量道具、新生命或无广告订阅功能。对于主机游戏,游戏玩家可以购买武器来改善游戏体验,也可以购买精美的汽车来向其他玩家炫耀。这种做法在元宇宙游戏中发挥到了极致,用户可以在数字世界中投资房地产。

游戏内付费购买促进了用户参与,并有助于推动长期收入增长。

现在市面上推出的新游戏机,具有新处理器架构、更高视觉分辨率和更快存储,还允许游戏工作室重新发布带有AR技术的游戏玩法,这也为游戏制造商提供了开发突破性新游戏的机会。

事实上,现在许多流行的手机游戏都是主机游戏的手机版本。因此,游戏制造商还可以为移动设备重新设计主机游戏。

这些游戏机及其附带的新旧游戏的营销可能会在未来几年继续推动用户购买。

结语:游戏或成元宇宙投资新风口

“当然,任何行业都不能幸免于风险,尤其是那些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居家环境中受益匪浅的行业。但考虑到游戏日益增长的社交属性,加上视频游戏发行商通过增加参与度获利的能力,我们认为该行业在向前发展的基础上有显著的上升空间。”Nowak说。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游戏领域将是元宇宙投资的下一个风口,其发展潜力巨大。受新冠影响以来,游戏行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疫情缓和,增速略有回升,但其长期发展趋势仍然不变,元宇宙加持下,VR、AR技术赋能游戏产品,增强用户沉浸感,提高游戏行业的盈利能力。

来源:福布斯、摩根士丹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