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三大云计算巨头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市场状况

五一假期前,国际互联网巨头谷歌、微软、亚马逊相继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有人欢喜有人忧,亚马逊甚至出现2015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但是各家的云计算业务表现可圈可点。

亚马逊云科技一季度收入184.4亿美元,同比增长37%,营业利润达到65.2亿美元,同比增长57%;营业利润率达35.3%,也有提高,去年同期为30.8%,上一季度为29.8%。

微软旗下包括Azure、GitHub、服务器产品、云服务在内的“智能云”业务一季度收入为190.5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Azure业务的营收已经有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为46%,与上一季度的增长持平。

谷歌智能云业务一季度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43.8%,环比也继续保持住了正增长。目前谷歌云计算业务成本支出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仍处于亏损中,本季度的运营亏损为9.31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结合公开数据对比三家公司的云计算业务,亚马逊云科技的收入仍然大幅领先,微软Azure坐稳老二,谷歌智能云的收入和前面两家存在较大差距。

从营收增速上看,一季度微软Azure增速46%,谷歌智能云增速超过40%,达到43.8%;亚马逊云科技的收入增速环比下降至37%,上一季度这一数字为40%。综上,微软作为市场老二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未来云计算市场仍会处于强者恒强的阶段。

根据IDC发布的2021年全球云计算追踪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前五名厂商依次是亚马逊云科技(47.4%)、微软(14.3%)、阿里云(7.4%)、谷歌云(5.1%)、IBM(3.1%)。国内云计算厂商想在巨头林立的国际云计算市场杀出重围仍有待长期资本以及技术投入,走出差异化特色的经营之路。

亚马逊股价暴跌,季度亏损38亿美元,近期前景不佳

亚马逊公司 ( AMZN ) 周四公布了令人惊讶的第一季度亏损,部分原因是其对电动汽车制造商 Rivian ( RIVN ) 的投资减记了 76 亿美元 ,同时预测近期利润低于预期。

亚马逊表示,其季度亏损为 38 亿美元,即每股 7.56 美元,低于去年同期每股盈利 15.79 美元,明显低于华尔街普遍预期的每股 8.07 美元。

收入比去年增长 7% 至 1164 亿美元,略高于分析师估计的 1163 亿美元,但同比增长是十多年来最慢的。广告服务收入为 78.7 亿美元,亚马逊网络服务贡献了 184.4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 36.6%。

亚马逊表示,运营费用增长 13.2% 至 1.1278 亿美元,主要与劳动力和运输成本增加有关。

展望本季度,亚马逊表示,其营业收入在 1160 亿美元至 1210 亿美元之间,而 Refinitiv 的预测约为 1250 亿美元,营业收入在 -10 亿美元至 30 亿美元之间。

“乌克兰的疫情和随后的战争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增长和挑战,”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说。“今天,由于我们不再追求物理或人员配备能力,我们的团队正专注于提高整个履行网络的生产力和成本效率。我们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且以前也这样做过。”

“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特别是在我们应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供应链压力的情况下,但我们看到在许多客户体验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包括交付速度表现,因为我们现在正接近自前几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20 年初的大流行,”他补充说

财报发布后,亚马逊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 11.75%,表明周五开盘价为每股 2,545.00 美元,此举将使该股今年迄今的跌幅扩大至 23.6% 左右。

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公布了 20 多年来的首次股票拆分计划,据称将于 6 月开始交易。

亚马逊表示,5 月 25 日登记在册的股东每持有 1 股,将获得 19 股额外股份。预计交易将于 6 月 6 日在拆分调整的基础上开始。此次拆分是在今年早些时候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 采取的类似举措之后进行的,该举措可能会在 7 月进行,这将使投资者拥有一只谷歌股票和多股 19 股股息,每股价格约为 160 美元。

亚马逊也在谷歌之后拆分了股票,并有一个1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几个小时后,它一度飙升了10%

美东时间3月9日周三美股盘后,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1999年以来首次拆股,将按20-1进行拆股,并将回购股票高达100亿美元。

受此消息影响,亚马逊美股盘后一度冲高至10.2%,后又回落至6%左右。虽然其四季度财报发布后经历过2015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但亚马逊年初至今18%的跌幅依旧落后于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16%的跌幅。

亚马逊公司表示其董事会批准了其普通股的20比1的拆分事项,拟进行的股票拆分须经该公司定于5月25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批准。

据悉,如果顺利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通过,亚马逊的股票将在5月27日收盘时完成拆分,并在6月6日开始按拆分调整后的基础进行交易。

股票拆分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亚马逊公司的任何情况,只是可能因为价格便宜而使更多的投资者能投资该股票。如果按照周三收盘价进行拆分,那么每股股价将从2785.58美元降至139.28美元,也就是说每拥有1股的股东就会得到19股额外的股票。

自IPO以来,亚马逊曾三次拆分其股票,分别发生在1998年6月2日、1999年5月1日及1999年9月2日。

1997年5月15日,亚马逊在纳斯达克以每股18美元的价格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若当天买入1万美元的亚马逊股票,该笔投资在2021年的峰值时价值3773万美元,增长了3772倍。尽管亚马逊是去年美股科技大公司表现最差的股票之一,但是上市以来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此次拆股也意味着亚马逊加入了高估值科技公司拆股的行列——通过拆分股票以达到降低股价的意图,这样投资科技公司的门槛就会降低从而让更多人享有收益。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今年2月份宣布了20比1的分拆。一年半前,特斯拉与苹果曾在2020年8月双双拆股,当时比例约为1拆4,股价出现飙涨。彼时,市场就猜测下一个拆股的科技巨头将会是亚马逊,但时至今日亚马逊才有所动作。

去年7月走马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艰难的开启亚马逊的新征程,首次交出的三季度财报答卷并没有让市场满意,四季度核心财务指标销售额和业绩指引双双略低于市场预期,交出一份自2001年以来最慢季度增速。不过,根据《华尔街日报》最近的报道称,一直在增持亚马逊股票的亿万富翁激进投资者Dan Loeb在一次私人电话会议上告诉投资者,他认为该公司有大约1万亿美元的未开发价值。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Alpha和亚马逊股票拆分:接下来可能拆分三支高增长股票

尽管过去一个月有大量的经济数据和收益消息,但两只受欢迎的FAANG股票的最大消息是宣布他们将实施股票分拆。

首先是Alphabet,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和流媒体平台YouTube的母公司。Alphabet宣布进行20比1的股票分拆,分拆仍需股东投票通过,预计7月中旬生效。

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紧随其后,发布了自己的20比1的股票分拆公告。假设它获得股东批准,这将是亚马逊自1999年9月以来的首次股票拆分。

股票分拆你需要知道的事

股票分拆对基础业务的经营业绩绝对没有影响。换句话说,一家公司不会仅仅因为将要发生拆分而出售多或少的产品或服务。相反,股票分拆只是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其市场价值的情况下改变其股价和流通股数量的一种方式。

例如,亚马逊股价将从2,785美元左右跌至当前每股价值的二十分之一,即约139.25美元。但是,每位现有股东将获得19股额外股份,他们拥有的每一股股份。投资者将不再以2,785美元的价格拥有1股,而是以139.25美元的价格拥有20股。两者的市值相同,均为2,785美元,但股票分拆机制允许更改股价和流通股数量。

为什么要实行股票分拆?原因很简单,就是让散户投资者更能负担得起股票。如果你有500美元可以投资,而你的股票经纪公司不允许进行碎股投资,那么就不能直接把钱投入到Alphabet或亚马逊上。但在他们各自的分拆生效后,500美元就足以购买两家公司的几股股份。

股票分拆通常也表明公司表现良好。可以这样想:如果它执行不好并且在创新方面超过了竞争对手,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可能不会高到足以值得拆分。

随着Alphabet和亚马逊在各自的股票拆分公告后起飞,下面的三只高飞股票可能会紧随其后。

Tesla

对于那些可能不记得的人,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NASDAQ:TSLA)是宣布拆股后估值上升的首批知名股票之一。Tesla于2020年8月宣布进行5比1的分拆,该公司的股价在宣布拆分后的20天内上涨了60%以上。

股票分拆在这里有意义的一个原因是Tesla的股价。尽管有些人可以购买碎股,但其他投资者将被迫节省足够的钱购买一股Tesla的股票。该公司先前宣布的5比1的股票价格为1,374美元;考虑到Tesla今年的交易区间约为每股800美元至1,200美元,这一点有点距离。

Tesla考虑股票分拆的另一个原因是马斯克了解他支持者的需求。尽管机构投资者和内部人士加起来持有超过61%的流通股,但马斯克清楚地知道,Tesla是散户投资者最喜欢的持股。为了让他们开心购买Tesla股票,马斯克可能愿意鼓励公司董事会批准另一次股票拆分。这样做可以让启动资金较少的投资者在Tesla持仓。

AutoZone

2月,在Alphabet宣布拆分股票后,我相信亚马逊将是下一个冒险的最合乎逻辑的公司。随着亚马逊的效仿,该荣誉现在被授予汽车零部件公司AutoZone(NYSE:AZO)。投资者必须追溯到近28年前,才能找到AutoZone上一次实施股票分拆的时间(1994年4月)。

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AutoZone没有让无法购买碎股票的散户投资者更能负担得起其股票。答案似乎与该公司过去24年的大规模股票回购有关。

自1998年以来,该公司已获得董事会批准进行大量股票回购。包括最近公布的第四季度,AutoZone在过去24年中已花费超过280亿美元回购其股票。在此期间,该公司的流通股数量已从1.5亿股减少至略低于2000万股。我相信AutoZone的董事会喜欢强调其在减少公司股票数量方面取得的进展;然而,股票分拆名义上会增加股票数量。AutoZone的董事会可能认为实行股票分拆会以某种方式掩盖回购的进展。

话又说回来,由于已发行股票不到2000万股,AutoZone回购自己股票的能力正在萎缩。如果公司想继续通过回购向股东返还资本,则可能需要进行股票分拆。

博通Broadcom

继Alphabet和亚马逊之后,第三只高涨的股票是半导体解决方案巨头博通(Broadcom)(NASDAQ:AVGO)。尽管AvagoTechnologies(于2016年初收购了BroadcomCorp.,然后将合并后的实体命名为Broadcom)从未拆分其股份,但最初的Broadcom曾在3次(1999年、2000年和2006年)这样做。

Broadcom有几个充分的理由考虑立即分拆其股票。首先,与名单上的其他公司一样,博通的股价对于无法购买碎股的散户投资者来说变得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此外,博通一直不依赖股票回购,而董事会只是最近才批准了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协议。这是一家专注于提高股息、创新和收购其他公司的公司,而不是回购股票。换句话说,它不应该像我上面描述的AutoZone那样不愿意分拆。

博通的业务正在高速增长,分拆也是有意义的。其积压订单在2021年达到149亿美元,首席执行官HockTan在12月指出,该公司的供应已经预订到2022年和2023年。考虑到芯片短缺持续存在,博通的股价很有可能走高。

本文源自金融界

Google play登陆PC,谷歌制作了官方的手机游戏模拟器

去年夏季,微软方面带来了全新的Windows 11,并且按照微软CEO纳德拉的说法,这款全新的操作系统是十年来Windows最为重要的更新之一。并且在全新的UI、平板模式,以及游戏支持更丰富之外,Windows 11最大的变化无疑就是支持原生Android应用了。

不过微软为Windows 11运行原生Android应用找到的合作伙伴却是亚马逊,并且Android应用的本地化运行,是需要通过亚马逊应用商店来实现的。要知道在谷歌Google Play的挤压下,亚马逊应用商店已然是半死不活的状态,现在微软与亚马逊联手却抛开谷歌,这无疑是可忍孰不可忍。为此去年12月举行的TGA上,谷歌方面宣布将推出Google Play Games for PC,允许Android游戏在Windows 11上运行。

日前,谷歌方面已经率先面向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市场测试Beta版的Google Play Games for PC,首批支持的游戏则包括《无尽对决》、《魔灵召唤》、《生存防御战》、《三国志:战略版》等。而其对系统的要求,则是Windows 10 (v2004)、游戏级GPU、8核以上的CPU、8GB RAM、20GB的可用储存空间,以及必须开启硬体虚拟化(VT)功能。

如果你此前对于在Windows上运行Android应用有一定了解,相信此时就已经猜到Google Play Games for PC的技术路径了。没错,Google Play Games for PC其实与一众Android模拟器一样,都是使用硬件虚拟化技术,但相比于其他Android模拟器,Google Play Games for PC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流畅运行、包括完美支持通过键鼠操作。

而Google Play Games for PC的主要可执行文件名为“crosvm.exe”,其实CrosVM是Chrome操作系统中用于创建虚拟机的应用,是一个Rust编写的轻量级虚拟机。

但谷歌方面所提出的配置要求可一点都不低,这就意味着他们或许并不认可微软实现Windows 11原生运行Android应用的WSA(Windows的安卓子系统)方案。事实上,WSA的方案问题在于除了亚马逊应用商店所提供的内容外,第三方应用可以通过ADB命令的方式来安装APK文件安装包,这无疑对于普通用户不太友好。

要知道,亚马逊应用商店中的内容不能说不丰富,只能说是乏善可陈,用户想要仅依靠亚马逊应用商店来在PC端获得与移动端近似的体验,几乎堪称是痴人说梦。而ADB指的是Android Debug Bridge,这是Android开发/测试人员常用的一个命令行窗口,用于通过电脑端与模拟器或真实设备交互。作为命令行窗口、而非消费者更加熟悉的视窗界面,这一操作的难度显然瞬间就提升了几个档次。

尽管谷歌使用的就是与通常Android模拟器一样的虚拟机技术,不过得益于微软在2020年5月的Windows 10更新中,让Windows的Linux子系统(WSL)获得了GPU支持,这就意味着Windows和Linux程序可以在同一张显卡里一起运行,使得如今的Android模拟器也能调用GPU了。而这,也是为何谷歌要求参与测试的玩家,需要准备游戏级GPU的原因。

相信此前凡是使用过蓝叠、夜游等模拟器的玩家应该都知道,模拟器对于CPU的主频和内存频率要求往往较高,但在GPU的开销上却几乎微乎其微,这是因为Windows此前并是不支持虚拟机调用GPU所导致的结果。现在有了WSL的帮助后,无论是Google Play Games for PC、还是其他的Android模拟器,其实都拥有了类似Windows游戏的体验。

而谷歌方面之所以会推出Google Play Games for PC,毫无疑问为的就是能够在手机、平板,以及PC端,为玩家提供无缝衔接的体验。在Windows 11上,微软选择抛开了生态更加丰富的谷歌,选择了弱小的亚马逊或许是为了拿到合作的主导权。但在这一过程中,谷歌面临的问题就是有被边缘化的可能,毕竟如果谷歌在Windows上的缺位,就等于将用户拱手送给了亚马逊,这无异于也会影响Google Play的营收表现。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消费者来说,Google Play Games for PC的推出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的时间里,模拟器由于能够实现比手机更高的操作上限,在事实上妨害了游戏的公平,同时再加上多开的能力,也成为了不少黑灰产的武器。所以游戏厂商对于模拟器这样破坏公平性的工具,基本上是采取封禁或集中隔离的措施。

现在有了谷歌的Google Play Games for PC,并且已经有来自中国、韩国、美国的手游出现在上面,这或许意味着在谷歌的主导下,手游厂商会逐步承认在PC端玩手游也是正常的。甚至于,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游戏厂商,推出横跨PC、平板、手机平台的游戏。

“亚马逊干货”跨境电商选择前的侵权调查

关于侵权一直是亚马逊上一个比较容易踩到的坑,结合之前大咖分享的开发课程,我们确实可以通过软件去找寻一些现阶段比较受欢迎的蓝海产品去做。但是这个里面还是要避免一个产品侵权的问题。由于自己也没有做精品开模的经验,所以选的产品肯定是1688直接拿的,这种你做我也做的产品,就很容易有被抢注专利的情况,你拿的供应商手里没有专利,卖着卖就被投诉了,所以一般我在拿货前会查一下专利,尽可能的避免侵权。

商标是比较容易查到的,知道商标之后一搜就能看出来是否被注册。就是外观专利的话,也没办法形容,网站上面都是图片形式,因此输入关键词之后会出现很多产品图片,要多翻翻;也可能由于关键词没写对导致找不到,造成误判。

欧洲个人认为最好用的是EUIPO,可以通过图片上传的方式查到是否有设计专利。

EUIPO – eSearch (europa.eu)

通过文字,或者图片来查找产品设计或者商标是否被注册专利。直接传图片查找,跟淘宝识图买东西一样;建议就是多弄几张图片查询,不同的角度,有时候一张图查不出来,换几张就会出来。

但是查完一个EUIPO只能说明在欧洲没注册,并不能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没注册,如果某个产品有世界专利,还是会判侵权,所以还要在世界专利WIPO面查一下。

WIPO Global Design Database

就是没有EUIPO智能,不能传图片,只能输关键词手动翻查找。建议多换几个关键词多查几次,避免漏网之鱼。

作为一个欧洲站运营,以上两个地方没查到外观设计专利,基本可以表明这个产品在欧洲几个国家可以放心上架了。

对于北美的小伙伴,在WIPO世界专利网上查询了没有,同时还要在美国专利局也查一下才行。

US Patent Full-Text Database Manual Search (uspto.gov)

但是我觉得这个网站比较难用,以 Measuring spoon 为例,查询外观专利,需要写几个代码:

比如我要找 Measuring spoon 的设计专利,我会输入:

APT/4 AND SPEC/Measuring AND SPEC/spoon

APT/4 这个代码的含义是: 专利类型为4-设计专利

SPEC 这个的含义是:关于专利说明

网站上面会有对代码的说明。

最后找出来有74个,就要一个个的点进去看详情的图片了,有类似的就要注意了。

当然最后还可以用谷歌识图去找专利情况,直接上传图片搜就好了。

Google 图片

总之,总有一款方法适合你。

被别人告了侵权,也先不要慌,有的时候查清楚只是商标侵权的话,改一下文案,是可以申诉回来的。当然我们最好在上架的时候避免一切侵权。

当然在找供应商的时候,都还是问一下有没有专利,有的只有国内专利,这种也比完全没有专利的强。有时候供应商直接就有目的国专利,就省去很多麻烦。当然我也遇到过一个供应商有国内外观专利,一个供应商有日本外观专利的情况,他们互相是有抢注纠纷的,但是亚马逊是只认目的国专利的,所以我们的产品还是被告了下架了,最后各方面协商还是花了不少精力。

以上方法都是自学摸索,可能不全,希望有大神朋友也可以安利一下简单的高效的方法,或者有问题需要指出的,欢迎直接在评论里面留言。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芯片股普遍下跌,亚马逊下跌近3%,科技巨头面临反垄断威胁

美东时间周四,美国股市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截止收盘,道指跌0.89%;纳指跌1.30%,创2021年6月下旬以来新低;标普500指数跌1.10%,创2021年10月中旬以来新低。

盘面上,芯片股表现疲软,美光科技、恩智浦半导体跌超5%,超威半导体跌近5%,英伟达跌超3%。

其他大型科技股涨跌情况,亚马逊跌近3%,苹果、奈飞、谷歌-C跌超1%,微软微跌。盘中美参院投票通过了推进重磅反垄断议案,如果法案在参众两院都获得通过,亚马逊、苹果、Facebook、谷歌四大科技巨头将不得不彻底变更商业行为,收购更困难,甚至惨被拆分。

此消息一出,科技巨头们悉数转跌,面对多重加息、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飙升以及反垄断的压力,投资者们可能需要重新开始评估科技股等成长股的超额收益。

领涨科技股列表:

领跌科技股列表:

以下为全球市场重要资讯汇总:

隔夜要闻

美联储发布CBDC研究报告 未就推出数字美元事项表态

美联储周四公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数字美元研究报告,报告列举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好处与风险,并将在未来120天内向公众征求意见。作为美联储在CBDC领域的关键一步,这份报告没有提出政策建议,也没有就美联储是否支持推出数字美元发出明确信号。

苹果和谷歌游说失败?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批准反垄断法案

当地时间周四(1月20日),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批准了一项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法案,使该法案距离参议院全体会议的审议又近了一步。该法案旨在保护数字竞争,将禁止科技巨头在其平台上为自己的产品、服务或业务线提供优势,矛头直指苹果、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据媒体报道称,苹果CEO蒂姆·库克和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亲自参与了对参议员的游说。

奥密克戎冲击下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跃升至28.6万

美国劳工部周四(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至1月1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28.6万人,为去年10月来新高,远超市场预期的22.5万人,较前值23.0万增加了5.6万人。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三周意外上升,至去年10月中旬以来最高水平,暗示奥密克戎毒株疫情可能导致公司裁员。此外,奥密克戎感染潮扰乱了商业活动,这可能会限制本月的就业增长。

欧洲央行行长:欧元区当前的高通胀将在年内回落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当地时间20日在接受法国电台采访时再次表示,尽管上月欧元区国家的通胀率已经达到5%的高点,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拉加德说,目前推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高涨和供应链受阻,这两方面因素未来几个月随着冬季取暖季的结束和欧洲疫情的缓解都会好转,因此欧元区的通胀也会随之回落。

欧盟计划在2030年前生产全球20%的芯片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20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欧盟将在下月初提出一份规范欧盟芯片生产的法律草案,力争在十年内使欧盟自产芯片翻番。冯德莱恩说,目前欧盟使用的芯片大部分来自欧盟外厂商,造成很强的对外依赖和供应不稳定,这是欧盟无法承受的。到2030年,全球20%的芯片应该由欧盟国家的企业生产。为此,拟议中的这份《欧盟芯片法》将修改欧盟国家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提高预判供应短缺和危机的能力并加强科研力量。

外盘纵览

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 道指跌破35000点关口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集体下跌,截至收盘,道指跌313.26点,跌幅为0.89%,报34715.39点;纳指跌186.24点,跌幅为1.30%,报14154.02点;标普500指数跌50.03点,跌幅为1.10%,报4482.73点。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全线走低,亚马逊跌近3%,苹果、奈飞、谷歌-A跌逾1%;半导体板块表现疲软,美光科技、恩智浦半导体跌超5%,超威半导体跌近5%,英伟达、高通跌超3%;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携程涨超7%,京东涨超6%,百度、哔哩哔哩涨超4%,拼多多、阿里巴巴涨逾2%,金融界收跌38.33%,公司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

欧股主要指数涨跌互现 德国DAX30指数涨0.65%

欧洲时间周四,欧股主要指数涨跌互现,截止收盘,英国富时100指数报收于7585.01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65点,跌幅为0.06%;法国CAC40指数报收于7194.16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1.18点,涨幅为0.30%;德国DAX30指数报收于15912.33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02.61点,涨幅为0.65%。

热门中概股多数收涨 腾讯系涨幅靠前

美东时间周四,热门中概股多数收涨,腾讯概念涨幅靠前。京东涨超6%,B站涨超4%,拼多多涨近3%、蔚来涨近2%。其他中概股方面,满帮涨超10%,小赢科技、携程、360数科涨超7%,百济神州涨超6%,高途涨近6%,百度涨超4%,知乎、微博涨超3%,小鹏汽车、唯品会涨超1%,爱奇艺跌超2%,网易有道跌近4%,叮咚买菜跌超5%,瑞幸咖啡跌超6%,掌门教育跌超8%。

美股科技股普遍收跌 亚马逊跌近3% 科技巨头们面临反垄断威胁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科技股普遍收跌,芯片股表现疲软,美光科技、恩智浦半导体跌超5%,超威半导体跌近5%,英伟达跌超3%。其他大型科技股涨跌情况,亚马逊跌近3%,苹果、奈飞、谷歌-C跌超1%,微软微跌。盘中美参院投票通过了推进重磅反垄断议案,如果法案在参众两院都获得通过,亚马逊、苹果、Facebook、谷歌四大科技巨头将不得不彻底变更商业行为,收购更困难,甚至惨被拆分。

(文章来源:哈富资讯)

关注东方财富网微信公众号【 eastmoneynews 】,每天为您推送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

“洪水”来了。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还有下半年吗?

在海豚君覆盖的多数巨头中(亚马逊,谷歌、脸书、苹果、微软等)能看到的一个相对共性的问题是:用工紧缺、人力成本上升、产品缺货,比如缺货影响了苹果、亚马逊、甚至微软产品的销售。

人力成本大大拉高了亚马逊这种人力密集型公司的物流成本,导致利润失血;而用人的紧缺,也让微软Linkedin这种招聘业务大大受益。

互联网广告这波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譬如Facebook和Snap的广告或者因苹果隐私政策,或因供应链缺货,导致厂商不需要投广告,而有一定程度的承压;而主动搜索型广告,无论是谷歌还是Bing的搜索广告,均表现出了超预期的收入增长能力。

我们来快速回溯一下:

有人送钱,花就是了

国内人民纷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政府撒币+股市资产的膨胀,美国人民的消费热火朝天:三季度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即使看两年复合,今年3-9月平均增速接近10%,也是10年以来的峰值。

缺货、缺货、缺货

美国人买买买,但问题是疫情反扑之后,工厂开工是个麻烦,自己的生产跟不上,缺货成了大问题。

而且,产能跟不上,自己的仓储和物流也不给力,仓储和运输能力都是在下降的:根据美国物流经理指数(LMI),截至9月,仓储能力与交运能力指数分别为47.9及37.2,均位于收缩区间内。

本来国内产能不足,国际可以找补:美国码头进港货轮满载集装箱而来,但是他们国内没产能,货物出口不出去,进口时候运过来的集装箱堆在港口码头,而中国这种出口国,集装箱一箱难求。

再叠加人力紧缺,和疫情反复,国际货运价格攀升,而且货运周期拉长,出口企业利润稀薄了之后,国内一些出口企业不愿意接订单了。

缺人、缺人、缺人

理论上,产能跟不上,加薪把工人赶快招起来,工人们加班加点,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美国目前的问题是,很多人不愿意工作。

比如说,看起来,企业确实在加薪招人,但美国的人力缺口依然很大:8月美国人力缺口达960万人,为2010年以来的新高。

但可惜的是,人力缺口大但劳动人口却减少了:21年9月美国劳动力人口(有工作意愿的人口,包括在职及失业),较19年底减少了322万人。

考虑到美国失业率(只统计有意愿工作但没找到的人口)还在持续走低,一个可能情况是:很多人因为天天政府补贴,直接不想工作了。

CPI-PPI:巅峰式剪刀差

而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和中国一样,CPI和PPI之间剪刀差很大。中国的PPI大于CPI的剪刀差,美国也是CPI远低于PPI,剪刀差之大创下历史新高。

综合,美国宏观层面的问题轮廓就清晰了:这轮后疫情的周期当中,中国和美国都出现了供需错配,但美国的情况似乎跟国内不同,需求恢复更快,供不应求之后出现缺货、缺人、缺产能。

所以,我们会看到:微软开喊“数字技术“(AKA微软那全套生产力工具方案)是通胀世界里的通缩力量,也看到了海豚君开篇说到的问题:美国大厂纷纷喊缺人、缺货,甚至缺到一些企业没货,直接连广告都不投了。

但如果剔除疫情的短期干扰,后续来看的话,部分临时性因素正在逐步削弱:

1.美国政府补助从9月起会逐步结束,美国居民就业有希望逐渐恢复,当前的人力短缺的情况有望缓解;

2.走出疫情之后,当前的国际货运10月低冲峰之后目前有所回落;

而当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美国流动性抽水的程度,以及相应的旺盛需求能否保得住。

在美国流动性不快速抽回,仍保持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可以合理推断美国内需可能依然旺盛,而后续供给上的紧张程度可能有望缓解,只是中短期之内人力成本上升依然难以扭转的趋势。

在这种大的逻辑线下,我们对美股的乐观程度有所保留,目前最为看好的“通胀世界的通缩力量”微软已在《阿里、腾讯们未老先衰,微软凭什么老当益壮?》中提过,这里不再赘述。

以下内容,主要梳理我们看的其余五家纯美股互联网巨头,先上整体观点:

以下是详细内容:

Google:业绩与股价齐飞

强势修复是今年主旋律

在去年疫情影响以及搜索广告趋势性增长放缓下,今年的Google广告业务可以说走出了一个漂亮的强修复走势。年初长桥海豚君在看好全球广告修复的逻辑上,重点推荐了Google并基于一定的预测给出了估值《海豚投研|细拆谷歌:广告龙头的修复行情结束了吗?》。

但Google后来这三个季度一次次的超预期表现,也让它的股价很快达到了我们的估值上限,营利双双带来不少惊喜,业绩的稳扎稳打也充分反映在股价一路向上的走势中。

1、搜索广告的强大修复力

在社交平台都为苹果IDFA新政而暗暗叫苦的三季度,Google明显受损甚小,仅YouTube有轻微影响。

甚至在海豚君的观点逻辑中,谷歌的搜索广告还是略有受益的。

而全球供应链问题引发的广告预算削减影响,Google似乎也未如FB、Snap等平台那样表达过多的担忧。唯一提及汽车供应链可能在年初带来一些影响,但很快被汽车维护、保养等其他相关广告收入的增长抵消了。

长桥海豚君认为,Google收入占比较大的搜索广告,受旅游、医疗等服务业复苏带来的积极因素较多,同时公司针对零售业的信息搜索进行了算法优化,使得搜索广告在线上零售快速渗透的后疫情期也展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三季度零售业整体广告预算削减的影响。

展望四季度及短期未来,管理层对销售旺季对公司广告业务继续强势修复增长仍然抱有不少信心。

从Google、FB、Snap三家广告龙头今年以来的收入波动来看,也符合我们此前的逻辑演绎,在面临宏观以及行业性因素波动影响时,龙头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增长更加具备韧性。

2、YouTube可以称得上惊艳

虽然三季度增速环比放缓的有些明显,也并未达到市场的预期,但从今年整体表现来看,YouTube的未来仍然可期。

受益于视频化浪潮,YouTube的商业价值被逐步挖掘出。当下的YouTube虽然面临TikTok、Netflix等诸多流媒体的竞争,但仍然在享受用户“剪线”的行业红利,获得更多品牌广告从有线电视向流媒体迁移的增长机遇。

与此同时,YouToube也在尝试短视频(Shorts)、直接响应广告中的在线购物等诸多新功能。因此YouTube现在虽然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视频流量,但从商业化角度来说,它的增长之路还很长。

在长桥海豚君对谷歌的估值模型中,也对YouTube的增长寄予了厚望,是未来Google广告业务主要增长动力。

1、谷歌云稍显落后,努力获得大客户认可中

和广告的强势相比,谷歌云的表现就有点一般般了。虽然仍然在全球TOP3,但似乎与两个老大哥的距离仍然难以看到明显缩短。

不过今年以来,谷歌云也在借助自己的独有优势努力(AI、搜索引擎、企业邮箱等)拿大单中,斩获西班牙媒体公司Univison 10亿美金合同,以及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达成10年合作。不少全球消费行业巨头,也在旗下部分业务中开始尝试Google提供的一揽子云服务解决方案。

2、“谷歌税”减免对业绩影响有限,适当关注即可

今年以来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内容方对渠道平台的议价力强势提升,以Epic正式向苹果宣战对簿公堂为标志性事件。虽然最终结果还未尘埃落定(苹果要求暂缓执行诉讼案部分禁令),但苹果、谷歌在今年均对开发方做了一定的让步。

谷歌除了年中开始对部分中小开发者执行“半折优惠”外,明年(2022年)开始将对所有采取“订阅模式“的内容开发者实行半价优惠,即从原来30%的分成比例下降至15%。

反映到业绩影响上:

据相关法庭文件披露,2019年Google Play收入112亿美元,实现经营利润70亿美元。虽然暂未有官方数据披露Google Play中订阅收入占比,但有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Google Play中游戏收入占比接近70%,假设剩余的30%均为订阅模式的分成收入。

我们如果按照2019年Google Play占其他收入比例来简单对应计算2022年情况,预计2022年因这一政策对整体收入影响约1%,利润影响接近2%。

因此目前来看,如果不对游戏等主要以虚拟物品内购为主的那部分收入动刀,谷歌税的影响相对可控。

相对年初的业绩预测模型,长桥海豚君在三季度财报后对其进行了不少调整。主要体现在:

1)提升营收端搜索广告的复苏力度,未来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同时略微下调YouTube、其他业务(Google Play收入减半)的增长预期。

2)成本端和费用端中的销售费率、研发费率均相对之前明显下调,主要依据Google近三个季度优秀的降本增效成果。但考虑到管理层提出对未来新兴业务持续投入(AI、自动驾驶、量子计算等),以及疫情后员工返回办公室带来的行政费用提升,我们放慢了成本费用优化速度。

在WACC=9.45%,g=2.5%假设下,长桥海豚君对Google估值为3218美元/股,对应2022、2023年GAAP净利润分别为26倍、22倍,位于历史估值中枢水平。

Facebook:重金转身“Meta”

双压之后拐点不远

作为全球流量霸主,Facebook每年依靠广告业务轻松坐收百亿收入的安稳日子过了多年。虽然广告行业不可避免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但相对同行,Facebook明显拥有更多的主动调节能力。

但这次三季度财报可以说将向市场展示了一个即将不一样的Facebook。

3、广告业务短期内将明显承压

虽然有后疫情下供应链问题的影响,但从同行比较来看,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苹果的iOS隐私新政。在新的IDFA政策下,社交平台主打的个性化推荐广告整体上都会面临投放效果被削弱的风险,反之,从广告主预算迁移的角度,原本日薄西山的搜索广告则影响较小,甚至比较起来还有点竞争回暖的意思。

而如果按照管理层的指引与市场的预期差,四季度的广告显然会继续受到苹果IDFA和供应链问题的压制。再结合外行们对于未来一年FB广告收入的展望,我们综合判断下来,要等到制约因素影响真正消退,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不过,尽管机构们在此次财报后调低了预期,但从同行对比来看,仍然对FB的增长韧性做了比较多的期待。

4、在元宇宙相关上投入决心出乎市场意料

长桥海豚君在此次财报点评中就已提到,从上季度的业绩电话会之后,市场对于Facebook在“元宇宙”上的投入决心就有了新的改观,不再是前五年的“小打小闹”了。

但与此同时,对于利润端削弱的担忧也在与日俱增,毕竟在投资Facebook的资金中,不乏一些看中的是Facebook超级印钞机的能力。如果成本端押注过多,而收入端短期也无法释放,对利润的侵蚀也是不小的数字。

果不其然,这次FB的财报关于“元宇宙”战略转身可谓是轰动全球。除了改名“Meta”(Metaverse简称)以及从四季报起独立披露元宇宙业务财务细节,最重要是的一年上百亿美金的砸钱。要知道2020年Facebook的经调整净利润也不过400亿不到。一下子多拿出1/4的真金白银来投资一个短期内不赚钱的初创型业务,势必会吓走一些求稳的价值投资者。

但Facebook似乎决心已下,从运营总支出与资本开支的指引范围来看,明年对于元宇宙相关业务的研发投入只会更甚。

长桥海豚君认为,2022年转身“Meta”的Facebook财报上可能会一改往日“优等生”的表现,收入增长压制+成本费用攀升=利润双重削弱。

因此我们在FB估值模型上:

1)相对之前下调了短期的营收增速(主要为2022年),看好2023年回暖

2)提升了资本开支以及总运营支出假设(主要上调成本率、研发费率、营销费率、无形资产投资假设)

长桥海豚君整体判断:

a)短期下,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按照Facebook管理层的指引及市场预期,最终2022年净利润端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恶化,不增长或同比负增长。而2023年广告端如果在预期下回暖,收入端增长会有修复,但支出端在VR/AR业务大手笔投入下,对于利润端的增长恢复依然拖累。

因此原先的价值投资资金可能会继续择机撤退,虽然由于管理层频繁回购(三季报新增500亿回购额度)的预期,对股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真正向上反转的拐点仍然需要等待(如广告增长阻力提前消除、VR/AR商业化进展超预期)。

b)长期下我们如市场大部分预期一样,会明显乐观一些。供应链带来的压制是暂时的,而苹果IDFA新政对所有社交平台的广告议价力均有影响。

但在社交平台中,只要FB的流量大盘未受明显威胁,那么FB的竞争力仍然能打,并有望受益中小流量平台逐步让出的市场。例如,在Instagram Reels发力后,可以借短视频行业红利吸引部分广告主的投放预算,弥补FB生态其他平台广告的流失。

另外,在全球科技巨头扎堆押注元宇宙的当下,Facebook在硬件端至少走在了前列,并且巨大的社交流量在未来做平台切换时也会相对轻松自然,可以说在未来元宇宙时代,Facebook拿到了一张入场券。

因此在走过低潮的2022年之后,海豚君看好FB能够跑赢市场大盘,未来三年(2022~2025)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速预期为21%。

长视频混战要来“美国翻版”

奈飞、迪士尼惨了?

说到流媒体中的长视频内容,奈飞是当下无可争议的王者。但随着全球视频化浪潮的蜂拥而至,巨头们也在跑步进入这个行业。除了亚马逊、索尼等软硬件跨界巨头们,当仁不让的就属老牌娱乐公司迪士尼了。

尽管迪士尼的流媒体正式推出时间不久,至今才刚好两年的时间,但近一年履创新高的股价,背后主要反映的就是一个估值逻辑的切换:

从成熟的传统娱乐业务到具备成长性的流媒体新渠道业务,当然由于疫情扰动下,迪士尼短期还有一个针对传统业务走修复的逻辑。

既然长期的估值支撑差不多,那么长桥海豚君倾向于将两个公司放在一块看。从近两个季度的财报情况来看,奈飞和迪士尼此消彼长,流媒体竞争格局还远远未稳定:二季度迪士尼表现出色,而三季度奈飞则明显占优。

1、流媒体短期逻辑:优质内容驱动用户增长

短期驱动流媒体公司股价上涨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复盘一下奈飞的历史走势,就知道基本上受用户增长表现的影响。

而用户增长本质上长期受用户习惯的迁移驱动(剪线族,从有线电视迁移),中短期则主要靠一部部爆款剧来拉动。

虽然存在能够引爆市场的小成本剧,但从概率上来说,大部分的优质剧在成本投入上不会少。因此作为投资者,如果想要提前预判流媒体平台们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用户增长的高峰期,可以参考“内容成本支出”这一指标。

再按照半年至一年的制作周期,在内容成本支出出现增长拐点的时候,顺延半年至一年,往往就会迎来因优质内容丰盛而收获的用户增长高峰期。(如果公司有详细的排片计划,指标与Pipeline结合来看则更加准确一些)

比如就拿奈飞来说,从下图的内容现金支出增速就可以看出:

1)2020年因为疫情,奈飞的内容拍摄受到很大影响,全年内容成本投入同比大幅下滑。对应着2021年上半年奈飞的内容供给跟不上,影响了用户增长。(一二季度订阅用户净增量指引保守,而实际表现甚至不及预期)。

2)2021年二季度开始,随着线下经济逐步恢复,奈飞的内容投入大幅攀升。按照一般的拍摄周期,内容丰收周期在2021年四季度起至明年。

再结合奈飞部分影片的排片计划,基本上可以在四季度会看到用户增长出现一个明显的反弹。这也就意味着三季度末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买点。

这一点放在迪士尼上也同样能说明问题。从媒体与娱乐分发业务的资本开支上可以看出,2021财年一二季度(实际对应日历年2020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迪士尼的资本投入同比进一步下滑。与同期的奈飞相比,迪士尼的投资进度受到的影响明显更大。再来看迪士尼上个月宣布多部漫威大片延期半年播出的消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从短期来看,奈飞的内容大年已经开启,而迪士尼则需要等到明年二季度(对应2022财年三季度)。

2、流媒体长期逻辑:持续输出+降本增效,注定有一场混战

从长期来看,流媒体全行业都享受着用户习惯线上化迁移的红利。在长视频领域,主要体现在流媒体视频平台对有线电视的替换。各个巨头的争相进入,也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得以加速。

但另一面,行业加速发展的背后也使得各平台之间竞争厮杀的节点提前。年初奈飞、迪士尼还在纷纷推行涨价策略,三季度开始,HBO、CBS、Disney旗下的流媒体平台先后开始推出限时促销。

促销只是短期特效药,如果拉长周期来看,比拼的仍然是各家在成本控制下,能够持续、稳定的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奈飞从2005年转型流媒体发展多年,光内容成本率仍然还在40%左右徘徊,而竞争加剧下,成本率优化速度也会放慢。

但巨头们推出的各平台又有几个是不能打的呢?无论是奈飞还是迪士尼,亦或是亚马逊、AT&T等等,要么自己具备优秀的制作班底或者丰富的IP在手,要么就是资金雄厚,有实力不断买下全球的优秀工作室。

我们不得不说,海外巨头们,也开始要走中国长视频们的老路了——在竞争胶着期,成本上升的同时,却难以提升用户端的ARPU。虽然可以提价,但在同行占上风的时期,需要进行促销来减少用户的大幅流失,从而拉低了真实的用户平均付费。

3、传统业务(IP产业链)是迪士尼多出来的另一条腿

如果说长视频注定要有一场混战的话,那么对于迪士尼来说,原来的传统业务能够部分平滑因流媒体竞争带来的业绩波动。

迪士尼算是全球最会挖IP价值的巨头了,主题公园、商品零售、酒旅餐饮等业务都可以归类为围绕IP开发的衍生业务,是全球娱乐公司们都羡慕的“一鱼多吃”模式。今年奈飞也宣布要开始做IP产业链开发,相继布局游戏、衍生商品等领域。

由于疫情反复,迪士尼的线下主题公园、邮轮业务客流量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因此修复的逻辑还在持续。而管理层提及,主题公园短期内也迎来了游客的报复性消费,部分园区(主要为美国本土)人均花销相比2019年上涨了30%。

另外,今年以来酒店平均间夜价格也比2019年同比增长了3%-5%。而迪士尼仍然在不断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在开拓更多的收入来源。因此在迪士尼传统业务不断修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期待由人均消费上浮带来的老树开花。

4、估值调整

基于以上长短期逻辑,我们分别对奈飞和迪士尼做了估值调整。由于流媒体行业目前还是一个重投入期,迪士尼管理层也透露2024年Disney+才能实现盈利。因此公司短期内现金流会有比较大的波动,我们倾向于选择相对估值法来对两家公司的长期价值进行测算。

(1)流媒体业务

a. 首先是行业大盘,我们直接拿Digital TV Research做的预测作为参考:2025年,全球流媒体视频付费用户将达到16亿(包含中国地区)。

b. 迪士尼管理层也给了一个比较明确的长期目标:2024年全平台要实现3-3.5亿的增长。其中Disney+2.3-2.6亿,Hulu 5000-6000万,ESPN+2000-3000万。

因此,管理层指引隐含的假设是,迪士尼流媒体业务的长期渗透率会达到18%-22%。

三季度用户增长尽管低于市场预期,但迪士尼仍然对长期目标信心十足。因此海豚君按照公司指引,预计2024年迪士尼旗下各流媒体平台用户规模基本达标,但相较此前的预期,考虑到部分热片相继延期,因此下调了2022年净增用户数,提升了2023、2024年的用户增速。

c. 奈飞公司管理层没有给出明确的目标,我们结合Digital TV Research(2026E 2.7亿)、外行一致预期(2025E 3.18亿),假设奈飞2025年全球订阅用户规模能够达到3.06亿,渗透率略逊于迪士尼(奈飞主要缺少ESPN、HotStar拥有的体育赛事内容)。

2、传统业务(传统媒体渠道+IP衍生)

由于目前奈飞的IP开发业务刚刚起步,暂时无法对该业务做长期预测。因此这里我们仅考虑迪士尼的传统业务。

关于传统业务的估算过程,长桥海豚君在《不断“造梦”的迪士尼,能有“梦幻估值”吗?》中有过详细分析,这次主要是对主题公园业务进行了调整。

从四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财年),主题公园的回暖速度超出我们此前预期,因此我们预计2024年主题公园的本土客流量将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vs 前期95%)

3、估值结果

依据假设,我们分别得出奈飞和迪士尼的估值如下,其中:

(1)流媒体业务按照PS给估值,参照奈飞历史估值中枢,给予8倍PS。

(2)迪士尼的传统业务参照2018年之前迪士尼的PE中枢,给予12倍PE。

因此,结合目前市场股价表现来看:

  1. 奈飞基本已充分反映乐观预期;
  2. 迪士尼由于三季度用户增长拉胯(财年四季度),热门内容延期等不确定性风险,最近股价明显承压。短期的边际拐点仍然需要一些积极因素,否则则需要等待到明年上半年才有相对明确的机会。

本文来源:长桥海豚投研,原文标题:《“大水“要收了,谷歌、Facebook、亚马逊们还有下半场吗?》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从一家小型在线书商到追赶并超越谷歌,亚马逊的市值超过4500亿美元。亚马逊为什么要这么做?

它是阿里巴巴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对手,巴菲特因为错过投资而懊悔,分析师预测它可能先于苹果,成为未来全球首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这家企业就是亚马逊。

相比一众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企业,亚马逊显得格外年轻,只有不到20岁。20年间,亚马逊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迅速进化成了全球排名第二科技巨头。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也被认为是硅谷继乔布斯之后一位天才级的企业家。

亚马逊为什么能越做越大,它的技术和模式可不可复制?它真正的优势在哪,是优秀的配送能力还是先进的技术创新?贝佐斯是如何带领亚马逊完成这一壮举的呢?

编 辑 | 叶开甫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5月15日,亚马逊迎来上市20周年,当初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亚马逊能由当初的一个在线小书商,蜕变为今日的科技巨头。

亚马逊最早做图书生意,相当于中国的当当网。当当网诞生于1999年,比亚马逊晚了仅仅四年,但今天的亚马逊已经不是当当网可以比拟的。

今天,亚马逊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现在,亚马逊的市值已经突破4500亿美元。美国人每在线消费一美元,都有一多半被它收入囊中。

据测算,投资亚马逊的收益接近50000%。什么概念?假如你能在20年前在IPO当天买入2000美元的亚马逊股票,20年后,你将拥有98.2万美元——也就是说,假如你20年前投资亚马逊2000美元,那么今日你将成为百万富翁。

就连巴菲特都不得不承认,当初没有投资亚马逊是巨大的失误。他说自己,低估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才能,他当年不看好贝佐斯的眼光,也不看好贝佐斯的执行力。

01 进击的商业帝国:云计算独领风骚

这个时代,高管们一贯都会抱怨要创造短期业绩的压力太大,而亚马逊却毅然着眼于长远的未来。贝佐斯重视持续投资,以推动其两大主要业务——电子商务和它的云计算部门Amazon Web Services(AWS)

一直以来,大家对亚马逊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研究它的电商到底赚不赚钱。可等到所有人都意识到企业服务市场是一块肥肉的时候,AWS已经远远把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

正是在云服务的盈利助力下,亏了20多年的亚马逊开始赚钱了!2016年亚马逊成功实现了云计算100亿美元的收入,在收入中占最大比例。现在,其云计算服务能力已经接近其后三大竞争对手(微软、谷歌和IBM)的总和。

而这也正成了亚马逊股价飙涨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到了现在再说亚马逊是零售商有些不太合适了,它更担得起世界上最成功的云计算公司这一头衔

在电子商务方面,亚马逊吸引的顾客越多,就会有越多的零售商和制造商想在亚马逊上销售它们的产品。这给了亚马逊更多的现金去提供新服务,例如两小时送达以及流媒体视频和音乐,而这又吸引了更多顾客。与此类似,越多客户使用AWS,亚马逊就能在新服务上投入越多,进而吸引更多客户。

第三个良性循环则是围绕该公司的语音助手Alexa展开:有了开发者为Alexa设计服务,它对消费者来说就越来越有用,开发者继而就有理由去创造更多的服务。在今年年初的CES(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苹果的周边产品被亚马逊Alexa抢了风头。

不仅如此,亚马逊也出租它的库房空间给其他零售商。为了在快递过程中拥有更多控制权,亚马逊甚至注资货运飞机,研发无人机。

难怪人们开始打赌,亚马逊和谷歌谁会成为第一家股价突破千美元的公司。有人认为,亚马逊可以成为一种新式的公共机构:它既可以提供商业层面上的基础设施服务,又可以为物流付款提供计算服务。

正如亚马逊在其年度报告中所形容的那样,它当下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包含了:物流公司、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平台、食品制造商以及“所有类型的实体、数字以及交互式媒体”。如此庞大的覆盖范围,令人们想到的是一家联合大公司,而远非一家零售企业。贝佐斯也被CNN、《彭博商业周刊》与《连线》称为“乔布斯后第一人”。

02 四大绝招:永远做“Day 1”公司

占优策略vs差异化战略

关于战略的一个经典名言:Strategy is all about trade-offs.(战略是权衡与取舍)。

作为一个公司,战略方向是追求高质量,还是低价格?是用不同的产品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还是专注一个市场,做大单一产品以获得规模经济?

亚马逊没有在高质量和低价格中二选一。博弈论里有个占优策略,指的是无论竞争对手如何反应都属于本企业最佳选择的策略。亚马逊采用的正是占优策略,20年来从没改变过,也从不考虑折中。同时,提供无限的选择、顶级的购物者体验和最低的价格。。

比如2015年Amazon推出Prime,允许用户缴纳79美元即可享受免费的快递两日达服务(在当时下单后用户等待的时间普遍在5天以上)。这一项服务在内部一直饱受争议。

但贝佐斯一意孤行。事实也证明,Prime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入Prime的会员在亚马逊的消费额平均翻了一番,大量的顾客因为这一项服务成为亚马逊的拥趸。Prime成为亚马逊成功甩开Ebay的关键决策之一。

为什么将低价、无限选择和购物者体验作为占优战略的核心呢?贝佐斯给出的解释是:

“在亚马逊的零售业务中,我们知道消费者会想要更低价格的产品,10年后仍然如此。他们想要更快的物流,更多的选择。很难想像,会有顾客在10年后跑来和我说:“Jeff,我喜欢亚马逊,但你们的价格能不能贵一点,或者到货时间再慢一点。”

快速决策 永远不要成为Day 2 公司

亚马逊的总部有一栋楼叫做“Day 1”,那里是贝佐斯办公的地方。当他搬到另外一栋楼后,又给新楼起了同样的名字。

这个命名来自于贝佐斯始终在思考的主题:Day 2公司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接着会变得无关紧要,然后会经历痛苦的衰退,直至最终迎来死亡

贝佐斯在2017年致股东信中谈到:

不要让外界把你变成“Day 2”公司,快速决策以及从客户产出考虑问题是避免企业陷入停滞的关键。如果你不能或不愿快速拥抱强大的趋势,外部世界会将你推入Day 2状态。虽然这些趋势很容易发现,但“Day 2公司”却选择抵制它们。

在企业中,速度非常重要,而且高速决策环境也更有趣。贝佐斯认为诀窍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绝不使用“一刀切”的决策过程;

第二,大多数决策都应该在你掌握70%的信息时就做出;

第三,使用短语“服从大局”;

第四,及早识别错误问题,并立即上报。

贝佐斯认为,为了维持公司Day 1的活力,必须要做出高质量的快速决策。“大多数决策都应该在掌握了70%的信息时就做出,如果等到掌握90%的信息的时候才做决定,那意味着一切都晚了。”

成为世界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说要以客户为中心,但无疑亚马逊是公认做得最好的公司,并且以此闻名。

据说,贝佐斯有一个公开的电子邮件地址,借此收集客户投诉,之后他会将这些邮件转发给相关的亚马逊员工,只加上“一个问号”,而相关团队的全体人员都要停下一切工作来应对,有员工甚至公开质疑过这种做法是否欠妥,但他们无法挑战贝佐斯“客户至上”的理念。

如果一个公司以短期得益为先,很多时候很难坚持为顾客做正确的事情。贝佐斯想让所有其他公司将亚马逊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最高标准。正是因为这种理念,亚马逊采取了更长期的方式在思考所有经营问题。

基于客户至上的理念,贝佐斯在公司中推行了两种类型的创新,一种是顾客反向推导(Customer Backwards),以顾客体验为起点,代表产品是Kindle、Marketplace、Prime。一种是能力正向推导(Skill Forwards),是从公司现在的能力出发,代表产品是AWS云服务。最终都归于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客户至上为中心,正是亚马逊保持活力的最佳方法。贝佐斯在2017年致股东信中提到,“客户口头声称他们很快乐,但在心里,他们有种种不满,非常不满意。甚至连客户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总在要求更好的,而你要取悦于客户的愿望将驱使你为他们创造更大利益。”

认清风险,勇于下注

大公司的一个通病是“一种标准全部适用”的决策方法,这很大程度上了影响了公司的效率和创新。创新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如何看待风险,做出决策。

在一家普通公司,当CEO支持某一个想法时,这个想法就会变成全公司的重点,这么做会使浪费大量的资源在一堆没用的想法上。但是亚马逊的做法不同,亚马逊建立小团队,这个团队来进行实验并探测想法的可行性。如果某小团队成功解决了某个小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获得更多资源来解决更大的挑战。

贝佐斯坚持认为,“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如果你提前确切地知道一件事情的结果,那么这件事就不能称之为试验性的创新;只有敢于去挑战全新的、未知的领域,不惧失败,并最终取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贝佐斯把亚马逊打造成了“这个世界上尝试失败的最佳之地”,即便知道90%的冒险尝试都会失败也义无反顾。并且,亚马逊一直以很高的标准招徕人才,从创立时就喜欢招加州理工的技术天才,之后更是从斯坦福机器学习教授,到算法理论的权威无所不包。读亚马逊公司的历史,你会发现在很多关键的创新上,都有这群技术狂热分子的身影。

最近Fast Company公布一份榜单,评选出全球50家最具创新力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正是亚马逊。

03 他山之石:何为伟大的生意?

最后,反思一下我们国内的电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电商是典型的流量经济。流量可以买到,电商间的转换成本又低,那么一个电商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呢?电商公司一定要投大量广告或围绕流量布局吗?

究竟什么是伟大的生意?亚马逊的成长轨迹给了一个好答案。正如贝佐斯所说,一个最理想的生意至少有4个特点。消费者喜爱它,它能够增长到足够大,资本的回报率高,同时它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有持续十数年的潜力。

回顾中国B2C平台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当当、京东、1号店等电商公司推出第三方销售平台顺理成章,不得不说这得益于亚马逊的探索。天猫超市的寄售模式,初看惊艳,实际是上个世纪亚马逊就探索出来的模式。可以说,“电商”这个词是贝佐斯一手打造出来的,中国的电商公司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实际上,亚马逊的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的想法,而大都是基于真正的需求。比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阅读需求,推出Kindle;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富裕的网络带宽,开始做AWS云服务;或者是在云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结合人工智能,研发出Alexa。

这就是亚马逊从单一的电商业务,一步步扩展成现在业务版图的路线图。事实最终也证明,这些基于真实需求而衍生出的业务,通常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大凡成功的企业,绝非偶然,其成功秘诀也不是总结几条成功学就可以学到的。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学习,多总结借鉴,绝对有益无害。

亚马逊过去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这位科技巨头并没有就此满足。如今,它仍然在不断地把创新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我们无法预测,亚马逊未来还将涉足哪些领域,但可以肯定是,这家神奇的企业仍将不断带给我们更多惊喜。而我们只需要期待下一个20年。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资料来源:

从一根香蕉开始,了解一个不一样的科技公司 — 亚马逊(凤凰科技)

亚马逊这20年到底有多牛?一个小书商变为巨头,投资收益50000%(华尔街见闻)

亚马逊20年:贝佐斯的商业新哲学(42章经)

亚马逊IPO 20周年:市值4600亿美元 如何养成?(雷锋网)

巨头的新战场 是一个8.8万亿的市场 影响7000多万人(中国企业家杂志)

亚马逊:帝国的悖论(经济学人)

巨大的市值洗牌亚马逊、微软、苹果和谷歌最大的差距只有200亿

全球互联网巨头市值排名大洗牌!亚马逊、微软、苹果、谷歌最大差距仅200亿美元,史上最接近,机构咋看科技股机会。

美股经历了一轮大调整后,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排位也遭遇大洗牌!

近日,阿里巴巴市值再度超越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全球排位也升至第六,腾讯则降至第七位。

截至2月2日,全球前五大互联网公司依然为“FAAMG”,但内部排位却出现巨大变动。

其中,由于亚马逊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五大跌5%,市值跌破8000亿美元整数大关,自最高点股价跌逾20%,这意味着进入技术性走熊。不过,亚马逊暂时仍以微弱优势排名全球第一;微软市值为7886亿美元,升至全球第二;而曾经的龙头,一度突破万亿美元的苹果公司,目前市值为7852亿美元,略低于微软,降至第三位。同时,谷歌市值与苹果相差也仅百亿美元,暂列第四。

至此,全球前四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市值差距成为有史以来最接近的一次,第一名与第四名的市值在7752亿美元至7952亿美元之间,差距仅为2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四大巨头领衔的第一集团之间的争夺战异常激烈。

脸书的市值暂列全球第五,阿里巴巴和腾讯紧随其后,与脸书的差距仅500亿美元。即阿里巴巴和腾讯短期内均有超过脸书的机会,如果谁能超越,将升至全球第五大巨头。

目前,全球十大互联网的公司的市值门槛均超过1000亿美元。

阿里巴巴再夺国内第一宝座

1月30日,阿里巴巴发布2019财年第三季度(2018年10月至12月)财报,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1%,营收达1172.78亿元,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家季度收入破千亿的企业。受到云计算等领域的扩张带动,阿里巴巴净收入远超预期。

资本市场也迅速作出了反应。当日,阿里巴巴股价大涨6.34%,市值达到4324.28亿美元,再度超越腾讯4177.78亿美元市值,又一次成为国内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如下图所示,1月29日,腾讯的市值还领先阿里巴巴150亿美元;1月30日,阿里巴巴成功反超。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6.99亿,较2018年9月增加3300万,彰显了旺盛的消费需求和活跃的消费市场。同时,淘宝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36亿,较截至2018年9月30 日的12个月大幅增加3500万,其中超过70%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来自低线城市。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阿里巴巴再度收获了一个强劲的季度。

“我们强韧的运营及财务表现,直接反映我们一直致力在零售、数字娱乐和本地生活服务多个领域,更好地服务近7亿且仍在不断增长的消费者群体。我们取得的增长同时也得益于集团云计算及数据技术的力量,这些技术正在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张勇说。

按照马云的“传承”计划,2019年阿里巴巴CEO张勇将会接替马云出任董事长。

从1月份两家公司的股价表现来看,阿里巴巴以明显的优势胜出。1月,阿里巴巴的股价涨幅达到22.92%,几乎收复了去年12月份的下跌;腾讯1月涨幅则为10.19%。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将于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举行董事会会议,并发布全年业绩及公告,以及考虑派发末期股息。目前,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差距仅有168亿美元,即腾讯和阿里之间的市值之争暂时还难见分晓。

全球互联网巨头大洗牌

就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排名看,截至2月2日,全球前五大互联网巨头依然为FAAMG,但内部排位出现巨大变动。

其中,亚马逊仍以微弱优势排名全球第一;2018年排名靠后的微软,市值为7886亿美元,升至第二;而曾经的龙头,一度突破万亿美元的苹果公司,目前市值为7852亿美元,以微弱的差距不敌微软,降至第三位。同时,谷歌市值与苹果相差也仅百亿美元,位列第四。

数据显示,全球前四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市值差距有史以来最接近,分布在7752亿美元至7952亿美元之间,即第一名和第四名之间的差距仅2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四大巨头之间的争夺战将会异常激烈。

上述四大巨头市值之和超过了法国的GDP,如果视为一个国家来看,排名将在全球第五。此外,单个公司来看,四大巨头的GDP均超过瑞士,排全球第19。

1月31日美股收盘后亚马逊公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总体超出市场预期,但对2019年第一季度的营收预测略低于预期。

其中,亚马逊增长引擎云计算服务AWS四季度营收为74.3亿美元,同比增45%,三季度同比增长46%;包括广告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营收34亿美元,同比增95%,增速同样低于三季度的123%。

由于云计算服务AWS和广告业务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且2019财年一季度营收指引不及预期,受此影响亚马逊周五股价大跌5%,市值跌破8000亿美元整数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股价收盘报1626.23美元,较52周内最高纪录的2050.50美元下跌至少20%,标志着股价已技术性走熊。

1月30日,苹果也发布了2018第四季度业绩,营收843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83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82.93亿美元下滑4%。实现净利润199.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0.65亿美元下滑0.5%。由于营收和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当日苹果股价大涨6.83%。

由于受困于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下跌,以及最新推出的三款iPhone销量不佳的情况,苹果的市值一路下滑,跌落神坛。

脸书暂居第五的宝座,市值为4757亿美元。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分列第六和第七,紧随其后,与脸书的差距仅500亿美元左右。即阿里巴巴和腾讯均有超过脸书的机会,如果超越,将升至全球第五。

此外,英特尔、奈飞和PAYPAL的市值排在第8至第10。全球前十大互联网的公司的市值门槛均超过1000亿美元。

美股超预期反弹,机构持谨慎态度

去年四季度美股连续大跌,一度跌入技术性熊市,令不少投资者开始恐慌。然而,2019年1月,美股却迎来了一轮快速反弹,标普单月大涨7.87%,纳斯达克指数单月更是大涨9.74%,这也让纳指创2011年10月份以来最大单月涨幅,而标普则创下1987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美股俨然从熊市中恢复了过来,并且近期利好不断。

日前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再度好于预期,显示美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

美国劳工部报告称,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0.4万,远超市场预期的16.5万。去年12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1.2万人。尽管美国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的联邦政府关门时间,但就业增长仍在持续。

不过,由于美国政府停摆,1月失业率上升4%,创7个月来最高水平,高于市场预期的3.9%。去年12月失业率为3.9%。此外,1月份的平均时薪也不足预期,环比增长0.1%,预估为增加0.3%,前一个月为增加0.4%。

TD Ameritrade首席市场策略师JJ Kinahan表示:“这是一份很棒的报告。但两个原因使得市场对其反应平淡。首先,日前美联储召开了货币政策会议,因此这份报告还不足以改变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其次,鉴于政府关门,人们对这份数据的强劲表现还有些疑惑。”

美联储方面,1月31日,强调作下次利率决定时将保持耐心,暗示美联储将实行新的温和政策,当日引发美股大涨。

此外,推迟公布的美国2018年11月新屋销售年化总数为 65.7万户,环比大增16.9%,创1992年以来最大环比增幅。

美股重点企业的财报也好于预期,尤其是科技股。

中信证券科技产业首席分析师表示,对2019年美股科技股全年走势维持谨慎态度。考虑到流动性预期或有反复、市场悲观情绪扩散、外围扰动事件增多等,我们判断近期美股市场反弹或接近尾声,风险开始堆积。长周期来看,云计算、AI、互联网、IDC等高景气产业板块中一线科技巨头仍是市场持续配置的首选,且当前估值水平、仓位结构以及市场情绪亦构成正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