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证实Pixel 7系列是一款运行速度更快的纯64位Android手机

【手机中国新闻】目前市面上支持64位应用程序的Android手机大多向下兼容32位应用程序,然而在Android开发者博客中,谷歌宣布旗下最新的Pixel 7系列产品将是首款专门支持64位应用程序的Android手机,这意味着很多旧款32位应用无法在这部手机中使用。

对此谷歌解释称,64位不仅减少了RAM的使用,CPU也能提供高达25%的性能提升,而且还提高了性能和安全性。谷歌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支持32位应用程序的设备将越来越普遍,谷歌此举也是相信Android生态系统已准备好进行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还鼓励开发人员开始测试仅适用于64位设备的应用程序,而且目前已经有开发人员工具可用于测试新配置的兼容性问题。

当然,仅支持32位应用程序的设备也不会完全消失,这些设备还将继续为Android Go、Android TV 和Android Wear提供服务。

谷歌印度因滥用其Android垄断权被罚款约1.62亿美元

出品|开源中国

印度竞争委员会(Competition Commission of India,CCI)宣布对谷歌处以 1337.76 千万卢比(约 1.615 亿美元)的罚款。罪名是谷歌滥用其在 Android 移动设备生态系统中多个市场的主导地位,并责令该公司改正行为以开放 Android 生态系统进行竞争。

公告指出,CCI 在审查了谷歌在许可该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和谷歌各种专有移动应用程序(如 Play Store、谷歌搜索、谷歌浏览器、YouTube 等)方面的各种做法后,才做出了这一罚款决策。为此,CCI 在本案中划定了以下五个相关市场:

  1. 印度智能移动设备的可授权操作系统市场

  2. 印度 Android 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市场

  3. 印度一般网络搜索服务市场

  4. 印度非操作系统特定的移动网络浏览器市场

  5. 印度在线视频托管平台 (OVHP) 市场。

根据评估结果,CCI 认为谷歌在上述所有相关市场都具有支配地位。并试图通过签订多项协议来巩固这一地位,包括移动应用分发协议(MADA)、反碎片化协议(AFA)、安卓兼容性承诺协议(ACC)、收益分享协议(RSA)等;其要求相关的 OEM 厂商在智能移动设备中包含谷歌的应用程序。

“MADA 保证最突出的搜索入口点,即搜索应用程序、小部件和 Chrome 浏览器已预装在 Android 设备上,这使 Google 的搜索服务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具有显着的竞争优势。此外,谷歌还获得了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显着竞争优势,这与它的另一个创收应用程序有关,即 Android 设备中的 YouTube。这些服务的竞争对手永远无法利用谷歌通过 MADA 为自己获得和嵌入的市场准入水平。网络效应,加上现状偏见,为谷歌的竞争对手进入或在相关市场运营创造了巨大的进入壁垒。”

CCI 称,市场应被允许根据价值进行竞争,谷歌有责任确保其行为不会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但该公司通过 MADA、AFA/ACC 和 RSA 实施各种限制的基本目标是保护和加强其在一般搜索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从而通过搜索广告获得收入。

而在调查过程中,谷歌方面则为自己进行辩护称,其面临了来自苹果的竞争限制。不过 CCI 指出,“苹果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基于垂直整合的智能设备生态系统,其重点是销售具有最先进软件组件的高端智能设备。而谷歌的业务被认为是由在其平台上增加用户的最终意图所驱动的,这样他们就会和其赚取收入的服务即在线搜索互动,这直接影响到谷歌的在线广告服务的销售”。

且相较全球其他市场,苹果因其过高的定价在印度所抢占的市场份额很小。仅考虑印度市场五个最畅销的手机品牌时,使用 Android 的智能手机就占据了超过 84% 的市场份额。分析师认为,苹果最近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可能已经超过了 5%,但仍远远落后于它在美国拥有的近 50% 的市场份额或在欧洲的 20%。

CCI 已对谷歌处以罚款并发出了禁止令,禁止谷歌从事违反规定的反竞争行为。并要求谷歌方面:

  • 不应限制 OEM 厂商从谷歌专有的应用程序中选择预装,不应强迫他们预装一系列的应用程序,以及决定在其智能设备上预装应用程序的位置。

  • 向 OEM 厂商授权 Play Store(包括 Google Play 服务)不应与预装 Google 搜索服务、Chrome 浏览器、YouTube、Google 地图、Gmail 或任何其他 Google 应用的要求挂钩。

  • 不得拒绝对其 Play Services API 的访问,以使 OEM 厂商、应用开发商及其现有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这将确保符合谷歌和 Android Forks 的兼容性要求的 Android OS 之间的应用程序的互操作性。通过这一补救措施,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将能够轻松地将其应用程序移植到 Android 分支上。

  • 不得向 OEM 提供任何金钱 / 其他奖励,或与其达成任何安排以确保其搜索服务的排他性。

  • 不应像目前在 AFA/ACC 下所做的那样,对 OEM 施加反分裂(anti-fragmentation)义务。对于未预装 Google 专有应用程序的设备,应允许 OEM 为自己制造 / 开发基于 Android forks 的智能设备。

  • 不得激励或以其他方式强制 OEM 不销售基于 Android forks 的智能设备。

  • 不应限制用户卸载其预装的应用程序。

  • 应允许用户在初始设备设置中,为所有的搜索入口选择他们的默认搜索引擎。用户应该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步骤灵活地轻松设置和轻松更改其设备中的默认设置。

  • 应允许应用商店的开发者通过 Play Store 分发其应用商店。

  • 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应用程序开发人员通过 side-loading 分发其应用程序的能力。

Google Play Store更新使查找手表、平板电脑、电视和汽车的应用程序更加容易

Google正在更新其Play Store,从而使其更容易发现和下载各种Andoid设备上的应用–无论是Wear OS手表、Android TV、Android平板电脑还是装有Android Auto的车辆。

据悉,更新总共有三个:一个新的特定设备搜索过滤器、Android应用中专注于非手机设备的新部分及从手机远程安装应用的新选项。

这些更新都是在Google正在努力改善手机以外的Android硬件生态系统的情况下进行的–该公司自己努力发布更多的Android硬件选择,包括今年的GooglePixel智能手表和2023年的新Google平板电脑,突出了这个重点。看来,如果Google自己要提供更广泛的硬件,该公司也想让它更容易在各种设备上安装应用。

Google Play应用的第一次更新为非手机的设备增加了新的主页,包括手表、电视和汽车。这些主页可以从搜索框下方的“其他设备”选项卡进入,用户可以指定确切的设备类型。每个主页都由一排排的建议组成。9to5Google之前在测试中发现了这些新的部分,它们在本周正式推出。

由于有了新的搜索过滤器,搜索非手机设备的应用也应该变得更容易,这些过滤器出现在搜索框下方。用户可以使用过滤器将搜索限制在自己的一个设备上,无论它是智能手表还是Android TV。这项功能也在本周正式推出。

最后,一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Android应用,Google的公告称现在更容易远程安装它。一张宣传图片显示了同一个Android应用如何通过一次点击就能在多个不同设备上安装。远程安装Wear OS应用是自去年以来出现在Google支持页面上的一项功能,用户还发现Google在去年11月测试了远程Android TV应用的安装。不过现在,远程安装功能对所有用户完全可用。

Android 13将改善DSU,并将GSI通用系统的图像速度提高一倍

IT之家 4 月 3 日消息,动态系统更新 (DSU) 是 Android 中鲜为人知的功能之一,它允许用户在不解锁引导加载程序或刷新系统更新的情况下安装通用系统镜像 (GSI),在当前系统映像和 GSI 之间轻松切换。

该功能首次在 Android 10 中引入,是开发者测试最新 Android 版本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根据 Mishaal Rahman 发现的信息,DSU 在 Android 13 中将获得改进。

AOSP Gerrit 的新提交表明,谷歌正在为 DSU 带来一些显著的性能改进。通过增加默认共享内存,通过 DSU 安装 GSI 会快得多。谷歌指出,内存的适度增加(从 8KiB 到 64KiB)将大大加快物理和虚拟设备上的动态系统安装时间。

谷歌的测试表明,物理设备上的安装时间从 2 分 2 秒缩短到 45 秒,虚拟设备上的安装时间从 45 秒缩短到 30 秒。

此外,进度条也得到了一些新的改进。当 GSI 安装时,通知中心的进度条将显示正在安装的分区。而在当前的 Android 版本中,只会显示“正在安装”。

IT之家了解到,DSU 还将添加对 system、system_ext 和 product images 的支持。这些功能和改进尚未在 Android 13 开发者预览版中提供。

谷歌play商店将允许在欧洲经济区使用替代支付系统,并降低利率

作为对《数字市场法案》的回应,Google 周二宣布 —— 该公司将很快允许非游戏类的 Android 应用程序,为欧洲经济区(EEA)的用户提供 Google Play 商店之外的替代支付选项。Google 正致力于满足这些新要求、确保该公司能够继续在其平台上保护用户的体验安全,并为维护整个 Android 和 Play 生态系统的共同利益而努力。

(来自:Google Blog)

费率方面,开发者将只需向 Google 支付 12% 的服务费(减少了 3%),而韩国地区则是 11% 。

更重要的是,在新规实施后,Google 将不会因为开发者使用第三方计费系统,而暴力下架或拒绝某些非游戏应用程序的更新。

Google 写道:我们希望在 DMA 生效日期前,为欧洲经济区的用户和游戏应用程序开发者开放第三方支付系统。

通过与开发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来确保合规计划能够满足其共享用户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需求。

同时服务费相关的条款将继续使用,以支持该公司在 Android 和 Play 生态上的持续投资。

遗憾的是,欧洲之外的市场,尚未迎来任何变化 —— 这些市场仍然必须走 Play 商店的内部游戏计费通道,不过这点有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迎来转变。

感兴趣的朋友,可移步至 Google Blog阅读整篇博客文章。

首款Android 13旗舰产品Google pixel 7 Pro爆料:该处理器落后朋友一年

6月23日消息,据Android Authority爆料,谷歌Pixel 7 Pro将会搭载谷歌定制的Tensor 2芯片,这颗芯片的表现不尽人意。

据爆料,谷歌Tensor 2延续了上一代“2+2+4”的方案,由两颗高性能超大核、两颗大核和四颗小核组成,其中小核是Cortex A55。

Android Authority指出,Cortex A55不能与Cortex A710和Cortex X2等搭配使用,因此可以确定谷歌Tensor 2使用的大核是Cortex A78,超大核为Cortex X1。

目前高通骁龙8、联发科天玑9000等芯片都已经升级到了Cortex X2超大核和Cortex A710大核,Tensor 2使用Cortex A78和Cortex X1,意味着谷歌落后对手整整一年时间。

这款新品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它出厂预装Android 13操作系统,这将是业界第一款Android 13手机。目前Android 13 Beta版已经上线,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正式版。

谷歌Pixel 7 Pro渲染图

谷歌Android 13 beta 4官方版本有望在未来发布

今日消息,谷歌放出了Android 13 Beta 4版本,这也是Android 13 测试版的最后一个版本,下一次再发布就是Android 13 正式版了。另外,Android 13 Beta 4是为了让应用开发者能够在新版本发布时进行最终的测试和开发。这个版本实际上是针对Pixel设备和 Android Emulator的Android 13发布候选版本。

平台稳定性测试已经在之前的测试版中达成,所以目前可以确认所有的UI都是最终版本,包括SDK和NDK api,还有面向应用的系统行为,以及对非SDK接口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发布的Beta 4/RC版本对之前反馈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复,这应该是安卓最稳定的一个预发布版本。如果屏幕前的你用的是Pixel手机并且已经参与谷歌的公测招募,应该会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收到这个新版本的OTA更新。如果屏幕前的你想使用这个版本,现在也可以通过注册开发者的身份来获得。

谷歌的“亡羊补牢”揭开了手机“人脸识别”的秘密

在整个Android手机领域,由谷歌推出的Pixel系列机型,其实地位一直是比较特殊的。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Pixel系列既是谷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但与此同时还要承担最新Android系统“测试平台”的角色。这也就使得Pixel系列机型通常在功能体验上不会过于“特立独行”,因为毕竟是要兼顾开发者的需求,并且能够代表大部分Android手机的“典型特征”。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Pixel系列,最近却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功能缺失与谷歌的“亡羊补牢”,引发了我们三易生活的一些思考。

Pixel系列缺了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Pixel 6系列机型中,“人脸识别”这个如今看似已经非常普遍的功能,却至今没有配备。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一部分用户其实是不以为然的,因为用他们的话来说,Pixel 6系列拥有比前几代机型“先进得多”的屏下指纹模块,足以弥补人脸识别功能的缺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样也有部分用户揪住了这一点不放,持续且强烈地要求谷歌方面一定要加上人脸识别功能不可。

很显然,谷歌方面最终选择了迁就用户。因为根据日前曝光的一份代码截图显示,Pixel 6系列以及即将发布的Pixel 7系列机型,都将“迎回”人脸识别功能。

但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关代码中似乎表明,谷歌为了让Pixel 6系列能够“重新”支持人脸识别功能,不得不专门设计了一个“CPU Boost”模式。也就是在开启人脸识别前,先让CPU迅速提升频率,从而能更好地应对更大计算量的需求,加快人脸识别的速度。

乍看之下,这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隐藏了很大的信息量。

要知道,“人脸识别”其实早在Android 4.x时代就已出现,并且无论是曾经的单核、双核“古董机型”上,还是如今大把大把售价仅数百元的入门级产品上,都几乎早已是标配。既然在这样的低性能设备上,“人脸识别”都从未被认为是很吃性能的功能,那么为什么谷歌会在自家的旗舰机型上,还得专门为其加入一个CPU提频模式,去应对这个功能的“算力需求”呢?

是Pixel 6系列拥有特殊的人脸识别硬件吗?显然不是。公开资料显示,整个Pixel 6系列机型在硬件上,都并不具备诸如结构光、深感相机、激光雷达之类的设计,而是只有一个很普通的前置摄像头,并且也只有在用这颗前摄去做人脸识别而已。

但正因如此,也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是因为谷歌“默认”只有前摄配置的机型,本就不应该提供人脸识别功能呢?

如今虽然他们因为用户的强烈需求而被迫妥协,但仍然在试图通过特别复杂的算法,来强化前摄用于人脸识别时的可靠性。所以才反而不得不让CPU此时自动提频,才能应对突发的更高性能需求呢?

事实上只有这样的可能性,似乎才让此事讲得通。毕竟别的不说,光是看看熟悉的微信、支付宝大家就会发现,它们所配备的“人脸支付”功能,自始至终其实都只对那些具备结构光、深感相机、激光雷达等硬件,拥有“3D人脸识别”能力的设备开放。而对于绝大多数仅仅只有一颗前摄,只能识别“2D人脸”的机型,这些应用是都不会放开“人脸支付”权限的。

毕竟“3D人脸识别”是可以认出手机对面到底是人、还是一张照片,而“2D人脸识别”却从原理上就做不到这一点。而这似乎也正是谷歌目前想要通过更加复杂的算法,不惜牺牲续航也要去解决的问题所在。

只不过它实际上也为我们提了个醒,当大家日常享受着“人脸识别”所提供的便利时,是否有想过在绝大多数的机型上,开启这个功能其实可能会相当的不安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谷歌发布了Android 13 beta 3.1,以解决忘记添加测试反馈应用程序的单一问题

Google经常对其Android开发者预览版和测试版发布X.1的错误修复增量更新,我们刚刚得到的是一个新的比预期快得多的版本:Android 13 Beta 3.1在Beta 3登陆后仅几天就推出了,其中只包括一个修正。新版本恢复了Android测试版反馈应用,该应用本应包含在最初的Beta 3版本中,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包含。

Beta 3的发布在周三也略有延迟,在预期的几个小时后和Google宣布后才登陆,这可能与此有关。

增量的错误修复更新并不罕见,许多版本都有这种情况,但不包括提供反馈的机制在测试版上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因为用户即便是找出问题也完全没有办法向官方反馈,测试版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可以理解的是,Google想尽快推送更新。

自然,这个更新也是相当小的,它只修复了没有反馈应用的单一问题。

该更新的OTA镜像现在已经可以获取: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about/versions/13/download-ota

用户对Android store和Google store的不同看法

API是为应用商店里的早期应用做兼容的一个媒介,可以这么说,然后API又分为最低 API 级别和目标API级别。

最低 API 级别:代表了应用可以运行的最低系统版本。如果一款应用的最低 API 级别为 28,那么这款应用只能保证在 Android 9 及以上系统版本中的兼容性。

目标 API 级别:代表了应用被设计用于运行的系统版本。如果一款应用的目标 API 级别为 32,则代表这款应用被设计用于在 Android 12L 中运行,因此也理所当然地支持 Android 12L 引入的新特性。

对于软件提供商来说,留出API,让别的应用程序来调用,形成生态,软件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才能更有生命力。(同时别人也看不见代码,不伤害商业机密。)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有了开放的API,就可以直接调用多家公司做好的功能来做自己的应用,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操刀,节省精力。

对国内应用商店而言,兼容各种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应用才是头等大事。毕竟为了赚钱,大部分 Android 设备默认的应用商店也都是自家的。

如果用户发现某个应用无法正常运行,即便这个应用本身做得非常糟糕,他们往往也会将“锅”扔给手机厂商。一传十十传百,这家厂商的手机在这位朋友的圈子里就会被打上“不推荐”的评级。

在更广泛的 Android 生态里,大多数 Android 设备都会搭载 GMS 套件、不同厂商的 Android 设备也能从同一个 Google Play 商店中获取应用。

相对而言,Google 的地位也更加主动一点,如果某款 Play 商店的应用无法正常运行,用户只会将责任归咎于手机和手机系统本身,或是在商店里留个一星差评骂骂开发者。

所以,就Android的应用商店和谷歌的play商店来说,其中的区别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