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托比·齐格勒的观看方式——“谷歌眼”

Born in 1972, London, UKLives and works in Londo

Toby Ziegler,1972年生于伦敦,毕业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

现为当代艺术家,以数字化处理的绘画与雕塑作品而闻名。

他常将数字化图像与3D建模之间的图像元素,运用到架上绘画与雕塑制作中,在创作中探索当代人与图像、空间的互动关系,就像他曾谈到谷歌时说:“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与图像的联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与实际空间的联系方式。”他的作品则类似于艺术世界的“谷歌”,探索了相同本质的观看之道。

The Liberals (3rd Version) 2008

The Grand Cause 2006

他对图像的挖掘,还运用了抽象和比喻的概念,将古典作品数字化,在虚拟与现实间形成对话。作品的底图可能是马蒂斯、康斯特布尔或荷兰画家静物,首先将选中的图像,刻画在亚麻布或铝板上,之后进行擦除——使用修正液或金属研磨器来扭曲和降解图像的清晰度。这个过程艺术家称为“疏散”,它即复杂又细致。直到剩下艺术家认为是必要的抽象部分,再来进一步数字化抽象处理,在底图上画上方块,或是数字化的几何形状。

他常常将布覆盖住表面,或用布处理表面(油漆仍湿时用布),或者在漆已经干的时候,用轨道遮光板涂覆和处理表面,直到擦除的边缘,露出下面的铝。只有一小部分的实际图像信息仍然存在,只有站在远处,才能提醒观者它原始来源的图像信息。

艺术家的气质就在他的特殊处理手法,独特解读视角中显现出来。他认为当代艺术和流行文化是模仿过程中的副产品,艺术家有责任解释这一过程背后的机制,揭示其所有的模仿和退化的细微差别。

当你在电脑上做一个土豆的虚拟模型,只能描述它的体积,用一定逻辑的简写语言来覆盖原本的复杂概念。艺术家质疑,这到底能传达出多少与它土豆本质有关的信息?

当我们用三维图像描绘我们的地毯、墙纸,我们校准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试图定义了它们的一些界限。但是它们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乘地铁、刷牙或喝茶校准了我们的日常的时间流逝。艺术家惊讶于我们一直重复这些主题内容,却从未尝试不同的叙事方式。

而当他用手工描绘模糊的补丁时,重新利用数字化的叙事元素,而又打破它固有的逻辑,似乎显得有点故障,有点矛盾。但他将不确定性引入了数字化,将比喻感知串联起了古今生活。

可以说,Toby Ziegler的“谷歌眼”,将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古典与数字化元素的关系,表现的格外当下,别具当代气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