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将根据办公地点实施减薪,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硅谷巨头的新趋势

财联社(上海,编辑 阿乐)讯,多家媒体报道称,如果一些谷歌员工选择居家工作,那么他们与往返公司同样职位员工的薪酬出现差异。

谷歌内部在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薪资位置计算器(Work Location Tool),使他们能够知道办公地点对薪资的影响。一些远程办公的雇员可能会遭遇减薪。

(图源:谷歌)

薪资计算器的截图显示,如果一位员工居住在离纽约市有一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的康涅狄格州斯坦福,他选择居家办公的话,他的工资就会减少15%。但是居住在纽约市的员工如果选择居家办公,则可以获得全额的工资。

截图还显示,西雅图、波士顿和旧金山地区的差异为5%和10%。谷歌员工的接受采访表示,如果他们离开旧金山,到塔霍湖等生活成本几乎相同的地区工作,那么他们的薪资的降幅高达25%。

谷歌发言人说:“我们的薪酬方案一直是由地点决定的,我们总是根据员工的工作地点支付当地的最高薪酬,”他补充说,“不同的城市和州的薪酬会有所不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谷歌员工每日从附近的一个县通勤到西雅图办公室,根据薪资计算器的估计,如果他全职在家工作,其工资可能会减少约10%。

尽管需要两小时的通勤时间,这位员工还是决定继续到办公室上班。他表示,“减薪的幅度和我最近一次升职时获得的加薪的幅度一样高。我不希望那么努力获得升职后又被减薪。

硅谷许多科技巨头接纳了这项薪酬调整实验,Facebook和推特也对搬到价格较低地区的远程办公员工减薪,这可能成为美国的新趋势。

研究薪资决定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Jake Rosenfeld表示,谷歌的薪酬结构调整引起了警觉,因为员工和他们的家庭会深刻感受到降薪影响。Rosenfeld说:“显而易见的是,谷歌完全没必要这样做。他们负担得起支付100%薪资的能力。”

谷歌还发布了福利:所有员工每人1600美元,实习生也有一份

中新经纬12月9日电 据路透社8日报道,谷歌将推迟重返办公室计划,今年将向全球员工发放额外奖。

  报道引述谷歌发言人的话说,谷歌本月将给美国所有员工发放1600美元或等值的一次性现金奖金,其中包括公司的长期员工和实习生。

  这位发言人提到,除了在家工作津贴和福利奖金之外,谷歌的最新福利是新冠期间为员工提供支持,但没有透露该公司为此目的总共拨出了多少资金。

  报道称,今年3月早些时候,谷歌的内部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员工福利有所下降,之后该公司宣布了一系列福利,包括500美元的福利现金奖金。

  上周,谷歌原定于1月10日开始重返美国办公室的计划再度泡汤。谷歌副总裁Chris Rackow在邮件中表示,将等到明年再决定重返办公室计划的生效时间。(中新经纬APP)

谷歌正在测试一些变化,比如将应用程序搜索栏移到页面底部

Google似乎正在测试Google搜索应用的变化,这可能会让用户看到搜索栏被移到页面的底部。这些变化的图片已经有在Google News Telegram群组中发布,其显示了各种新配置。而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搜索栏被移到了页面的底部,在那里它很容易被访问。

虽然A/B测试并不意味着这一变化将向所有人推出,但它似乎是将地址栏和URL栏移到变化底部的一个新趋势的标志–对于那些记得WindowsPhone时代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改进。

谷歌计划在2022年将安卓游戏引入Windows PC

来源:网易科技

12月1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谷歌计划2022年将安卓游戏引入Windows PC。谷歌将于明年推出自主开发的Google Play Games应用,它允许来自Google Play的游戏在Windows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PC上运行。

谷歌安卓和Google Play游戏产品总监格雷格·哈特雷尔(Greg Hartrell)表示:“从2022年开始,游戏玩家将可以在更多的设备上体验他们最喜欢的Google Play游戏,并在手机、平板电脑、Chromebook以及Windows PC之间无缝切换。”

哈特雷尔继续称:“这款谷歌开发的产品将Google Play Games的精华带到了更多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上,我们很高兴能扩大我们的平台,让玩家更多地享受他们最喜欢的安卓游戏。”

谷歌发言人亚历克斯·加西亚-库默特(Alex Garcia-Kummert)说,谷歌自主开发了这款应用,这意味着其没有与微软、BlueStacks或其他公司合作。这款即将推出的应用还将允许玩家在手机、平板电脑或Chromebook上玩完游戏后,无缝切换在台式PC上。

目前,谷歌只向外透露了这款应用的少量信息,并承诺明年某个时候发布。目前还不清楚谷歌在Windows上使用什么技术来模拟Android应用程序,但游戏将在本地运行,而不是从云端流播。

哈特雷尔解释说:“这将是一款由谷歌发布的原生Windows应用,支持Windows 10及更高版本。它不涉及游戏流媒体。”谷歌的应用不会依赖于与Windows11的任何特殊集成,该公司也将自行分发这款应用程序。

在谷歌宣布这一消息的几个月前,微软就开始在Windows 11 PC上测试安卓应用。微软已经为安卓系统构建了底层Windows子系统,能够运行来自各种来源的安卓应用。

与此同时,这家软件巨头已经与亚马逊合作,允许Windows用户通过亚马逊应用商店安装原生游戏和应用程序,但Google Play的支持将不会通过微软的功能来提供。

由于微软与亚马逊只就这一功能进行了正式合作,这意味着Windows 11用户可以轻松安装的安卓游戏和应用程序比其他情况下要少得多,谷歌、BlueStacks和其他公司可以帮助弥补。

微软和谷歌现在都在努力将安卓应用程序和游戏带到Windows上,而BlueStacks则更进一步,现在正把安卓游戏带到网络浏览器上,BlueStacks X就是一种在浏览器上玩安卓游戏的免费方式。自2016年以来,BlueStacks始终专注于支持在Windows上玩安卓游戏。

谷歌计划在Windows上运行安卓应用的细节,于今年早些时候Epic诉苹果垄断案的文件中首次出现。该文件描述了谷歌在Mac和Windows PC上推出安卓游戏的计划,,该计划有望2022年开始实施。

谷歌证实pixel 3拨打911时出现了一个bug,补丁将很快发布

IT之家 12 月 9 日消息,根据外媒 9to5google 报道,上周有用户报告称谷歌 Pixel 3 手机无法拨打 911(美国的紧急服务电话)谷歌目前已经确认该问题,并表示非常重视,即将推出修复补丁。

一名海外用户报告称,使用 Verizon 定制版 Pixel 3 手机,运行 Android 11 系统,在尝试拨打 911 电话后,手机便卡死无法操作,无法做任何事情。手机停留在通话界面,并提示已经将位置信息发送给 911。

谷歌目前已经提供了调查结果,并确认已经在有限的情况下复现该问题。具体来看,如果用户安装了旧版本微软 Teams 安卓版 App 但是没有登录,手机拨打 911 紧急电话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官方表示,目前确认这项 Bug 是微软 Teams 应用程序和底层 Android 操作系统之间的意外交互引起的。由于该问题会影响到紧急呼叫,因此微软和谷歌十分重视这项问题,微软也将推出新版 Teams App。

IT之家了解到,目前用户可以暂时卸载并重装、登陆 Teams App 来解决问题。谷歌也将于 2022 年 1 月 4 日推出 Android 补丁,来修复这项 Bug。

谷歌发布了桌面版Chrome96,并首次启用了向后缓存功能

Google已经提前一天发布了Chrome 96,作为其跨平台网络浏览器的最新例行更新。chrome 96的内容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次要的开发者功能,一些用户改进,如桌面上的后向缓存,以及问题修复和安全维护工作。

Chrome 96的一些亮点包括:

– 当访问到HTTPS DNS记录时,自动将HTTP重定向到HTTPS。基本上,如果DNS记录是通过HTTPS的,就认为该网站也可以通过HTTPS访问,并默认使用该记录。

– 桌面版本已经启用了一个后向缓存,这允许更快地导航到以前访问过的网页。

– 将PNG复制到剪贴板现在将保留PNG完整的元数据,而不是只把图片剥离出来。

– CSS媒体查询增加了”prefers-contrast”功能,当操作系统对macOS或Windows的高对比度模式有偏好设定时。

– 在只支持整数输入的地方,CSS支持calc(number)。

– 支持WebAssembly来保持对JavaScript和DOM对象的引用,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

关于Chrome 96的更多细节,请参见官方博客:

https://chromereleases.googleblog.com/2021/11/stable-channel-update-for-desktop.html以及chromestatus.com。

谷歌减费的最大受益者:match group

要点

Google宣布将下调第一年应用商店的订阅费用。

此次费用下降将降低Match Group的收入成本。

消息传出后,Match Group的估值看来吸引了不少。

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早前宣布降低移动开发者应用商店的费用,对于依赖Google Play的公司(例如Duolingo和Bumble)的投资者来说,费用变化是个好消息。两家公司皆在消息公布后上涨逾10%。

受影响最大的公司之一是Match Group,它是Tinder和Hinge等流行约会应用程式的母公司。在Google宣布这消息后,该股上涨了14%,尽管大部分涨幅已经消退,该股在此后五日的涨幅只得6.5%。以下是新规则对Match Group及其股票的方向。

规则改变

从2022年开始,Google Play商店将修改重复订阅第一年的费用。此前,Play商店在第一年收取30%的订阅费,在第二年和此后每年收取15%。现在,从第一年开始,订阅费将是15%。由于Match Group通过订阅服务将其许多应用程式货币化,因此这种费用降低应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例如Tinder仅在今年第二季度就实现了3.99亿美元的直接收入。

值注意的是,这项特定变化仅影响订阅的第一年,为什么可能对约会应用程式最有利?鉴于约会应用程式具有固定的周期性,Match Group可能有更多用户

开始订阅几个月后,直到他们建立关系,才会再次关闭它。与具有长期价值的实用程式(例如音乐或视频流媒体服务)的订阅服务相比,Match Group的一年订阅率可能更高。因此,与大多数其他应用程式相比,此规则更改应使其受益更多。

较低的费用

同样地,投资者应注意,降低这种费用,将直接降低Match Group的收入成本,这就是该公司股价因这项公告而大幅上涨的原因。

在第二季度,Match Group的营业利润率为30%,低于往常,因为它新收购了Hyperconnect(该部门目前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并且仍在为增长进行再投资。该公司最大的一笔支出是支付予Google Play等应用商店的费用,该公司估计目前每年的费用超过5亿美元,占收入的20%至30%。

一旦Google Play降低订阅费,并且如果/当Apple由于竞争压力而效仿时,Match Group的营业利润率应会大幅提高。加上由于Hyperconnect已经用其核心应用程式掩盖了其利润率,不难想像Match Group的营业利润率在2至3年后,可以上升至超过40%。

此外,由于世界各地针对应用程式商店的立法压力很大,未来几年立法者可能会强制降低这些费用,这也将使Match Group受益。

估值越来越合理

任何潜在的Match Group投资者可能会抱怨的一个问题,就是该股票的估值过高。根据其2021年全年30亿美元的收入指导,Match Group的市销率(P/S)为15.8倍。但如果Match Group的营业利润率可以扩大到40%,那么基于3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股票的股价对经营利润率(P/OI)将约为40倍。

需要清晰的是,Match Group的经营利润率在2021年不会达到40%,但这项工作对于了解它在2022年及以后可能接近的情况很重要。此外,如果Match Group的收入能够继续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那么其远期P/OI可能远低于40倍,从而使股票的估值更容易接受。

总的来说,任何降低应用程式商店费用的决定,无论是来自公司还是立法者,对Match Group来说都是件好事,这就是为什么在Google宣布这消息后,股价上涨如此之快。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10年后,谷歌再次推出平板电脑Android系统。它还能阻挡iPad吗?

2021 年了,你为什么还会买 Android 平板呀?不到 3000 块,120Hz 屏幕、2K 分辨率、旗舰处理器,怎么说都算是一个合格的「床上用品」。

前段时间买了新 Android 平板的朋友这样和我说到,价格不高、配置不错、屏幕也大,最适合在床上刷剧、听音乐,有需求的时候还可以把它当做便携屏使用,一举多得。

在他看来,如今的 Android 平板算是一款纯娱乐产品,老生常谈的应用适配问题限制了这一类设备的发挥,和手机共用一套应用生态的平板,在适配优先级上永远是落后的,现在仍然有大量应用没有适配平板。

作为 Android 的掌控者,Google 终于要尝试改变了,在 Android 12 发布后紧接着推出了专门为大屏幕设备适配的 Android 12L 系统,这次 Google 能成吗?

面向大屏幕设备的 Android 12L

上个月末,Google 公布了面向大屏设备的 Android 12L 系统,随后陆续更新了新系统的开发标准文档、设计资源等。

▲ Google 预计在明年年初推出 Android 12L 正式版

按照 Google 的规划 Android 12L 在今年冬季开始测试,到明年第一季度正式推出,到时会有搭载该系统的新设备发布,而目前想体验的话就只能使用官方提供的 Android 模拟器。

由于是面向开发者的预览版系统,普通用户能感知到的功能变化其实不多,对于国内用户而言,甚至还会有种「熟悉感」。

Android 12L 最容易感知到的变化来自 Dock 栏,相比手机增长了不少,不过可能是首个预览版的问题,常驻应用只能保留 5 个,系统底部的小横条作为手势交互区依然保留,操作方式和 Android 12 大同小异,国内用户应该也能快速上手。

长按应用从 Dock 栏中拖出就会自动自动进入分屏模式,从底部上滑进入多任务系统后,底部同样有一个分屏按钮,方便用户操作。

对于大屏设备而言,分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屏幕除了显示更多,提升展示信息量,分屏显示 2 个应用也能更好地提升操作效率,Google 甚至表示要让所有的应用启动后自动进入分屏模式。

双列显示是另一个比较容易感知的功能,屏幕增大之后,通知栏改成了两列,设置等应用也是,算是对屏幕空间的有效利用。

至于还没有适配的应用,Google 表示会提供一个兼容模式,提升应用的稳定性和视觉观感。

Android 12 上最大的设计变化来自 Material Design,如今它也来到了 Android 12L 上,Google 为此特别推出了新的适应性设计,专门为大屏设备设计。

简单来说适应性设计会根据屏幕大小决定应用内容显示模式,就拿 Gmail 为例子,手机正常竖屏显示,屏幕更大的折叠屏手机采用双列显示,而屏幕更大更修长的平板屏幕则在双列显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桌面端一样显示三列。

按照惯例 Google 系应用将会是首批适配适应性设计的应用,第三方应用在美学设计上可能会与官方公布的案例有区别,但最终的 UI 排列基本上还是会遵循标准的。

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除了适应性设计,无论是双列显示还是更便捷的分屏功能,此前我们都在小米、华为等国内厂商发布的 Android 平板中见到过,像是 MIUI 平行窗口。

▲ MIUI 的平行窗口.

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国产手机厂商走在 Google 前面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尤其是在平板这个品类,要知道 Google 此前对这一品类几乎是放养状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 Android 12L 完全是「学习」友商的产物,它的意义在于建立标准,推动 Android 平板应用生态发展,比起强制放大、拉伸应用,适配后的平板应用显然体验更好,不会出现应用展示比例错误、显示模糊的情况。

一次改弦更张

其实这已经不是 Google 首次推出面向平板的 Android 系统了,早在 2011 年就推出了面向平板的 Android 3.0 系统,并更新了多任务系统等功能。

▲ Android 3.0 界面

然而,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一系统,和手机不一样,Google 在 Android 3.0 系统上选择了闭源,与摩托罗拉等几个厂商共同开发这一生态,其他厂商很难获取相应系统,快速推出相应的设备。

闭源是为了更好地建立规范,但显然 Google 步子迈得太快,当时 Android 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算非常高,用户接受度也并不是很高,Android 3.0 系统就只能昙花一现,从 Android 4.0 开始就将手机平板合并且开源了。

从 Google 发布的 Android 12L 开发和设计文档来看,这次它吸取了教训,还是和往常一样选择将系统开源,严格来说其实手机也可以使用 Android 12L 系统,但体验上和 Android 12 差别不大。

▲ Android 12 和 Android 12L 都用上了 Material You 设计

其次,就是降低开发者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Google 在 Android 12L 的开发文档中表示该系统主要为 600dp 以上的设备设计,dp(密度无关像素)是 Google 为了平衡 Android 设备屏幕尺寸混乱特意推出的设计标准,它和像素密度(PPI)挂钩,两者可以通过一定比例换算。

不同手机、平板虽然屏幕尺寸不一样,但屏幕分辨率还是在一定区间内,通知栏和底部手势区都是固定的,那么只需要划定显示元素大小就能保证内容不被遮挡,以 dp 为标准刚好就能划定显示元素大小,甚至不会受分辨率高低影响。

▲图一低分辨率屏幕中以 dp 为标准显示,图二高分辨率屏幕以 dp 为标准显示. 图片来自:Google

当然 dp 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设计标准,它只能覆盖目前主流的屏幕尺寸,对于一些相对少见的设备还是没办法,像个人开发者或中小型机构也会因为适配成本选择性地放弃适配部分设备,最终到用户手里就是应用显示不全或强制拉伸。

对比来看,iOS/iPadOS 生态就好多了,苹果推出的产品有限,屏幕尺寸也就那么几种,开发者维护起来会轻松一些。

现在你或许能了解为什么 Google 要在 Android 12L 上推出适应设计,三种不同的比例很好的匹配了不同尺寸的设备,以 dp 为标准也能尽量保证元素显示一致性,

▲根据屏幕尺寸调整应用内容显示

以代码为基础的适应性设计也能减轻开发者工作量,至于怎么显示将由系统检测设备尺寸和分辨率之后自动匹配。

一次开发适配多个设备,华为和苹果等科技大公司都在做这件事,也是业界的主流发展方向。

此外,Google Play 应用商店也针对 Android 12L 做出了一些特别的变化,要新增一项大屏幕应用评分,来展现是否适配、体验如何,Google 也会根据大屏幕应用质量指南对商店内的应用做出评估,并展示在应用界面,方便人们选择。

评估数据分享本身不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或许明年 Android 12L 正式推出时,我们也能在国产 Android 平板的应用商店中看到类似的功能。

能否追上 iPad,不仅要看 Google

在官方推文中,Google 表示目前已经有超过 2.5 亿大屏幕设备搭载了 Android 系统,这时推出 Android 12L 对于它而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平板市场回暖,促使多个厂商回归,小米、华为、realme 等厂商都在推出 Android 平板厂商,数据调研机构 IDC 也表示 2021 年上半年全球平板市场仍然在稳步提升。

▲三星 Galaxy Fold 3

另一个契机则来自折叠屏手机,从三星推出首款 Galaxy Fold 折叠屏手机到现在已经 3 年了,这类产品硬件成熟度越来越高,就等成本进一步降低,走向普及了。

此前 SamMobile 就曾报道称 Google 要推出相应的折叠屏设备,相关的消息今天仍然时有出现,Android 12L 就像是为建设一个足够好的基础应用生态做准备一样。

9To5Google 曾经尝试以三星 Galaxy Fold 3 同款尺寸开启模拟器,体验 Android 12L 预览版,双列显示、更便捷的分屏功能对于 7.6 英寸的 Fold 3 而言其实还是蛮适用的。

▲ 折叠屏中间折叠区域可能被遮挡,需要开发者针对性做出调整. 图片来自:9TO5Google

Google 在 Android 12L 的开发文档中也提到了,系统要做到识别折叠,避免应用内容被铰链区域遮挡,同时适应性设计也能更好的适配内屏和外屏,真正发挥出折叠屏大屏幕的优势,看到更多内容。

Android 12L 系统是一个好的开始,真正要追上 iPad,关键不在于销量,而是 Android 平板能做什么,如果还是只是用来刷剧娱乐,那么它和之前没有任何区别。

应用生态丰富度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Android 平板生态如果有 Procreate 这样的创意应用,乃至 Photoshop 这样的生产力应用出现,和 iPad 的差距才会缩短。

谷歌的折叠式屏幕像素是“死胎”。折叠式屏幕注定是大玩家的生意吗?

Pixel Fold 是一台充满着王家卫风格的手机:它像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一生只会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

在数码圈里,关于 Google 要进军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传言不绝如缕,而在今年在 Google 宣布要推出更加适配大屏交互的 Android 12L 后,Google 与折叠屏的关系变得更加暧昧。

▲ 更适应大屏幕的 Android 12L

并且在上个月 Google 还用三星的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3 和 Galaxy Z Flip3 拍摄了一条名为「未来已经展开」的宣传广告,展示 Google 应用在折叠屏手机上有很好的适配性,这引发了人们更多的遐想。

就在人们在猜测这台传言中的 Pixel Fold 是否真的存在时,咨询公司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根据其供应链来源给出了颇具可信度的分析:好消息是,Pixel Fold 真的存在;坏消息是,Google 现在放弃了这个项目。

DSCC 的 CEO Ross Young 在分析报告中称 Google 已经决定不把 Pixel Fold 推向市场,停止向供应链采购折叠屏相关的零件,所以预计在 2022 年上半年之前,这台传闻中的「折叠亲儿子」都不会在市场出现。

根据 DSCC 的这份报告,Google 之所以选择保守,很可能是因为三星的两款折叠屏新品销量都好于预期,折叠屏市场的竞争难度要比预估的更大。

而在由苹果和三星主导的传统智能手机市场,Pixel 手机的声量依然微薄,Google 还面对着许多困难,与其双线作战,Google 选择将精力更加集中在推广 Pixel 系列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Pixel Fold 传言的落地居然是因为开发项目被取消,即便 Google 愿意相信折叠屏会是未来,但这道通往未来的大门却没有为 Google「展开」。

将 Pixel 折叠后会变得更好吗?

Pixel Fold 的外观一直是个迷,目前有关 Pixel Fold 的任何设计细节,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 Google 为折叠屏手机申请的一些设计专利。

▲ 图片来自:@WaqarKhan

而另一份专利则是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两块屏幕可以同时展开,获得一个更大视野,此前在华星光电等厂商的展示中我们已经见到过类似的产品。

不过这些设计最终不一定会变成现实,因为这些专利也有可能只是在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占坑,这种专利策略不并少见。

▲ 图片来自:@WaqarKhan

结合这些专利和供应消息来看,Pixel Fold 最有可能和 Galaxy Fold3 一样,计划配备横向折叠的 7.6 英寸显示器。

ET News 还报道称三星还计划会向 Google 供应 UTG 超薄玻璃,以及 120Hz 高刷新率的 LTPO 屏幕,配置看齐自家的 Galaxy Fold3。

如果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 Pixel Fold 的硬件配置可以说是处于折叠屏手机的顶尖水平,甚至可以看作是一台披着 Pixel 外衣的 Galaxy Fold3。

但看齐三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Pixel Fold 硬件成本可能比 Galaxy Fold3 更高,而如果价格和体验拉开太大的差距,消费者为什么不选择产品更成熟的三星呢?

先看看最核心的芯片组。Google 在发布 Pixel 6 系列时,一并推出了其与三星合作打造的首款自研芯片 Tensor。

然而根据一些用户的体验来看,Tensor 并没有 Google 宣传的那么美好,抱怨主要集中在 Pixel 6 系列的功耗大、不稳定、甚至指纹解锁还会慢人一步。

作为初代产品,Tensor 的状况百出应该在情理之中,在受到用户的反馈后,Google 也在积极地修复这些 Bug,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 Google 在驾驭这颗自研芯片上缺乏经验。

基于 Tensor 种种不经如「谷」意的表现,如果 Google 贸然将 Tensor 应用在 UX 更复杂的折叠屏上,很难相信 Pixel Fold 的稳定性可以优于已经过三次产品迭代的 Galaxy Fold3。

拍照也许会是 Pixel Fold 能与 Galaxy Fold3 拉开差距的差异点,在 Pixel 6 系列发布时,Google 介绍的动态模糊、魔法消除、肤色矫正等一系列计算摄影功能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根据 9to5Google 在 Google 相机 app 找到的相机代码显示,Pixel Fold 原计划采用的很可能不是 Pixel 6 Pro 上新的三摄模组,而是从 2018 年的 Pixel 3 一直沿用到 Pixel 5 的 IMX363 祖传主摄。

由于折叠屏手机的零件成本很高,手机厂商在相机模组上相比旗舰手机缩水并不难理解,三星等其他厂商也采用的相同的策略,但将 Pixel Fold 与 Galaxy Fold3 等采用了多摄模组的竞品放在一起对比,纵使 Google 有独家算法优化,也很难吸引到消费者。

不稳定的自研芯片、难以平衡的硬件成本,单纯从硬件的角度来看,Google 如果现在推出 Pixel Fold 与 Galaxy Fold 等产品正面交锋,确实不是一个理智的决策。

折叠屏手机,注定是场只属于「大玩家」的游戏。

少数人的玩具,大玩家的游戏

根据调研机构 Canalys 的最新报告,2021 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排名前五依次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 和 vivo,其中除了苹果,其他几个厂商都对折叠屏市场虎视眈眈。

小米在今年年初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 Mix Fold,OPPO 和 vivo 也不时传出一些新动作,积极地为折叠屏布局。

而作为折叠屏市场「头号玩家」的三星更是凭借 Galaxy Fold3 和 Galaxy Z Flip3 刷新了系列的销量记录,仅靠预订量就超过了三星折叠屏手机的总销量。

另一位「老玩家」华为也在最近为 Mate X2 做了一次小升级,推出了素皮版本,还有消息称华为接下来可能会带来一款与 Z Flip 类似的纵向折叠产品。

折叠屏手机市场小众但不冷清,相比起两年前,无论是厂商或是品类都丰富了不少,但无一例外的是,参与的都是大玩家。

▲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统计预测,2021 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会达到 2020 年的 3 倍,约为 900 万台,其中三星以 88% 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而与整个手机市场动辄十数亿的体量相比,折叠屏市场微乎其微

折叠屏之所以曲高和寡,究其原因还是「贵」。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万起步的售价注定了它与大众消费者无缘,而对于厂商而言,高昂的研发成本也使得零件成本难以压缩,即便是拉高定价,也很难靠其低微的销量盈利。

这是因为,折叠屏相比传统手机,增加了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本。

韩国咨询机构 CGS-CIMB 发布了一份关于初代 Galaxy Fold 的研究报告,其中估算了 Fold 的原料成本,并与同期的 Galaxy S9+ 和 iPhone XS Max 作比较。

其中 Fold 的屏幕组件成本几乎是 iPhone XS Max 的两倍,机械零件成本也相当高昂(主要是集中在转轴),即便售价比 iPhone XS Max 高 800 美元,两者的利润率才勉强持平。

由于屏幕成本占据了折叠屏手机的大头,谁能将屏幕成本控制得更低,谁就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折叠屏看似是一场技术力的竞争,其实更像是大厂商间供应链管控能力的大比拼。

事实上,Galaxy Z Fold3 和 Galaxy Z Flip3 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相比上一代更低的起售价。

在这方面,拥有屏幕自主生产能力的三星有着天然成本优势,而背靠京东方的华为、背靠维信诺的小米则会更加被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折叠屏更像是手机厂商的供应链管控能力成熟过程中自然而然诞生的产物,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像 Google 等小厂商(就手机市场体量而言)不敢贸然入场,或者中途黯然离开。

▲ 图片来自:XDA

折叠屏等技术就是智能手机厂商的「超级跑车」——跑得快、卖得好不是目的,折叠屏手机的使命,是以未来技术之名将品牌价值上探到更高领域。

随着越来越多大厂的入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折叠屏市场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当折叠屏手机的耐用性和价格都逐步追上传统手机,届时再来讨论「折叠是不是显示的未来」才会有更大的意义。

pianke的谷歌核心制造水平如何?绝对性能必须让位于像素AI

兼容并包的 Android 系统,造就了百花齐放的 Android 智能手机。但对于机皇的称号,每个人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答案。

而 CNN(有线电视新闻网)则把「目前最佳 Android 手机」的称号送给了 Pixel 6 Pro,称其有着优秀的相机、流畅的系统以及独有的外观。

▲ Android 12.

造就这些特色的除了 Android 12 系统,还有 Google 首枚自研芯片 Tensor,如此的软硬结合成就了几年间竞争力、关注度最高的 Pixel,没有之一。

在 Pixel 亮相之前,有着苹果自研 A 系列芯片的珠玉在前,Tensor 也被贴上了「炸场」的标签,似乎 Google 也会拿出一枚足以名垂青史的自研 SoC。

只是随着 Pixel 的出货,Tensor 的架构、性能也被彻底解构,但它在性能、功耗上的表现还不足以称得上「成熟」。但在一些功能模块的取舍上,颇具 Google「设计」的匠心。

到底是自研,还是「魔改」

21 世纪的半导体产业已不像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百家争鸣,更像是几大寡头之间三分天下。

Google Silicon 团队在 Tensor 上已经投入了三到四年,但对于一款面向于智能手机的处理器 SoC 而言,没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想要「出道即巅峰」实属有些痴人说梦。

▲ Google Tensor. 图片来自:@Sundar Pichai

隔壁的苹果在芯片产业上投入了接近三十几年,水瓶座、PowerPC 均折戟,最终在 2010 年发布自研 A4 芯片,并终于在 A7 上「一炮而红」,甩下对手几个身位。

Google Silicon 团队此前并没有复杂 SoC 芯片的设计、制造经验,此前的作品更多的是 Pixel 2、Pixel 3 的图像处理芯片 PVC,Pixel 3 及后续的 Titan M 安全芯片。

▲ Titan M 安全芯片.

Tensor 则是 Google Silicon 团队的首款「作品」。

Google Silicon 团队的副总裁菲尔・卡马克(Phil Carmack)在 Ars Technica 的采访之中曾坦言,「虽然我们是初涉 SoC 领域的团队,但我们知道如何去打造一枚专业级芯片,我们有着非常可靠的实现路径。」

所以,有些类似程咬金的 Tensor 到底自研几分,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在 Pixel 6 Pro 发售之后,Anandtech 就对 Tesnor 做了一次彻彻底底的解构与分析。

简单来说,Tensor 与三星 Exynos 的命名规则较为接近,并且几年前,就传出三星半导体已开始提供「半定制」芯片的服务。

ETNews 甚至在 8 月份的报道中就表明,三星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技术与功能,甚至可以在芯片设计阶段就可以介入。

虽然近些年,三星的 Exynos 芯片不如高通和联发科,但在角色上,三星已然不再是简单的芯片制造商,格局打开了。

除了背景信息,Tensor 与 Exynos 用着相同的 CPU、GPU 架构,且电源管理、IO、存储控制器等等大功能模块均为同源。只是,在 SoC 大功能模块的设计之上有着「客制」的影子,Tensor 与 Exynos 有着很大的不同。

▲ 三星 Galaxy S21 Ultra 与 Google Pixel 6 Pro. 图片来自:digitaltrends

直白的说,Tensor 便是三星「半定制」芯片服务的一个客户,Google 提供设计主旨,三星负责搭建生产(此处埋个伏笔)。

严格来说,Tensor 应该是一款「客制化」的芯片,并非由 0 到 1 创造,而是从 1 到 2,或者 1 到 3。

这也基本解开了 Tensor 身世的一个谜题,但这并不能否定 Google Silicon 团队的投入,毕竟芯片不是艺术品,「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

Google Tensor 到底什么水平?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Google Tensor 的 CPU 大概是 A12(被中核心拖累),GPU 比高通骁龙 888+ 强点(但功耗奇高),AI 性能前无古人(3 倍于 888+)。

Tensor 的 CPU 并没有选择主流的 1+3+4 架构,而是选用了 2+2+4 架构,两颗 X1 超大核心,两颗 A76 大(中)核心,以及四颗 A55 小核心。

▲ 同宗不同源的 Exynos 2100 与 Google Tensor. 图片来自:Anandtech

具体来说,Tensor 的 X1 核心 2.8GHz 的频率是要低于 Exynos 2100 与高通骁龙 888(888+),并且相对于 Exynos 2100,Google 给设计了 1MB 的 L2 缓存,与骁龙 888 齐平,超过 Exynos 2100。

两颗降频的 X1 在性能表现上无出其右,较低的频率选择也让 Tensor 能够长时间的运行高负载而不降频。

到了大(中)核心,Tensor 没有选择更新的 Cortex-A78 核心,退而求其次的用上了 Cortex-A76。A76 实则是两年前的核心架构,最早出现在高通骁龙 855 上,而现在多出现在骁龙 7 系上(这里再埋一个伏笔)。

小核心使用的是 Cortex A55,频率为 1.8GHz,算是高端芯片的标配。而 Google 同样给配备了两倍于 Exynos 2100 的 L2 缓存,来到 128KB,再次向骁龙 888 看齐。

与大核心 A76 类似,小核心 A55 同样有着一个「迷」,Tensor 将 L3 缓存与 A55 核心频率绑定,这与 Exynos 2100 专用的 L3 缓存频率不同,会引起延迟、功耗的问题(再加一个伏笔)。

GPU 上,Tensor 配备的是 Mali-G78 MP20,几乎是公版 G78 的天花板,L2 频率直接拉到丧心病狂的 996MHz,相对于 Exynos 的 MP14 来说,增加了 42% 的核心数,还堆高了频率,那就是用功耗来换取极限性能了。

如此设计的 Tensor 在实际表现上,其实是有点偏科,2 枚超大核心的存在使得其单核心性能足够,但 A76 的存在,整体拖累了 Tensor 的多核性能。

▲ Google Tensor GeekBench 5 跑分. 图片来自:anandtech

只是,Tensor 最致命的是内存延迟较高,甚至不如 Exynos 2100。CPU 在等待内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光发热。在一轮的测试中,Anandtech 表示 Tensor 用去的时间更长,成绩低于骁龙 888,但耗电却更高(多 13.8%)。

CPU 之中,亮眼的只有两枚 X1 大核心,而能效较差的 A76,以及与 L3 绑定的 A55,最终导致了 Tensor 发热、缓慢的运行效率。

GPU 如同理论分析,高能高耗,峰值功率直接堆到 8~10W,但 Pixel 6、6 Pro 都未用当下搭载高通 SoC Android 手机的 VC 散热板或者其他散热手段,散热水平「更像是 iPhone,而非是 Android」,积热严重只能降频,还未完成一轮测试,Pixel 就开始降频了。

而对于 GPU 冲到 8~10W 的功率水平,我只在一些骁龙 888 的电竞游戏手机中看到过,要知道它们可是有类 PC 级主动散热系统,并且外置电源的状况之下。

要说在 CPU、GPU 的设计上有所遗憾的话,那在 ISP(图像处理器)、TPU(机器学习引擎)配置上,Google 把自己的优势彻彻底底的发挥了出来。

ISP 把 Exynos 的和 Google 的定制图像芯片整合在一起,Exynos 的部分负责图像的采集和前期处理,而 Google 定制的部分就负责「计算」,反映在 Pixel 6 Pro 产品上,就是视频 HDR Net、动态模糊、人物抠像等等功能。

而 Tensor 内置的 TPU 才是 Tensor 命名的缘由,它采用最新的机器学习处理架构,并对 Android 12 系统进行过优化,不过如同其他芯片的机器学习、AI 模块所能直接表现出来的特性还比较「模糊」。

在 Pixel 6、6 Pro 上最为直观的就是系统、动画流畅,语音、图像识别速度很快这类特性。而对于 Tensor 上这颗 TPU 的性能在一些模型的跑分中,也超过了现在流行的主流 SoC(包括高通骁龙 888 与 Exynos 2100)。

另外,Google 官方还未向开发者公布这颗 TPU 的 SDK,因而 Tensor 内置的强大算力的 TPU 仍是 Google 独享,暂时落后于苹果 A 系芯片的开发生态。

为何如此设计 Google Tensor?

在解构 Tensor 之时,我留了几个伏笔,一是三星负责生产,二是 CPU 大核心 A76 的选择,三是 A55 小核心的设计问题。

其实关于 Tensor 的设计取舍还有许多的疑问,比如 2+2+4 架构的选择,做 Tensor 的初衷等等。

▲ Google Silicon 团队高级主管莫妮卡・古普塔(Monika Gupta). 图片来自:businessworld.in

「对于 Google 来说,我们希望把 AI 运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Google Silicon 团队高级主管莫妮卡・古普塔(Monika Gupta)又打了个比方「甚至我们园区餐厅的菜单也可能是由 AI 根据我们的喜好来设计的。」

「我们不想生产传统意义上的智能手机」,Google 想要 AI 和机器学习处理能力大增的设备,但市面上的处理器并不满足 Google 的需求,更强的 AI 才是 Google 选择自研芯片的初衷。

这也是我们在 Tensor 上看到配备足够强大 TPU 的的原因。而 Google AI 部门中最常用的名称就是「Tensor」,取名 Tensor 的意味相当明显。另外,Tensor(张量)这个词本身就很 Google,很工程师文化。

「Pixel 6 的机器学习代码放在旧 Pixel 上,依然能够运行,但效率就差了一些。」Tensor 中独树一帜的 AI 性能并非是「空谈」,莫妮卡补充道「Google 已经把研发部门最新最强的成果呈现在 Pixel 6、6 Pro 之中。」

「一切与你想要达成的目的一致」,这个目的就是效率,Google 认为两个超大核以中等负载运行下的效率要远高于一颗大核,并且能效比也更高。

Google Silicon 团队的副总裁菲尔・卡马克(Phil Carmack)也举了个例子,「打开相机,除了你看到的一切,SoC 内部的 CPU、GPU、ISP、TPU 在不断地运行、计算,复杂的场景会牵扯到大量机器计算。」此时交由两颗 X1 处理器,更游刃有余。

「如果你需要更灵活的响应速度,高效率、高性能的达到目的,两枚 X1 的配备是要比当下的一颗超大核心配备要更为优秀。」

至于大核心选择 5nm 的 A76,而非更新的 A78,并未出现在这则访谈之中,由此我们只能猜测 Google 的意图,大概有这么几个情形。

一是,Google 认为 5nm 制程下的 A76 相对于几年前 7nm 的 A76 性能提升 20%,足够应付轻量负载,再高就交给双 X1。

二是,Google 对 A76 核心有着丰富的调教经验,更有利于直接复用此前在 Pixel 上的机器学习,无需重新去适配调用。

三是,在 Google 与三星进行合作设计 SoC 时,由于 A78 太新,三星暂时还未能提供 A78 核心,Google 退而求其次选择 A76。

无论以何种考量,初代的 Tensor 在 CPU、GPU 的选用上还是让 Google 吃了一堑,2+2+4 的架构以当前 Android 12 的调度之下,与 Google 的预期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Google 为何要造芯?

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Sundar Pichai)将 Tensor 芯片称为「迄今为止在 Pixel 领域最大的创新」。

▲ Pixel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来自:CNET

对于 Pixel 来说,即使抛开 Tensor,Pixel 6、6 Pro 仍然是 Pixel 翻开新篇章的产品,回归主流的硬件,全新的 Android 12 以及足够 Google 的设计。

而「自研」的 Tensor 并没有超越当前同代的处理器,但它在 Google 的设计之下,以求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呈现一台非常规意义上的手机。

纵使配合 Android 12 的 Pixel 6、6 Pro 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表现,而 Google 强调的 AI、机器学习功能暂时也没有想象中的强大。不过,对于 AI、机器学习大拿 Google 来说,彻底的吃透 Tensor 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如同 Google Silicon 团队卡马克所言,在统一的处理器架构之下,市场上传统意义的产品太多,Google 的 Pixel 系列想要分得一块蛋糕,选择不同的策略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仅是 Google,手机厂商自我造芯已然成为一股潮流,像是 vivo V1、小米的澎湃,实质上与 Tensor 较为接近,就是够独特、与众不同的产品。

以及想让自己对产品有着足够的自定义权,而非是随着市场主流处理器架构而不断地调整产品形态,就好似今年的 Android 旗舰全部在内部散热上下文章一般。

从这个意义来说,绝对性能并不在第一梯队的 Tensor 对 Google 来说实则是成功了,它并未被市场大潮所裹挟,Tensor 偏向 AI、机器学习的设计已为 Pixel 系列打上了 Google 最强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