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云市场集中度的提高,阿里云可能会落后

撰文 |李里里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2022年8月4日晚,随着阿里巴巴公布了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目前在全球排名前四的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阿里巴巴都相继发了最近一季度的财报。

全球云计算市场依旧处于快速的增长中,据调查机构 Synergy Research Group 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达到547亿美元,同比增长29%。调查机构 Canalys 的最新数据则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云支出比上季度增加了近60多亿美元,达到623亿美元,同比去年则增加了150亿美元,并指出:“增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全球企业对‘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的需求增长,以及‘数据中心整合’、‘应用程序迁移’,及‘云原生开发’等需求的不断涌现。”

至于具体的排名和份额, Synergy Research Group 表示市场份额占比前三的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三者合计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5%,仅AWS就占到近34%,紧随其后的则是阿里云和IBM。Canalys 给出了同样的排名,不过认为前三家云厂商合计的份额占比为63%,分别为31%、24%和8%。

根据 Synergy Research Group 提供的数据,一年前,AWS、Azure和谷歌云合计的市场占比还是61%,足足提高了4个百分点,可以说,云计算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强者愈强。

具体来说,AWS、Azure和谷歌云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上升。而在前三名之后,即使是阿里云和IBM,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份额占比也在逐渐下降中。在前五家之外,被归入其他的云计算厂商,虽然自2018年初以来收入增长了150%以上,但因为增长率仍远低于市场领导者们,市场份额已经从49%降至35%。

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

二八定律,似乎将在云计算领域重现。

01.

AWS、Azure、谷歌云仍在扩张,阿里云增速下降明显

我们从财报来看下各家云大厂的新进展。

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亚马逊AWS的收入为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微软Azure的收入为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0%,谷歌云的收入仅为62.8亿美元,不过其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36%。

与三家相比,阿里云的收入增速则有所下降。据阿里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阿里云营收为177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换算,折合26.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0%。

其实,从阿里云历季度的营收来看,早就出现了下跌的趋势。在2021年第二季度,阿里云收入为160.51亿元,当时就环比下跌了4.24%;而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阿里云的收入就开始环比下跌,并延续了3个季度,同比增速也不断放缓。

关于增速放缓的原因,阿里云的管理层表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在疫情下,受经济因素影响,互联网行业的增速整体放缓了;二是由于失去了一个顶级互联网客户,及相关的在线教育等垂直行业的需求疲软所致。而这两方面的问题短期来看似乎都难以解决,阿里云的表现低迷很可能还将持续。

从好的方面来看,在目前国内云厂商普遍存在亏损的情况下,阿里云已连续实现7个季度的盈利。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阿里云的净利润率达到1.4%,实现盈利2.47亿元,但从增长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将目光回到全球市场上,首先,多年稳坐云计算行业老大宝座的AWS,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想法,近6个季度其营收的同比增长一直维持在30%以上。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AWS的净利润为57.3亿美元,现金资本支出达到141亿美元,截至2022年的六个月为278亿美元。在财报中AWS表示,其云业务的“成本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但被企业大幅的资本开支所抵消,并表示预计2022年全年,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将会大幅提升,2023年还将会推出24个可用区。技术和内容研发也是AWS业务的重心,未来将通过快速的技术开发来增强客户体验并提高业务效率,以此扩大业务规模。

增长最快的则是谷歌云,在2022年第二季度,其亏损了8.58亿美元,同比扩大了45%;上一个季度,谷歌亏损了9.31亿美元。但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表示,尽管第二季度谷歌云业务亏损扩大,但公司业务增长仍呈现出积极势头,并指出整个公司正在从人工智能的长期投资中获得回报。

在电话会议上,谷歌高管们表示,未来,投资者应该为“持续大量的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做好准备,这些不断增加的基础设施支出,将主要用于购置新服务器等设施上。近6个月,谷歌云的资本开支高达166亿美元,财产和设备的折旧和减值费就达到了73亿美元。这意味着,谷歌云有“烧钱换增长”的计划,也有相应的底气。其近8个季度的营收也维持了极高的同比增长,一度达到53.91%,即使在最近一季度表现不佳,也有35.61%。

除技术基础设施外,谷歌也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大研发。谷歌首席执行官PichAI表示:“谷歌认为,人工智能的持续投入对增长会大有帮助,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能助力开发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同时也表示,为实现技术突破,未来将会继续雇用“一流的工程和技术人才”,并购置相应的科研工具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相对AWS和谷歌云“增速放缓”(但同比增速依旧在20%以上)的微软则表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会在“高性能”和“可持续”的云计算能力上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关于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网络方面的需求。

微软也注意到,客户对“边缘计算”及“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也在增长。为适应该趋势,未来将在物联网传感器、网关设备,及边缘硬件等智能边缘设备上加大创新,构建出能够管理和保护“边缘计算”工作负载的体系,并将Azure扩展到数据中心上,“打通”公共云与边缘云的链接,降低计算时间、成本,及提高敏捷性等。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强调,未来将会把基础设施扩展到地球之外去。届时AzureOrbital会成为一个完全托管的地面站,作为数据快速下行传输的服务中心。至于相关的落实动作,暂时还没有看到。Canalys副总裁AlexSmith表示,微软明年会推出10个新的可用区,并继续在国外地区增加投资,确保能够提供低延迟和具有数据主权的解决方案。

02.

掉队的阿里云还有希望吗?

从最新一季度的数据不难看出,阿里云与AWS、Azure和谷歌云的差距正在拉大,熟悉云计算的人都知道“全球五朵云”的说法,目前的排名是AWS、Azure、谷歌云、阿里云和IBM,不过,除了前三外,其他的云厂商都在加速掉队中。

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可能与云厂商自身无关。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回答云业务增长放缓时表示,整体云业务的增长,其实离不开整个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以后,作为经济的微观细胞,每个企业才会在数字化的进程当中更愿意投入,减少后顾之忧,所以跟大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前景有很高关联度。

而云计算厂商受限于各国政策,显然也不可能真正进行自由的竞争。这种情况下,阿里云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在阿里的投资者会议上,张勇强调:“云计算下个增长点是‘产业数字化’,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字化转型,所以云的机会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未来阿里云将会针对不同垂直领域,推出更多应用来捕捉相应的机会。”

本季度,阿里云来自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和电信行业等垂直行业的营收有所增长,而来失去顶级互联网客户以及在线教育等垂直行业需求的疲软,使得非互联网客户的收入贡献上升了5个百分点至53%。对未来的发展,阿里云表示,未来会在云解决方案上多花心思,并加大对前沿科技、如数字人、大规模AI,及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以此来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钉钉在“云钉一体”战略中的重要性也继续提升:“通过钉钉和阿里云充分融合的战略举措,让企业客户能够通过钉钉开放平台以及在云端产生积累的数据,高效地实现其从组织数字化、办公数字化到业务协作的数字化。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钉钉核心应用的用户基础,并加强其行业解决方案的开放平台生态,进一步实现组织内部和跨组织的数字化。”

不过阿里云调整后的EBITA利润率下降为1.4%,去年同期为2.1%,原因是技术投资以及DingTalk使用量增加导致主机托管和带宽成本增加。显然,云计算行业不存在不烧钱的增长。

从实际行动上看,阿里云在拓展业务模式上没少下功夫,相关业务也已经拓展到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近期,阿里云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建成了中国最大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算力规模可达600PFLOPS。此外,也与毫末智行、赢彻科技、路特斯、上汽智己等车企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的自动驾驶训练模型等提供算力支持。

在硬件和操作系统等技术上,阿里云也在不断升级。今年6月,阿里云推出了新一代的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CIPU,结合飞天云操作系统,据报道其数据吞吐量已实现比自建的物理集群模式高30%,在业务高峰期的延迟率也下降了近90%。

自谷歌CEO在2006年“搜索引擎”大会上提出的“云计算”的概念后,至今已有16个年头。2009年,阿里巴巴率先推出云计算的相关业务,掀起了云计算在国内发展的序幕。据IDC数据显示,在短短的16年内,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已经从0增长到2021年的705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起步”,未来到2025年,全球整体云计算市场将超过1.3万亿美元,国内也将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云计算行业仍大有可为,但曾踏足“山巅”的 ,是否又会陷入低谷?

国内一众云计算厂商中,阿里云在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积累上仍保持着超然的地位,虽然和全球三大云巨头相比最近的表现有些疲软,不过,随着国内其他云厂商陆续发布财报,也许我们可以以一个更客观的标准来衡量阿里云。届时,对阿里云的增长放缓是暂时的还是会长期存在的这个问题,也将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文源自iDoNews

全球游戏市场七年来首次下滑:大厂仍在投资,行业押注2023年

游戏产业分析机构Sensor Tower近日发布的一份《2022年移动游戏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手游市场收入或将达860亿美元,同比下滑2.3%。

这不是第一个预测全球游戏市场下滑的报告。今年7月,市场研究公司安培(Ampere Analysis)的数据显示,在经历7年的连续增长后,游戏市场预计在今年迎来首次下滑,全球电子游戏销售额在2022年预计将下降1.2%至1880亿美元。

OpenMediation近日发布的《2022年年中全球手游市场报告》还显示,2022年全球游戏厂商减少1/5,游戏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缩水,其中腰尾部游戏影响最大。

此外,财报显示,如索尼、腾讯这样的全球游戏大厂均在今年面临游戏业务下滑的挑战,不过,这些大厂仍然在全球游戏市场“买买买”, 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乐观的预期,比如业内预计游戏市场在2023年将重回增长轨迹。

供给与消费双双减少

“疫情导致大家居家,所以提前兑现本来该在2022年发生的增长。“Google Play 中国大陆地区商业拓展负责人赵伊江认为,受益于疫情带来的宅家红利,游戏行业在2020年和2021年高速增长,基于这种高基数,2022年呈现出增长乏力的趋势。

安培分析显示,至少从2015年开始,电子游戏的销量就一直在增长。在经历7年连续增长后,2022年游戏市场迎来首次下滑,较2021年减少 30 亿美元到1880 亿美元。

而在2019年到2021年这两年间,游戏行业的规模增长了26%,达到创纪录的1910亿美元。

Sensor Tower的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的手游营收在达到历史最高点226亿美元后,在今年Q1下滑了大约6%至212亿美元,不过,这个数据仍然比2020年Q1高出近20%。今年第二季度,App Store和Google Play手游营收约为2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9%。

Google中国大客户部游戏行业副总裁邓辉表示,如果是跟去年比,今年的年增长的确会有一些挑战,但是如果从2019年来比,整个海外游戏的增长接近翻了一倍。

此外,从去年到今年,游戏市场发布的大作品相对来讲也较少,“供给端都更加谨慎了。”

赵伊江观察到,在移动供给端,全球开发者比较重大或者成功的产品发布比去年少一些,“这反映了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大家推出新产品的周期更长了。”

OpenMediation的报告显示, 2022年上半年全球游戏数量相较去年同期减少近三千款,其中以腰尾部游戏居多,游戏开发者数量减少909家,2021年Q4下跌最为严重,腰尾部厂商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疫情带来的冲击,生存困难。

赵伊江表示,在某些国家,一些产品,不管是试营运还是正式发布之后,成绩没有达到预期,就会把后面的市场发布时间向后推,造成整个进度延后的情况。很多公司也在合并一些项目,把一些看起来或者早期测试数据没那么好的项目停下来。

“当供给端更谨慎地推出内容的时候,这个行业相对前几年看起来要下滑一些,尤其在经过两年比较高速的增长之后。”赵伊江表示。

而在需求端,一位游戏公司CEO认为,一部分大R玩家(消费较多的玩家)受到经济下跌的影响明显,大R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是中小企业,疫情既影响自己,也影响他所在的企业。中小R玩家影响会小一些,但游戏本身作为一个可选消费,当基本生活需求都成了问题的时候,在游戏里面的消费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国内游戏市场在上半年营收与用户规模出现“双降”,伽马数据在报告中也分析了消费意愿降低的因素。

伽马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477.89 亿元,同比下降1.8%,出现近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游戏用户规模则同比下降0.13%至6.66亿人。

伽马分析认为,下降主因是疫情期间用户收入减少,消费意愿降低以及游戏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等。2022年1-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大众的娱乐消费乃至游戏支出也随之降低,尽管玩家游戏时长未明显缩短,但付费率和ARPU均有减少。

全球游戏大厂业绩也在下滑。索尼集团在8月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整体业绩,显示其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G&NS)第一季度销售收入6041亿日元,营业利润528亿日元,均较去年有所下降。

索尼财报显示,下滑原因主要是包含附加内容在内的非第一方游戏和第一方游戏的销量下滑,以及现有游戏软件开发的成本投入增加。对此,索尼下调了游戏与网络服务部门的 2022 财年收入预期。

此外,腾讯最新公布的2022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网络游戏收入425亿元,同比下降1.2%。随着全球疫情全面解封,海外游戏与本土游戏一起步入了负增长,本土游戏行业面临消费收缩、大型游戏发布数量减少以及未成年保护等过渡性挑战,海外游戏则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及疫情防控平稳背景下面临放缓压力。

数据下滑不影响投资热情

尽管在2022年出现滑铁卢,但行业对于明年游戏市场的增长仍比较乐观,而众多大厂也仍然在加大对游戏IP的投资。

在一位游戏从业人士看来,行业目前的下滑数据只是窄幅的波动,他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个波动和去年、今年没有大IP游戏供给有关,数据没有一个巨幅的下跌,都还算正常范围。”

上述游戏从业人士表示,全球游戏行业称不上颓靡,毕竟主机游戏的开发商还是在加大投入。“去年开始,索尼和微软就在疯狂收购游戏工作室,因为内容产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独家内容,这种投资兼具防守和进攻两层意义。”

在今年初,微软宣布将以6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64亿)的天价收购全球最大的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动视暴雪公司(ATVI),可谓是游戏圈近年来最轰动的事件。

微软对动视暴雪的巨额收购实际上是一个风向标,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像微软这类大型企业,在投资前肯定做了很多调研,考虑资金安全性等方面,因此国际上大的并购和投资,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点,这个行业是能发展的,而且随着如元宇宙等时代的到来,将来可能是最赚钱的地方。”

微软之外,尽管面临业务下滑压力,腾讯和索尼也在全球加码投资,展开与游戏开发商的合作。

8月底,腾讯旗下公司和索尼联合投资来自日本的《艾尔登法环》开发商From Software,成为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就在一周后,腾讯又出手投资了法国老牌游戏商育碧(Ubisoft),继续扩大其在海外游戏市场的布局。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期待能将更多的育碧 3A 级产品带入移动领域。

业内普遍认为,腾讯希望拿到更多的IP资源,开发其手游产品。腾讯早已在海外投资了如拳头公司、EPIC等游戏巨头,但在过去的一年,其还在加快对海外游戏厂商的投资与收购步伐。

荷兰市场研究公司Newzoo预计,2022年全球游戏玩家约为32亿,到2025年将增至35亿,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2257亿美元。

Newzoo分析师Rhys Elliott表示,游戏过去是能够抵抗经济衰退的,而且任天堂的Wii这样的平台还在2007-2009年的经济下行期间快速增长。与观看电影等其他娱乐形式相比,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玩游戏的性价比显然更高。如今,全球游戏玩家数量已经超过32亿人,即便经济开始下行,游戏参与度和消费者支出依然会继续增长。

Sensor Tower预计,全球手游市场营收将在2023年重回增长轨迹,到2026年将上升至1170亿美元,未来几年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

“长期来看,游戏行业仍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邓辉认为,用户对娱乐的需求一直存在,而现在游戏的很多创新,也让玩家在市场里有更多的消费选择。随着元宇宙、VR/AR等新的硬件与交互形式出现,游戏领域在未来仍然非常有想象空间。

具体到各区域游戏市场,拉丁美洲、亚太地区、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增长迅速,将在2022年及之后的几年里成为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这些地区,更完善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亲民的移动互联网价格以及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都是玩家数量增长的驱动力。

在提到对开发者的建议时,赵伊江也表示看好新兴市场,“按市场收入角度讲,欧美,包括日韩,这是大家必须要进入的一个大市场。但与此同时,像拉美、中东,其实中国厂商在里边的收入占比、增速情况等也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赵伊江表示,每个市场,还是要根据游戏厂商自身的产品特点去聚焦。如整体而言,拉美市场对于竞技游戏的兴趣度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像 《Free Fire 》这类射击类的游戏在当地的受众的欢迎程度是非常强的,厂商应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对应的区域市场。

谷歌已经失去了全球市场,美国很难在只有3亿人口的情况下取得今天的地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全球搜索引擎中,谷歌地位非常重要。在最好之时,谷歌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了80%以上。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发展,谷歌搜索引擎地位,正在渐渐下降,但是依然很难被其它企业替代。

在欧洲、美国、印度等国家,谷歌依然是最好用的搜索引擎。许多电脑用户,往往会习惯性的选择使用谷歌,上网搜索喜欢的信息。另外,谷歌的YouTube服务,无论是网页,还是手机APP,均受到了消费者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能够走到今天,成为全球最大引擎搜索公司,拥有远超3亿的用户,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2000之后,美国互联网产业开始向外扩张,一大批科技公司成为了世界行业垄断者,包括微软、脸书、推特等网站。谷歌在科技公司走出美国之时,顺势发展,很快成为了市场领导者,其搜索引擎业务占了全球50%以上份额。

美国国内只有3亿人口,却控制了70亿人的网络搜索结果,对全球信息安全已经构成了威胁。棱镜事件爆光之后,尽管一些国家说,不担心谷歌搜索泄露数字信息,但是心里却比较在意。欧洲的数字税,印度今年也开始小范围内禁封美国APP,韩国也有意栽培liunx系统替代windows,他们皆有对信息安全的担忧。

随着各国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互联网全球化是非常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在软件产业比较好的国家,更注重对本地企业的培养和发展。然而,在2020年,逆全球化风声四起,而谷歌却认为自己不会因为给某个公司断供导致营销收入下降,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美国有许多像谷歌一样的企业,特别是在西海岸加州,以及东海岸纽约地区更是如此。对于谷歌而言,全球市场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当地的市场。如果谷歌公司没有进行全球化,其结果可想而知,很难避免成为下一个日本经济,因为国际市场难以开拓,常年处于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

谷歌是一家全球性企业,失去了全球市场,那么,也就只能够瘫痪在本土,依靠3亿人支撑公司业务。失去全球市场,最后的结果必然会是下一个日本经济,无论技术做的再好,没有市场驱动将无法与人口大国企业展开科技技术竞争,只能在本土维持基本的生存能力。

垄断趋势已成为谷歌全球第一,占全球总流量的1/5

  近日,有外媒放出了一份关于各大平台流量情况的数据图。信息显示,包括谷歌和Facebook在内的六大全球内容提供商,占全球数据流量的56%以上。尽管谷歌和Netflix分别在全球数据流量中排名第一和第三,但它们拒绝为网络使用付费却引发了全球争论。

谷歌

  根据咨询公司Axon和Sandvine的数据,截至2021年,谷歌的全球数据流量占比为20.99%,Meta(Facebook)为15.39%,Netflix为9.39%,苹果为4.18%,亚马逊为3.68%,微软为3.32%。由于少数公司在在线视频服务、云服务和社交网络服务(SNS)领域的垄断,数据流量的集中度加剧,给全球电信公司的网络投资带来了负担。因此,全球主要内容提供商的公平网络投资共享,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话题。

全球数据流量占比

  美国和欧盟正在推动一项法案,让这些全球主要内容提供商为网络使用额外付费,以促进网络投资。目前,数据流量世界第一的谷歌发起了一项号召,呼吁反对该法案。如果我们看一下全球数据流量的比例,或许就可以推断为什么谷歌反对征收网络使用费或投资贡献。

占据全球搜索市场91%的份额,谷歌的护城河坚不可摧

(关注本号[左上],了解更多全球知名企业与创业者故事)

知名统计公司Statcounter报告:2021年全球搜索市场,谷歌搜索份额超过91%。

Alphabet(谷歌母公司)当前市值已高达1.7万亿美元。

而全球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百度,全球份额不到2%。不过在中国,百度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占整个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85.48%。

以搜索为核心,谷歌围绕移动互联网生态,构建了牢固的产品护城河,包括:Android、Chrome、Gmail、谷歌Search、谷歌云端硬盘、谷歌Maps、谷歌Photos、谷歌Play Store和YouTube。

Chrome 拿下了浏览器市场接近 70% 的市场份额,巩固了谷歌搜索的绝对领先地位。Android 也占领了全球80%左右的智能手机,给谷歌服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用户。YouTube 则成为了谷歌最重要的广告现金牛之一,覆盖全球20亿用户,每年为谷歌贡献超过150亿美元的收入,且还在以35%的年复合增长率飞速成长。

谷歌的业务逻辑:谷歌通过广告业务获得巨额收入,然后又用这些钱向手机制造商、运营商支付费用,让谷歌成为这些平台的默认搜索引擎,巩固其领先地位,获得更多广告收入。据分析师估计,谷歌每年仅向苹果支付的费用就高达 100 亿美元,谷歌一直是 Safari 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

同时,谷歌还能利用搜索引擎,为自家产品输送流量,比如 YouTube、Chrome 或 Google Suite,帮助这些产品取得领先地位。与此同时,这些产品之间的协同作用,又增强了谷歌建立用户画像的能力和「垄断流量」的能力,提升广告平台的效率,在产品之间形成更多正向反馈。

这样的循环,使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主导权被不断强化。

谷歌(Google)的统治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在谷歌成立之前,创始人拉里·佩奇想把整个项目作价100万美元出售给雅虎,不过被雅虎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拉里·佩奇才成立了谷歌公司。

一、谷歌成立

1996年,同为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研究基于万维网的网页链接方式时,佩奇开发出了一个搜索引擎BackRub,BackRub通过网络爬虫来找出有哪些网页是可以链接到其他网页的。后来又开发出PageRank的算法,专门对网页链接方式的搜索结果进行排序。

这两项技术就为那个时代最为伟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8月,二人以斯坦福校园网络为基础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

随着网页之间的链接越来越多,再加上搜索引擎的精准度越来越高,佩奇和布林决定以数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即10的100次方“googol”,来重新命名自己的公司,

由于谷歌占用了斯坦福大学的大量带宽,于是被这所大学的IT部门踢了出去。佩奇和布林将他们的公司搬到了苏珊-沃基西奇的车库里。沃基西奇后来加入了谷歌并成为YouTube部门主管。

1998年,他们找到了当时已经如日中天的雅虎,希望能将BackRub技术卖给雅虎,但是由于雅虎自视过高,价格没谈好。

就在这一年,他们拿到了来自Sun Microsystems(后被甲骨文收购)联合创始人Andy Bechtolsheim的10万美元天使投资。

1998年9月4日,谷歌(Google)在其车库总部正式注册成立。

二、快速增长

2001年,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谷歌首席执行官

2001年,在红杉资本的要求下,布林和佩奇聘请了施密特,接替佩奇担任首席执行官。施密特不仅有着丰富的工程背景,在来谷歌之前更是担任过Sun的首席技术官和Novell的首席执行官。施密特的上任让两位创始人放开了手脚,把精力集中在谷歌的技术上。

谷歌是第一家向员工提供免费食物的大型科技公司。谷歌自助餐厅成为硅谷传奇的一部分。

2002年,雅虎提出以30亿美元收购谷歌,但并未成功

当时,互联网搜索引擎一直由雅虎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随着谷歌的发展成熟,雅虎也不得不警惕起来,在2002年夏天提出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谷歌。不过谷歌没有同意,因为在他们看来,公司当时至少值50亿美元。

同年年底,谷歌推出了自己的新闻业务部门。借助这一内容集成服务,它希望能够变革数字媒体在网络上的发布和分销方式。

2004年,谷歌正式面向公众推出内存为1GB的电子邮件应用Gmail;

2001年,谷歌员工Paul Buchheit开始研发一款电子邮件产品,以处理公司越来越繁杂的内部沟通和资料储存问题。鉴于之前有过电子邮件产品的开发经验,Buchheit决定利用Ajax来研发一款反应和运作速度更快的邮件产品。

2004年,Gmail正式问世,提供1GB的内存空间和先进的搜索能力,完美解决了当时市场上其他邮件产品所面临的缺陷。

谷歌成立之后,又顺利拿到几笔融资,其中就包括来自NBA球星大鲨鱼奥尼尔和亚马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的投资。

2004年8月19日:谷歌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上市公司。

三、版图扩张

上市之后,谷歌将目光投向搜索业务之外的领域。

2005年,谷歌正式推出地图应用Maps,利用可缩放地图为用户提供详细的路线导航服务,同时还提供酒店等目的地的搜索服务。

为了发布包括Google Maps和Google Docs在内的新产品,谷歌开始收购大量初创公司。

同年,谷歌收购安卓(Android)。当时这家公司规模还非常小,正在为数码相机开发操作系统。谷歌宣布开发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并命名为Android。这也为后来的移动端提前布局。

2006年,谷歌收购YouTube。当时,YouTube还是一个全新的视频共享网站,由PayPal的一些前员工创办。

2007年,收购网络广告服务商DoubleClick,进一步加固自己的互联网广告帝国;

2008年,谷歌正式推出Chrome浏览器。

多年来,Chrome浏览器的全球市占比一直高达70%,无疑也是推动谷歌搜索引擎业务高速发展的最有利因素。

2008年,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问世,HTC Dream开创了Android时代。

如今,Android是全世界最流行的手机操作系统。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超过80%。

2010年,谷歌宣布进军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2011年,谷歌正式推出Chrome操作系统。

2011年,谷歌正式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2012年,谷歌正式推出拓展现实眼镜Google Glass。

2014年,谷歌正式收购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DeepMind。

2015年,桑达尔·皮查伊正式成为谷歌公司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于2004年加入谷歌公司,长期以来主要负责Chrome、谷歌工具栏等产品。

2016年,谷歌正式推出智能助手

2016年,谷歌正式推出Pixel系列智能手机以及家用智能扬声器

2020年,收购Looker,是商业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平台;

四、收购不断

Google 整个发展过程,对外进行了近300次的收购,收购金额最高的十家公司分别是:

(1)摩托罗拉移动,2011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125亿美元;

(2)Nest Labs,2010年成立于美国加州,是一家智能家居公司,由苹果iPod之父Tony Fadell参与创建,2014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32亿美元;

(3)DoubleClick,1996年成立于美国,是一家网络广告技术公司,2007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31亿美元;

(4)Looker,2012年成立于美国加州,是商业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平台,2020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26亿美元;

(5)Fitbit,2007年成立,是一家健康设备公司,2019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21亿美元;

(6)YouTube,2005年成立,是一家视频分享网站,2006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16.5亿美元;

(7)HTC Smartphone Division,HTC部分手机业务,2018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11亿美元;

(8)Waze,2008年于以色列,是一个免费交通导航类应用(利用移动设备的GPS信息去确定道路上的交通状况,从而提供最佳路线),2013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9.66亿美元;

(9)AdMob,2006年成立于美国加州,是一个手机广告平台,2009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7.5亿美元;

(10)ITA Software,1996年成立于美国,是一家航班信息软件公司,2011年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为6.76亿美元;

五、Google 与中国

2000年,谷歌第一次针对中国用户推出中文版网站。

2006年,谷歌正式成立中国子公司,推出搜索引擎服务。

2010年,由于与中国官方审查和监管制度出现矛盾,谷歌搜索业务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2012年,谷歌中国宣布停止在中国市场提供音乐搜索服务。此后,在“Google.cn”上提供的服务入口仅包括时惠、翻译、购物。

2018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停止与华为的业务合作,撤销华为的Android许可证。这也就意味着华为失去了对安卓操作的系统的全部使用权限,包括搭载谷歌服务如Gmail、Google Play商店、地图、YouTube等应用和服务。

2021年10月,荣耀已恢复与谷歌的合作,其中HONOR 50系列海外版本将搭载Google Mobile Services(GMS)。

六、Google的贡献

对普罗大众来说,Google给这个世界带来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成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使得互联网的内容呈几何数量级扩充,人们面对的信息视野急剧扩展。

七、Google的挑战

Google的统治地位,短期内鲜有对手。而最大的挑战,可能是由于过于强大,而引发的垄断诉讼。

近几年Google面临的诉讼不断。例如2022年年初,瑞典购物比价平台PriceRunner起诉谷歌,指谷歌通过操纵搜索结果支持自己的购物比价服务,违反了反垄断法。PriceRunner据此要求谷歌赔偿约220亿瑞典克朗(约合21亿欧元)。

全球上市公司新排名:Facebook排名第七,谷歌排名第三,中国只有一家企业进入前十

2022年春节前夕,有媒体整理出过去一年“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百强排行榜”。数据显示,榜单入围门槛为8682亿元。市值增长最快的五家企业分别是加拿大丰业银行、应用材料、英伟达、财捷以及宁德时代。其中,创办于中国福建的宁德时代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起,市值排名从全球95名攀升到第55名,是百强榜中排名提升最快的公司。

下面依据“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百强排行榜”,简单盘点一下全球前十大公司。榜单第十名是台积电,公司市值约3.978万亿元人民币。企业始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全球领先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公司。200余种制程技术,为数百个客户生产上万种不同产品,所生产的芯片广泛地被运用在各种终端市场,全球员工超过5万人。

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百强榜第九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达到4.27万亿元。企业始创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公司创办人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范围包括保险业、媒体、多种经营、不同性质的公司或是联合大企业,是一家混合型企业。比尔·盖茨曾是该公司的董事;英伟达排在榜单第八名,市值约4.7万亿元。美籍华人黄仁勋是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重新定义了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并彻底改变了并行计算。公司的图形和通信处理器拥有广泛的市场,已被多种多样的计算平台采用。

排在第七的是脸书,公司市值约6万亿元。企业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脸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照片分享站点。去年十月份,正式更名为“Meta”;特斯拉排在榜单第六位,公司市值约6.8万亿元。公司的愿景:“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去年特斯拉以93.57万辆的销量摘得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的称号,其中Model 3占最大比例,占到特斯拉总销量的54%。

亚马逊排在第五,公司市值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是美国销售规模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最初只经营网络的书籍销售业务,现在则扩及了范围相当广的其他产品。去年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正式卸任亚马逊CEO的职位;排在全球第四的是沙特阿美,市值达12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和最大的石油炼制商之一,拥有大量的陆上油田和海上油田。

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百强榜第三名是谷歌,市值达到12.25万亿元。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建,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的科技企业,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微软排在榜第二,公司市值超过16万亿元。总部设在华盛顿州,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是继苹果公司之后美国第二家市值冲破2万亿美元的企业。

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百强榜第一名是苹果公司,市值折合人民币约18.57万亿元。史蒂夫·乔布斯是公司主要创始人以及灵魂人物,蒂姆·库克则是现任CEO。企业致力于设计、开发和销售消费电子、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和个人计算机。苹果公司2022年第一财季的净营收为1239.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的单季营收。净利润达到346.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大中华区的营收257.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

全球100强科技公司市值排名:苹果第一、谷歌/微软第二、第三

中商情报网讯: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全球市值最高的100家科技巨头总市值达69.14万亿元,其中超半数集中在前十科技股。数据显示,全球十大科技巨头总市值达35.47万亿元,占比达51%。市值超万亿的科技股有15家,中国公司有3家,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以及台积电。

全球十大市值科技巨头分别为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腾讯控股、FACEBOOK、阿里巴巴、三星、SAPSE以及VISA。

以下为全球科技公司市值百强榜:

数据来源:21世纪新闻实验室、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