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将因谷歌多次违反当地法律法规而对其处以72亿卢布的罚款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近日启动了向谷歌追索巨额罚款的程序。根据俄罗斯一法院的裁决,俄法警宣布将对谷歌强制执行72亿卢布(约合6.6亿人民币)的营业额罚款。原因是谷歌“屡次不删除在俄罗斯违禁的内容”。

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咎由自取!估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公司,在俄罗斯未来还将收到更多罚单。俄罗斯不会坐视自己的海外资产被侵吞,而不采取对等的报复措施。

有网友表示,以牙还牙,以制裁对应制裁。早该如此了,能动手就不要动口了。虽然金额不大,但侮辱性极强!任何欧美国家的公司都有很强的立场,他们所谓的自由只是针对自己国家的特定阶级。对谷歌的处罚,有理有据,谷歌不自愿支付罚款,就强制执行。

作为一家科技类型的公司,谷歌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确实让人佩服。但谷歌在俄罗斯,一直采取的错误行为,不遵守当地的规定,可能会在自己在未来翻船。

事实再次证明,企业也是有国界的,品牌也是分国界的。互联网巨头别以为全球最大,而无视一些国家的诉求。谷歌是犹太人的,美国又被犹太财团把控!俄罗斯这是枪打到点上了!另外,这也说明企业想发展,是不能没有强大国家这个安全保障的,这对我们也有所启发。咱们也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防着苹果,微软,特斯拉,谷歌等。

俄罗斯将对未能删除非法内容的谷歌处以72亿卢布的罚款

鞭牛士 5月2日消息,因谷歌多次拒绝删除俄罗斯禁止内容,俄联邦法警宣布将对谷歌立案并强制执行72亿卢布(约6.59亿人民币)的营业额罚款。据悉,谷歌自愿支付罚款的期限已于3月19日到期。

莫斯科一家法院在2021年12月24日表示,将对Alphabet的谷歌处以72亿卢布的罚款,原因是该公司多次未能删除俄罗斯认为非法的内容,这是俄罗斯首次以科技公司在俄的收入为基础进行的罚款。

此外,莫斯科法院以同样的理由对Meta平台处以20亿卢布的罚款。俄罗斯通信监督机构Roskomnadzor表示,Facebook和Instagram未能删除2000条违反俄罗斯法律的内容,而谷歌保留了2600条被禁止的内容。

刚才,普京签署了总统令!俄罗斯对谷歌的控制,发生了什么?龙卷风袭击了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俄罗斯突然对谷歌“动手”了。

因拒绝删除禁止内容,谷歌遭遇重罚。5月1日,据央视新闻消息,俄罗斯联邦法警局(FSSP)宣布对谷歌立案并强制执行72亿卢布(约合人民币6.7亿元)的罚款。

俄乌冲突对美国科技巨头们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逐渐显现。美股财报季中,“浓眉大眼”的科技巨头接二连三“暴雷”,一度带崩美股,俄乌冲突几乎是这些企业暴雷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金公司表示,主要龙头科技股业绩或者管理层指引不及预期是拖累美股大跌的直接原因。

此外,当地时间5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确保俄罗斯信息安全额外措施的总统令。普京下令在每个部门、机构和骨干组织里设立IT安全部门。根据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国有企业和机构禁止使用不友好国家生产的信息安全设备。

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日签署法律,限制俄罗斯信贷机构向外国提供信息。新法律规定,禁止俄罗斯银行和信贷机构向外国机关(包括司法机关)提供其要求的关于银行客户及其交易,以及客户代表、受益人和账户及资产持有者的信息。

该法律还规定,如果账户持有人受外国税法对其持有国外账户的管辖,则俄罗斯银行和信贷机构可以在国际税务信息合作范围内向外国机构提交有关信息。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龙卷风横扫美国堪萨斯州。据外媒报道,这场龙卷风摧毁了数以百计的房屋和建筑物,超过1000栋建筑受到影响,社区的房屋“完全被吹走了”,有些房屋完全被掀翻,整个社区被夷为平地,已造成数人受伤,超过1.5万人断电。堪萨斯州州长劳拉·凯利宣布,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进入灾害紧急状态。

俄罗斯对谷歌“动手”

5月1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因谷歌“多次拒绝删除俄罗斯禁止的内容”,俄罗斯联邦法警局(FSSP)宣布,将对谷歌立案并强制执行72亿卢布(约合人民币6.72亿元)的罚款。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莫斯科塔甘斯基法院根据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第13.41条第5款(与互联网资源所有者未删除信息有关的屡次违法行为)判定,谷歌有罪,对谷歌处以2020年年收入5%的最低营业额罚款,约合72亿卢布。

俄罗斯联邦法警局(FSSP)的数据库显示,相关部门已于4月29日根据莫斯科塔甘斯基法院的裁决对谷歌启动了执法程序,追回了72亿卢布罚款。

另外,在4月初,俄罗斯政府还对谷歌处以1100万卢布的罚款,原因同样是,谷歌没有删除俄罗斯方面禁止内容。

俄罗斯通信监管机构声称,他们正在制定措施惩罚谷歌在视频共享平台上“散布假货”。

当地时间5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确保俄罗斯信息安全额外措施的总统令,将在每个部门、机构和骨干组织里设立IT安全部门。根据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国有企业和机构禁止使用不友好国家生产的信息安全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一度介入到了俄乌冲突。据央视新闻报道,谷歌地图服务于4月18日开始以最大分辨率提供俄罗斯所有军事和战略设施的卫星图像,包括各种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指挥所、秘密试验场等在内的俄战略要地均可以每像素约0.5米的分辨率查看。

随后,谷歌公司一位发言人回应表示,谷歌并没有为了披露俄罗斯军事和战略要地而更改其地图服务。

另外,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出具报告称,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谷歌的YouTube便就封锁了车臣共和国GTRK“Stavropolye”,“Krasnodar”,“Bashkortostan”,“Novosibirsk”,“Kuzbass”和“Vainakh”的频道。

此前,欧美科技巨头纷纷表态,将暂停向俄市场提供服务或供货,其中包括了谷歌、苹果、微软、奈飞等美国大型科技企业。

科技巨头的“暴雷潮”

俄乌冲突对美国科技巨头们的负面影响,似乎正在逐渐显现。

当前的美股财报季,可能是最危险的一次,“浓眉大眼”的科技巨头接二连三暴雷,而俄乌冲突似乎成为了这些企业暴雷的原因之一。

以美国流媒体巨头奈飞为例,2022年一季度的全球净付费用户数大幅减少20万,是十一年来净订户首次下降。而在财报披露之前,公司预期将新增250万,华尔街机构更是乐观预期将新增273万,令市场大为错愕。

奈飞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受到在俄罗斯暂停服务和删除所有俄罗斯付费会员的统计有关,这一突发事件导致当季的付费净用户减少了70万,如果不计此影响,全球付费净用户原本应为增加50万。

另外,谷歌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也不太好看,单季度营收增速为23%,为2020年末以来最低同比增速;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64.36亿美元,同比下降8%,大幅不及预期。

在财报不及预期的影响下,谷歌股价持续走弱,截至最新收盘,其股价跌至2282.19美元,相比今年2月的高点已跌去24.7%,总市值累计蒸发高达49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556亿元)

谷歌高管解释称,公司在俄罗斯的商业活动暂停,以及乌俄冲突引发的更大范围动荡,影响了公司的收入,欧洲地区的广告支出略有减少以及宏观环境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在2022年一季度更是意外亏损,净销售1164.0亿美元,同比增长7.3%,创下二十年来最差增长。其CEO解释称,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了不寻常的增长和挑战。

同样,苹果公司对未来的预期也较为悲观,CEO库克表示,无法在新冠疫情、供应链紊乱、俄乌战争期间独善其身,今年二季度的多种挑战可能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减少多达80亿美元。

科技巨头的财报“暴雷”,直接砸崩了美股。4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美股市场遭受重创,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指数暴跌4.2%,标普500、道琼斯指数分别大跌3.6%、2.8%。

印度“抄底”俄罗斯?

有人撤离俄罗斯,但也有人试图“火中取栗”,意图抄底。

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印度政府向国有能源巨头传达了意向,要求他们评估,收购欧美石油巨头所持有的俄罗斯能源资产的可能性。

有知情人士透露,上周,印度石油部向印度石油公司、拉特石油资源有限公司等多家印度国有石油巨头提出了“抄底”俄罗斯的建议。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西方科技、能源企业开始计划撤离俄罗斯,停止或出售在俄业务。其中,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将放弃其所持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19.75%的股份;埃克森美孚也表示,将退出约40亿美元的资产,并停止所有俄罗斯业务。

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考虑到潜在的巨大风险,印度国有企业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西方企业在俄罗斯的优质资产,同时需要认真研究欧美国家制裁的影响。目前,印度尚无一家国有企业正式启动了收购计划。

但,印度能源贸易商对“抄底”俄罗斯的能源计划,早已开始执行,印度几乎成为了俄罗斯能源最大的买家之一。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今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印度已经购买了至少1300万桶俄罗斯原油,相比之下,印度2021全年从俄罗斯采购的原油约为1600万桶。

除了原油,印度还在大量买入被欧盟提议禁止进口的俄罗斯煤炭。据CNBC报道称,今年3月,印度从俄罗斯进口104万吨煤炭,为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多达2/3的进口量是由俄远东港口发出。印度钢铁部长表示,该国已经从俄罗斯进口了450万吨炼焦煤,未来印度可能将用于制造钢铁的俄罗斯炼焦煤进口量增加一倍。

在疯狂买入的同时,印度还向欧洲出口能源,赚取差价。据彭博社引用新加坡数据和分析企业Kpler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印度的柴油出口创下2020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达到每天84.7万桶,其中约30%抵达欧洲,当地的每吨超低硫柴油比新加坡高出100美元。

责编:林根

将“亲爱的俄罗斯人”翻译成“死俄罗斯人”谷歌:更正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2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消息,俄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此前发现,使用谷歌翻译服务时,在输入词组“亲爱的俄罗斯人”(dear Russians) 后,系统建议俄罗斯用户将其替换为“死去的俄罗斯人”(dead Russians) 。谷歌近日回应称,已纠正这一问题。

资料图:谷歌公司。

据报道,对于提及其它民族的搜索查询,谷歌翻译没有此类建议。

在发现这一问题后,俄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随即要求谷歌予以纠正。

报道援引俄新社最新消息,谷歌公司目前已纠正了这一问题。

谷歌否认打开了俄罗斯的高分卫星地图!如果替换为\u0026#34;坦诚摄影:俄罗斯能干预破坏吗?

2022年4月18日,谷歌开始开放俄罗斯所有军事和战略设施的卫星图像。包括各种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指挥所、秘密试验场等在内的俄战略要地均可以每像素约0.5米的分辨率查看

相信这个新闻一定是吓了大家一跳,人人都能像卫星图像目标判定分析人员一样下载和研判俄罗斯军事目标,这或许是载入史册的一个时间节点,俄罗斯像是被扒光底裤一样被人看了个底朝天,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否认,据俄罗斯塔斯社18日报道,谷歌公司一位发言人称谷歌并没有为了披露俄罗斯军事和战略要地而更改其地图服务的计划。

不过也有朋友分析这都是商业卫星图像,即使真的公开也没多少实质性伤害!卫星究竟是如何拍摄地球的,俄罗斯能干扰卫星拍照吗?

卫星观测地球到底有多少种方法?

带个相机就可以拍摄地球了,不是吗?其实卫星新拍摄地球的方法和各位想象的大不相同,不要以为早期只有胶卷相机,其实从太空摄像开始就走了两条路:

胶片之路:第一张地球照片是1946年拍摄的,你没有看错哦,1946年10月24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发射场用V2火箭将一台Devry 35 mm的照相机送上了“太空”,在V2火箭的弹道顶端(约104千米,刚好超过卡门线,已经是属于太空),这台相机拍摄了一张美国西部的照片。

104千米高度拍摄的美国西南部以及一片云层。

“数码”之路:月球3号(Luna 3)卫星的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就是用“数码”技术拍摄的,它使用的是一种光电阴极(photocathode)的技术,将光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到地面上还原图像,也就是早期电视拍摄的原理,但显然非常模糊。

月球三号和它拍摄的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

因此后来的侦察卫星不是做成返回式卫星就是拍摄后定期把胶卷返回地球,回收胶卷舱也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大部分卫星拍摄的地面照片都是黑白的,原因很简单,镜头的极限分辨率一定的条件下,尽量提高胶卷的分辨率才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黑白胶卷分辨率要比彩色胶卷高得多,因为黑白胶卷像素级别就是显影颗粒,但彩色三原色的胶卷需要三个点的混色才能显示一个像素的颜色,所以黑白胶卷的分辨率一直就是秒杀彩色的,即使到现在也是这样!

这是1972年5月29日美国间谍卫星拍摄的北京大学

卫星有哪几种手段拍摄地球?

现在带的“相机”早已不是什么光电管和胶卷了,而是各位最喜欢的手机拍照功能用的CCD是一样的原理,只不过卫星用的分辨率要比手机的高几个数量级,而且观测波段范围之广超出你的想象(从红外到紫外,比如有的传感器在400-2500纳米范围内有330个光谱通道),而且不只是从可见光波段,还有红外,以及紫外和电磁波段,还有多波段综合等手段,下面简单了解下各个波段的功能:

可见光波段

这是最常见的拍摄波段,所见即为所得,比较习惯我们日常观看景物的模式!波长从400nm~780nm之间,但即使是可见光波段也分全色与多光谱,这里要说明一下,全色指的是传感器获取整个全色波段(500nm~750nm左右的单波段)的黑白影像。

六十年代的香港九龙半岛

多光谱则是传感器对地物辐射中多个单波段的摄取得到的包含多个波段的光谱信息的影像,对各个不同的波段分别赋予RGB颜色将得到彩色影象。

两者分辨率差的可就大了,比如我国的“吉林一号”商业遥感卫星的全色分辨率为0.72米、多光谱则只能达到2.88米,相差4倍!

红外波段

红外波段的则是肉眼看不到的,大约780nm的波段,高于绝对零度目标都会发出热辐射,因此在红外波段下很多目标都会暴露,红外波段最常用的是天气预报,可见光在白天能观测,到了夜间就白瞎了,而红外波段则是24小时无休,对于冷暖暖气团的观测,东太和西太洋面水温差异(判定拉尼娜现象的重要依据),台风气旋的形成等等。

请注意拍摄时间为4月19日03:19

当然对于军事目标的集结,比如飞机、坦克以及大型导弹发射车的调动等等,这些目标的发动机在红外波段辐射很强,所以就算在夜间调动,依然无法逃脱红外观测卫星的侦察,还有早期红外预警卫星监测的是洲际导弹发射时的尾焰,这个红外波段辐射太强,上万千米外都能看到。

当然红外波段观测也可以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这比在原始森林中设立观察哨要有效和快速得多,也可以用来观测中长波红外谱段的地物辐射信息,精确探测地物温度和干旱等情况等。

紫外波段和高精度偏振等等观测干啥用?

比如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可以获取紫外到可见光的高光谱信息,探测大气中二氧化氮等污染气体,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和高精度偏振成像可以监测全球大气细颗粒物污染(PM2.5/PM10)情况。

合成孔径雷达(SAR)观测

卫星上还有一种对地观测“极端”手段是合成孔径雷达,这种观测方式不仅可以做到“全年无休”,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也就是说能看到建筑物内部的一些情况,也能看到浅层地下的情况。

它利用的是在天上运动的飞机或者卫星带着天线在飞行时发射电磁波脉冲,在接收这些信号时候记录回波的振幅与相位,再将这些信号加以处理,模拟出一个超级巨大尺寸天线发射的信号,相当于“合成”了一个大尺寸的雷达天线,所谓的“合成孔径雷达”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回波信号经过极其复杂的处理过程后变成地面图像,看起来有点像黑白的对地成像照片,但其实和对地成像完全不一样,而且与实际光学成像图还有一些位移,这些是信号反射的问题,烟雾云层基本都无法阻隔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尼日利亚拉各斯的 SAR 图像

比如中国商业化SAR遥感卫星数据服务商天仪研究院的海丝一号”C波段SAR遥感卫星照片最大分辨率为1米,简单的说全天候24小时都能对地成像,而且分辨率能达到1米,另外这还只是商业卫星的分辨率而已。

海丝一号夜间拍摄船只

早在1978 年6 月27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就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载有SAR的海洋卫星Seasat-A,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到了何种程度?

美国家侦察局 (NRO) 发布了这张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曲棍球卫星的照片

比如1988年发射的长曲棍球侦察卫星,是美国著名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侦察能力。重量14.5吨,空间分辨率达0.3~1.0米,这可是八十年代末期的技术水准。

卫星“相机”的镜头

与分辨率直接相关的则是这些“相机”的镜头,做光学的朋友都能算出来,比如要在200千米外看清长度为1米的目标,它的分辨率要多少角秒,需要多大的镜头是可计算的,公式如下:

口径和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是:目标尺寸/目标距离=1.22×可见光波长/镜头直径

假如要在500nm的波段下分辨200千米外0.1米尺寸的物体,那么至少要820毫米口径的镜头,大概就是1米不到点,如果因为磨制技术以及结构制造误差等考虑,这个口径只会更大,所以侦察机的镜头往往大得可怕,重量也非常可观,而卫星的镜头自然也小不了,如果轨道更高的,比如400千米,那么口径会成倍增加!

Zhemchug-4 镜头:158千克

比如KH-11锁眼侦察卫星,其重量高达17~19.6吨,而从外观来看直接就是一台军用版哈勃,你可以想象这种卫星基本就是一台对地观测的望远镜,或者用能看到遥远宇宙的哈勃反过来观测地球。

俄罗斯能干扰卫星成像拍照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来了解下卫星的轨道,卫星过顶估计大家应该都知道,比如空间站每隔92分钟绕地一周,但它在一天只能只会在大致同一区域内过顶一次,假如空间站是一颗侦察卫星,那么只要它过顶时把关键目标用篷布遮盖就看不到了。

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卫星,比如莫尼亚轨道卫星,远地点约46000km,近地点约 800km,偏心率约达0.72,轨道周期12h,每天运行两圈。它可以在一天之内大部分时间都在目标上空区域兜圈子,只要3颗卫星即可24小时不间断盯着某个指定高纬度区域。

另一种则是眼镜蛇轨道,这是莫尼亚轨道的缩小版,远地点大约为2.7万千米,6 颗卫星组网即可实现中高纬度地区不间断覆盖。

眼镜蛇轨道(Cobra Orbits)

所以各位估计就明白了,只要目标位于某个高纬度热点区域,比如俄罗斯全境,那么是没有地方可以躲藏的,因为卫星就在头顶上,不过莫尼亚轨道在热地区域上空保持24小时存在时有一个缺点,距离太远!因此接下来就要筛选下各种卫星的“限制”使用的范围。

哪种卫星图像对俄罗斯“伤害”最大?

光学侦察卫星,比如像KH-11这一类,或者像高分商业卫星,这些高度在200~300千米左右,了不起600~8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

这些卫星无法高轨,因此过境时间很快,也不可能全天24小时盯着某个热点区域,即使搞一个星座也只能每隔几个小时刷新一次,因此一定会有一个间隔,这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比如某些绝密飞行器的测试可以在这时间段或者在夜间完成,避免被拍摄到。

但红外卫星明显不在意白天还是黑夜,测试这些飞行器会产生大量的红外辐射,所以可能会被发现,但没有可见光波段的外形,谁都分不出这是什么玩意儿。

电磁波段的合成孔径雷达,这种基本都是测绘地形或者扫描某个区域,处理周期稍长,但其不受天气以及白天黑夜的影响,比如PredaSAR公司正在打造其48颗合成孔径卫星的星座,估计对全球刷屏一次也用不了多久。但要是不让SAR卫星看到也简单,不要让雷达波穿透即可。

而那种莫尼亚轨道的早期红外预警卫星(主要预警弹道导弹)几乎是无法避开的,它过顶侦察时轨道极高,而且只要三颗卫星就能满足24小时不间断观察,怎么防止?只能用潜艇前出攻击,让对方没有时间反应。

能干扰卫星侦察吗?

干扰完全是没问题的,比如重要目标附近设置过顶侦察闪光干扰,或者激光致盲卫星,因为侦察卫星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镜头加高分辨率的娇气CCD,激光一闪就会亮瞎眼,可能造成半永久以及永久损伤,也就是说一颗价值数亿美元的高分侦察卫星就废了,成本最低。

合成孔径雷达能被干扰吗?

当然能,可以分析了SAR回波信号,设置干扰机对SAR形成欺骗干扰,也就是说可以伪造一个SAR的回波,让SAR卫星“以为”这里有一个目标或者没有目标,这种技术也是存在的,当然还有反干扰,就像雷达和电子干扰以及反干扰一样的技术。

当然终极技术就是干掉卫星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如果在近地轨道上对一国领土进行侦察是合法行为,因为在卡门线以上就不算领空了,所以就算敌国卫星在“偷偷”的拍摄也不算偷拍,只能算是合理窥探。

光学和红外侦察卫星,用激光致盲确实没有问题,但雷达卫星就没啥效果了,那么只剩下一种途径,硬杀伤!比如超强激光武器直接摧毁其太阳能电池或者发射电磁波的天线,功率也不需要很大,烧几个孔基本就报废了!

不过激光受天气以及距离影响比较大,而且长距离后光斑发散,能量难以集中等,另外莫尼亚轨道卫星更是远达数万千米,激光实在是不太够得着,不过这类在北半球高轨道的卫星在南半球轨道很低,可以前出攻击!

还有一种则是成本比较高的反卫星导弹攻击,激光攻击还可以赖账,比如死不承认!但导弹攻击留下的痕迹就比较大了,导弹轨迹以及攻击后的碎片影响等,假如真发生了三次大战,脸皮都撕得不能再撕的时候,也许这种攻击真的就会发生!

梅在背后捅了一刀?谷歌被曝光将公布俄罗斯战略要地的卫星地图,这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在俄乌冲突中,在美国政府一边对俄罗斯展开猛烈的舆论攻击,一边大举向乌克兰运送武器装备。美国政府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拱火的做法,全世界人民都见怪不怪。

但向来以鼓吹自己“不作恶”而闻名于世的谷歌公司,现在也投身到了这场地缘政治冲突中,从背后捅了俄罗斯一刀,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乌克兰真理报》4月18日报道称,近日美国谷歌公司公布了俄罗斯所有战略及军事设施的卫星图,此举让俄罗斯最具威慑性的战略资产,如洲际导弹发射井、指挥所、秘密靶场等设施在世人面前一览无遗。

据称,相关设施的卫星图片分辨率达到了每像素0.5m的精度,虽然还无法看清图片中的所有细节,但已足够对目标进行有效评估。

另外,从卫星照片上,甚至能清楚地看到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工作进度,以及摩尔曼斯克周边核弹储存基地的状态。

此事是“布恰疑云”之后,美国公司再一次插手地区冲突,此前乌克兰指控俄军对该国平民犯有“屠杀罪行”,但遭俄罗斯坚决否认。

由于俄乌双方各执一词,事实真相无法澄清,哪知道,美国商业卫星公司Maxar用卫星照片作为 “证据”,突然给了莫斯科一击。

虽然Maxar公布的卫星照片是否被修改过,外人无从得知,但使得俄罗斯在舆论上完全处于下风,却是不争的事实。显然,美国从这件事中意识到了卫星照片巨大的利用价值。现在,谷歌公司也来这么一招,很难不让人怀疑美国想故技重施。

当下正值俄乌冲突的关键时期,俄军囤兵顿巴斯与乌克兰一决胜负,结果后方要地却遭人曝光,这对战局无疑颇为不利,也会一定程度上打击士气。

更重要的是,卫星照只是冰山一角,谷歌的行为说明俄罗斯大量的地图数据都被美国掌控,相当于美国提前做好了标注,如果乌克兰发起反击,那些数据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前不久,乌克兰武装直升机刚刚越境袭击了俄罗斯的边境城市,不得不说美国用心确实险恶,为了让俄乌无休止的缠斗,已不择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来说,此事又何尝不具有启示意义呢。过去,很多人相信美国公司会严格遵守市场规则行事,不会从事商业活动之外的事务,对他们缺乏警惕之心。

但事实证明,即便像谷歌这样享誉世界的巨头,同样非常配合美国政府的政治操作,这次谷歌公司彻底曝露助纣为虐的丑恶嘴脸,让大家很失望。

但这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它让我们意识到,同样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中国身上。比如将来祖国统一之时,难保美国公司不会公布大陆各种军事设施、战略要地、桥梁河道、港口码头的详细状况,给分裂分子制造便利。

一旦这种事情真的发生,处理起来必然相当棘手。因为公布相关信息的主体,是看似中立的美国公司。我们如果指责美国政府,其会宣称这是市场行为。可若直接打击这些公司,华盛顿又会趁机给中国扣黑帽子,不管怎么做都会陷入被动的境地。

不过,好在有关部门意识到了相关地图数据被外国公司掌控的巨大风险。并积极采取行动。近两年,我们已经专门立法,严格管控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地理、交通、物流、信息等方面的数据。

像谷歌这样不愿意遵守法律的公司,就不能在中国境内经营相关业务,而我国本土公司,未经许可也不得将重要信息转交给境外机构,否则将重罚。

此外,为了更有效地把信息数据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必须打造本国的卫星通讯及监测系统。这一点,得感谢来自中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先辈们,在世界各国都依赖美国提供卫星服务之时,他们早早地意识到了中国必须保持独立自主。

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会不惜投入巨资,发展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宫”号空间站,以及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监测卫星,避免被西方卡脖子。

正是前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让我们今天拥有了强大的反制手段。如果美国有一天试图像讹诈别国一样讹诈中国时,他们马上会意识到自己也处于同样的风险之中,这将让华盛顿方面三思而后行。

当然了,此类事情永远不要发生才是最好的,但美国公司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一再提醒中国人千万不要心存幻想,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抵御意想不到的风险。

下一个目标是中国?为了配合霸权,谷歌对俄罗斯毫不留情,我们必须警惕它

据环球网报道,4月18日,美国谷歌公司下属“谷歌地球”服务器开始以最大分辨率提供俄罗斯所有军事和战略设施的高清卫星图像,俄罗斯境内包括各种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军用机场、武器试验基地等设施均被以高清图像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分辨率高达每像素约0.5米,俄军军用机场上的战机情报在图片中清晰可见。对此,航天君认为:无数“公知”、“耗材”们曾强词夺理宣扬所谓“科技无国界”,宣称无所谓国家数据泄露外国,如今终遭打脸了!

事实证明:科技有国界,一切美国资源都是美国政府用来对付别国的工具。

谷歌是美国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今天市面上热销的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Google网络搜索引擎、人工智能AI、以及这次对俄罗斯下手的谷歌地球都是谷歌的业务内容,但是,作为一家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其服务范围并不仅限于民用行业,其大批专利技术和业务对接都与美国军方、美国政府职能部门有深度勾连。谷歌前董事长兼CEO埃里克·施密特宣布退休后很快就进入美国政府,担任所谓“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等类似的军方技术顾问。

此次公开俄罗斯战略设施信息的“谷歌地图”名义上是属于“民用”领域,它能够良好地契合卫星定位系统,并配合卫星拍摄的地面图片为使用者提供较为直观的地图信息。但实际上,由于包括军用机场、大型武器试验基地等战略设施往往是露天修建,这些设施也成为了谷歌地图所拍摄的内容之一,于是,谷歌的这一服务很早就被“有心之人”用于军事用途,中东一些非法武装在攻击某些固定目标时,就是利用的这些卫星图片。

谷歌地图虽然不是实时跟踪拍摄地面信息,但其也依旧起到了间谍卫星的部分功能,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能力,谷歌曾遭到多国抵制,有军事专家当时也提出,通过谷歌地图,非法武装可以很清晰地判断出隐蔽设施或军事目标。随后,美国军方要求“谷歌地球”公布的美国图片必须经过军方筛选,敏感地区要进行模糊化,关键的军事基地必须进行隐藏,一些其他国家也对其提出了相应要求。

然而,此次谷歌公开将俄罗斯的高清军事信息说明,是否隐藏重要信息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和谷歌公司自己的态度,相关国家的情报数据已经暴露在美国手中。谷歌给出的卫星图片虽然是处在民用范围内,但实际上已经较为清晰,对俄军设施的侦查水平已经足够“有心人”分析出大量军事情报,例如相关机场驻防的飞机型号、机场跑道长短、燃料库位置、塔台位置等等,根据公布的设施不同,俄罗斯大量的军事情报信息都很可能随之暴露。

当然,谷歌的商业卫星都能拍到如此清晰的内容,是美国军方的专用“拍照工具”,以及可以进行轨道同步的先进间谍卫星能办到的事就更多了。此次谷歌披露俄方军事设施图片,实际上体现的是谷歌公司拥护美国政府的决定,响应美国政府制裁俄罗斯号召的态度,将俄军设施高清卫星图片公之于众,目的就是恶心一下俄罗斯,增加俄罗斯军事设施被外人乱闯、窥探的可能性。这也变相证明:只要美国政府需要,美国企业所谓的“商业道德”一文不值,它们的一切资源都是美国政府用来对付别国的工具。

关键数据为何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美国挑起的本轮对俄“制裁战争”中,大大小小的美国企业承担起了“美国大兵”的职责,它们为美国在制裁俄罗斯的制裁行动中“攻城略地”,除了这次对俄罗斯出手的“谷歌地图”,苹果、高通、英特尔、AMD等美国科技公司均对俄罗斯展开了制裁封锁,甚至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美国快餐企业都加入了对俄制裁的行列中,它们配合美国政府破坏俄罗斯经济结构,恶意影响俄罗斯民众的生活,为的就是对俄罗斯政府达到施压目的。

通过经济、科技手段制裁封锁别国,进而迫使别国在政治立场上投降屈服,这是美国这几十年来惯用的手段,而倒在美国这一手操作下的国家不计其数,除了对俄罗斯,美国对中国也同样在采取这样的花招,包括特朗普时期的恶意关税、恶意制裁。美国对中国打压程度虽然没有达到今天的对俄制裁的高度,但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美国对中国撕破脸皮,美国“恶心”中国的方式必然比今天的对俄制裁更加令人气愤。

曾几何时,在中国宣布自行研发“北斗”卫星导航时,网络上就不断有公知以“国产导航不如外国GPS精确”、“国外已经有了中国没必要自己再投入一遍”等说辞唱衰国产,中国在积极开始保护国家数据安全时,又有公知批评中国是封闭自身,保护国家数据安全的做法“不能与国际接轨”,但从此次美国对俄制裁的情况上看,核心科技、关键技术还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西方企业归根到底是人家手里的枪,关键时刻连个快餐店都能对你倒戈相向。

在航天君看来,所谓“科技无国界”准确翻译出来只有两个字:“胡扯!”在今天美国再次挑起全球对抗的格局下,中国更应该做好被美国“全面制裁”的准备,没了“洋快餐”,美国也饿不死中国人!

将“亲爱的俄罗斯人”翻译成“死俄罗斯人”谷歌:更正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2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消息,俄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此前发现,使用谷歌翻译服务时,在输入词组“亲爱的俄罗斯人”(dear Russians) 后,系统建议俄罗斯用户将其替换为“死去的俄罗斯人”(dead Russians) 。谷歌近日回应称,已纠正这一问题。

据报道,对于提及其它民族的搜索查询,谷歌翻译没有此类建议。

在发现这一问题后,俄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随即要求谷歌予以纠正。

报道援引俄新社最新消息,谷歌公司目前已纠正了这一问题。

把“亲爱的俄罗斯人”翻译成“死俄罗斯人”。在遭到俄罗斯抗议后,谷歌纠正了错误的翻译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柳玉鹏】将“亲爱的俄罗斯人”翻译成“死去的俄罗斯人”,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要求谷歌公司迅速采取措施,停止对俄罗斯用户的威胁,并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谷歌公司日前回应称,已纠正相关错误。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12日报道称,此前有不少俄罗斯网民发现,在谷歌翻译程序中用英语输入“亲爱的俄罗斯人”时,出现的俄语译文却是“死去的俄罗斯人”。但在输入其他国家的类似词语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

在俄方坚决反对和强烈要求下,谷歌公司日前纠正这一错误,并得到俄罗斯网民的证实。报道称,由于谷歌公司多次违反俄罗斯法律,俄前段时间已经禁止发布谷歌的广告,并限制使用谷歌搜索等程序。俄罗斯方面称,在相关违规行为得到纠正之前,禁令会一直生效。

谷歌翻译将“亲爱的俄罗斯人”改为“已死”,并提出了种族主义问题

来源:海外网

谷歌翻译截图

海外网4月9日电据俄罗斯卫星网等多家俄媒报道,在谷歌翻译程序里输入词组“亲爱的俄罗斯人”后,程序会建议将词组换成“死去的俄罗斯人”,引发种族主义质疑。

报道称,如果在谷歌翻译器中输入短语“亲爱的俄罗斯人” (dear Russians),程序会进行自动更正,其中形容词“亲爱的”(dear)会变成“死去的”(dead)。 但是在翻译带有其它国家名称的词句时,程序则不会出现错误。

谷歌翻译截图(俄媒)

俄媒的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一些国外网友质疑谷歌翻译这种设置的合理性,认为涉及种族主义。还有网友认为,这可能加剧仇恨,导致俄罗斯人在外工作或求学时面临更多攻击。

此前,俄罗斯通信监管机构7日发布消息称,由于美国谷歌公司 “多次违反俄罗斯法律”,该监管机构决定对其采取相关强制措施。要求多个搜索引擎通知用户谷歌违反了俄法律,禁止投放谷歌公司及其下属信息资源平台的广告。(海外网 杨佳)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