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软件将告别欧洲免费:Android手机将对地图和邮箱收费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可能要对使用安卓手机的设备收费了。

伦敦当地时间10月16日,据《纽约时报》报道,谷歌于周二表示,为符合欧盟今年推出的反垄断政策要求,当欧盟的安卓手机设备制造商要在手机上安装Gmail、Google Maps或其他受欢迎的谷歌系应用软件时,谷歌将对其收费,这也是谷歌首次推出收费政策。

此前,谷歌一直对其在安卓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保持免费政策,保证让其搜索引擎、网页浏览器和其他应用软件能够覆盖尽可能多的设备,以此来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以及投放广告。

《纽约时报》评价,谷歌的这一新政策调整是最新的一个信号,显示了全球性的科技公司正在欧洲调整它们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当地严厉的新规则。

欧盟于今年5月推出的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法规要求,在当地开展业务的企业需要增加新的数据保护政策,要求限制以投放广告为目的网上追踪。其中,德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以防止仇恨言论和错误信息的传播,要求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取消令人反感的内容或风险罚款,这也是欧盟其他国家正在考虑的战略。此外,欧盟正在谈判的版权法也将限制网站可以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在线发布文章和视频。

今年7月,欧洲监管机构称谷歌以不公平的方式免费捆绑安卓设备,而让其保持在线搜索和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罚没谷歌创纪录的43.4亿欧元后,谷歌面临着整改的最后期限。

欧洲监管人士表示,在迫使设备制造商下载其免费的应用软件同时捆绑其安卓操作系统后,谷歌排除了其他竞争者。随着该公司现在在欧洲被要求分离其服务,像三星、华为这样的制造商有了更多弹性的机会来选择他们想在设备上预装的应用软件。

谷歌表示,将出售包括Google Play应用程序商店、Gmail、YouTube和谷歌地图在年内的软件包许可证。另一个许可证将适用于想要预装Google Search和Chrome网页浏览器的公司,允许手机制造商和竞争对手的服务合作。但谷歌未透露其将对许可证收取多少费用。

欧盟委员会允许谷歌提出自己的方式来遵守决定,并向监管机构施加压力,来确保该公司履行其义务。

《纽约时报》认为,谷歌周二宣布的这项政策变化的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但欧洲客户未来可能将有更多种类的安卓设备选择,这其中有些会提供谷歌的服务,有些可能会更突出地展示谷歌竞争对手的应用程序。

安卓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移动操作系统,支持大约全世界80%的智能手机。谷歌表示,大约有超过24000台不同种类的设备运行该软件。使用安卓操作系统,已经能够让像三星这样的公司无需自己制作软件,就能与苹果公司竞争。

谷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前希望单独分销谷歌应用程序的安卓手机制造商,如今可以在欧洲制造与其系统不兼容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可以与谷歌搜索、Chrome分开许可Google Play,并可以自由地安装竞争对手的应用程序。

据报道,谷歌拒绝透露上述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财务影响,并表示需要这些许可证的费用来弥补广告收入上的损失。但该公司可以从选择使用其应用程序的手机制造商处赚钱,并且在使用其服务时赚取许可费用和广告收入。

谷歌还计划向那些继续使用其搜索引擎和浏览器服务的公司提供财务激励,这可能会使其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欧洲市场最大的两家安卓手机制造商三星与华为没有立即对上述内容置评。

不过,安卓的更改可能不是永久性的。据报道,谷歌正在呼吁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这个过程可能会拖延多年。如果谷歌最后占了上风,那么就可以恢复捆绑其免费服务的政策。

欧洲现在成为世界上对全球性的科技公司推出最严厉监管政策的区域。尽管此前被视为过于激进,但如今欧洲的政策正在影响其他国家来采取更强硬的办法。在科技行业几乎没有受到监管的美国,国会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成员目前正在讨论对像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在线平台更严厉的监管策略。

谷歌新版Gmail正式发布

IT之家4月26日消息 谷歌已经于昨日起向Gmail用户开放新版Gmail体验,部分用户在打开Gmail之后就可以体验新UI以及功能,这是自2013年以来谷歌首度对Gmail进行大改。

没有看到新界面的用户,可以在设定项下方点击体验新版Gmail,而对新版Gmail不习惯的用户Gmail也提供了“返回传统版 Gmail”的选项。

根据谷歌官方的说法,Gmail本次更新的内容如下:

  • 新版Gmail外观

  • Gmail中可以访问G suite应用,例如谷歌日历

  • 网页版提供智能回复功能

  • 可“延后”处理电子邮件,并可选择何时在收件箱重新显示

  • 离线支持

新版Gmail已经可用,未来几周当中谷歌将添加离线支持、保密模式、高优先级通知以及取消订阅建议等功能。

想看到更多这类内容?去APP商店搜IT之家,天天都有小欢喜。

JAS被列为20强自动化学科!谷歌学术测量最新版本

近期,谷歌学术发布了2020版学术计量指标(Scholar Metrics)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首次入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自动化与控制理论学科TOP20出版物,h5指数为39,排名第18,是该学科全球TOP出版物中唯一的中国主办期刊。

谷歌学术计量基于学术出版物过去五年的h指数计算,综合考虑发文量和被引量,具有不易操控、范围广泛等特点,是出版物重要学术评价指标之一,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一次

谷歌学术表示,该计量指标为快速评估学术出版物近年发表文章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提供了一种便捷方式。在2020版学术计量中可看到根据2015-2019年发表文章的h5指数排名的各学科前20名的学术出版物。

谷歌学术计量指标含义:

h指数(h-index):出版物所发表的h篇文章每篇至少都被引用h次。h指数越高,表明期刊影响力越大。

h5指数(h5-index):出版物过去五年所发表文章的h指数。

h5中位数(h5-median):出版物h5指数所涵盖文章的引次中位值。

自动化与控制理论学科TOP20出版物(按h5指数排序)

数据来源:Google Scholar Metrics 2020

不仅是辍学,至少30种机器学习技术刚刚成为谷歌的专利

乾明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2030年之前,你需要给谷歌交专利费,才能构建简单的神经网络。”

这不是一句调侃,而是在慢慢成为现实。

前不久,Dropout专利生效引发了一波震动。然而深挖之后,我们发现,谷歌这几年偷偷申请的专利,何止一个Dropout。

又有,一大批机器学习专利,今 日 生 效。

包括“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图像”、“用于强化学习的方法与装置”、“为图像分类生成训练样本的系统与方法”、“用于解决神经网络中的过拟合的系统和方法”等数十项,持续十几年。

由于在近日通过的相关专利实在太多,我们没有列全结果,仅仅是5000多搜索结果中的前7页,就有这么多刚刚被谷歌拿下的专利。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些机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的基础方法、AI界的共享资源、炼丹师们的好朋友,都成了谷歌的专利。

谷歌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

我们深挖后发现,谷歌还有数十个相关专利正在申请流程之中。强化学习系统、循环神经网络尽在其中。

都是些什么专利?

浏览上述专利的内容,可以发现,专利描述的内容也确实配得上那些宏大的名字,应用范围并没有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应用程序之中。

这些生效的权利范围,通常包含“方法、系统”,被用来解决某一类机器学习问题,而不是一个。

比如,”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图像“专利,指的就是“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图像的方法、系统、设备,包括编码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程序”。

方法包括接收输入图像的表征数据,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处理描述输入图像的数据来产生输入图像的替代表征。

而且对深度神经网络也进行了宽泛的定义”深度神经网络包括多个子网络,所述子网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等等。

再比如,”用于强化学习的方法与装置“专利,指的是一种用于具有多个状态和从一个状态移动到下一个状态的动作的主体系统的强化学习方法。

“为图像分类生成训练样本的系统与方法“专利,指的是用于生成训练图像的系统和方法,可以用于增加训练神经网络的训练集的大小。

从对这些专利的介绍来看,它们所涵盖的内容,虽然没有将整个机器学习纳入囊中,但也涉及到了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等等,真的太基础太广泛了。

更让人感觉到压力的是,谷歌申请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专利,并不仅仅只有这些。

谷歌构建专利帝国

在2013年前后,谷歌还申请了其他大量关于机器学习技术申请专利,也在7月8日出现了状态更新,已经划分给谷歌,处于“Pending”,也就是待定状态。

我们找到了一部分pending的专利(非全部):

目前这些都只是US开头的美国专利,除了美国专利之外,还有不少谷歌在欧盟、日本等多国申请的机器学习专利,也于近日获得了批准。而在我国申请的专利相对较少,多数处于公示状态。

而且, 并不只是谷歌本身展开了行动,它旗下的DeepMind,此前也申请了一大批AI专利,看名字都非常吓人,强化学习系统、循环神经网络尽在其中,列表如下:

其中,”用神经网络生成音频“专利已经在美国生效,2037年9月6日到期。”用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序列“、”用神经网络处理文本序列“专利也都处于“Pending“状态。

在谷歌以及DeepMind申请专利构建帝国的同时,整个AI圈也出现了大量反对与愤怒的声音。

专利惹“麻烦”

将研究成果申请为专利,总会造成麻烦与不满。

在1996年AT&T拆分时,CNN专利就被分到了新组建的NCR公司,当时留在原公司AT&T的Yann LeCun却无法进行相关研究:“当时NCR手握卷积神经网络的专利,却没人知道卷积神经网络到底是什么。”

更大的影响,则是在创业公司身上。

名为syllogism的Reddit网友评论称,基于机器学习的创业公司,都必须面临以下的麻烦:

除了融资会受到影响,业务开展也会步履维艰。如果你向一家大企业销售产品,软件侵犯了谷歌专利,他们会让你承担相关责任,购买责任保险。

但侵犯了谷歌专利之后,没有保险公司会愿意接受你作为客户。

也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仅仅是对你的技术进行尽职调查,需要交纳的专利费就超过交易本身的价值。

最后,他也奉劝在谷歌工作和即将加入谷歌的研究员三思而后行。人们一直认为,在谷歌做研究和学术圈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看来,真的不同了。

网友fhuszar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创业公司的影响:

在创业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价值的很大一部分,是它们的知识产权。如果大公司在这个领域建立了一个”专利雷区“,它们的估值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与潜在收购者(比如谷歌)谈判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大的话语权。

有不少人认为,将算法申请专利是一件没道理的行为。

和Dropout一样,这让大家很生气、很烦躁。

你不能给一个算法申请专利,你只能给把算法部署到机器的过程申请专利。

谷歌试图用0016-0023这样的字眼绕过去,但如果发生诉讼,法庭不太可能坚持这种专利。看看其他的软件专利,你会清晰地发现这些专利都包含出于某种工业目的将算法部署到计算机的过程,但这些专利显然没有这个过程。

如果专利律师能提出一个没有具体使用场景的算法专利被法庭支持的例子,那我很开心看到。否则的话,这些都是废话。

不少人都吐槽,这样以后许多研究都没法做了:

写于2030年的论文:分类方法是Bogosort,因为我校没钱用谷歌的quicksort或者亚马逊的bucketsort。

还有人觉得,谷歌是在预防性申请:

我猜如果这些专利申请不下来谷歌也不会太沮丧。只有一种情况对谷歌来说非常糟糕,那就是这些技术的确可以申请为专利,但被专利流氓们先申请了。

是的,“给井里下毒”是一种搞专利的大事,一旦专利被拒,那将被视为现有技术,任何人都不会取得它的专利权。

也有Reddit网友DanielleMolloy说,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这些可能是防御性专利,实际上是用来从专利流氓手里保护研究成果的,即使不是谷歌的研究者也同样受益。

另外,由于这些专利都是在美国获准的,因此,那些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在美国政府不批准的情况下都无法获取这些技术。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谷歌硬件暴露严重漏洞——大东华安全

一、谷歌硬件安全密钥曝严重漏洞

大东:小白,平时用谷歌的产品么?

小白:那是经常的,谷歌学术——科研好助手~

大东:那谷歌的硬件设备呢?

小白:这个没用过,只听说过那个炫酷的谷歌眼镜!

大东:那你肯定不知道Titan吧?最近可成了谷歌家的重点“保护”对象。

小白:又是什么瓜?求大东东分享~

二、大话始末

大东:Titan是谷歌2018年发布的硬件产品,用来保护支持该硬件的所有平台账号。Google Titan 这样的硬件安全密钥被认为是保护帐户免受网络钓鱼和预防攻击的最安全手段。

小白:然而,谷歌的产品也出问题了?

大东:根据NinjaLab最新研究表明,拥有这种双因素身份验证(2FA)设备的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嵌入在其内芯片中的电磁侧通道来克隆它。

小白:果然出漏洞了啊!

大东:是的,这个新漏洞的CVE编号为CVE-2021-3011。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可以从Google Titan Key 或YubiKey这样的FIDO U2F设备中提取与受害者账号相关的加密密钥或ECDSA私钥,从而完全破坏双因子认证的保护。

小白:我理解一下,也就是说,攻击者可以在无需U2F设备,或在受害者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登入受害者应用账号。是这个意思么?

大东:没错。

小白:厉害了啊,被完全破解了!

大东:在攻击中,攻击者能克隆受害者应用账号的U2F设备。克隆将授予其访问应用账号的权限,除非合法用户取消或废除其双因素认证凭证。

小白:那又是怎么复制的呢?

大东:既然你感兴趣,我就给你详细讲讲吧。

三、漏洞原理

大东:这个克隆过程,也就是密钥恢复攻击,它的完成需要满足一些先决条件。

小白:什么条件?

大东:首先,攻击者需要获取目标账号的登陆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再获取Titan Security Key的访问权限,通过定制的软件从中提取与账号相关的密钥。

小白:有什么特殊操作么?

克隆密钥(图片来自网络)

大东:要克隆U2F密钥,研究人员需要将设备的塑料保障移除,将其中的2个微控制器暴露出来。

小白:这俩是用来干嘛的?

大东:这是用来执行加密操作的安全enclave (NXP A700X 芯片)和作为USB/NFC接口与认证微控制器之间路由器的通用芯片。然后通过ECDSA前面过程中NXP芯片散发的电磁辐射来利用侧信道攻击提取出ECDSA加密密钥。

小白:哇,电磁辐射,高大上啊~

大东:该侧信道攻击是利用了计算机系统实现过程中泄露的信息,而非利用软件漏洞。一般来说,侧信道攻击利用的信息有时序信息、电量消耗、电磁泄露、声音信号等。

小白:开始听不懂了。

大东:通过从6小时的U2F认证请求命令中获取的6000条侧信道信息,研究人员称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成功恢复出了与FIDO U2F账号相关联的ECDSA私钥。

小白:等等,侧信道攻击,这是啥呀?求大东东解释~

大东:那我给你解释解释。通常,密码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都会实现在具体的硬件平台上,形成密码模块、密码芯片、密码系统等,来完成所需的密码功能,用于满足特定的信息安全需求。

小白:这个我理解。

大东:这些具备密码功能的模块统称为密码实现,它们都实现在特定的数字电路中,而数字电路单个基本单元只有0和1两种状态。我们以装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发声不同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数字电路的状态特征进行密码破解。

小白:上道具!

大东:看下左图中ABCD四个杯子中水量不同,仅通过区分敲击四个杯子所发出声音的不同即可轻易分辨出ABCD中的单个杯子。因此,可以用右图中“空杯”和“满杯”来分别模拟数字电路中的“0”和“1”,数字电路执行操作的过程可以看作杯子中水不断清空和装满的过程。因而显然,0到1和1到0两种状态变换需要花“时间”和“能量”,同时也会产生潜在“影响”。

模拟数字电路状态(图片来自网络)

小白:感觉这一点是可被利用的!

大东: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有效检测和测量这种“时间”和“能量”的变化,就能够推断出正在执行的操作,即推断出密码实现运行过程中的操作,从而实现密码的破解。

小白:噢,我明白了。

大东:这类通过密码实现运行过程中的“时间”、“能量”或其他类似信息进行密码分析的方法,就称为侧信道攻击(Side Channel Attack)。

小白:又掌握了新知识……

大东:侧信道攻击又称侧信道密码分析,由美国密码学家P.C. Kocher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提出,是一种针对密码实现的物理攻击方法。这种攻击方法,本质上是利用密码实现在执行密码相关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的侧信息来恢复出密码实现中所使用的密钥。

小白:这位密码学家真厉害!

大东:侧信息(Side Channel Information)指的是,攻击者通过除主通信信道以外的途径获取到的关于密码实现运行状态相关的信息,典型的侧信息包括:密码实现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电磁辐射、运行时间等信息。

小白:难怪今天讲的漏洞里用到了电磁辐射呢!所以在获得到侧信息后,只需要根据信息进行模拟恢复就行了吧。

大东:你理解的没错。从实际攻击效果上看,侧信道攻击的攻击能力远远强于传统密码分析方法,因而也对密码实现的实际安全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以穷举攻击为例,如果10^13次/s的速度进行解密运算,破解AES-128密码需要5.3×10^17年,而针对无保护AES-128的密码实现,典型的差分能量攻击方法能够在30秒之内完全恢复其主密钥。

小白:简直降维打击啊。

四、如何应对

小白:大东东,那这个漏洞该怎么应对呢?听起来好像无解~

大东:侧信道攻击本质是利用密码实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依赖于密钥的侧信息来实施密钥恢复攻击的,因此防御对策的核心就是减弱甚至消除这种侧信息与密钥之间的直接依赖性。

小白:那是怎么做的呢?

大东:实际上,常见防御对策可以分为掩码对策和隐藏对策两种。掩码对策借助秘密共享和多方安全计算,通过引入随机数将密钥分解为多个分组来消除侧信息与密钥的依赖性来增强抵抗侧信道攻击的能力。

小白:另一种呢?

大东:隐藏对策采用平均化“0”和“1”对应侧信息的差别来降低通过侧信息区分对应数据的可能性,即降低数据的可区分度来抵抗侧信道攻击。此外,通过在密码实现中插入随机伪操作或者增加噪声,能够将有用信息“淹没”在噪声中,从而提高密码实现的实际安全性。

小白:听起来还不错~

大东:总体而言,两种防御对策适用于不同场景,如掩码对策易于在密码算法级进行构造,更易于实现。而隐藏对策通常只能在硬件层进行实现,需要改变硬件实现结构,因而较难实现。此外,两种防御对策可以组合实现,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密码实现的实际安全性。

小白:所以,只要Titan升级升级,还是可以用的咯?

大东:此次研究中,虽然研究人员从谷歌Titan Security Key中窃取了ECDSA私钥,但使用Google Titan Security Key和其他的FIDO U2F双因子认证token仍然是很安全的。双因子认证比单一认证更加安全,而且此类侧信道攻击的成本和难度都非常高。

小白:成本高,攻击也烧钱呐!

大东:此外,普通用户也可以对比其他同类产品,选择其他未被发现漏洞的硬件安全密钥产品。

小白:哈哈,打不起我还跑不起么?!

参考文献:

1.谷歌硬件安全密钥曝严重漏洞 可发起侧信道攻击https://mp.weixin.qq.com/s/Yj1ADRUsGnOATCVKF2nw4A

2.浅谈侧信道攻击 – 什么是数字时代的隔空取“数”?https://www.sohu.com/a/165330167_99909589

3.关于侧信道攻击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661122/article/details/109740368

4.侧信道攻击研究——TIMING:https://www.anquanke.com/post/id/203795

5.初探侧信道攻击:功耗分析爆破密码https://zhuanlan.zhihu.com/p/157585244

来源: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谷歌威胁要取消其本地搜索引擎,因为它与澳大利亚在新闻支付问题上处于僵持状态

据彭博社加拿大1月21日报道,谷歌威胁称,如果它被迫向澳大利亚当地出版商支付新闻费用,它将禁用其在澳大利亚的搜索引擎,这是与政府长达数月的僵局的戏剧性升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经理梅尔·席尔瓦周五(1月22日)在议会听证会上表示,政府拟议的法律旨在补偿出版商,因为他们的报道为谷歌创造了价值,但拟议是不可行的。她特别反对要求谷歌向媒体公司支付在搜索结果中显示文章片段的费用。

这一威胁是谷歌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威胁。这家数字巨头试图阻止全球范围内的监管行动。根据当地竞争监管机构的数据,澳大利亚至少有94%的在线搜索是通过Alphabet公司的部门进行的。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周五表示 :“我们不回应威胁,澳大利亚为你在澳大利亚可以做的事情制定规则,这是在我们的议会中完成的,这是由我们的政府完成的。这就是澳大利亚这里的工作方式。”

立法所针对的另一家公司Facebook公司也反对这项法律。这家社交媒体平台在周五的听证会上重申,如果该法律被推进,它正在考虑阻止澳大利亚人在Facebook上分享新闻。

该立法旨在支持包括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内的当地媒体行业,该行业一直在努力适应数字经济。谷歌的强硬立场在听证会上招致了立法者的斥责。参议员安德鲁·布拉格指责这家科技巨头试图“勒索”澳大利亚人和政策制定者。

席尔瓦对一个参议员小组表示:“如果这个版本的法规成为法律,我们将别无选择,只能停止在澳大利亚提供谷歌搜索服务。”

她称该法案是在财务和运营上都站不住脚的先例。

总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谷歌周四(12月21日)与法国媒体出版商达成协议,此前该国竞争主管部门敦促它为内容付费。它去年曾停止在法国用户的搜索结果中显示欧洲出版商的新闻结果,以遵守版权法。

(加美财经)

#谷歌#、#新闻付费#、#澳大利亚#

作者:裴笑熙

责编:帆子

谷歌SEO搜索优化到底怎么办?快进√

一、优化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定义——什么是谷歌SEO

按照Google搜索引擎算法去对网站结构、链接和内容进行优化,以提高网站在Google中的排名。

二、谷歌seo有什么好处?

为何许多人不做谷歌seo?是否因为效益不好?实际上没有。也许很多合作伙伴认为SEO起作用太慢,不如SEM直接烧钱来的快。

相对于“用完预算就下线”的SEM而言,实际上SEO的自然流量比SEM有两大优势,即「精确」和「长期免费」,拥有这两个优点,从长远来看,SEO无论在成本还是效益上都比SEM好。

SEO是长期提升自然流量的最佳利器。不论是社会网络还是媒体广告,单一营销活动的曝光效益很难延续两周以上,广告属于短期效益,当预算耗尽后,效果就会消失,得继续投入广告预算才能维持。

但是有了SEO,每篇文章和网页都能在Google上获得排名,长期SEO可以给企业省不少营销预算!

三、谷歌seo搜索优化到底怎么做?

1.创业期-提高品牌知名度,积累客户资源。

对刚起步的企业或品牌来说,在没有稳定的客源之前,需要大力提高曝光率,提升品牌知名度,google排名是自然曝光的最佳途径。

大家看到广告都会很自然的屏蔽掉,因此相比Google所展示的付费广告,用户通常会选择搜索到的自然结果。将产品或品牌相关页面的排名都做到首页,除了可以增加品牌曝光度外,还会有更多的潜在客户进入您的网站。

2.成长期——累积网站流量和高投资回报。

因为SEO是通过搜索算法来决定网站排名的高低,只要经过长时间的运作和高质量内容的输出,就可以不断积累Google对该网站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排名和自然流量。利用SEO长期稳定的流量积累,可以逐步降低边际投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3.品牌时代-全面营销。

SEO可以和其他营销渠道互补,因为网络搜索通常是被忽视的营销渠道,SEO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试想一下当消费者在搜索产品或者相关信息时,总是能看到你的网站出现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的前几个位置,长时间下来,品牌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当提到某种产品时,消费者首先会想到你的品牌!这些都是宝贵的品牌资产!

另外,SEO操作的结果也可以获得Google排名的权威性,因为消费者倾向于点击和信任搜索结果靠前的自然排名的网站,所以拥有一个好的SEO排名很重要,你得到的不仅仅是曝光和流量,还可以逐步建立群众基础!

谷歌称其搜索算法是“最大的飞跃”,很少公布算法的秘密

外媒称,谷歌10月25日宣布其搜索算法取得多年来的“最大飞跃”,并罕见地详细公开解释了它的算法秘诀。

据法新社10月25日报道,这家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说,此次最新改进使用了机器学习来改善对口语形式的英语搜索的处理。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互联网公司去年推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谷歌说,这项新的改进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双向解码器表征”(BERT)。按照纳亚克的说法,BERT尝试从上下文中理解搜索词的内涵。

谷歌搜索副总裁潘杜·纳亚克说:“通过应用BERT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你找到有用的信息。实际上,在搜索结果排序方面,BERT将帮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美国范围内1/10的英语搜索行为。”

他举例说,在“2019年巴西旅客到美国需要签证”这条搜索中,谷歌软件现在能够理解“到”这个词的意思是巴西人去美国,而不是反过来。

纳亚克说:“此前,我们的算法不能理解这种语义关系的重要性,会给出有关美国公民去巴西旅行的结果。现在有了BERT,搜索引擎能够理解这种细微差别,知道这个十分常用的词‘到’实际上在这里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能够为这种搜索提供相关性高得多的结果。”

在过去几年“砍柴”上台后,谷歌是如何成为另一个百度的?

现在的谷歌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时刻。

虽然美国政府已经改朝换代,针对这家美国最大互联网信息和软件技术公司的政治警报仍未消除。仅在美国,谷歌就面临至少三宗反垄断调查,涉及联邦层面以及美国绝大部分州。

谷歌公司组织管理和运作的方式也在经历一次大考,而自从 Sundar Pichai 2015年接管公司以来,他的成绩并不理想。

现在正是谷歌需要强势整合它旗下五花八门的各类业务的时候。然而,从 Pichai 上任以来的财报来看,谷歌仍然是一家核心搜索/广告业务占绝对大头的公司,核心之外的业务仍然没有太大进展,公司管理面临多重难题:

  1. 谷歌强大的 AI 科研力量,产出的成果已经有一部分整合到业务。但是,尽管谷歌宣称世界已经转变为“AI优先”,整体来看其 AI 能力和业务的实际结合程度仍然较低,也无法撼动核心业务的营收地位。至于像 DeepMind 这样不断拓展 AI 技术边界的旗下公司,在商业化上仍然找不到北;
  2. 作为硅谷最早一批宣布的专门 AI 硬件之一,谷歌的 TPU 从一开始就在外部使用者的开放程度上落后,至今没能被更多 AI 研究者所获取,从声量和销量上落后于英伟达等主要竞争对手;
  3. 2015年从谷歌拆分出去的诸多 “Other Bets” 项目,截至目前只有少数得以幸存;做的最早、雷声最大的自动驾驶公司 Waymo,商业推进一直没什么进展,估值也大幅缩水;
  4. 依托自己掌控的操作系统生态,谷歌的 Pixel 手机业务已经持续多年,做出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然而花了和一些同业创业公司相同甚至更多的时间和财力之后,却依然无法在行业站稳脚跟,叫好不叫座;
  5. 独立成为公司的谷歌云,近两年营收倒是增长不错,在内外部却也颇有怨言:其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被认为和谷歌脱节,想要转回总部的员工不在少数;外部的用户在谷歌云上找不到 AWS、Azure 那种客户服务优先的感觉;
  6. 现时的谷歌仍在继续扩张员工规模,截至2020财年结束,仅全职员工总数就已超过13.5万人(外加规模不小的外包员工)。拿着高工资,享受着在硅谷以及世界各地都相当优厚的待遇,这些员工当中不少人却又对公司在多元化、政府业务、公司政治等方面的作为和不作为,怨声载道……

这难免让今天的谷歌,看起来有点像曾经的百度:创立多年后仍然过度依赖核心业务,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诸多转型尝试无疾而终。

AI: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谷歌是在它的时代最早将前沿技术研究作为公司发展要务的硅谷公司,可能没有之一。在 Jeff Dean 的开发和领导下,谷歌将分布式计算系统应用于公司的广告、网页抓取、索引等系统,并且很早就成立了专门进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科研部门。Dean 本人也是谷歌元老,1999年就加入了公司,目前仍在领导着该公司的科研部门 Google AI(原 Google Brain)。

2017年,Pichai 发文指出,世界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科技转型,从移动优先转向 AI 优先。

谷歌多年持续的科研投入在今天已经有相当不错的进展。在历史引用数量上,来自谷歌研究员的论文持续领先其它公司。而在应用层面,今天谷歌的许多核心业务产品已经得到了 AI 研究的加持。

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已经整合了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更高效地生成对用户更有用的搜索结果;谷歌广告和 Doubleclick 产品也都采用了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智能自动出价技术 Smart Bidding;除此之外,包括 Maps、Gmail、Translate、Chrome、Photos 等许多产品,也都受益于谷歌 AI 研究的成果。

比如,2016年谷歌搜索前负责人 Amit Singhal 离职时,他的接任者 John Giannandrea 曾是谷歌 AI 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推动了搜索业务整合 AI 研究成果的进度。

然而这只是事物的一面。从另一面看,谷歌在 AI 科研上毋庸置疑的领先地位,却也在面临与公司业务发展营收增长之间的脱节。Pichai 说的没错,这个世界确实已经变成了一个 AI 优先的世界。但是说归说,似乎谷歌自己并没有做出表率,成为一家从业务上真正的 AI 优先的公司。AI 用在了搜索里,但这样的谷歌仍然是一家搜索优先的公司。

在 Google AI 的年报中,科研-业务整合的篇幅很短,实质性的内容往往鲜有提及。谷歌的 AI 技术和一些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整合的进展不错,但这些产品,除了基于谷歌一体化的用户账户系统,能够为核心业务提供更多数据,构建更全面的用户画像之外,大多无法直接带来收入。

况且,这些产品当中还有一部分,如多次转型后选择了办公软件方向的 Google Hangout,还面临着 Slack 等竞争对手的强势挤压。类似的情况,为谷歌 AI 研究应用于产品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和持续维护公司行业影响力的前途,蒙上了又一层阴影。

谷歌在 AI 硬件方面的记录也值得提及。

谷歌开发的 TPU (Tensor Processing Unit) 是硅谷较早一批面向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的专门计算设备,推出时备受关注。当时,谷歌主导的 TensorFlow 深度学习框架,因其高性能、广泛的适配性和上手门槛低,深受研究人士和开发者的青睐,而 TPU 有希望将谷歌在深度学习方面的优势从算法进一步拓展到硬件层面,实现真正的软硬结合。在当时,一些看好者甚至将谷歌比作 AI 计算新时代的英特尔。

几年过去了,TPU 的推进并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样子。随着产品迭代,TPU、Cloud TPU 在纸面上的算力呈指数级增长。然而在发布后一段时间里,受制于 TPU 的计算环境要求,以及谷歌令人费解的策略,这款硬件一直仅供内部使用和接受非常有限的第三方使用申请,而没能尽快提供给广大开发者。

目前对于第三方开发者,他们需要成为谷歌云用户,或者购买2018年才发布的,算力更低、吸睛程度远低于“正版” TPU 的 Edge TPU,(再或者通过包含 Edge TPU 部分功能的 Pixel 4 手机)——才能够和 TPU 打上交道。但是,这些开发者也有 AWS、微软 Azure 等基于 GPU 的方案可选。

这一情况,在客观上限制了 TPU 在发布初期几年在行业里的落地应用。

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硅谷芯片型公司,已经追平甚至超过了谷歌的进度,在近几年持续发布专门面向深度学习的 GPU、CPU、FPGA 或 ASIC 产品。早年谷歌发布 TPU 时拿它去和英伟达隔代架GPU 架构对比的事情,也些许令人怀疑谷歌在技术上是否不够“诚实”。

非核心业务:寥寥草草,找不着北

2015年谷歌完成了自主的拆分重组,核心业务继续以谷歌公司的牌子运营;非核心的业务,如风险基金 GV、光纤宽带 Fiber、自动驾驶公司 Waymo、医疗健康 Verily,无人机 Wing,登月工厂(原 Google X 实验室)等,均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独立化,由新成立的母公司 Alphabet 以 “Other Bets”(其它赌注)的看管着。

(2019年,Pichai 也被任命为 Alphabet 的 CEO。)

重组过去了5年,Other Bets 的绝大部分项目都运营的寥寥草草,业绩惨淡,且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谷歌作为靠山,也有一部分项目遭到关停。而极少数得以存活的高调项目,甚至不乏能够拿下高额融资的”谷歌系“公司,目前的处境也并非绝对安全。

大部分项目停滞不前。光纤宽带业务目前在全美推广进展缓慢,只有数量有限的城市住户可以申请,而且覆盖不存在区域一说,只有点状存在。

再比如,Verily 公司的独立性不足,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借住谷歌办公室、共用班车食堂和内部招聘工具等(Verily 甚至曾经为了费用和谷歌本部发生过争执)。新冠疫情到来时,Verily 很快就开发出了一个就医初筛网站,但团队和业务都非常不成熟,功能基本和随便一个第三方写的调查问卷无甚差异,投入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直到疫情爆发半年后,Verily 开发的复工审查工具才获得了第一个客户——姊妹公司 Waymo。

之前,因为有现金牛搜索广告业务的存在,这些项目还有的兜底。然而2015年的谷歌重组,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员工、高管以及股东认为这些烧钱看不到尽头的项目拖累了谷歌的整体财务表现。拆分重组的行为,本身也是对这些公司敲响一次警钟。谷歌兼 Alphabet 首席财务官 Ruth Porat 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它们放弃幻想,尽快赚钱。

然而重组过去5年了,很大一部分 Other Bets 项目(主要是那些经营实体业务的项目)在商业化仍然寥寥草草,毫无头绪。财报显示,谷歌的 Other Bets 所有项目在2020财年的总计亏损高达45亿美元——较上年有所改善,但亏损问题仍然显著。自从重组以来,少数项目已经被迫关停(如 Project Loon)也有项目被 Google 重新收编(如 Jigsaw),目前 Alphabet 旗下仍有十家左右公司属于 Other Bets 范畴。

Waymo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该公司脱胎于谷歌自动驾驶技术团队,也是整个硅谷最早由大公司内部启动的自动驾驶项目。Waymo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还是多年前它首次发布自动驾驶小车的时候。该款车型造型圆润可爱,也采用了无驾驶员界面的超前设计理念。

虽然 Waymo 一度积累了全美自动驾驶公司/项目中最多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也在2017年上马了城市道路公测项目,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一度超前主要竞争对手——风光背后,Waymo 在业务发展上一直非常迟钝。

有报道称,Waymo 曾经先后和 FCA、福特等主流车企合作,但在发展规划上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合作未能成型;在 Alphabet 内部,Waymo 的研发成本过高,母公司不得不敦促 Waymo 从外部融资。

前不久 Waymo CEO John Krafcik 宣布离职,前往竞争对手、原谷歌自动驾驶团队创始人 Chris Urmson 创办的 Aurora 公司任职业界广泛认为根本原因是 Waymo 和 Alphabet 之间一言难尽的关系。总的来说,由于业务进展缓慢,Alphabet 对 Waymo 的运营状况非常不满意。

另一个颇为极端的典型,可能是 DeepMind。

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所开发的 AlphaGo 围棋 AI,先后击败了世界棋手排名靠前的李世乭和柯洁,让那些对科技较为冷感的民众首次了解到到 AI 技术的强大之处。

喧嚣背后,这家公司已经连续多年严重亏损:2018年4.7亿美元,2019年4.77亿英镑。亏损主要来自于薪资:按照2018年数字计算,该公司员工薪资成本高达每人58万美元。

去年情况也差不多,亏损的大头还是人力资源,DeepMind 的员工总数增加到了1000人。为了减轻财务压力,DeepMind 对学术界的捐款支持从2018年的1350万英镑缩水到了2019年的630万英镑,甚至谷歌爱尔兰公司还不得不免除一笔高达11亿英镑的债务。

昂贵的人力成本,促成了 DeepMind 在 AI 科研上的领先地位。它在过去几年开发的 AlphaGo、基因蛋白质预测技术 AlphaFold 等非监督学习相关机器学习技术,在相关领域独步天下,无人能及。

然而,在被谷歌收购并整合到谷歌系里多年之后,这种技术的先进性依然难以被转化为健康的收入。2018年,DeepMind 的1.25亿美元收入全部来自于 YouTube、Waymo、谷歌云等 Alphabet 旗下“谷歌系”的关系户。

显而易见,今天的 DeepMind 深陷于商业化困境之中。而谷歌容许 DeepMind 烧钱(甚至自己为它烧钱)的行为,无异于强行为它续命。

谷歌云:增长可喜,文化脱节

当云计算公司 Bebop 被谷歌收购的时候,它的创始人 Diane Greene 早已对谷歌在云计算业务上的野心了如指掌。当了三年谷歌董事会成员之后,Greene 又被任命为谷歌云公司的 CEO。

从品牌和架构来看,谷歌云公司仍是谷歌的下设单位,但 CEO 的职位在谷歌是前所未有的。不过,上任了一段时间之后的 Greene 发现自己的自主权并没有那么高。

但谷歌云的发展,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2019年初 Greene 离任时,谷歌云在2018财年的收入达到了58亿美元,任期内累计年化收入已经80亿美元,对于一家云计算领域的后来者来说,是非常优秀的成绩。

谷歌云新 CEO Thomas Kurian 享受到了比 Greene 还要高的自主权。为了维持业务增长,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组织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和工程师文化盛行,很多创新得益于自下而上的谷歌本部相比,谷歌云的氛围没那么自由、包容,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

这套模式在商业上是成功的。2020财年谷歌云的收入计130亿美元,仍然远远落后于微软 Azure 的500亿美元和 AWS 的450亿美元,却也达到了市场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谷歌云在内外部的争议却越来越严重。

2020年初,媒体报道谷歌云计划在硅谷总部开启一系列裁员。没有人愿意丢掉工作,更别提谷歌系公司的工作,但是在那之前,已经有不少谷歌云员工私下表示对公司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的不满,甚至希望内部调岗,回到谷歌本部。

在这些员工看来,谷歌云的管理方式,让这家谷歌系的云计算公司失去了谷歌系应有的样子。这些员工,其中很多之前在谷歌消费级产品以及其它团队工作,只是随着组织架构调整和团队汇报变更,变成了谷歌云的员工——他们对谷歌云的这种更偏向老派企业级公司的管理风格感觉到不适应。

一位谷歌云员工在 Glassdoor 上这样评价东家:

很遗憾,所有你听说的关于谷歌那些很酷的东西,都不适用于谷歌云。这里有大批自我感觉良好的经理每天对你进行无意义的细节管理……

销售和销售工程师团队花了大量时间专注于组织内部的细节,却减少了和客户面对面的时间……很多企业客户确实找不到任何理由上谷歌云,甚至连谷歌自己的销售工程师都回答不了“为什么选择谷歌云?”的问题……

Kurian 的策略是招更多的销售来专注于能够赚钱的方向,可在那些方向上,谷歌已经落后AWS 和 Azure 好几年了。这样的策略缺乏创意和前瞻性……

在外部,谷歌云的用户普遍感觉,这家对谷歌”AI优先“战略百分百支持的公司,缺乏 AWS 和 Azure 所具有的那种客户服务优先的体验。

在这方面,谷歌云倒确实是有那种老派企业级公司的架子。而本部过去多年来面对普通消费者,培养出的那种快速、有亲和力的客服姿态,并没有被谷歌云继承。在网上搜索谷歌云客户支持的关键词,得到的多数是负面的评价。

一位用户如此评价谷歌云:技术很好,客服很渣:”它的技术是如此好,以至于我愿意忍受客服方面的痛苦而继续使用它“——只是长此以往下去,不知道谷歌云还能留下多少这样忠诚的客户。

企业文化:收紧严重,矛盾凸显

企业文化和公司管理模式的窘境,不仅存在于谷歌云,也伴随着谷歌业务规模和员工团队疯狂增长的客观情况,在整个公司扩散,引发更多的问题。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曾经独家报导过,围绕在谷歌不同的华语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准确翻译,曾经有一批华人员工在内部积极活动,给公司高管写信、号召同事们行动。相关议题在谷歌内网投票数极高,却在公司的 TGIF 全体会上被故意忽视。所幸的是,最后这些华人员工基本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一事件,只是谷歌企业文化在员工看来向坏转变的其中一个注脚。总体上,现在的谷歌和崇尚自由、开放、扁平化管理的老谷歌也已经产生了不小的落差。

TGIF 的全称是”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亦即每周五一次的全体会,现在也已经改成了一个月一次。提问限制和业务相关,参会回答问题的公司高管也不再能够畅所欲言;

出于对收入,对速度,对效率的追求,谷歌仍然要求员工”像在创业公司那样“工作(很多其它同等规模的硅谷大公司也是这样)。但真正到了团队里,员工发现许多机密资料被限制权限,经理/团队之间为了资源你争我夺,令他们得不到那种众人拧成一股绳的创业体验。

与此同时,员工和公司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最近几年,谷歌公司已经成为了硅谷社会运动的大本营。

前有 James Damore 攻击女员工技术不如男员工的白皮书,引发了内部强烈抗议;中间有上万名员工组织罢工,质问公司为何给涉嫌性骚扰的高管开出天价离职大礼包;后又有上千名员工签署公开信,要求公司停止和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合同;最近谷歌又遭指控,因为一名公司 AI 道德委员会成员的理念和公司利益相悖而将其解聘,此事件又一次引发众多员工和外部 AI 专家联名抗议。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员工自发的抗议活动,并非全部真的因为谷歌做错了什么。

而是:这些活动的存在,日益凸显出员工的种种不满日益激化,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对话机制出了问题。他们的利益主张当中那些合理的部分,无法在公司现有的运作模式下得到对等合理的处置。

毋庸置疑,只要是大公司,就一定会遇到此类问题。但至少对于谷歌而言,Pichai 的上位并没有为这些问题带来妥善的解决方案。他更专注于持续改善公司的业绩,更专注于如何管理好这支十多万人的团队。Pichai 是一个令董事会放心的 CEO,在相当一部分员工当中却不是一个能够代表他们,为他们伸张正义的好“掌门人”。

不管怎样,Pichai 已经是谷歌,以及整个谷歌系的最高掌权者。谷歌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i Brin,以及曾经的监护人 Eric Schmidt,已经很大程度上远离了公司的是是非非。据《经济学人》援引知情人士报道,Page 本人对于谷歌全球员工罢工一事也感到很痛心,担心他们多年以来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

但事到如今,他们只能继续相信并且依赖 Pichai,将谷歌带离这个泥潭。

今天的谷歌,仍然是硅谷创新精神的最佳代言人。它在机器学习、云计算等诸多方面的研发努力,继续服务着广大用户,在量子计算上的投入,也有望为未来科技进步铺设道路与桥梁。

最令谷歌员工感到骄傲的,就是他们可以每天开发和维护着各种各样的产品,服务数十亿规模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世界——即使他们做的事情当中,很多都不赚钱。

在本文尚未提及的其他方面,谷歌还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该公司出了名的热衷于”养蛊“,开发大量内部竞争的同类项目,导致严重内耗,挫伤员工创新积极性,最后再毫无意外地杀死这些项目。

另外,谷歌曾经为人所熟知的”20%时间“,也即员工每周可以花一天时间捣鼓个人项目(不强制要求和公司发展有关)的政策,也早在2013年就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近几年谷歌搞的一个名为 Area120 的内部孵化器——这两者,虽然都鼓励员工在主营业务外和工作时间内做新的尝试,但对于员工创新的激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更何况,现在谷歌的核心业务都受到不小的威胁。一方面,Alphabet 自己的营收(主要来自搜索广告)增幅在今年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市调公司 Bernstein 副总裁 Mark Shmulik 估计,亚马逊现在控制着全球六成的产品相关搜索,而亚马逊近几年的广告业务增幅明显。

谷歌是一家上市公司,而前述的所有业务整合、前沿技术商业化、企业文化和劳资矛盾等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势必会耽误它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针对硅谷公司反垄断调查中,有一种声音在社会上支持者众:拆分 big tech.

大多数科技从业者,可能不希望看到谷歌被拆分的结果。这家硅谷最有代表性的公司,颇为有趣也很“浪漫”的一点,就在于它什么都做,什么都做的不错,拆分了,还有什么意思?

谷歌自己想必也不希望被迫拆分。然而,如果业务和新技术,以及业务和业务之间“整合难”的问题一直持续下去,一种更尴尬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就算谷歌被拆分了,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和意义了。

在谷歌的支持者看来,这家公司今天十分成功,盈利能力强,且拥有顶尖的员工团队和卓越的研发实力——有了这些要素,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理应不是问题。

但硅谷不乏占有相同要素的公司,比如惠普,已经逐渐落后于其它公司,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中国,作为谷歌商业模式在中国的落地者和最终赢家,百度享受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商业成功,曾经和阿里巴巴、腾讯合称为 BAT。但是今时今日,百度市值落后阿里巴巴、腾讯数千亿美元,已经脱离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梯队,”B”的位置被后来居上的字节跳动 (ByteDance) 所取代。

令人苦笑的是,在硅谷,谷歌也面临着自己的模仿者相似的境遇。而幸运的是,谷歌还有时间避免重走百度的老路,只是这条路并不长,短短五年而已。

分析师:谷歌将在2021年度为默认搜索支付苹果150亿美元

8月26日消息,最近投行伯恩斯坦分析师在投资者报告中估计,为了让谷歌搜索继续是苹果Safari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2021年谷歌可能会向苹果支付150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100亿美元。

众所周知,谷歌每年都会向苹果支付一笔巨额费用,让苹果将谷歌搜索设为Safari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伯恩斯坦分析师估计,谷歌支付给苹果的款项将在2021年增至150亿美元,到2022年将增至180亿至200亿美元。分析师强调,这些数据是基于“苹果公开文件的披露,以及对谷歌流量获取成本进行的自下而上分析”。

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师托尼·萨克纳吉(Toni Sacconaghi)表示,谷歌很可能会“花钱确保微软的出价不会高于它”。投资者报告还概述了谷歌向苹果支付这笔款项的两种潜在风险,其中包括来自监管方面的风险以及谷歌会简单认为这笔交易不再值得。

分析师认为,虽然监管风险真实存在,但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会出现不利裁决,可能会对苹果毛利润造成4%到5%的影响。此外,谷歌未来可能会不再支付这笔费用,或者为支付更少款项与苹果进行重新谈判。鉴于谷歌在2022年的支出可能接近180亿至200亿美元,其重新考虑策略并非不可能。

苹果一直将谷歌搜索设为iPhone、iPad和Mac上的默认搜索引擎,这一决定受到的批评越来越多。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采访中,苹果全球隐私高级主管简·霍瓦特(Jane Horvath)表示,“现在谷歌是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我们支持谷歌,但我们也支持DuckDuckGo,最近我们还添加了对Ecosia的支持。”

谷歌向苹果支付的费用一直占到苹果服务营收的很大一部分。苹果多年来一直强调服务,籍此向投资者表明,除了硬件销售,公司还有其他方法来增加营收和利润。(辰辰)

本文源自网易科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