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纯谷歌搜索“GitHub热点快速查看v.21.35”

虽然 Google 搜索的结果不如百度搜索结果那般广告丛生,但是对于一心只想找到匹配结果的我们而言,推广的信息条目能免则免。whoogle-search 便是一个获取 Google 搜索结果 需自建!并以不带广告形式呈现给我们的搜索服务,虽然它搭了 Google 的“便车”。能免则免的还有 SQLModel,它省去了你同 SQL 数据库交互的操作,使用 Python 代码即可随意使用 SQL 数据库。

选项标准:新发布 | 实用 | 有趣,根据项目 release 时间分类,发布时间不超过 14 day 的项目会标注 New,无该标志则说明项目 release 超过半月。由于本文篇幅有限,还有部分项目未能在本文展示,望周知

1. 本周特推

1.1 可用脚本集:faker2

本周 star 增长数:250+

Faker2 是 Faker 维护仓库,收集全网目前能正常使用的脚本,包括懒人签到、积分换话费等等“实用”脚本。不过项目作者声明所有脚本限于技术研究,妥善使用对应的脚本。

1.2 Python SQL 数据库连接器:SQLModel

本周 star 增长数:3,800+

New SQLModel 是一个供 Python 程序用来同 SQL 进行交互的库,它基于 Python 类型注释,由 Pydantic(数据校验库)和 SQLAlchemy(SQL 对象映射器)提供技术支持,并且支持 FastAPI。

2. GitHub Trending 周榜

2.1 C++ 必读库:folly

本周 star 增长数:450+

如果你写 C++,没听过 Folly 的话,一定要来了解下。Folly 是 Facebook 开源的基于 C++ 14 的库,作为 C++ 14 标准库的补充,如果你发现标准库的性能和功能不能满足你的要求的时候,不妨试试 folly。

2.2 免广告的 Google 搜索:whoogle-search

本周 star 增长数:550+

Whoogle-search 是一个自托管、免广告的搜索引擎,它不存在 AMP 链、Cookie、IP 追踪等等暴露个人隐私的问题。只需要一个 Docker 服务,即可拉起来一个免 AD 的搜索服务,用来获取 Google 搜索结果。

2.3 Linux 内核编程指南:lkmpg

本周 star 增长数:1,200+

lkmpg,全称:The Linux Kernel Module Programming Guide,是基于 5.x 的 Linux 内核编程指南。

2.4 定时任务管理器:qinglong

本周 star 增长数:200+

青龙是一个 Python / JavaScript / Shell / Typescript 定时任务管理,项目使用了 Ant Design、crontab-ui、nevinee、Umijs3.0、darkreader 等组件库。

2.5 K8s 部署检测工具:kubescape

本周 star 增长数:1,700+

New Kubescape 是以第一个 K8s 部署检测工具,它能检测你的 K8s 是否如 NSA、CISA 在 Kubernetes Hardening Guidance 中规定那样安全部署。

– END –

为什么以巴冲突地区在谷歌地图上模糊不清?这必须从KBA修正案开始

在近期以巴发生冲突之后,有研究人员希望借助开源且公共可用的信息(包括地图数据),对本次攻击造成的破坏情况进行一番观察和分析。然而没想到的是,即使能够从卫星公司那里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位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土上的许多地区,仍被 Google Earth 以较低分辨率的卫星图像给“模糊化”处理。

(图自:Google Earth)

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加沙地区的谷歌地图分辨率,模糊到几乎看不清道路上的汽车。相比之下,朝鲜首都平壤地区的道路清晰可见,甚至能够清晰分辨出行人。

至于如此差别化对待的原因,许多人认为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如果在 Google Earth 服务中呈现更高清晰度的图像,很可能让冲突频发的加沙地区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上图左为谷歌地图上的加沙 Hanadi 塔,右侧 Maxtar 高清图表明其已被摧毁。

为了解最近发生的中东冲突对这座城市造成了多大的损害,许多研究人员第一时间想到了通过新老卫星地图数据来比对。然而开源调查员 Samir 遗憾地表示,他们从未能够获得当地更高清晰度的卫星图像。

缅甸罗兴亚村庄遭破坏后的卫星图像(来自:2017 Digital Global)

新闻记者 Aric Toler 也在 Twitter 上吐槽道:当地最新的 Google Earth 卫星图像数据还停留在 2016 年,且清晰度甚至比不过在叙利亚随机挑选的某个农村地区。

当然,中东冲突区域的卫星图像降级措施,并不是 Google Earth 单方面制定的。因为直到去年,美国政府才限制了美国公司可在商业服务基础上提供的卫星图像的质量。

但其实早在 1997 年,美国就提出了旨在缓和以色列的安全问题的《基尔 – 宾加曼修正案》(Kyl-Bingaman Amendment)。尽管明面上仅涉及以色列地区,但相关限制显然也适用于巴拉斯坦地区的卫星图像。

此外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太空计划负责人阿姆农·哈拉里(Amnon Harari)曾表示:“我们(以色列)一直希望以尽可能低的分辨率来拍摄卫星图像,而且最好是模糊到无法被精确查看的程度”。

虽然针对军事基地等机密地点的卫星地图打码并不少见,但 KBA 法案施加的如此宽泛的限制,也着实有着复杂且特殊的理由。

继Facebook和亚马逊之后,谷歌在德国也受到了反垄断调查,涉及数据处理

5月25日,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宣布,对谷歌德国公司(Google Germany)、谷歌爱尔兰公司(Google Ireland)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启动反垄断调查。

德国联邦卡特尔局局长安德烈亚斯·蒙德特(Andreas Mundt)表示,一家公司生态系统遍布各个市场,可能表明该公司拥有别家难以挑战的市场地位。谷歌提供了大量的数字服务,包括谷歌搜索引擎、YouTube、谷歌地图、安卓操作系统、Chrome浏览器等,这对谷歌跨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德国反垄断机构认为,谷歌的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处理用户数据。由于可以访问与竞争相关的数据,谷歌享有战略优势。而用户使用谷歌的服务,通常需要先设置Google账户,并同意谷歌的相关数据处理条款。这些条款是否合规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安德烈亚斯·蒙德特表示,“我们将仔细研究谷歌的数据处理条款。一个关键问题是,谷歌在使用用户数据方面,是否给予用户足够的选择。”

具体而言,谷歌是否以同意为前提处理用户数据,有无提供如何及出于何种目处理数据的充分选择,怎样通过第三方网站和应用(比如谷歌的广告服务)获取用户数据等。

该机构在官网通报中强调,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是竞争法的主要目的。2021年1月19日,第十次修订的德国反限制竞争法正式生效。此次修订增加了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干预权,使之可更及时、更有效地干预大型数字公司的反竞争行为。通过两步程序,反垄断机构可以禁止对跨市场竞争至关重要的公司实施反竞争行为。

依据新的修正案,德国反垄断机构过去几个月已对Facebook、亚马逊发起新的调查。据南都记者了解,就在上周(5月18日),该机构宣布对亚马逊启动调查程序,首要考察亚马逊在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影响力。

去年12月,因登录VR设备Oculus必须使用Facebook账号,德国开启对Facebook的反垄断调查。今年1月28日,德国反垄断监管部门在竞争法修正案生效后宣布扩大这起案件的调查范围,以评估Facebook是否适用针对数字公司的新规则。

【过往报道】

德国反垄断机构对亚马逊发起调查 调查其对跨市场竞争的影响

又一起!Facebook遭德国反垄断调查,涉捆绑VR设备

综合/编译 南都记者李玲

双方争论:roku应用商店或YouTube将于12月9日下架

Google 周四表示,由于双方就一项新协议发生了争执,其将于 12 月 9 日从 Roku 应用商店下架 YouTube 应用。据说作为允许上架 YouTube 应用的一项利益交换,Roku 也要求 Google 在搜索结果中给予扶持。然而 Google 方面认为这一措施毫无根据,且该公司从未要求过优惠待遇。

然而 CNBC 报道称,在 2019 年的一封电子邮件中,Google 确实有要求在 Roku 的搜索结果中,为 YouTube 提供优待。

在 Roku 与 YouTube 母公司 Google 展开了长达数月的交锋之后,Google 于本周四宣布:

从 12 月 9 日起,Google 将不再允许 Roku 客户将 YouTube / YouTube TV 应用程序安装到他们的设备上。

但是对于当前已经安装了 YouTube 应用的 Roku 老用户来说,仍可继续正常使用这些 App 。

Roku 方面回应称,Google 正试图滥用起市场主导地位,向竞争对手施加不利条件。至于引发纠纷的根本原因,可回溯到 2019 年的一项协议上:

Roku 指出,Google 要求对自家客户的搜索数据进行特殊访问、并在其搜索功能中优待 YouTube 视频 ,来作为允许在 Roku 设备上使用 YouTube TV 的一项利益交换。

处于弱势地位的 Roku 统一了这些条款,但也要求 Google 不索取任何额外的数据。然而 Google 不愿对此做出承诺,结果双方因此而陷入了僵局。

除非两家公司在 12 月 9 日之前达成协议,否则 YouTube App 将从 Roku 应用商店下架,意味着 Roku 新用户将难为无米之炊。

与此同时,两家公司的争议,已经引起了试图推动大型科技企业反垄断立法的国会议员的注意。

周四的时候,民主党参议员 Amy Klobuchar 与众议员 David Cicilline 都选择了站在 Roku 这一边。Klobuchar 表示:

Roku 声称 Google 要求在 Roku 搜索结果中优先选择 YouTube、而不是其它提供商的内容。

这凸显了我们为何需要新的立法,来防止占主导地位的数字平台滥用其作为看门人的权力。

Chrome浏览器的“无痕迹模式”被诉诸法庭

随着电脑、手机等等电子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如今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数据安全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在数据世界里,我们似乎都成了「透明人」。

根据路透社的消息,三名 Google 用户于 2020 年 6 月向 Google 及其母公司 Alphabet 提起的团体诉讼,在加州法院有了新的进展:加州联邦法官裁定,指控 Alphabet Inc. 旗下子公司 Google 在无痕浏览模式下非法追踪其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原告,可以对公司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进行两个小时的质询。

▲Google 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图片来自:路透社

根据三名原告在 2020 年 6 月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请求,在用户在浏览器开启无痕浏览,Google 依旧会使用 Google Analytics(Google 分析)、 Google Ad Manager(Google 广告管理员)等技术监控手段追踪并收集用户的浏览记录。

针对用户提出的指控,Google 发言人曾表示:「当用户每一次开启无痕浏览时,我们都有清楚说明,无痕浏览仅是让你可以选择你的网页浏览活动不会被存在浏览器及设备内,但是,你访问的网页仍有可能搜集你的浏览活动,Google 会在本诉讼中尽全力捍卫自身权益。」

在 Google Chrome 关于无痕浏览的相关说明页面里可以看到,用户在退出所有无痕浏览窗口后,Chrome 不会保存:浏览记录、Cookie 和网站数据、表单中输入的信息以及为网站授予的权限。

▲图片来自:Google

并且,页面上还说明,无痕模式会阻止 Chrome 将用户的浏览活动保存到本地历史记录中。不过,用户的活动(例如位置信息)可能仍会被以下相关方看到:访问的网站,包括这些网站上的广告和资源、登录的网站、雇主、学校或者任何管理用户所用网络的人员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图片来自:Google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同意所访问的网站使用 Cookie ,由于 Google 浏览器并不禁止第三方使用 Cookie ,因此 Google 还是可以「正当」地获取用户的浏览数据。网站也就可以借助 Google 的技术监控手段拿到访问其网站的用户资料。

上述案件的原告还提到,如果网站想要得到这些 Google 搜集的访问用户的数据,还需要先花钱进行升级,这也是 Google 的收入来源之一。

这么看来,Google 的这个无痕模式,算是和用户们利用信息差玩了个「文字游戏」,许多用户在向设备或软件授权时并不会仔细查看相关的规则说明,用户认为无痕模式下能消除自己的浏览痕迹,但 Google 实际上只抹除了部分会存到本地的痕迹。无痕模式只对用户「无痕」,颇有点强迫用户「掩耳盗铃」的意味。

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里,用户的隐私和资料成了服务商在数字广告市场中牟利的工具,但人们对网络隐私安全越来越看重,意味着 Google 等网络服务提供商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模式,这场团体诉讼就是一个例子。

据了解,Google 准备在几年内逐步淘汰第三方 Cookie ,并推出「隐私沙盒」计划,希望藉由海量的匿名处理过的海量数据将用户群体进行分类,再将分类后的用户群体信息提供给的广告商,兼顾保护用户隐私与广告商的营销。

虽然目前这个计划并没有更具体的进展,用户与 Google 的诉讼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希望各大网络服务商能在未来顺利变更广告模式。至于目前,要保证网络隐私的安全,恐怕还是需要用户自身承担更多的成本。

不仅是耳机,还有一个实时智能翻译器-谷歌像素总线

“Google 于北京时间10月5日凌晨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除了有大家非常期待的Pixel 2 手机、Google Home 、Google Pixelbook笔记本等一些设备以外,Google 还给我们准备的一场惊喜,就是带来了它全新的耳机 ——Pixel Buds,要知道之前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漏出来呢!”

Pixel Buds

从外形上看 Pixel Buds 并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就是一个精美的耳机,不过你会发现,它只用了一根线链接两个耳塞,因为谷歌最新发布的Pixel 2/2 XL手机取消了耳机接口所以同时推出了可以说是非常智能的无线耳机 —— Pixel Buds

Pixel Buds 没有采用分离式耳机的设计,而是用一根线链接,这样不用时就可以挂在脖子上,要用时直接塞进耳朵就可以了,还不用担心它会丢失,虽然造型不算惊艳,但人家具有安全性。

智能耳机

根据 Google 官方介绍,Pixel Buds可是集合了 Google Assistant 以及Google 翻译于一体的耳机,所以Pixel Buds不仅仅只是让你用来听听音乐、与别人通话的,而是可以让你在与别人交流时遇到语言障碍时进行翻译,还可以用语音来让手机完成一些操作,比如说打电话、查天气、线路导航播报等等。

支持40种语言翻译

Pixel Buds 耳机内置40种语言翻译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实时翻译了,也就是说只要有了 Pixel Buds 耳机,出国旅游还担心么,语言完全无障碍啊!

配合 Google Assistant

只需触摸并按住右耳塞就能访问 Google Assistant ,用语音来控制手机进行一些操作,例如:

询问信息 ▼

播放健身音乐 ▼

发送信息 ▼

……

……

……

只要按住右耳塞就能完成这些操作了,不管你在做什么,一个右手就能搞定。

最后

目前 Pixel Buds 耳机有三种颜色:优雅白、炫酷黑以及魅惑蓝。

对于颜色控来说,选择也不会那么单一了,并且在满电的情况下,Pixel Buds 的续航能力达到24小时。

使用 Pixel Buds 则要求系统为Android 5.0或以上、iOS 10及以上。不过iOS用户会受限于基本的耳机功能,想要更强大的功能话,除非你会考虑更换手机。而子安卓用户想要使用 Google Assistant 功能 ,那么需要系统为 Android 6.0+。

就国内而言,Pixel Buds 的用处并不是很大,但如果你要经常全世界各地飞、出国旅游或者与外国人打交道比较多,Pixel Buds 绝对是你的首选项。

Pixel Buds 将于11月正式上市,定价为159美元,对于一个这么智能的耳机来说还是挺划算的,你会买么?

谷歌翻译在中国是可以访问的。让我们试试它的“黑色技术”

Google 翻译在 Android 和 iOS 上更新至 5.8 版本。新版 Google 翻译 App 增加了英语与­­­韩语间的 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功能,同时优化了中国用户体验。

今天,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站上悄然放出了一篇名为「Google 翻译更新了」的博文,介绍 Google 翻译新特性的同时,还额外加上了一句「同时优化了中国用户体验」。

这里的体验优化其实就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现在也可以无障碍使用 Google 翻译应用啦。

与此同时,Google 官方还上传了一段 Google 翻译的介绍视频,采用普通话旁白,如果你还记得 Google 离开前的样子,这段宣传视频 也许会让你感觉格外亲切。

重返大陆的 Google 翻译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用 Google 翻译:

  • 和以前一样,网页版的 Google 翻译我们一直都可以通过国内网络直接访问;

  • 对 iOS 用户而言,Google 翻译应用已经重回国区应用商店,前往 App Store 可直接下载使用;

  • Android 用户的选择面更广,无论你是通过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或是国内应用商店下载 Google 翻译应用,只要认准最新版本(5.8 RC11)并确保手机系统语言为中文,即可无障碍体验到新版 Google 翻译的完整功能。

这里的「完整功能」当然包括即时文本翻译、点按翻译、即时翻译等等,在国内的网络条件下下载离线翻译语言包也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你还不清楚 Google 翻译都有哪些「黑科技」特性,不妨跟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既然「无障碍」,这些功能你得试一试

1. 打开摄像头,即时「翻译」身边的世界

你或许在其他翻译应用上体验过相机和图片翻译功能(比如微软的 Translator):打开相机、拍下要翻译文字,不出片刻,这张照片上的文字就会以本地语言显示在你的面前。

Google 翻译的即时相机翻译功能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你只需打开相机,对准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翻译后的文本立刻就会出现在源文本所在的位置。

所见即所得

翻译后的文字内容在文字粗细、颜色甚至是呈现角度上都会尽量与源文本的文本样式保持高度一致,给人一种「世界就是相机中看到的那样」的错觉(为了更好地为你提供帮助,Google 翻译还提供了暂停取景功能以保留屏幕上的翻译供你仔细查看)。

所以如果要给这个功能起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我会叫它「实时翻译滤镜」。

2. 「点按翻译」:无缝接入使用情境

如果你在运行 Android 6.0 Marshmallow 的设备上安装了 Google 翻译,就可以在不打开应用的情况下之间翻译你在任何应用中点选的文本。

这个操作可以减少不同应用之间繁琐的切换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而也是我的最爱。但这也就给另一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没有用上 Android 6.0 的用户怎么办?

答案就是「点按翻译」。

传统的翻译流程是这样的:找到并复制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然后进入 Google 翻译进行粘贴,最后再根据需要将翻译后的内容复制好并粘贴至需要用到的地方。

而开启新加入的「点按翻译」功能后,Google 翻译会在后台监听「复制文本」这个操作,一旦你对某段文本进行了复制,一个翻译悬浮球就会迅速出现并停靠在屏幕边缘。如果你需要翻译,点击这个悬浮窗便能在弹窗中看到翻译后的结果;而如果你不需要,这个悬浮窗就会在数秒后自动消失。

3. 神经网络加持,告别生硬机翻

此前,由于某种东方神秘力量和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Google 翻译涉及到中文的翻译效果一直都不太好,我们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由 Google 翻译「生硬机翻」生成的笑料。

好在我们现在所使用到的 Google 翻译早已脱胎换骨,自去年 9 月起,Google 翻译中的中英互译便正式启用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这不仅使得翻译结果更加准确,还更加贴近用户日常的真实语言习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使得翻译质量显著提高,甚至比过去 10 年中 Google 翻译所取得的所有进步都更为明显。

在 Google 神经网络翻译技术(GMNT)的加持之下,新版 Google 翻译已经撕下了贴在脑门上许久的「机翻感人」标签,传统的统计翻译和众包算法所不能解决的「不接地气」的问题,已经一去不复返啦。

展望:这是 Google 服务重返大陆的开端?

中国关注的是学术进步,包括学术、科学和文化上的交流,而不是新闻或政治。

Google 翻译突破网络藩篱的同时,也有网友表示,Google 地图应用也已经可以在大陆地区正常使用了。

Google 地图的应用简介针对大陆地区进行了「本地化」

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对这个消息进行佐证,但不得不说,从去年 3 月开始,说了那么久的「返华」看样子总算是踏出了不小的第一步。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本月早些时候 Google 通过微博发出的那条意味深长的微博:

也许这只是错觉,也许我们所期待的日子真的临近了。但不管怎么说,大家姑且先体验着 Google 翻译所带来的便利,且行且珍惜吧。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 sspai.com 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 sspai.com 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中国用户也可以使用谷歌翻译应用程序

3月29日,据彭博社报道,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App今日更新至5.8版本,谷歌对这款应用软件进行了优化更新,重要的是允许中国用户使用,作为translate.google.cn网页形式外的补充。

5.8版本更新包括了实景翻译、语音翻译、离线翻译和点按翻译,增加了英语与韩语间的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功能。

Google表示,中文版用户可以完全访问该服务,其中包括Word Lens,该功能可对照片中的文字进行直接翻译。资料显示,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是通过 Google 机器学习技术支持,通过神经网络识别图像中的文字,然后再转化成对应所需求的文字。

另外,“点按翻译”(Tap to translate)功能是用户在复制文本后可在该App内直接翻译,简化翻译流程;离线翻译是下载了离线包后,完全不需要接入互联网,也不会耗费流量。

谷歌确认将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维护这些应用程序,运营的服务仍然存在,并将受到任何政府发布的请求或审查。只不过,今天允许中国地区用户使用谷歌翻译App一事与谷歌回归中国无关。

实际上,在Google退出中国市场后,部分功能还是可以使用的,例如网页版谷歌翻译。

这些被称为“黑色技术”的新功能使谷歌翻译功能更加强大

在某个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听说过,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都是众神为了惩罚人类而故意制造的隔阂。而据最新调查统计显示,一款由 Google 开发的应用每天都在帮助超过 5 亿的用户打破语言间的壁垒,每日所翻译的词汇量可以著成十万本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在这个拥有超过 6500 种口语的广袤星球上完成这一壮举的应用就是 Google Translate。

就在上月,Google Translate 服务迎来了它的 10 岁生日,距其 Android 版客户端发布也已六年有余。尽管它在国内收获过不少类似于「机翻感人」、「不接地气」这样的评价,新版 Google Translate 还是为国内用户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

告诉你「另一个版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你或许在其他翻译应用上体验过相机和图片翻译功能(比如微软的 Translator):打开相机、拍下要翻译文字,不出片刻,这张照片上的文字就会以本地语言显示在你的面前。

(微软 Translator 会先对拍摄的照片进行识别,然后再输出翻译结果)

Google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你只需打开相机,对准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翻译后的文本立刻就会出现在源文本所在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翻译后的文字内容在文字粗细、颜色甚至是呈现角度上都会尽量与源文本的文本样式保持高度一致,给人一种「世界就是相机中看到的那样」的错觉(为了更好地为你提供帮助,Google Translate 还提供了暂停取景功能以保留屏幕上的翻译供你仔细查看)。所以如果要给这个功能起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我会叫它「实时翻译滤镜」

而新版 Google Translate 中这个功能终于开始支持中文文本识别了,尽管稍复杂的中文词组和表达翻译依旧是 Google Translate 的硬伤,翻译一些简单的文本、路标或者广告牌完全没有问题。

想看看身边世界的「另一个版本」长什么样,打开相机实时翻译去重新探索一番吧。

「点按翻译」:把翻译无缝接入所有使用情境

对那些有幸用上 Android 6.0 Marshmallow 的 Android 用户来说,他们或许有千万个理由「回不去 Lollipop」。而对我而言,Marshmallow 最让我难以割舍的一个功能其实是长按选择文本之后的浮动工具菜单。

与以往的 Android 版本相比,这个浮动工具菜单的实用性得到了极大地延展:除了基本的文字复制、剪切和全选操作,这个工具菜单还为一些第三方应用提供了 API 接口,我们可以直接调用这些第三方应用对选择的文字进行相关的处理。

Google Translate 就是最早跟进这一特性的应用之一,如果你在运行 Android 6.0 Marshmallow 的设备上安装了 Google Translate,就可以在不打开 Google Translate 应用的情况下之间翻译你在任何应用中点选的文本。

这个操作可以减少不同应用之间繁琐的切换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而也是我的最爱。但这也就给另一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如果我的设备还没有用上 Android 6.0 怎么办?

答案就是「点按翻译」。

传统的翻译流程是这样的:找到并复制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然后进入 Google Translate 将这些内容粘贴,最后再根据需要将翻译后的内容复制好并粘贴至需要用到的地方。

而开启新加入的「点按翻译」功能后,Google Translate 就会在后台监听「复制文本」这个操作,一旦你对某段文本进行了复制,一个翻译悬浮球就会迅速出现并停靠在屏幕边缘。如果你需要翻译,点击这个悬浮窗便能在弹窗中看到翻译后的结果;而如果你不需要,这个悬浮窗就会在数秒后自动消失。

与上文提到的 Andriod 6.0 的浮动工具条相比,「点按翻译」功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不仅能为更低 Android 版本的用户带来更加简便的使用体验,更能让翻译这个操作无缝接入到所有 Android 应用和使用情境当中去。

例如在微信客户端中,即便是 Android 6.0 用户也无法通过长按聊天记录中的文字呼出浮动工具条,但开启「点按翻译」后,我们就可以在长按并复制需要翻译的聊天记录后看到 Google Translate 的即时翻译悬浮球了。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新功能,Google Translate 还有两个早已加入的颇具人文关怀的实用功能:语音对话实时翻译和手势翻译。前者可将手机化身为一个贴身「翻译官」,与外国人交流时打开此功能,手机便能自动聆听并将你们的对话进行双向翻译,确保对话双方都能大致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后者则有几分可爱,遇到不认识的文字,只需把它的形体描摹出来,Google Translate 便会告诉你这个文字在本地语言中的意义。

不接地气?神经网络加持已经在路上了

我知道,每每安利 Google 应用,都会有一种声音从不知名的远处幽幽地传来,告诉我由于那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他们用不了这些优质的应用。

也同样是由于这个「不可描述」的原因,Google Translate 对中文的支持其实一直都不太友好,你可以很轻易地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由 Google Translate 生成的有趣的翻译结果。

好在不久前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场结构化数据大会上,Google Brain 团队的资深员工 Jeff Dean 透露,他们正在与 Translate 团队合作,很快就会把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 Google Translate 服务上。

传统的统计翻译和众包算法所不能解决的由语法差异造成的「不接地气」的问题,也许终将一去不复返了。

谷歌翻译在中国很容易使用,但它与“回归中国”无关

你用什么翻译工具?百度、有道、文曲星,还是一本英汉词典?

如果你在 2007 年之前接触过互联网,读了大学,学过外语,不出意外应该曾经是 Google 翻译的用户——你可能也知道,Google 的大部分产品和服务在2010年之后在中国大陆无法直接使用,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Google 翻译的网页端在这 8 年时间里是一直可用的。Google 在 2010 年首次推出 Android 移动端应用,但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就算下载装到手机上,也和 Google 大部分其他服务一样无法访问。

从今天起,Google 翻译在中国更好用了“那么一点”:你可以在手机上毫无障碍地使用 Google 翻译 app 了。

这个好消息属于 iOS 和 Android 手机用户。iOS 版已经登陆苹果 App Store 中国区,iOS 用户现在前往商城搜索即可下载;Android 用户则可以立即访问 Google 提供的这个下载地址(记得打开系统设置里的“允许安装未知来源应用”选项)。两个操作系统上的 Google 翻译,现在应该都可以正常使用了。

这源于Google翻译产品最近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次更新,Google这次更新产品在全球同步发布名单上加上了“中国大陆”的选项,令它在中国大陆多了移动平台上可以正常下载的渠道。

可以“正常使用”的不仅是核心的文字翻译,还包括 Google 翻译的其他所有功能,比如语音翻译、比划输入等等,以及我们曾经多次介绍过的 Word Lens,它让你打开相机,瞄准外语字样,即可实现实时翻译:

(Word Lens 上线支持的第一门外语就是中文,它的早期开发者 Octavio Good 听到这个消息应该已经泪流满面了。Octavio,向你问好!)

去年 9 月底,Google 翻译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神经机器翻译”,也即组合了许多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完成翻译工作的翻译工具。机器翻译的几个主要优势在于 1)对难度较高的语种互译处理地较好,比如英-汉和汉-英;2)随着时间流逝,数据量增大,翻译会越来越准确。

除了移动应用之外,你一直,而且依然可以使用 Google 翻译网页端。它支持所有 106 种语言之间的互译,甚至可以让你上传一个文本文档然后帮你全翻译了,和移动端只差一个 Word Lens 功能而已。

还可以告诉你的是:对于这件事不必多想,它没那么重要。就像标题说的那样,只是 Google 翻译在中国更好用了“那么一点”而已,这就是今天全部的好消息,这并不意味着“Google回来了”,因为按照官方说法,Google 从来没离开过中国,而 Google 翻译理论上在中国也一直可以使用。

但你仍然可以使劲高兴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