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也会犯错误!谷歌翻译实际阅读了《圣经》

PConline资讯】7月21日消息谷歌翻译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其背后也有着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技术。但是日前外媒整理了来自Reddit论坛的帖子发现,谷歌翻译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输入来源的影响,竟将一些意味不明的语句翻译成了如圣经一般的语言。

比如,若用户将翻译设置为从毛利语翻译成英语,之后输入一长串的“dog”(英文意为“狗”),最后会得出这样的结果。

翻译出来的英文大意为:

据称,推特和Reddit的用户对这些奇怪的翻译也展开了热议,有的网友将其归咎于恶魔,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用户滥用“建议”功能进行“纠正”所致,或者是一些对谷歌不满的员工在作怪。

哈佛大学助理教授,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翻译的AndrewRush认为,这些神秘的翻译结果可能和谷歌几年前采用的“神经机器翻译”技术有关。他表示,在神经机器翻译中,系统训练用了一种语言的大量文本来和另一种语言进行相应翻译,以在两者之间创建模型。但当输入的是无意义内容时,系统就会出现“幻觉性”的输出结果。

由于谷歌这一学习系统的原因,类似的翻译结果层出不穷。据悉,在设置从索马里语言翻译成英语的时候,谷歌有时翻译也会念起“圣经”,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其大意为:因为上帝的名字是用希伯来语写的,所以用希伯来民族的语言写成。

谷歌翻译首次向大陆用户开放,但与返回中国无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快讯|3月29日消息:国内对于谷歌,总是有种迷之眷恋,而谷歌也一直在重返中国方面透露出积极地讯息。

据彭博社报道,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App今日更新至5.8版本,谷歌对这款应用软件进行了优化更新,重要的是允许中国用户使用,作为translate.google.cn网页形式外的补充。

据了解,谷歌翻译App提供键盘输入、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多种场景下的服务;另外,用户可以下载语言包并开启离线翻译功能、还可以通过“点按翻译”(Tap to translate)功能直接在其他App上使用Google翻译而无需切换界面,并且还增加了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功能。

另外,贴心的是,谷歌表示,中文版用户也可以完全访问Word Lens,该功能可对照片中的文字进行直接翻译,碰到不懂的单词,用手机拍一下即可。

2016年底,谷歌翻译经历了一次大革新,由原先“基于词组的机器翻译”转变为了“神经机器翻译”,通过引入神经网络技术,而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就是通过 Google 机器学习技术支持,通过神经网络识别图像中的文字,然后再转化成对应所需求的文字。

目前,iOS版的谷歌翻译App可以直接从中国区的App Store商店里下载,Android手机由于需要在Google Play上才能下载到谷歌翻译App,而Google Play尚未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谷歌还额外提供了Android软件包。

关于此次谷歌翻译APP入华的事情,谷歌称,将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维护这些应用程序,运营的服务仍然存在,并将接受任何政府发布的请求或审查。只不过,今天允许中国地区用户使用谷歌翻译App一事与谷歌回归中国无关。

事实上,谷歌翻译网页版本身在其退出中国后就一直是可以访问的。一位业内人士点评称,“其实谷歌翻译网页版在中国一直是可用的(translate.google.cn),这次就是把翻译服务从网页版扩展到了App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谷歌翻译在中国是可以访问的。让我们试试它的“黑色技术”

Google 翻译在 Android 和 iOS 上更新至 5.8 版本。新版 Google 翻译 App 增加了英语与­­­韩语间的 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功能,同时优化了中国用户体验。

今天,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站上悄然放出了一篇名为「Google 翻译更新了」的博文,介绍 Google 翻译新特性的同时,还额外加上了一句「同时优化了中国用户体验」。

这里的体验优化其实就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现在也可以无障碍使用 Google 翻译应用啦。

与此同时,Google 官方还上传了一段 Google 翻译的介绍视频,采用普通话旁白,如果你还记得 Google 离开前的样子,这段宣传视频 也许会让你感觉格外亲切。

重返大陆的 Google 翻译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用 Google 翻译:

  • 和以前一样,网页版的 Google 翻译我们一直都可以通过国内网络直接访问;

  • 对 iOS 用户而言,Google 翻译应用已经重回国区应用商店,前往 App Store 可直接下载使用;

  • Android 用户的选择面更广,无论你是通过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或是国内应用商店下载 Google 翻译应用,只要认准最新版本(5.8 RC11)并确保手机系统语言为中文,即可无障碍体验到新版 Google 翻译的完整功能。

这里的「完整功能」当然包括即时文本翻译、点按翻译、即时翻译等等,在国内的网络条件下下载离线翻译语言包也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你还不清楚 Google 翻译都有哪些「黑科技」特性,不妨跟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既然「无障碍」,这些功能你得试一试

1. 打开摄像头,即时「翻译」身边的世界

你或许在其他翻译应用上体验过相机和图片翻译功能(比如微软的 Translator):打开相机、拍下要翻译文字,不出片刻,这张照片上的文字就会以本地语言显示在你的面前。

Google 翻译的即时相机翻译功能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你只需打开相机,对准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翻译后的文本立刻就会出现在源文本所在的位置。

所见即所得

翻译后的文字内容在文字粗细、颜色甚至是呈现角度上都会尽量与源文本的文本样式保持高度一致,给人一种「世界就是相机中看到的那样」的错觉(为了更好地为你提供帮助,Google 翻译还提供了暂停取景功能以保留屏幕上的翻译供你仔细查看)。

所以如果要给这个功能起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我会叫它「实时翻译滤镜」。

2. 「点按翻译」:无缝接入使用情境

如果你在运行 Android 6.0 Marshmallow 的设备上安装了 Google 翻译,就可以在不打开应用的情况下之间翻译你在任何应用中点选的文本。

这个操作可以减少不同应用之间繁琐的切换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而也是我的最爱。但这也就给另一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没有用上 Android 6.0 的用户怎么办?

答案就是「点按翻译」。

传统的翻译流程是这样的:找到并复制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然后进入 Google 翻译进行粘贴,最后再根据需要将翻译后的内容复制好并粘贴至需要用到的地方。

而开启新加入的「点按翻译」功能后,Google 翻译会在后台监听「复制文本」这个操作,一旦你对某段文本进行了复制,一个翻译悬浮球就会迅速出现并停靠在屏幕边缘。如果你需要翻译,点击这个悬浮窗便能在弹窗中看到翻译后的结果;而如果你不需要,这个悬浮窗就会在数秒后自动消失。

3. 神经网络加持,告别生硬机翻

此前,由于某种东方神秘力量和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Google 翻译涉及到中文的翻译效果一直都不太好,我们可以轻易地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由 Google 翻译「生硬机翻」生成的笑料。

好在我们现在所使用到的 Google 翻译早已脱胎换骨,自去年 9 月起,Google 翻译中的中英互译便正式启用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这不仅使得翻译结果更加准确,还更加贴近用户日常的真实语言习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使得翻译质量显著提高,甚至比过去 10 年中 Google 翻译所取得的所有进步都更为明显。

在 Google 神经网络翻译技术(GMNT)的加持之下,新版 Google 翻译已经撕下了贴在脑门上许久的「机翻感人」标签,传统的统计翻译和众包算法所不能解决的「不接地气」的问题,已经一去不复返啦。

展望:这是 Google 服务重返大陆的开端?

中国关注的是学术进步,包括学术、科学和文化上的交流,而不是新闻或政治。

Google 翻译突破网络藩篱的同时,也有网友表示,Google 地图应用也已经可以在大陆地区正常使用了。

Google 地图的应用简介针对大陆地区进行了「本地化」

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对这个消息进行佐证,但不得不说,从去年 3 月开始,说了那么久的「返华」看样子总算是踏出了不小的第一步。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本月早些时候 Google 通过微博发出的那条意味深长的微博:

也许这只是错觉,也许我们所期待的日子真的临近了。但不管怎么说,大家姑且先体验着 Google 翻译所带来的便利,且行且珍惜吧。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 sspai.com 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 sspai.com 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谷歌推出谷歌翻译社区,通过众包提高翻译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Google Translate的翻译质量,Google今天正式启动了Google Translate Community社区,面向所有用户开放。

在这个社区里,语言专家和专业译者可以对Google Translate的原有译文进行比较、评分,同时也可以提交新的译文。

这种众包翻译结果也将影响Google的算法。Google承诺,不久的将来,这些翻译贡献者将能够看到自己的贡献所带来的价值。“你的翻译贡献将有助于为数以百万的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翻译。我们将充分吸收利用你们的翻译,同时更好地学习你们的语言。”

今年4月份,Google Translate翻译结果框的下方增加了一个“改善翻译”(improve this translation)按钮。在你点击“改善翻译”这个按钮后,你就可以对翻译结果框里的缘由译文进行改善,修改后,再点击“提交建议”按钮。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立即下载!

中国用户也可以使用谷歌翻译应用程序

3月29日,据彭博社报道,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App今日更新至5.8版本,谷歌对这款应用软件进行了优化更新,重要的是允许中国用户使用,作为translate.google.cn网页形式外的补充。

5.8版本更新包括了实景翻译、语音翻译、离线翻译和点按翻译,增加了英语与韩语间的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功能。

Google表示,中文版用户可以完全访问该服务,其中包括Word Lens,该功能可对照片中的文字进行直接翻译。资料显示,Word Lens(即时相机翻译)是通过 Google 机器学习技术支持,通过神经网络识别图像中的文字,然后再转化成对应所需求的文字。

另外,“点按翻译”(Tap to translate)功能是用户在复制文本后可在该App内直接翻译,简化翻译流程;离线翻译是下载了离线包后,完全不需要接入互联网,也不会耗费流量。

谷歌确认将与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维护这些应用程序,运营的服务仍然存在,并将受到任何政府发布的请求或审查。只不过,今天允许中国地区用户使用谷歌翻译App一事与谷歌回归中国无关。

实际上,在Google退出中国市场后,部分功能还是可以使用的,例如网页版谷歌翻译。

谷歌推出自己的翻译系统: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翻译质量

对于机器翻译来说,如果一门语言可用的文字资料越多,经过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出来的翻译效果就越好。但并不是所有语言都具备丰富可用训练的文字资料,这样一来,如何在数据不多的情况下,训练出更好的翻译器,成为机器翻译领域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日,谷歌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了公司最新的翻译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提升了谷歌翻译的用户体验。目前谷歌翻译可支持108种语言,平均每天翻译1500亿个单词。

谷歌翻译最早亮相于2006年,在过去的13年间,翻译水平有了重大飞跃。谷歌表示,其翻译突破并不是由单一技术推动的,而是针对低资源语言、高资源语言、总体质量、推理速度等一系列技术组合的突破。在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之间,根据人工评估和BLEU(基于翻译系统翻译和人工参考翻译之间相似性的衡量标准),谷歌翻译在所有语言中平均提高了5分以上,在50种语料资源最少的语言中平均提高了7分以上。

混合模型和数据挖掘器

在这系列技术突破中,谷歌首先提到了混合模型和数据挖掘器。

混合模型指的是由Transformer编码器和递归神经网络(RNN)解码器构成的模型。在机器翻译中,编码器通常将单词和短语编码为内部表征,解码器将其生成为所需要的语言文本。谷歌的研究人员在2017年称首次提出,翻译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编码器。谷歌团队称这可能是因为RNN和Transformer都设计为处理有序数据序列,但Transformers并不需要按顺序处理序列。换句话说,如果所讨论的数据是自然语言,则Transformer无需在处理结尾之前先处理句子的开头。

尽管如此,RNN解码器在推理时间上仍然比Transformer中的解码器要“快得多”。谷歌翻译团队认识到这一点,于是在将RNN解码器与Transformer编码器耦合之前,对RNN解码器进行了优化,以创建低延迟、质量及稳定性均比此前所使用的RNN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更胜一筹的混合模型。

除了新颖的混合模型体系结构之外,谷歌还升级了爬虫工具,爬虫工具可以从数以百万计的示例翻译中收集编译训练数据。升级后,谷歌嵌入了14 种大语言对,而不是单纯基于字典数据。也就是说它是使用实数向量来表示单词和短语,更多地聚焦于精确性(检索数据中的相关数据部分),而非检索(实际检索的相关数据总量)。产出效果方面,谷歌说这使得该数据挖掘器提取到的句子数量平均增加了29%。

“嘈杂”的数据和迁移学习

谷歌翻译性能提升的另一个技术突破来自更好地处理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噪声”即嘈杂的数据,因含有大量无法正确理解或解释的信息数据,从而会损害语料资源丰富的语言翻译。因此谷歌翻译团队部署了一个系统,该系统使用经过训练的模型为翻译示例分配分数,进而筛选出“纯净”的数据。实际上,这些模型一开始基于所有的数据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基于更小、更纯净的数据子集进行训练,这种方法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被称为课程学习。

对于机器翻译来说,传统上依赖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中成对句子的语料统计。对于资源较少的语言,谷歌在谷歌翻译中采用了一个回译机制,来强化并行训练数据,即语言中的每个句子都与其译文相配对。在该机制中,训练数据与合成的并行数据自动对齐,目标文本为自然语言,而源文本则由神经翻译模型生成。结果是,谷歌翻译充分利用更丰富的单语文本数据来训练模型,谷歌称这对提高翻译流畅性特别有帮助。

此外,谷歌翻译团队还建了一个M4模型。M4模型由团队在2019年提出,该模型对100多种语言的250亿对句子进行训练后,提高了30多种低资源语言的翻译质量。这一模型也证明了在机器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迁移学习技术。这也意味着收集包括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这些有数十亿个并行示例的高资源语言,并进行训练后,可以应用于翻译诸如约鲁巴语,信德语和夏威夷语,这些仅有数万个示例的低资源语言。

机器翻译的未来

谷歌称,自2010年以来,翻译质量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机器翻译绝不是翻译问题的“终结者”。 谷歌承认,即使是增强后的模型也容易出错,包括将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混合在一起,产生过多的直译,以及在特定主题,非正式或口语上的表现不佳。

谷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上述的问题。公司曾发布一项计划旨在招募志愿者,通过检查翻译单词和短语是否正确来帮助提高低资源语言的翻译性能。 今年2月份,谷歌翻译与新兴的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后就完成了进步,他们提供了仅有7500万人使用的五种语言翻译,例如Kinyarwanda(卢旺达语),Odia(奥里亚语),Tatar(鞑靼语),Turkmen(土库曼语)和Uyghur(维吾尔语)。

追求真正通用翻译的并不只有谷歌一家。在2018年8月,Facebook发布了一种AI模型,该模型结合了逐词翻译,语言模型和反向翻译,在语言配对方面表现优异。最近,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无监督模型,即可以从未经明确标记或分类的测试数据中学习的模型,该模型可以在两种语言的文本之间进行翻译,而无需在两种语言之间直接进行翻译。

读了20遍《不忘财富和荣誉》后,谷歌翻译:没有钱的人永远会被遗忘|机器翻译古籍也颠覆了吗?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相信不少人还记得中学的时候全文背诵《陈涉世家》的痛苦,当然还有考试的时候让你翻译某一句名言,像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或者“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如今,随着AI技术的成熟,机器也逐渐在学习如何以人类的方式行动和思考。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考考它,看看在AI眼中,《陈涉世家》到底是个什么故事。

最近,B站上一位叫做“鹰目大人”的阿婆主就用谷歌翻译对AI进行了一次随堂测验,只不过它的表现嘛,就见仁见智了。

比如,AI就把这句著名的“苟富贵,勿相忘”就翻译成了“没有钱的人,总是会被遗忘”。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在AI看来竟然是,“蝎子给了我一个热烈的拥抱”???

整个过程,文摘菌一边黑人问号脸一边笑到拍桌子。

有网友就指出,这波反讽竟然“翻译出了本质”。

还有网友“太喜欢了所以拼了一首诗”,大家可以猜猜每句话对应到的原文是什么?

然后,再来对对答案,看看整本《陈涉世家》都被AI翻译成了什么样子?

1 机器翻译为何如此困难?

其实不管是语种互译,还是古文翻译,都是机器翻译的类别之一。

但是,如果机器翻译翻车的情况持续发生,我们还能相信它吗?

先别急,我们从NMT(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诞生开始讲起,看看机器翻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2013年,Nal Kalchbrenner和Phil Blunsom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翻译的新型端到端编码器-解码器结构。该模型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将给定的一段源文本编码成一个连续的向量,然后再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作为解码器将该状态向量转换成目标语言。

这一研究成果的发布可以说是标志着NMT的诞生,虽然在那之后也有不少研究者进行改进,但是仍然缺乏对模型的理解。比如,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训练和解码过程缓慢;对同一个词的翻译风格不一致;翻译结果存在超出词汇表(out-of-vocabulary)的问题;黑箱的神经网络机制的可解释性很差;训练所用的参数大多数是根据经验选择的。

NMT和SMT对比

总的来说:不确定性是翻译中的一个核心挑战。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要根除这种不确定性,我们还需要知道它的来源。

在一篇论文中作者指出,在构建翻译的模型的时候,基本上有两种不确定性,一种是任务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另一种是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所谓内在的不确定性,是指不确定性的一个来源是一句话会有几种等价的翻译。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是可以直译的,即使字面上有很多表达相同意思的方法。句子的表达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对于某些语言来说,类似于“the”“of”或“their”是可选择的。

除了一句话可以多种翻译这种情况外,规范性不足同样是翻译不确定的来源。另外,如果没有背景输入,模型通常无法预测翻译语言的时态或数字,因此,简化或增加相关背景也是翻译不确定性的来源。

而外在的不确定性,则是因为系统,特别是模型,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才能表现良好。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使用低质量的网络数据进行高质量的人工翻译是常见的。这一过程容易出错,并导致数据分配中出现其他的不确定性。目标句可能只是源句的部分翻译,或者目标句里面有源句中没有的信息。

在一些加了copy机制的翻译模型中,对目标语言进行翻译的时候可能会完全或部分复制源句子。论文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即使copy机制很小,也能对模型预测产生较大的影响。

https://arxiv.org/pdf/1803.00047.pdf

2 机器翻译频繁翻车,微信谷歌无一幸免

去年3月,微信翻译的频繁翻车事件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机器翻译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被更多人所了解。

目前,机器翻译领域主要使用的NMT架构都差不多,一方面问题出在解码器语言模型,使用的语料让它学习到了这些最大概率出现的词。微信团队在处理的过程中似乎没有对“特殊情况”进行处理,于是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翻译发生:

如果添加了特殊词的copy机制,完全可以把无法翻译的单词不进行翻译,直接copy过去。也就是说,一个聪明的模型应该知道哪些应该翻译,哪些不应该翻译。

随后,微信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复,对于敏感词“caixukun”或者句式“you are so……”进行原句返回。

除了解码器语言模型外,问题可能更多出现在语料库上,现在业界所做的机器翻译很大程度上靠语料“怼”,只要平行语料数量足够多,质量足够好, 一般的系统也可以训练出很好的结果。

不过,如果训练语料多来自电影字幕、多语言会议等材料,那么模型最终呈现的翻译内容也会相对应比较“活泼”和“口语化”。面对库中不存在的词,比如caixunkun,算法会自动匹配最经常出现,或者在同语境下最容易匹配的内容,比如形容词“帅哥”或“傻蛋”。

当然除了微信,被业界视为先驱的谷歌也发生过类似的翻车案例。

此前就有Reddit网友指出,谷歌翻译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了输入来源的影响,将一些意味不明的语句翻译成了如圣经一般的语言。比如这个:

英文大意为:世界末日时钟在12点3分钟,我们正在经历世界上的人物和戏剧性的发展,这表明我们越来越接近末日和耶稣的回归。

哈佛大学助理教授、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翻译的Andrew Rush认为,这些神秘的翻译结果可能和谷歌几年前采用的“神经机器翻译”技术有关。他表示,在神经机器翻译中,系统训练用了一种语言的大量文本来和另一种语言进行相应翻译,以在两者之间创建模型。但当输入的是无意义内容时,系统就会出现“幻觉性”的输出结果。

在去年AI Time的一次辩论中,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就表示,机器翻译近几年的进步确实很大,但是其需要基于场景和任务。机器翻译在一些场景下确实能帮助人,比如旅游问路,但是在某些领域,比如高层次的翻译,要对机器翻译寄予太多的希望还为时过早。

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朱靖波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出好的机器翻译系统需要的三个东西:一是扩大训练数据规模,提高品质;二是不断创新技术;三是根据问题不断打磨,三者缺一不可。

看来,机器翻译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啊!

[赠书福利]

食物、能源、水的短缺是人类面对的终极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是我们面对这些挑战强有力的武器。最前沿的发展如何?我们如何突破困境?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最新力作《重构地球:AI FOR FEW》,马化腾力荐!

AI科技评论为大家带来5本《重构地球:AI FOR FEW》正版新书。

在1月13日末条文章(注意不是本文!)《赠书福利!腾讯x先生论AI如何解决全球吃饭难题,马化腾力荐》留言区畅所欲言,谈一谈你对本书的看法。

AI 科技评论将会在留言区选出 5 名读者,每人送出《重构地球:AI FOR FEW》一本。

海涛导论(第三课):如何将英文网页翻译成中文

国外网站怎么翻译?如何翻译英文网站?

√浏览器海淘翻译CHA件推荐?

有道翻译、百度翻译、谷歌翻译(有时候会翻译不起,可以用其它两个)

√用什么浏览器翻译英文网页好?

QQ浏览器、UC浏览器、谷歌浏览器这几种,翻译英文网页都比较OK,还有不少人用360浏览器也自带翻译,下面以我自己常用的QQ浏览器举例。

一、电脑篇:手把手教你如何翻译英文网页

1.下载QQ、UC、谷歌等浏览器,电脑版自带翻译插件,可以自动翻译网页

2.如果下载的浏览器没有自带翻译功能,可点开浏览器右上角的三横,打开应用中心,搜索翻译,安装好翻译 CHA件即可。

二、手机篇:手把手教你用手机翻译英文网页

1.下载一个手机版的QQ浏览器,自带翻译功能,或者谷歌和UC浏览器

2.QQ浏览器有些商品页面翻译不了,可以换UC或者谷歌。

三、在线翻译: 【谷歌在线翻译】

如果只想翻译某段英文文字,可以使用【谷歌在线翻译】,特别好用。在线翻译有很多,比如有道在线翻译,百度在线翻译等等,我自己使用下来,体验感好,翻译最准确的还是谷歌在线翻译哦!当然谷歌有时候会抽风,打不开翻译不了,可以用有道和百度在线翻译。

四、微信的:【一键翻译图片功能】

这个方法很多小白估计也不知道,清清今天一并安利给大家,如果以上方法都翻译不了,那么你可以将图片截图保存下来,发到自己的微信上,然后“点击打开图片—-翻译图片中的文字"即可。

这些翻译技巧与方法你都GET到了吗?

打破语言障碍:谷歌翻译增加了镜头/对话的实时翻译

Google 翻译又来了,这次是 Android 和 iOS 两个平台同步更新(奇怪,我为什么说「又」)。新版加强了对话翻译,并加入了 Word Lens 功能。

Word Lens 功能可以理解为「镜头即时翻译」,无需拍照,只需将镜头对准目标,应用就会自动翻译。目前 Word Lens 支持英文 ↔ 法文、英文 ↔ 德文、英文↔ 意大利文、英文 ↔ 葡萄牙文、英文 ↔ 俄文、英文 ↔ 西班牙文的双向翻译。最厉害的是,该功能可以离线使用。

图片来源:Android-APK

而改进对话翻译则是在原有的对话翻译基础上加入了更加便捷的「即时同步口译」,它就像一个随时待命的翻译官,可以为两种不同语言的对话进行实时翻译。

目前,新版 Google 翻译已在美区 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架。

这些被称为“黑色技术”的新功能使谷歌翻译功能更加强大

在某个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听说过,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都是众神为了惩罚人类而故意制造的隔阂。而据最新调查统计显示,一款由 Google 开发的应用每天都在帮助超过 5 亿的用户打破语言间的壁垒,每日所翻译的词汇量可以著成十万本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在这个拥有超过 6500 种口语的广袤星球上完成这一壮举的应用就是 Google Translate。

就在上月,Google Translate 服务迎来了它的 10 岁生日,距其 Android 版客户端发布也已六年有余。尽管它在国内收获过不少类似于「机翻感人」、「不接地气」这样的评价,新版 Google Translate 还是为国内用户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

告诉你「另一个版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你或许在其他翻译应用上体验过相机和图片翻译功能(比如微软的 Translator):打开相机、拍下要翻译文字,不出片刻,这张照片上的文字就会以本地语言显示在你的面前。

(微软 Translator 会先对拍摄的照片进行识别,然后再输出翻译结果)

Google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你只需打开相机,对准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翻译后的文本立刻就会出现在源文本所在的位置。更重要的是,翻译后的文字内容在文字粗细、颜色甚至是呈现角度上都会尽量与源文本的文本样式保持高度一致,给人一种「世界就是相机中看到的那样」的错觉(为了更好地为你提供帮助,Google Translate 还提供了暂停取景功能以保留屏幕上的翻译供你仔细查看)。所以如果要给这个功能起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我会叫它「实时翻译滤镜」

而新版 Google Translate 中这个功能终于开始支持中文文本识别了,尽管稍复杂的中文词组和表达翻译依旧是 Google Translate 的硬伤,翻译一些简单的文本、路标或者广告牌完全没有问题。

想看看身边世界的「另一个版本」长什么样,打开相机实时翻译去重新探索一番吧。

「点按翻译」:把翻译无缝接入所有使用情境

对那些有幸用上 Android 6.0 Marshmallow 的 Android 用户来说,他们或许有千万个理由「回不去 Lollipop」。而对我而言,Marshmallow 最让我难以割舍的一个功能其实是长按选择文本之后的浮动工具菜单。

与以往的 Android 版本相比,这个浮动工具菜单的实用性得到了极大地延展:除了基本的文字复制、剪切和全选操作,这个工具菜单还为一些第三方应用提供了 API 接口,我们可以直接调用这些第三方应用对选择的文字进行相关的处理。

Google Translate 就是最早跟进这一特性的应用之一,如果你在运行 Android 6.0 Marshmallow 的设备上安装了 Google Translate,就可以在不打开 Google Translate 应用的情况下之间翻译你在任何应用中点选的文本。

这个操作可以减少不同应用之间繁琐的切换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而也是我的最爱。但这也就给另一部分用户带来了困扰:如果我的设备还没有用上 Android 6.0 怎么办?

答案就是「点按翻译」。

传统的翻译流程是这样的:找到并复制需要翻译的文字内容,然后进入 Google Translate 将这些内容粘贴,最后再根据需要将翻译后的内容复制好并粘贴至需要用到的地方。

而开启新加入的「点按翻译」功能后,Google Translate 就会在后台监听「复制文本」这个操作,一旦你对某段文本进行了复制,一个翻译悬浮球就会迅速出现并停靠在屏幕边缘。如果你需要翻译,点击这个悬浮窗便能在弹窗中看到翻译后的结果;而如果你不需要,这个悬浮窗就会在数秒后自动消失。

与上文提到的 Andriod 6.0 的浮动工具条相比,「点按翻译」功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不仅能为更低 Android 版本的用户带来更加简便的使用体验,更能让翻译这个操作无缝接入到所有 Android 应用和使用情境当中去。

例如在微信客户端中,即便是 Android 6.0 用户也无法通过长按聊天记录中的文字呼出浮动工具条,但开启「点按翻译」后,我们就可以在长按并复制需要翻译的聊天记录后看到 Google Translate 的即时翻译悬浮球了。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新功能,Google Translate 还有两个早已加入的颇具人文关怀的实用功能:语音对话实时翻译和手势翻译。前者可将手机化身为一个贴身「翻译官」,与外国人交流时打开此功能,手机便能自动聆听并将你们的对话进行双向翻译,确保对话双方都能大致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后者则有几分可爱,遇到不认识的文字,只需把它的形体描摹出来,Google Translate 便会告诉你这个文字在本地语言中的意义。

不接地气?神经网络加持已经在路上了

我知道,每每安利 Google 应用,都会有一种声音从不知名的远处幽幽地传来,告诉我由于那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他们用不了这些优质的应用。

也同样是由于这个「不可描述」的原因,Google Translate 对中文的支持其实一直都不太友好,你可以很轻易地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由 Google Translate 生成的有趣的翻译结果。

好在不久前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场结构化数据大会上,Google Brain 团队的资深员工 Jeff Dean 透露,他们正在与 Translate 团队合作,很快就会把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成果应用于 Google Translate 服务上。

传统的统计翻译和众包算法所不能解决的由语法差异造成的「不接地气」的问题,也许终将一去不复返了。